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亮相揚州博物館的「紫禁城·揚州·大運河——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展」,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昨天,本報披露了參展的部分玉器珍品,讓讀者大飽眼福。陶瓷器也是該展覽的一大亮點,今天,記者再次邀請專家推薦了即將亮相的部分陶瓷類文物。
【故宮珍品瓷器】
宋·哥窯青釉梅花式洗
別具一格的「缺陷美」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宋代哥窯瓷器的造型莊重、古樸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獨特神奇的紋片為裝飾而著稱。此次來自故宮的哥窯青釉梅花式洗,就讓我們領略了這一特色。
只見它呈梅花式,洗心微向內凹,底部有五個小支釘痕。通體施灰青色釉,釉色瑩潤,釉面布滿黑、黃兩色大小紋片,俗稱「金絲鐵線」。
【專家解讀】
哥窯釉面開片本因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致,冷卻時形成一種釉裂胎不裂的現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哥窯瓷器釉質凝厚,釉色沉穩,因其胎體中氧化鐵含量較高,燒成時口沿處釉熔融垂流,釉層變薄,遂隱現醬紫色胎骨。宋人將這種開片紋作為缺陷美來裝飾器物,使之別具一種古樸、自然的審美趣味。
哥窯青釉梅花式洗胎體厚重,造型優雅大方,是典型的傳世哥窯器物。
清雍正·鬥彩龍鳳紋折沿盤
寓意「龍鳳呈祥」「壽山福海」
通體以鬥彩為飾,盤心繪龍鳳戲珠紋,內壁繪八對紅、綠相間排列的纏枝並蒂蓮,蓮花中心有一篆書「壽」字。折沿上滿繪祥雲圖案。盤外壁繪海水、山石、靈芝、蝙蝠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中心青花雙圈內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
【專家解讀】
雍正鬥彩無論在器物造型設計,還是紋樣繪畫布局,乃至色彩渲染的配合上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傳統鬥彩中加入了粉彩,使色彩顯得更加亮麗柔和,突破了明代鬥平塗彩料的局限,使紋樣富有立體感。
這件雍正鬥彩龍鳳紋折沿盤形制較大,形體規整,紋樣的繪畫繁複,構圖滿密。所繪紋樣具有「龍鳳呈祥」「壽山福海」之吉祥寓意。
明永樂·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
「潔素瑩然」,凸顯永樂皇帝喜好
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可謂聞名海內外,記者打探中發現,故宮博物院此次參展的陶瓷器中,也精選了一件梅瓶。
這件梅瓶,高27.8釐米,瓶小口,肩下漸斂,脛處略外撇,圈足,砂底無釉。通體施甜白釉,釉面暗畫3組紋飾,依次為卷草紋、纏枝蓮花紋、折枝花卉紋,以弦紋間隔。
【專家解讀】
永樂時期甜白釉器物是宮中主要用瓷,據1989年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發掘報告,在永樂前期地層出土瓷器中甜白釉瓷器佔98%以上,這或與永樂皇帝的喜好有密切關係。
據文獻記載,永樂皇帝朝夕喜用的是「潔素瑩然」的素白瓷器,即甜白釉瓷器。此件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長挺拔的特點,適當壓縮了瓶身的高度,放寬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趨協調。瓶體所施甜白釉純正潔淨,色澤柔潤,紋飾刻劃細膩,是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揚州珍品瓷器】
隋·湘陰窯青釉雞首龍柄壺
隋代湘陰窯經典產品
去年,隋煬帝墓在揚州曹莊的發現,使人們對隋代的文物也格外感興趣,揚州博物館藏的這件隋代湘陰窯青釉雞首龍柄壺,是1984年揚州文物商店收購而來的。
這隻壺的造型有些特別,壺盤口、細直頸、頸部起兩道扁平凸稜,器腹近球形、束脛、平底。只見肩部前置實心雞首,後置螭龍形雙泥條柄,螭首伸入盤口內似吸水狀,肩部兩側置對稱四系;最大腹徑處有一道明顯的刻痕。壺胎質細密,胎體厚重,胎色青灰;腹部以上施青釉,有開片,開片處泛紅。
【專家解讀】
壺整體造型巧妙,製作規整,是隋代湘陰窯經典產品。
唐·白釉褐彩轎車
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揚州博物館藏的白釉褐彩轎車,是1992年在念四橋薛莊出土的。
唐代,是揚州歷史上的第二個繁盛時期,時有「揚一益二」之譽,而這件白釉褐彩轎車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無論是人物還是轎車的造型,都非常生動有趣。
只見,牛駕二輪車輿,轎車上面還有高篷可以遮陽避雨,篷頂還配有很多花紋,形似如今我們看到街頭美眉在夏日戴的太陽帽。
車內端坐一高髻簪花的貴婦;前方左側站立手扶牛角的馭者;右側為一騎馬佩箭的侍官;車後有兩扶轅侍從;輪側各有一隻生動可愛的小犬。輿箱上刻斜線、豎線作裝飾,牛首飾纓絡,牛體健壯有力。人物、動物及車的顯要部位以褐釉點飾。轎車滿施青白釉,釉面開片,底部露胎,胎質細膩潔白。
【專家解讀】
這件作品造型複雜,做工精緻,堆塑的人物、動物造型準確生動,十分可愛,反映出唐代制瓷的高超水準。
明萬曆·大彬款紫砂六方壺
蘊含古人深厚哲學思想
紫砂壺,你一定不陌生,那麼,你見過古代人使用的紫砂壺嗎?揚州博物館就藏有明萬曆時期的紫砂壺。據專家介紹,這件明代的寶貝,是1968年在江都地區一座明代曹氏墓裡出土的。
明萬曆·大彬款紫砂六方壺為紅泥胎,有銀砂閃點。壺圓口、短頸、折肩,壺身為六稜柱形,向下漸漸微收,平底內凹成圈足。壺平蓋,子母口與壺身緊密結合,蓋上置倒椎形紐,紐微傾斜,紐面印對合的半弧紋。壺身一側附六稜形三彎流,另一側附五稜形耳把,壺底豎刻陰文「大彬」楷書款。
【專家解讀】
這把壺流、把、款字均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壺紐面所印紋飾為道家的「水火匡廓圖」,結合壺身六方造型,可以看出作者紮實的制壺技藝與深厚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