-
臺灣老兵央視受訪憾沒回大陸 網友疑為失散爺爺
重陽節時,央視新聞聯播播放了一條新聞,臺北的一位百歲老兵接受央視記者採訪說,此生最遺憾的是沒有回大陸。說完,老人笑了笑。 據相關報導,老人叫陳光華,老家在江西清江縣樟樹鎮。父親叫陳金元,有兩個哥哥。
-
河南潢川籍101歲臺灣老兵沈有志認親成功
此前,愛心人士在朋友圈為臺灣老兵沈有志發布尋親信息。經多方努力,潢川縣桃林鎮蘇營村沈偉一家認親成功。目前,此事引起多方關注。兩岸熱心人士紛紛愛心接力,幫助尋親並籌劃視頻會面。潢川縣統戰部、桃林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前往沈偉家了解情況。沈偉一家希望在政府的幫助下,大爺爺沈有志能夠早日回到大陸。
-
"死也要回大陸" 30年前上萬臺灣老兵排隊「回家」
30年後,回憶起開啟兩岸人員往來、打破分隔38年堅冰的這一幕,國民黨盛讚這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蔣經國的功勞,民進黨也來「搶功」。然而,倘若翻開泛黃的記憶,夜夜痛哭的爹娘、孤獨飄零的遊子……人民所承受的苦難沉重得實在令人羞談功勞。何文德「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
-
抱「老兵」骨灰魂歸大陸的臺灣裡長
一棟老舊的四層樓房前,他彎腰湊近百歲老人趙劍霓的耳邊大聲說道,而後扶著老人回到房間用餐。 回到辦公室,劉德文說起老人們的故事,如數家珍。大約10平米的小屋一角,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德文裡長助人濟事似親人,遠隔兩岸成就靖魂回故裡」,落款是「山西老兵張靖山親屬」。 「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
-
臺老人帶200多老兵骨灰回大陸 現要為兒孫消"獨"
而他的一生,不僅凝聚了所有臺灣老兵所經歷的坎坷和艱辛,也見證了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那一段特殊歷史。1949年,他隨逃難人潮前往臺灣,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骨肉分離。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在還沒有開放大陸探親時,一勺故鄉的泥土都被當成了寶貝。1982年,一位當時已經移民阿根廷的菏澤老鄉回大陸探親,途經臺灣時,高秉涵懇請她帶一些家鄉的泥土回來。
-
臺灣老兵二十餘年帶上百孤苦老兵骨灰回大陸
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中國臺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大陸,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兩岸開放後,高秉涵開始奔波於大陸和臺灣之間,義務為臺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
國臺辦:願助臺灣老兵返鄉 樟樹正全市尋找老兵親人(圖)
2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重陽節特別調查「父親母親最在乎什麼」,駐臺灣記者在臺北街頭隨機採訪,傾聽海峽對岸老人的心願,其中一位受訪的百歲老人是江西籍抗戰老兵,言語中透露出對家鄉的眷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臺灣裡長送13老兵骨灰回大陸 完成葉落歸根心願
臺灣裡長送13老兵骨灰回大陸 完成葉落歸根心願 2012年08月22日 08:08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百歲老兵離鄉60載 病床上用百度地圖圓「還鄉夢」
不是人人都能有兩個三十八年,多少人用了半生的時間才跨過海峽這道天險……」1987年,當時正值寶島臺灣開放民眾到祖國大陸探親訪友不久,詩人適民先生用這些感人的詩句,書寫著那個時代特殊人群的鄉愁。而臺灣百歲老人王應林,則正是詩歌中描寫的這群人之一。如今雖然臺灣和大陸往來十分通暢,但反覆多年的病情卻讓王應林老人無法一還鄉愿。王應林老先生祖籍湖南長沙,系國民黨退伍老兵。
-
臺灣老兵二十餘年將上百名亡故老兵骨灰送回大陸
核心提示:臺灣老兵高秉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13歲時作為「小學兵」輾轉逃到臺灣。兩岸開放後,他在20多年裡將百餘位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陸故鄉。他也因此被列為CCTV「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候選人。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閃 實習生張司宇袁良輝三年前,遠在臺灣的二哥去世,身處大陸的胡五元未能將遺骨接回湖北老家。而今胡五元也已入耄耋之年,唯盼闊別家鄉70年的二哥能夠落葉歸根。84歲的胡五元是漢川人。兩年後,他前往臺灣,自此與家人失去聯繫。1987年,有老兵陸續回大陸探親。趁著一位漢川籍的臺灣老兵回鄉,胡再元向他詢問二哥的下落。這位老兵回臺後,通過同鄉會果然找到了胡四元。很快,大陸親人就收到了胡四元的來信。兩年多的書信往來後,胡四元於1990年攜妻重回故裡,家鄉父老夾道歡迎。
-
他送200多臺灣老兵遺骨回家:我的根在大陸,在菏澤
1949年,他隨逃難人潮前往臺灣,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骨肉分離。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在還沒有開放大陸探親時,一勺故鄉的泥土都被當成了寶貝。1982年,一位當時已經移民阿根廷的菏澤老鄉回大陸探親,途經臺灣時,高秉涵懇請她帶一些家鄉的泥土回來。3公斤的菏澤泥土,一戶一湯匙,分給了50多戶菏澤老鄉。作為「分土人」,高秉涵得到了兩湯匙泥土。
-
臺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
戳視頻,看臺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011949年4月,15歲的李榮華隨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少數試圖尋找管道與家鄉通信,而有能力者則轉往第三國,繞道回大陸探親,他們都必須冒「通匪」、「叛國」的罪名,輕則管訓入獄,重則被處監禁。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老兵組成「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展開為期近一年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透過散發傳單及舉辦演講,向社會大眾宣傳其理念。
-
高雄裡長10年自費護送30位老兵骨灰回大陸
老兵思鄉情義濃 左營區祥和裡地處左營眷村,社區裡的樓房,大部分是單身榮民的退休宿舍。他們到臺灣後沒再成家,孤苦走完餘生。這樣的人生際遇,越發思鄉情濃,他們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回家。」 11年前劉德文剛當上裡長時,祥和裡尚有八九百裡民,他們陸陸續續「離開」後,現在只剩100人左右,「我曾一年內參加過120多場葬禮」。
-
尋訪大陸臺籍老兵·和平歲月:建設大陸 終回故土【2】
老兵回家 1987年11月,蔣經國在他去世前幾個月,迫於海內外輿論壓力,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1988年初,臺灣島內第一個返鄉探親團「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團」回到大陸。 當臺灣外省返鄉探親團到北京與在京臺灣鄉親會面時,黃清旺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採訪記者,也參加了見面會。
-
15年堅持送百餘位老兵回大陸 臺灣省裡長劉德文不收分文報酬
自2003年以來,這名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為了完成大陸老兵葉落歸根的遺願,往返海峽兩岸已有100餘次。15年來,劉德文堅持送100多位老兵骨灰回大陸,從不收取報酬,他說:「兩岸骨肉相連,我就是老兵們的兒子。」
-
臺灣高雄一裡長送多位大陸籍老兵骨灰回家
臺灣高雄一裡長送多位大陸籍老兵骨灰回家 Taiwan village head returns ashes of mainland veterans
-
藍田籍抗戰老兵西安過百歲生日 28歲時參加中條山戰役
李壽老人為大家切蛋糕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訊 昨日中午,藍田籍的抗戰老兵李壽在西安度過了他100歲的生日,他的兒女、鄉黨以及一直關注抗戰老兵的志願者聚在一起老人在寶島臺灣出生長大的女兒,用陝西方言問候了鄉黨。 昨日中午,李壽老人的親朋為他在紡織城的一家飯店擺下壽宴。雖然已經百歲高齡,但除了腿腳不好,老人的身體依舊比較健康,思維也比較清晰,「他現在還能記起當年作通訊排長時使用的密電碼呢。」李壽的侄子說。 出生於1914年的李壽是藍田三裡鎮人,在抗日戰爭期間曾任通訊排排長,赴中條山參加過抗日戰爭。
-
百萬臺灣老兵歸鄉內幕——臺灣開放老兵探親20年
72歲的去臺老兵回到故鄉。老兵返鄉探親,掀起臺灣民眾尋根之旅的高潮,島內民眾的眼界心胸也隨之愈加開闊。那群逐漸消失中的「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心中,是不是有著「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感傷呢?時代傷痕的隱痛,何時得以癒合?前不久,外省臺灣人協會在「光點臺北」舉行大型展覽,紀念臺灣開放居民赴大陸探親20周年。
-
尋親70年三代人了卻夙願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聚
晚上10點過,臺灣親人終於出現在視野內,難掩激動之情,鄒燕蓉很快迎了上去。緊緊握住大姑鄒如敏的手,無需任何言語,兩人就緊緊相擁在一起,而此刻,眼角早已溼潤。明明從未見過,七人卻仿佛相識已久。親情,在眉眼顧盼間,也在淺淺的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