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惠更斯號探測器已經開始登陸土星衛星(組圖)

2020-12-26 網易新聞


土衛六

 


「卡西尼」號飛船
 

  北京時間12月24日,「卡西尼」從1200千米的高空再次掠過泰坦(土衛六),這是它和「惠更斯」分離前最後一次掠過它。


  在這樣的高度,我們能用肉眼分辨出「泰坦」所特有的「藍天和白雲」。這顆激動人心的星球更多的秘密我們必須穿越它濃密的大氣才能知道。


  「卡西尼」所攜帶的子探測器—「惠更斯」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2月24日午夜(北京時間2004年12月25日中午)與「卡西尼」號成功分離,據NASA報導,分離過程十分順利,「惠更斯」開始獨自踏上登陸土衛六的歷程。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將以每小時2萬公裡的速度衝入土衛六大氣層,並最終在土衛六表面南緯10°,東經160°附近區域著陸。而那一天,將是揭開所有秘密的時刻,關於「泰坦」所有的傳奇:「海洋」、「生命」、「藍天和白雲」,將在那時繼續或者終結。「卡西尼」將在同一時刻掠過「惠更斯」的著落點的上空,從數千公裡的高空記錄下這一「人類探索地外生命的偉大時刻」。


  「惠更斯」探測器由法國阿爾卡特空間公司負責製造。該項目負責人席佩爾表示,這7年中,他們每過半年都會通過遙測檢查「惠更斯」號的「身體狀況」。最近一次檢查(北京時間12月24日)表明,探測器狀態良好。


  進入土衛六大氣層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將進入土衛六大氣層,當「惠更斯」下降到距土衛六表面170千米的高度時,打開降落傘減速,同時拋掉隔熱底板,探測器所攜帶的各種科學儀器將開始分析土衛六的大氣層和表面。


  測得的數據將發送到卡西尼號上,再把數據轉發回地球。


  在探測器下降的最後幾百米,探測器上的白光燈將照亮土衛六的表面,使電腦能對其表面成分進行光譜分析,在整個下降過程中,母船將對探測器發回的無線電信號頻移進行持續的監測,由此推斷出土衛六上風的強度,而探測器上的大氣結構探測儀(HASI)則將測量溫度、氣壓以及探測這顆星球是否存在導致閃電的電場。整個下降過程預計將持續兩個半到三個小時。


  著路將相當平緩


  當然,我們並不能保證「惠更斯」號探測器百分之百安全地著陸,但是科學家們對土衛六表面是否被液態物質所覆蓋?是否存在生命?是否僅僅是一顆荒涼的冰質衛星?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惠更斯」號攜帶了一套地表科學儀器組件(SSP),它將在探測器著陸的最後階段發出聲波,以測量土衛六表面的崎嶇程度,HASI也將藉助雷達信號進行類似的測量。與此同時,「卡西尼」將累計環繞土衛六40次。


  「惠更斯」號探測器著陸的最後階段將相當平緩,其速度只有每秒幾米。在著陸的那一剎那,探測器上的加速計將極其迅速地把數據通過高頻天線發送出去,由此可以在最短時間確定土衛六的表面的性質,它究竟是硬表面、積雪的表面還是液態的表面(水或者其它液化物的海洋)


  沉入土衛六的「海洋」


  如果探測器在著陸後還能繼續工作的話,那麼它有3到30分鐘的時間向「卡西尼」號母船發送數據,直到「卡西尼」號在土衛六的地平線消失為止。預計探測器將掉入到土衛六的「海洋」裡,它密閉的結構將可以測量這個遙遠海洋的溫度、密度和其他特性。與此同時,它將拍攝圖象,而探測器上的電腦也將嘗試對成分進行進一步分析。根據設計,探測器將緩緩沉入這顆遙遠星球的海洋中,然後嘗試再次浮起,向「卡西尼」號母船發送最後的信號,或許到那個時候,隨著「惠更斯」艱難地浮起,一些關於地外生命的偉大發現將震撼整個地球。


  新聞連結 最後的結果


  成功:將成為人類探索地外生命歷史上最劃時代的事件,土衛六上形形色色地迷題將被一一揭開,當然,土衛六是否存在生命?—或許將給我們帶來這一激動人心的答案。


  失敗:惠更斯探測器可能在進入土衛六那稠密的大氣層時燒毀,也可能在最後階段撞上土衛六的山脈而失事,由於卡西尼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投資最多、期望最高的探索地外生命計劃,惠更斯探測器在最後關頭的失敗將極大挫傷人類探索宇宙、尋找地外生命的熱情。美歐等國執行此類計劃的任務撥款無疑將大大受到影響,很多正在醞釀中的太空探索計劃可能胎死腹中。


  「卡西尼」探測器


  卡西尼(Cassini-Huygens)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項目,主要任務是對泰坦(土衛六)以及土星的其他衛星進行空間探測。卡西尼土星探測器是人類迄今為止發射的體形最大、複雜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測器。為完成探索土衛六這一激動人心的計劃,卡西尼讓同時代的其他行星探測器相形見絀:卡西尼重量超過5噸,足有兩層樓那麼高。我們這顆星球還沒有發射過如此之大的遠程空間探測器。


  對於一個要在茫茫太空中獨自旅行35億公裡的機器來說,科學家相信探測器龐大的體積和重量是必要的:探測器需要更多的燃料以備不時之需;探測器需要更大的天線向地球傳回數據;就連探測器所攜帶的發電用核燃料也是最多的。由於卡西尼號要飛行到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使用太陽能電池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作長距離旅行的行星際探測器,卡西尼攜帶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利用放射性元素裂變產生的熱量和宇宙中溫度的溫差發電。

相關焦點

  • 「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
    原標題:「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5年1月14日是「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土衛六,其降落過程歷時兩個多小時,其間打開了3個降落傘進行減速。這是人類第一個登陸土衛六的探測器。  「惠更斯號」在著陸後與環繞土星運行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進行了近十分鐘的聯繫,最終因電池耗盡而結束了歷史使命。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卡西尼-惠更斯號是前往土星系統的一架旗艦級空間探測器,也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空間局(ESA)和義大利航天局(ASI)合作進行的任務。整個任務分為兩部分:環繞土星的卡西尼號(Cassini)與在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登陸的惠更斯號(Huygens)。
  • 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與土衛之間的那些事,必需了解!
    甲烷是有機物,雖然是最簡單的,但是它是很多複雜有機物的基礎,甚至可以作為生命的能量來源,所以科學家們開始猜測或許這個星球存在的生命。最後一次卡西尼號調整軌道墜入土星,也是為了避免和土衛六相撞,那樣可能就會讓探測器上攜帶的地球生命給土衛六造成生物入侵。
  • 組圖:卡西尼號和惠更斯號帶你領略土星的美麗
    2011年7月29日,卡西尼號用窄角相機拍攝了土星的五顆衛星。這幅海報展示了歐洲航天局惠更斯探測器的下降成像儀/光譜輻射計在泰坦表面上,從五個不同高度的四個基本方向(北、南、東、西)分別拍攝的一組圖像。
  • 惠更斯號登陸土衛六始末
    去年聖誕節那天,惠更斯號登陸器正式與卡西尼號探測器分離,開始了奔向土衛六的長達400萬公裡的行程,經過20天的長途跋涉,於北京時間14日18時13分抵達土衛六上空1270公裡的目標位置,同時開啟自身的降落程序,著手準備穿越土衛六的大氣層。
  • 天文小知識:探索土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它
    現在,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能觀測到土星,先驅者10號對土星進行了第一次近距離觀測,隨後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進行了更詳細的觀測。圖解:先驅者11號:1979年9月1日,光環背側,一個從光環背側看來最粗的部分2005年著陸在土衛六的卡西尼號軌道飛行器和惠更斯號著陸器對土星,土星環,和土星衛星的發現是最多的。
  • 卡西尼—惠更斯號:我的故事先講到這裡--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就是我,「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現在,就請你跟隨我的日記,和我一起重溫這段激情歲月吧。後來,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多梅尼克·卡西尼發現了4顆土星的衛星,還發現了土星環中存在縫隙,所以科學家管這些縫隙叫卡西尼環隙。你看,我的名字「卡西尼—惠更斯號」裡有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這兩位傑出的科學家。  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一點一點地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
  • 惠更斯號(Hygens)登陸泰坦15周年
    美東時間2005年1月14日9時,惠更斯號泰坦(土衛六)著陸器進入其大氣層。土衛六是土星類似行星的衛星中的第六顆,也是最大的,其半徑略大於水星行星的半徑,但質量不到其一半。這不僅在尺寸上令人矚目,而且因為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擁有濃密大氣層的衛星,而大氣層在其表面上支撐著天氣系統和液體。自1655年荷蘭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發明天文學家以來,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它了,因為它濃密的橙色霧氣很難研究。
  • 土星3問:土星有多少顆衛星?離太陽又有多遠?又是由什麼構成的
    我們從古天文學家,比如伽利略的時代就知道了土星,但是直到最近,我們關於這顆行星的認識還很有限。在過去20年裡,由於兩個特別的任務,人們對土星的科學認識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4年,在一次長達十年以上的研究土星及其衛星的任務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卡西尼」號航天飛船成為了第一個圍繞土星運行的飛船。
  • 十多年前惠更斯號就在土衛六上軟著陸!
    土衛六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相對於我們的地球來說,土衛六的環境還是太惡劣了,平均溫度-180℃,難以孕育生命;早在2005年,NASA的惠更斯號就在土衛六上軟著陸,傳回的數據未發現生命存在。
  • 組圖:這些從土星及其衛星們拍攝的照片,顛覆你之前對土星的印象
    巡遊越過傑納斯 土星的衛星厄毗米修斯在這次「相互事件」中從傑納斯掠過,被卡西尼探測器載入史冊。 飛過「死星」衛星 卡西尼探測器最近距離拍攝的這張照片中,巨大的赫歇爾隕石坑佔據了土星的衛星米瑪斯主體,使得這個衛星看起來像是電影
  • 組圖:這些從土星及其衛星們捕獲的照片,顛覆你以前對土星的印象
    7.冰與火從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宇宙飛船拍攝的這張真實的彩色照片中,土星最大和第二大的衛星,土衛六和土衛五好像是互相疊在一起的。8.節奏的同步性這張由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飛船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與其光環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
  • 「太陽系漫遊」土星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 密度比水還小
    土星有非常熱的內部,核心的溫度高達11700 ℃。輻射至太空中的能量,是它接受來自太陽的能量的2.5倍。如果我們通過紅外線觀測土星,我們會看到土星美麗的光芒。土星因為它美麗的行星環而出名,它也是人類最早發現具有光環的行星。土星環非常古老,極有可能是一顆遠古衛星被土星引力撕碎所形成。
  • 卡西尼號和土衛二之間的那些事
    作為土星的第六大衛星,土衛二(Enceladus)這顆被冰覆蓋的土星衛星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保持著神秘。
  • 中國官方公布"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傳回的月球照片[組圖]
    >>>詳細點擊:日本月亮女神衛星傳回月球三維立體圖像[組圖] 1959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3號探測器,它從月球背面的上空飛過,拍攝並向地球發回了約70%月背面積的圖片。 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美國共發射了10艘兩人駕駛的「雙子星座」號飛船。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類完成了首次登月任務。 2003年9月27日,歐洲成功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智慧1號」,標誌著歐洲探月活動正式開始。
  • 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發回首批地球照片[組圖]
    11月1日電據《印度快報》1日報導,印度首個繞月探測器「月船1號」10月31日發回其所拍攝的首批地球照片。「月船1號」監控中心負責人施瓦夏馬爾說,「月船1號」目前正沿圍繞地球的橢圓形軌道飛行,「奔月」路程已經過半。「月船1號」於10月22日發射升空。根據預定計劃,探測器11月3日將到達遠地點,火箭屆時將再次點火,幫助它改變軌道,最終脫離地球引力。「月船1號」11月8日將進入繞月飛行軌道。
  • 天文小知識:土星的衛星-土衛五,帶您一起了解些它的奧秘
    土衛五,土星的第二大天然衛星或衛星,1672年由義大利-法國天文學家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發現。就大小而言,它也是太陽系現有的第九大衛星。土衛五的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眾神的母親瑞亞。它也被命名為「土星五號」,它是第五顆從土星向外移動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