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幾個日文漢字,不說話都能走遍日本

2020-12-09 感路旅行川同學

近年來日本旅行熱門,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擔心語言問題而踟躕不前。

這樣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眾所周知,霓虹國人民的英語口語是真的一言難盡,相比之下中國人的chinglish簡直太動聽了。

當然這其實也不是難題,現在的翻譯軟體功能強大,完全能hold住。

但時時刻刻都掏出手機來翻譯未免太麻煩,今天的文整理了一些去日本旅行常見的漢字日文,出發前掌握這幾組關鍵詞,走到哪裡都不怕。

01 吃飯

「自慢」:自誇、驕傲、得意。

在菜單上看到這個詞,就可以放心點了,意思是這個菜是讓店家自豪和驕傲的料理。

「名物」:有名的東西、名產。

一般看到這個詞也是可以放心買了,舉例:東京名物(東京有名的東西)、青森~のリンゴ(青森名產的蘋果)。

「定番」:商品中很少受流行趨勢所左右的長期售賣的比較基本、比較經典的款型。

簡單講就是經典的,在菜單上出現就相當於這個是店家長盛不衰的招牌菜,點了不會錯。

除了上面3個,還有「逸品」(傑作、獨一無二的東西)、「銘柄」(商標、牌子,指名牌產品)這兩個,也是好東西的意思。

「注文」這個詞通常會在自助食物票券機或者用平板電腦點餐時看到,意思是點餐、訂購的意思,挑選完菜品後,按下按鈕就是點好菜了。

如果想要吃得更划算,那你就一定要認識下面這三個詞。

「放題」就是自由、無限制的意思,記住下面兩個搭配,吃喝不愁。

食べ放題:可以自由地吃、吃到飽。

飲み放題:可以自由地喝、暢飲。

不過看清楚暢吃暢飲的條件,可能是多少錢日元暢飲之類的,不是讓你免費隨便吃哦。

「無料」意思不要錢、免費,入場無料(免費入場),無料案內所(免費介紹所)。

最後要結帳的時候,注意看價格,日本商品、菜單上的價格通常都會標記「稅込」、「稅抜」。

「稅込」指的是含稅金額,「稅抜」指的是未含稅金額,國內吃飯購物一般都是把價格和稅算到一起的,在日本是分開的。

日本的消費稅目前已經從8%上調到了10%,所以如果是「稅抜」,要再加上消費稅後,才是你要支付的最後金額哦。

02 購物

「割引」指打折、折扣的意思。

不過日本打折的用法, 跟歐美用法相同,比如說1割引=10%割引,就是打九折的意思,2割引=20%割引,就是打八折的意思。

另外在割引前面加名詞、時間等,就是限定打折條件了,比如學生割引(學割),就是學生打折的意思。

跟割引類似的詞還有一個「早割」,意思是早鳥優惠。

「驚安」「激安」、「格安」看到這三個詞可以激動一下了,都是價格超級低的意思,不過就跟廣告語一樣,是不是真的便宜,還是要仔細看看的。

「新入荷」指的是新到貨品,可以理解為全新推出的商品,「再入荷」就是再次到貨的商品,往往是之前售罄又補貨的熱門產品。

「品切れ」「売切」看到這兩個就有點遺憾了,指的是東西賣空了。

「目玉」直接翻譯是眼珠、眼球的意思,組詞成『目玉商品』就是中文的主打商品、招牌商品。

「受付」就是櫃檯、服務臺、接待處的意思,會在付款、結帳的地方出現,把這個詞記成「受理付款」就不會忘記了。

「一般會計」& 「免稅カウンター」這兩個詞在藥妝店購物時一定要認識,免稅店的收銀臺一般分兩個區域,需要免稅結帳的就要去免稅專用櫃檯,一般結帳就去一般會計收銀臺。

03 交通

「切符」乘坐公共運輸一定會使用到的詞,意思是「車票」。

自助買車票時是會看到「片道」「往復」,分別是單程和往返的意思,所以片道切符=單程票,往復切符=往返票。

要付錢時,認準「料金」兩字,料金=費用,「切符料金」=車票費。

在車站轉車時,除了看月臺號,還要看列車「方面」,「方面」就是指「往……方向」的意思。比如東京方面,就是指列車開往東京方向。

「運転見合」列車暫停行駛(視情況恢復通車)。

「改札」就是檢票,『改札口』就是檢票口,在進站和出站時都能看到。

「精算」意思是補差額,有時會碰到使用的交通IC卡餘額不足或者坐過站,這時就要去找精算機或精算所補票。

04 其他

「化妝室」「御手洗」「お手洗」、「お手洗い」這四個詞都是衛生間、洗手間的意思,想要方便、洗手或化妝的時候,看見這幾個漢字,就不用猶豫直接進去吧。

不過「御手洗」在日常中並不常用,在神社寺廟的洗手處才會出現,只能洗手。

「両替」這兩個詞從漢字就能明白個大概,意思是貨幣兌換,在両替前加「外幣」,就是外幣兌換的地方,現在支付方式多樣,『外幣両替』的地方倒是很少用到了。

「両替」還會出現在遊戲機、自動販賣機、公車站旁邊,會有小型的「両替」,把大鈔換零錢或換遊戲幣。

荷物:行李出門旅行拖著行李不方便,又一時不能去酒店,那麼就想要寄存行李,這時候可以在車站、百貨公司、觀光點找「荷物預かり所」,就可以寄存啦。

關於星期,眾所周知,日本和中國的叫法不太一樣,不是一二三四五,而是月火水木金土日。

「月曜日」就是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日曜日」:星期日。

知道了星期的說法,看到景點和店家門口掛的店休日,就會明白啦。

好啦,今天的日語小課堂結束了,有什麼日語方面的疑問,可以留言問我們哦(畢竟我們老闆給我們報了幾千塊的日語課,不能白學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沒有學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日本路牌?
    所以,去日本旅行時,往往不需要翻譯,因為這裡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漢字,隨便蒙一下也能猜對一半。一些日本人很疑惑:中國人明明沒有學習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日本路牌?眾所周知,日本古代是沒有漢字的,他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是從我國三國時期傳過去的,沒想到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對不起,我錯了,我以後一定好好練習楷書,再也不偷懶自創狂草了,畢竟一不小心就成另外一門語言了。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嗎?年長的日本人寫的一手好字,讓我汗顏!
    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嗎?年長的日本人寫的一手好字,讓我汗顏!大致可以,因為日語本來就是從漢語中演變出來的一種亞文化文字,因此他在使用的過程中摻雜著大量的漢字在裡面,而且很多漢字都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發音和意思,所以很多大多數日本人都能熟練的看懂中文,甚至有的年紀大的日本人還能寫得一手好書法,這不得不讓我這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感到汗顏。日語起源於漢語,這意味著日本人想要學好日語,就必須要學習漢字。
  • 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咱不是搞文字工作的,也不是搞日本這個古文研究的,甚至說日文字都不認識,我只知道幾個發音,啊這幾個發音中國人都知道是不是!所以你就單純憑這一點日語的這個基礎,這個基礎都談不上,皮毛都談不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來看當時的日本他們需要文字,他們一看隔壁大國有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的體量,然後又有那麼好的先進的文化,然後他們的文字用了好幾千年,我們正好缺這個,我們為什麼不能使用它的文字?就把咱們的文字就運用過去了。有人說能不能不學英文,它也是見得著才行,那時候哪知道什麼英國呀,寮國都不知道。
  • 中國人,你以為認識日文裡的漢字,去日本旅行就很簡單?那可未必
    最近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在日本大阪旅行,幾乎在全世界近百個國家旅行過的我,這其實算是第一次來到日本。原以為日本對於我來說,應該是一個沒什麼難度的國家,然而誰知道,我的想法原來錯了!日文裡有很多漢字,意思跟中文差不多,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就算你完全不懂日文,猜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 日本街頭的假漢字,為何國人沒學日語看懂一半,合起來卻不認識?
    日本街頭都是「假漢字」,中國人看懂一半,但合起來卻看不懂不過不知道大家在旅遊日本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日本的街頭經常出現一些「假漢字」,這些「假漢字」就是很多國人並沒有學過日語也大概能夠看懂一半。就比如在東京秋葉原等地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無料」的詞語,這樣的詞語很多國人都知道它是「無料」的意思,但字大概認識,但放一起卻並不懂是什麼意思,就有人疑惑了,這是為什麼呢?日本深受漢字影響,日語借鑑大量古漢字而之所以會這樣其實還是要說到日語和漢字的關係。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喜歡日文的朋友,這些字你們認識多少?原來漢字那麼有趣!
    日文中經常用到漢字,哪怕不懂日文,只看其中的漢字,也能猜到整句話的意思。但你真的認識所有日文中的漢字嗎?最近,日本漢字迷JUMANJIKYO在推特上分享了一些艱深的日本古漢字,看看你能認出多少。▼JUMANJIKYO分享的日本古漢字,大多來自平安時代至戰國時代。其中有些複雜的漢字,就像多個簡單漢字的組合,拆分開來就能懂其中的意思。比如「不坐不立」,是「蹲」的意思。▼「欲死不死」,則是「臨死之時」的意思。▼還有「幾+雪」,就是「暴風雪」。
  • 日語好不好學?日本街上文字能看懂一半,但合一起就不認識呢?
    日本街頭到處都是「山寨漢字」。中國人聽懂了一半,但合在一起聽不懂。不過,不知道大家去日本旅遊時,有沒有發現一些「山寨漢字」經常出現在日本街頭。這些「假漢字」大概是很多中國人即使沒學過日語也能看懂的一半。比如在東京秋葉原等地,經常會出現一些「料」字。
  • 認得這10個日文漢字!日本點菜不求人!
    ▋日本菜單不怕看不懂! 日本旅遊時一定會用餐!日本部分飲食店家很常見漢字,像是拉麵店、和牛燒肉店……菜單上都可以看見漢字的身影!以下告訴大家去用餐時,常見的漢字單詞。只要記住這些漢字的意思,日本自由行就不再怕看不懂啦! 進店前:選擇超有人氣的「行列」店絕對滿意!
  • 日本開發出新日文電腦漢字字庫 為在日華人解憂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不少中國人到日本後,在製作外國人登錄證時都遇到了電腦無法打出姓名用漢字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日文漢字數量遠不及中文漢字數量龐大;另一方面,在電腦字庫中即便是中文漢字尚有未收錄在內的情況,更何況日文系統的漢字字庫,收入的漢字量就更少了。
  • 為什麼過去日文漢字很多可以看懂一些,而現在很多日文都是假名看不...
    日語漢字減少現象確實越來越嚴重。以至於一些日本的老年人也經常抱怨現在看不懂很多的文章,日本的國家電視臺NHK還專門做過專題節目進行過討論。 日本古代是非常落後的,以中國為榜樣,向中國全方位的學習,包括引進了中國的漢字,現在還有很多的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的發音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而且絕大部分漢字的意思都和漢語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他們又加了一些改良,裡面增加了假名。早期的日語漢字比例比較高,現在很多正式的法律文件漢字的比例也相當高,這樣能表述意思更加確切。
  • 為何總是能在日文中看到中國的「繁體字」?日文是如何形成的?
    引言 我們時常會在日本進口商品的介紹書上看到一些日本文字,即使對日文一竅不通,我們依然能夠多多少少認識幾個「日本文字」,這是為什麼呢?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密密麻麻「不知所云」的日本文字中,竟然夾雜著幾個漢字。這些漢字大多數是沒有被簡化的繁體字,或是發生了「變形」。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從我翻開這本辭典的一刻起,我就對書中各式各樣的漢字產生了興趣,它們有一種魅力讓我想要更加了解。你認為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怎樣的聯繫?笹原:中國的漢字傳到日本後開始日本化,有被直接拿來使用的,也有借用漢字表達日本原有事物意思的,還有改變字體後使用的。
  • 日本旅遊不懂漢字釋義?收羅日本常見漢字詞彙讓旅途變更輕鬆!
    漢字是由古人智慧而來的結晶,歷經幾千年發展演變流傳現今,造就成難以媲美的藝術瑰寶。漢字流傳甚遠,在日文、朝鮮文等多個國家的語言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出遊到日本,經常能看到漢字和日文放在一塊,而對於不懂日文的中國遊客來說,基本都能猜到它的大概意思。但有些漢字在日文中的釋義與中文釋義不同,甚至讓人難以理解。
  • 為什麼日文裡有那個多漢字?
    徐福(傳說日本的祖先就是他)日本的文字是有中國傳入的,隋唐時期遣隋、遣唐使(留學生)來到中國,但是中國的唐朝比日本強大太多了,日本這個民族有一個特點是誰強大就像誰學習,這點比韓國強,明明也是起源於中國的文字,但不承認,把所有有漢字的文字強行去掉,以至於很多年輕人不認識自己老祖宗的墓碑。
  • 日本社交網絡上的漢字熱,背後是怎麼回事?
    最近,日本社交網絡上「非常難解,我頭爆発(太難理解了,頭要想炸了)」之類的「偽中國語」又開始復甦了。正常情況下,一段日語中除了漢字,還包括平假名片假名等符號,但如今完全不懂中文的日本網友卻創造了一種去掉或替換所有假名、只保留漢字的超級簡化版「偽中國語」。
  • 這10個日本漢字,中國人一眼就能看懂!
    這個字雖然有中文讀音,但事實上它是一個「和製漢字」,即日本人造出來的中國字。它外形形象,但在日語中讀起來就比較費勁了,日文發音是「卡溝拉稀」。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頗深,漢字的使用頻率也很高,在熟練使用的基礎上,日本人開始根據本土的山川風物結合《六書》裡形聲與會意兩大造字要點自創文字,是為「和製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