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和白釉有啥區別?收藏愛好者必讀→

2020-12-16 央視財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一槌定音》)我國古代人家,從中堂到書房,瓷器是日常陳設中體現身份的器物,特別是宮廷中的瓷器就更是講究。前不久熱播的《如懿傳》中,宮裡新晉冊封的娘娘,不小心碰了皇上心愛的甜白釉香爐,但是錯認成了普通的白釉,而遭到皇帝嫌棄「粗鄙」。

說起甜白釉,最著名當屬明永樂時期出產的,本期《一槌定音》中,一件號稱明永樂甜白釉暗刻雙龍紋盤來到節目現場,是真是假引得現場奪寶人紛紛猜度。內行人看門道,觀眾朋友看完了熱鬧,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關於甜白釉的門道,它究竟有什麼魔力深得永樂帝的厚愛呢?

甜白釉屬於白瓷系,最著名的當屬明朝永樂年間燒制的作品。早期白瓷是做減法,把青瓷中的青色去掉,就燒造出了白瓷,在永樂一朝達到了頂峰。這一時期的白瓷胎體薄到了極致,如果是素麵的,看上去就像只有釉層。如果加上劃花工藝,則需要借光線透視,才能看出紋飾或款識來。

其實「甜白」這個名字並不是永樂當朝出現的,因為白糖的第一次出現大約是明晚期,晶瑩透亮,味道比當時的黑糖紅糖更甜美。而給瓷器的顏色賦予一種味道,也是體現了當朝文人的浪漫情懷啊!

永樂年間生產的瓷器種類豐富,但永樂皇帝認為「王」字上面就是「白」所以一直崇尚白色。再加上當朝白瓷工藝水平的登峰造極,使得他喜歡白瓷的程度甚至遠勝過玉器,據傳有外藩使臣進貢了玉碗,他覺得玉器的顏色還不如自己這燒的白瓷好看,便退了回去。

拍賣場上明代永樂甜白瓷屢創天價,後世歷朝仿製無數,但最終也只能以前朝作品作為崇拜的榜樣而已。

不管是電視劇中的甜白釉還是節目中的甜白釉,一定是因為這種瓷器有它獨特的絕世之美,才能得到廣泛的青睞,想知道甜白釉究竟有多麼吸引人,千萬不要錯過本周日晚《一槌定音》!

相關焦點

  • 甜白釉和白瓷區別 甜白釉正品鑑定是怎樣
    瓷器這個物品,古往今來一直都是在流行的前列中,瓷器不論是在裝飾效果還是使用情況上,都會特別好,但是在與選擇方面,也只有很到位才可以,往往事情不做到極致,肯定也是沒有太好的效果,而瓷器選擇也同樣,近期較流行的應該就是甜白釉與白瓷,那麼甜白釉和白瓷區別?甜白釉正品鑑定是怎樣?
  • 如何判斷明、清甜白釉
    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尤其是脫胎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大約需要幾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淨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永樂甜白釉的紋飾一般刻於內壁和盞心,宣德白釉碗、盞則刻於外壁和底面,另外紋飾趨向繁多。
  • 同為傑出白瓷,明代「甜白釉」與德化白瓷有何區別
    永樂甜白釉盞甜白釉——明·永樂朝極大發展的一種器物,對於我們普通的小散戶收藏者,是很難收藏到其中一件的,甚至說上手都難,它實在是太貴了,之所以會區別於元代的樞府瓷1、「甜白釉」的釉面白度遠超卵青色的樞府瓷,也可以這樣說,此時的甜白釉已經擺脫了自宋代以來青瓷的基本特徵。2、甜白釉的釉面乳濁感更加嚴重,它是明代以來各種彩瓷的基礎,明青花、鬥彩、釉裡紅均得益於此,這種富含乳濁感的瓷器素有「白如凝脂、素如積雪」之稱,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種感覺。
  • 永樂甜白釉——外儒內王
    永樂甜白釉——外儒內王在前面文章的研討中,有一個傾向,即堅持以白釉瓷為重要線索,因為白釉瓷是各種彩瓷的基礎。堅持對白釉起源、發展及各代品種用釉的共性與特性,對比當今仿製品特徵,實踐證明是有益的。有明一代,對彩瓷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甜白釉的創燒。永樂甜白釉釉質均勻,底部幾不聚釉,釉面勻淨,絕少有青黃現象。有乳濁和亮清兩種,乳濁主要用來生產白瓷。清亮者通透而薄,釉質緊硬,對青花等彩瓷的發展提高影響極大。明早中期只有高級青花瓷施用此釉質,永、宣朝多與蘇料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國產料仍多使用釉質較厚的釉料。
  • 甜白釉瓷的鑑定
    目前已知的文物考古資料,可證實明永樂開始大量燒造甜白釉。
  • 「傻白甜」的甜白釉
    此壺式借鑑於藏傳佛教使用的金屬質器皿,瓷製品始見於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漢藏文化交流頻繁,景德鎮御器廠曾大量燒造僧帽壺,其中以白釉和紅釉製品最為名貴。清代康熙朝曾仿燒永樂和宣德時的白釉、紅釉僧帽壺。
  • 明永樂甜白釉瓷是白瓷有史以來最高的高峰
    隨著技術的改進,到了明代永樂年間,一種「半木光」、光澤感和反光度恰到好處的新型白釉被發明出來,這種釉給人一種溫潤甜美的感覺,被後世稱作「甜白釉」。「甜白釉」的名稱出現得非常晚,並不是永樂當期出現的,永樂白釉叫甜白釉跟白糖有關,白糖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人生活的呢?16世紀。
  • 美到極致,甜到心底——明永樂甜白釉
    甜白釉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淨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元代樞府器,質感厚潤,是為甜白釉的前身。而明永樂朝(1403—1424)創燒的這種白瓷,則有「汁水瑩厚如堆脂,光潔如美玉」之感。
  • 大河報·觀鑑欄目組海選驚現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杯
    大河報·觀鑑欄目組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彰顯藝術收藏大雅魅力,聯合河 南收藏家協會、豫視頻投入200萬專項獎金,發起的「尋華夏文明之瑰寶」系列大型文博活動已於2020年1月1日拉開帷幕,本活動旨在「服務傳統文化,惠及大眾藏友」,故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熱烈歡迎,獲得了海內藏家的踴躍參與
  • 歷代白釉瓷器特點總結
    白釉瓷器雖然裝飾並不豔麗,但是回歸本真之感更加獨特。白釉瓷器歷史悠久,自隋朝發展成熟以來,直到明清時期仍然傳承和創新,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瓷器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歷代白釉瓷器的特點,通過全面的介紹,使您了解豐富的白釉瓷器收藏知識。
  • 明嘉靖白釉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嘉靖白釉瓷器值多少錢?
    嘉靖白釉瓷的精細之作可以和永樂白釉相媲美,非常細潤光亮。只是嘉靖白釉瓷中時有雜質或微閃灰色,修胎亦不如永樂規矩,立器有接口,圓器圈足比永樂略矮而且修足欠精細。其中嘉靖仿洪武和永樂雲龍紋盤、碗,釉面光潔,無橘皮紋,器裡也有暗印龍紋。常見的白釉器有:方瓶、執壺、方鬥杯、碗、爐、罐等。
  • 出土永樂官窯"甜白釉"白瓷賞析(二)
    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的地位,成為明、清兩代的典型,並廣泛影響於後世。   1983年出土於珠山。通體施甜白釉。器口作平底折腰盤。盤口飾雙珠一圈,盤外高浮雕仰蓮三層簇擁,束腰部飾浮雕纏枝花,底座臺面繞以浮雕覆蓮兩圈。下部邊口作凸線捲曲牙子紋,三足作雲頭式折而外轉。
  • 明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欣賞
    明 永樂 甜白雙龍紋碗 臺北故宮藏明 永樂 甜白雙耳瓶 臺北故宮藏明永樂 甜白釉僧帽壺 高19.7cm,通流長16.7cm,足徑7.5cm 故宮博物院藏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 高24.8cm,口徑4.5cm 故宮博物院藏明 永樂 甜白劃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 甜白,永樂大帝的白釉情結
    摘要:甜白瓷是在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然後燒制而成。景德鎮甜白釉的燒製成功,為明代五彩和鬥彩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景德鎮窯青白釉品種流行於明代,以永樂、宣德紅釉及甜白釉為貴。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甜白釉是永樂窯創燒的一種潔白的釉色,可填劃彩,故又叫「填白釉」。即在胎壁極薄的胎體上,施不含鐵或含鐵量 極低的透明釉,高溫焙燒出呈色很白的釉色。
  • 青白釉VS天青釉,傻傻分不清!
    青白釉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的一種釉色,又稱「影青」。創始於北宋前期,以景德鎮窯為代表。青白釉瓷器胎骨潔白,釉料中三氧化二鐵含量低於0.99%。釉質細薄晶瑩潤澤,質感如玉,加上胎體極薄,器上的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在花紋邊上,顯出一點淡青色暗影,其餘幾乎都是白色,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罩青之名南宋時,以景德鎮為中心形成了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鎮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燒青白釉瓷器的窯場。元代的青白釉比宋代的青色略深,不似宋代那樣清澈透亮,形成明顯的時代風格。
  • 探秘:定窯中的白釉易定款刻花梅瓶
    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說說定窯中的易定款白釉刻花梅瓶。歷史資料記載,北宋定窯曾經為趙宋王朝燒制過貢瓷,那麼貢瓷與一般民用瓷有什麼區別呢?自古以來不論是收藏者還是使用者,傳統的區分方法是看其有無款識,北宋定窯瓷器有款識者即為貢瓷,反之為一般民用瓷,今天咱們就說說定窯中的易定款白釉刻花梅瓶。關於「易定」的含義,著名陶瓷學家汪慶正先生從「易」是陽的古代寫法考慮,認為「易定」似乎可以解釋為曲陽定瓷。著名陶瓷學家呂成龍先生根據「易」在古代有交換的意思,認為「易定」是可以用來交換的定瓷。
  • 帝王也有純情夢:甜白釉梅瓶,明成祖朱棣的白色控情結
    白釉瓷器,是明代皇家的御用瓷器,也是古代瓷器中的珍品。朱棣將白色當成自己的幸運色,自然對白瓷也情有獨鍾,為了迎合皇帝對白瓷的喜好,景德鎮御窯廠集百工之力,不計成本,終於燒製成一種胎體輕薄,胎質細膩,釉色潔白溫潤的瓷器,就是甜白釉瓷器。
  • 中國陶瓷文化,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中的珍品,署有年款的高足碗
    其造型和外壁上的紋飾與碗心畫葵花朵者相同,大小也相若。永樂青花壓手杯是見於明代文獻記載的古瓷名品,歷史上不斷有仿品出現,明代萬曆、清代康熙、民國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都曾仿燒過。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四件永樂青花壓手杯,經過故宮博物院幾代古陶瓷專家的深入、細緻研究,可以確鑿無疑地將其定為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製品。
  • 明永樂皇帝是「白瓷控」 喜歡用甜白釉瓷器(圖)
    明永樂·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  「潔素瑩然」,凸顯永樂皇帝喜好  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可謂聞名海內外,記者打探中發現,故宮博物院此次參展的陶瓷器中,也精選了一件梅瓶。  這件梅瓶,高27.8釐米,瓶小口,肩下漸斂,脛處略外撇,圈足,砂底無釉。
  • 關於歷史上白釉瓷器,必須知道的事
    白釉瓷器是在青釉瓷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顏色的不同是因為釉中含鐵元素多少決定。白釉瓷器是在青器基礎上提純,去除鐵及雜質,當釉中含鐵量低於3%時,釉面呈現出的就是白色。白釉瓷器自隋唐燒製成功以來已經成為中國陶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品種,工藝百花齊放,獨具時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