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國俗尚白,蜚聲中外的樞府瓷便以卵白釉而著稱,這種釉失透、色白、乳濁感強,呈現一種無玻璃質感的「木光」效果。
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在位期間,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百姓生活富足,開創了明代歷史上的盛世期。隨著技術的改進,到了明代永樂年間,一種「半木光」、光澤感和反光度恰到好處的新型白釉被發明出來,這種釉給人一種溫潤甜美的感覺,被後世稱作「甜白釉」。
「甜白釉」的名稱出現得非常晚,並不是永樂當期出現的,永樂白釉叫甜白釉跟白糖有關,白糖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人生活的呢?16世紀。白糖的出現使人們對永樂白瓷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就是說這個白像白糖,而且有一種內心的感受——甜。從那以後才開始叫「甜白釉」。
這一時期由景德鎮御窯成功創燒的甜白釉瓷,以其潔白瑩潤的釉色歷來為世人所稱道,代表了中國古代白瓷的巔峰工藝水平。
永樂甜白釉是白瓷有史以來最高的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館裡都有收藏。後來歷朝歷代都燒白瓷,但都趕不上永樂甜白釉。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兩件明代永樂朝甜白釉錐拱纏枝蓮託八吉祥紋僧帽壺,一件高19.4釐米,一件高19.5釐米,壺口呈階梯狀,闊頸、鼓腹,腹下漸收斂,圈足,壺口一側出鴨嘴狀流,另一側口、肩之間置寬曲柄。內、外和圈足內均施甜白釉,釉色潔白。壺腹錐拱纏枝蓮託八吉祥紋造型規整,釉質寧靜,是永樂甜白釉瓷中的代表作品。
永樂時期燒造的甜白釉瓷的器型還有碗、盤、碟、高足杯、執壺、四系矮壺、竹節把壺、梅瓶、玉壺春瓶、罐等,還有一系列祭祀、禮儀用品及佛教用品等。
永樂甜白釉的紋飾分為動物紋和植物紋,動物紋有:雲龍紋、雙龍紋、五龍紋、龍鳳紋、鳳穿花紋等五種。永樂甜白釉瓷上的植物紋多為花卉紋,其中以纏枝蓮紋數量最多,具體可分為纏枝牡丹紋,纏枝寶象花紋,纏枝靈芝紋,石榴花果紋,菊瓣紋,蓮瓣紋等,其中,尤其以梅瓶上所飾纏枝蓮紋最為精美。
永樂甜白釉瓷,還有用文字來裝飾的,主要有藏文和「內府」銘文,其中甜白釉僧帽壺有在腹部錐拱一周藏文吉祥語者,文字內容大意均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
白釉是一切釉色之母,為最純之色,而永樂甜白釉瓷器是白釉瓷器系列裡成就最高的,其釉質潔白,肥厚如脂,溫潤似玉,成為古代白釉瓷器的頂峰,後世一直追摹仿造,特別是清代康雍乾盛世時期,燒造過大量白釉瓷,惜終未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