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尼號和土衛二之間的那些事

2021-02-08 NASA愛好者

作為土星的第六大衛星,土衛二(Enceladus)這顆被冰覆蓋的土星衛星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保持著神秘。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的旅行者號計劃開始了對土星的研究,並探測到土衛二上存在劇烈地質活動。為了更好地探索土星及其衛星,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及義大利航天局(ASI)展開了合作,在二十世紀末發射了卡西尼號太空船,並於二十一世紀初啟動卡西尼號土星探測項目。僅就探索土衛二而言,該項目至今已有諸多重大發現。


自2004年7月1日卡西尼號正式進入環土星軌道以來,卡西尼號一次次地向地球傳回有關土星及其各大衛星的珍貴資料 。今年12月19日,卡西尼號對土衛二進行了最後一次近距離飛掠。之後它將繼續回傳數據並預計於2017年9月15日結束13年的使命,在土星的懷抱中消殞。


最後一次近距離飛掠的突破性進展:土衛二上存在全球性海洋



在最後一次飛掠土衛二的過程中,卡西尼號在土衛二距離土星較遠時做了短暫停留, 對土衛二這顆冰凍星球崎嶇昏暗的表層進行研究 。

版權所有: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空間科學研究所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已經從最後一次近距離飛掠較活躍的土衛二任務中開始傳輸數據和圖像。卡西尼號於太平洋時間周六上午9點46分(12月19號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2點49分),在距土衛二3106英裡(4999公裡)的高空飛掠而過。


「最後一次飛躍土衛二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五味雜陳的,既有離別的惆悵也有勝利的喜悅。」噴氣推進實驗室卡西尼號項目負責人Earl Maize說道:「雖然我們對這次最後的飛行充滿了感傷,但是在難以置信的探索太陽系,最迷人的十年裡,我們已經達到了頂峰。」


卡西尼號將從遠處繼續監控土衛二直至2017年9月此次任務終結。未來我們將去往更加遙遠的地方——至少是最近的一次飛行任務的四倍距離。


這是在卡西尼號的任務中第22次與土衛二邂逅。在到達土星後不久, 由於探測到了土衛二的地質活動,卡西尼號改變了原來的飛行計劃,近距離飛掠這顆冰凍星球,從而將飛掠該衛星的次數和探測質量最大化。


「我們準備為我們的這個令人稱奇的冰凍世界的近距離圖像舉辦一個傷感的告別會。」美國航空航天局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該項目的科學家Linda Spilker說道:「卡西尼號有著如此多的關於土衛二的驚人發現。「


在2005年揭示土衛二有驚人的地質活動後,卡西尼號在南極附近的溫暖裂縫那裡探測到物質噴射,並獲得一系列重大發現。2014年科學家們曾通過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該區域存在局部的地下海洋,而2015年他們修正了一下觀點,確認該星球的冰層下存在一個全球性的海洋。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土衛二:重大發現圖片集錦




2008年10月9日,卡尼西號飛船從距離土衛二約291000公裡處(181000英裡處)用窄角相機及可視綠光拍攝下土衛二正臉照(橫切面直徑504公裡,313英裡)。


圖中環狀陰影為土星。土星作為背景極好地襯託了土衛二鮮亮的白色球面。卡西尼號在春分任務(Equinox mission)中將專門對這顆表面經過極大改變的常常噴射冰類物質的冰凍星球進行研究。(圖片來源:NASA/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空間科學研究所SSI)




2008年10月5日,卡西尼號在離土衛二隻有不到15英裡的極近距離飛掠中拍攝到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土衛二的表面。(圖片來源:NASA/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空間科學研究所SSI)




2010年卡西尼號飛船捕捉到土衛二位於南極附近的虎紋地帶多處出現大大小小的羽狀冰的噴射物。「虎紋」為土衛二表面的裂縫地帶,裂縫中常常會噴出冰粒子,水蒸氣,以及有機化合物。(圖片來源:NASA/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空間科學研究所SSI)




2012年5月31日,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二間歇泉噴發圖。科學家們根據卡西尼號傳回的這類圖片確認土衛二表面噴射物中的冰粒子,水蒸氣,及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圖片來源:NASA/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空間科學研究所SSI)




該圖為土衛二內部結構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土衛二巖石內核和冰凍外殼之間存在著布滿球面的液態水。附註:土衛二各層厚度在該圖中並非按實際比例縮小。(圖片來源:NASA/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


關於卡西尼號你知道多少?




卡西尼號土星項目是太空行星際探索任務中最有雄心壯志的挑戰之一。該項目是由美國航天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以及義大利航天局(ASI)合作推進,卡西尼號是一臺複雜的繞行星軌道自動飛行探測器,系統而詳細研究考察土星。卡西尼號擁有一個名叫惠更斯號的探測器,該探測器於2005年一月份成功降落於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上,並帶回了非常有價值的結果。


2008年7月,卡西尼號完成了耗時四年的首要的基本探索任務;2010年9月,其完成了第一項擴展任務——卡西尼春分任務(Cassini Equinox Mission)。現在,這個依舊運行完好的飛行器將開始第二個擴展探索任務——卡西尼冬至任務(Cassini Solstice Mission)。


2016年,卡西尼號探測器將開始執行一項大膽的被稱之為「決戰」(Grand Finale)的變軌飛行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一個全新的計劃項目。飛行器將攀升至土星北極附近,同時飛行至狹窄的F環進行科學探測,這樣的變軌飛行會持續20次。然後在經過土衛六後,卡西尼號將通過22次飛越進入土星大氣層和內環之間。卡西尼號進入土星軌道後,其收集到豐富而具有價值的信息將遠遠超過原始計劃任務的要求,包括測量土星重力場和磁場、確定土星環質量、對大氣層和電離層進行採樣以及對土衛二進行最後的「吻別」。(編輯:Hequn Wang

校對:Ian)


原文連結:

一: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cassini-completes-final-close-enceladus-flyby

Cassini Completes Final Close Enceladus Flyby

二: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cassini/whycassini/index.html

Cassini Overview


相關焦點

  • 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與土衛之間的那些事,必需了解!
    最後一次卡西尼號調整軌道墜入土星,也是為了避免和土衛六相撞,那樣可能就會讓探測器上攜帶的地球生命給土衛六造成生物入侵。2004年聖誕節那一天,卡西尼惠更斯號到達了土衛六的附近這一次惠更斯號會脫離獨自進入土衛六進行觀測,惠更斯號外觀就像是一個貝殼,如果加上一條尾巴的話,還會像流著藍色血液的海洋生物,它和卡西尼號分離開之後直到2005年的1月14日才抵達土衛六準備著陸。
  • 「卡西尼」在土衛六外層大氣中發現複雜有機物
    新華網洛杉磯4月25日電(記者陳勇)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25日說,「卡西尼」號飛船在最近一次飛過土衛六時,發現其外層大氣中存在多種複雜有機物。  當天,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發表一份聲明說,本月16日,「卡西尼」掠過距土衛六表面1027公裡處,它搭載的離子和中子質譜儀發現了多種複雜有機物的蹤跡。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1673年加入法國國籍,改名為法文,即讓-多米尼克·卡西尼,又稱卡西尼一世(Cassini Ier,其曾孫與其同名,稱卡西尼二世)。卡西尼被認為與胡克同時發現了大紅斑(1665年)。卡西尼是第一個發現土星的四個衛星(土衛八、土衛五、土衛四、土衛三)的人。
  • 「卡西尼」發現土衛六「海岸線」(圖)
    」號飛船,在最近一次掠過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時,拍攝到了這顆衛星上有類似海岸線的地貌。  照片是「迄今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負責「卡西尼」項目的美宇航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16日公布了「卡西尼」飛船拍攝的照片。照片顯示,土衛六南半球一個長約1800公裡、寬約170公裡的區域,被一條蜿蜒細線劃分成明暗兩部分。項目科學家說,明暗交界地帶有幾處類似海灣的地形,表明蜿蜒的細線可能是海岸線。
  • NASA公布驚人的紅外圖像,揭露土衛六全球景觀!
    由於擁有濃厚的大氣,且表面存在液態烴湖泊,土衛六被天文學家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目前而言,我們對土衛六的認識主要來自卡西尼號探測器。儘管卡西尼號已於去年九月份壯烈退役,但其留下的大量寶貴數據仍在幫助天文學家不斷創造新成果。比如,NASA近日公布了一份非凡的土衛六紅外圖像。
  • 卡西尼號觀測發現土衛二存在地下熱海 或存在生命
    卡西尼號的宇宙塵埃分析儀(CDA)設備反覆檢測到富含矽的小巖石顆粒,即使是在2004年卡西尼號尚未進入土星軌道時。通過消除過程,CDA研究小組總結稱這些顆粒一定是二氧化矽顆粒,後者常見於地球上的沙子和礦物石英。卡西尼號觀測到的顆粒大小保持一致,最大的只有6-9納米,它是研究人員得出背後一定存在特定過程的線索。
  • 美國宇航局為登陸土衛六做準備,開發並測試三棲變形機器人
    這款三棲變形機器人由多個較小的機器人組合而成,通過改變形狀,可以變換成滾動球體、飛行無人機和遊泳潛水器。官方透露,這款三棲變形機器人的未來使命,是登陸土星的衛星土衛六——太陽系中唯一已知表面有液態湖泊、河流或海洋的異星世界。
  • 天文| 土衛十四卡利普索,土星的特洛伊群衛星
    土衛十四的個頭較小,形狀不規則,只有30公裡長,體積為30×23×14公裡,擁有太陽系內反光性最強的星球表面,由於土星E光環內的顆粒噴射到其表面上,而E光環內的顆粒是由土衛二羽狀噴流噴發出的冰粒和水蒸氣
  • 卡西尼—惠更斯號:我的故事先講到這裡--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就是我,「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現在,就請你跟隨我的日記,和我一起重溫這段激情歲月吧。後來,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多梅尼克·卡西尼發現了4顆土星的衛星,還發現了土星環中存在縫隙,所以科學家管這些縫隙叫卡西尼環隙。你看,我的名字「卡西尼—惠更斯號」裡有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這兩位傑出的科學家。  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一點一點地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
  • 歐洲惠更斯號探測器已經開始登陸土星衛星(組圖)
    「卡西尼」號飛船   北京時間12月24日,「卡西尼」從1200千米的高空再次掠過泰坦(土衛六),這是它和  「卡西尼」所攜帶的子探測器—「惠更斯」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2月24日午夜(北京時間2004年12月25日中午)與「卡西尼」號成功分離,據NASA報導,分離過程十分順利,「惠更斯」開始獨自踏上登陸土衛六的歷程。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將以每小時2萬公裡的速度衝入土衛六大氣層,並最終在土衛六表面南緯10°,東經160°附近區域著陸。
  • 惠更斯號登陸土衛六始末
    去年聖誕節那天,惠更斯號登陸器正式與卡西尼號探測器分離,開始了奔向土衛六的長達400萬公裡的行程,經過20天的長途跋涉,於北京時間14日18時13分抵達土衛六上空1270公裡的目標位置,同時開啟自身的降落程序,著手準備穿越土衛六的大氣層。
  • 組圖:卡西尼號和惠更斯號帶你領略土星的美麗
    2011年7月29日,卡西尼號用窄角相機拍攝了土星的五顆衛星。在這張照片中,卡西尼通過照相機鏡頭上朦朧的太陽光暈看到土星和土星環。最後的邊界1973年先鋒11號看到的土星及其衛星泰坦。在這張卡西尼號太空船的照片中,土星環呈曲線狀,這張照片也顯示了遠處的衛星詹納斯。最接近Daphnis(土衛三十五)處
  • 外星生物捕手發現新目標:木衛二和土衛二下的冰冷海洋
    飛向木衛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在以下文件中發布去往木衛二(木衛二)的任務:航天探測器「木衛二快船」計劃於2020年代中期發射。在到達繞木星飛行的軌道後,「木衛二快船」將執行數十次探測飛行,它的任務中就包含了觀測該衛星的海洋和細緻研究衛星冰面。
  • 外星生命之謎|土衛二、木衛二和奧茲瑪,深空中的「WOW」信號
    正是這次旅行者號的探測,給了無數科幻作家絕佳的創作題材。為了解開歐羅巴的謎團,美國宇航局又製造了伽利略號宇宙探測器,在 1995 年再次拜訪了木星,伽利略號安裝了更加先進的探測設備。旅行者 1號和 2 號宇宙探測器為我們帶回了關於土衛二的各種信息,它與歐羅巴很像,也是一個大的冰球。月球的體積差不多是土衛二的 340 倍,但是質量卻是它的約 100 倍,所以,土衛二的密度比月球要高很多。那麼,在土衛二的冰層下面,是否有液態海洋呢?1997 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目標土星。
  • 美國「蜻蜓」無人機將飛往土衛六 尋找生命跡象
    「蜻蜓」號無人機探測器將在土衛六上空進行多次飛行,並在著陸期間探索衛星表面。泰坦是土星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行星衛星,大氣濃度是地球大氣的4倍,其中含氮氣和甲烷等。土衛六由於離太陽較遠,表面溫度為零下179攝氏度。「『蜻蜓』號實際上是一架火星車大小的無人機,在泰坦上,我們將能夠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
  • 宇宙秘密|這顆星球存在液態海洋和大氣,無比美麗,疑有地外生命
    卡西尼號的任務於去年9月結束,研究人員現在終於完成了土星最大衛星「泰坦」的地圖。在地圖上有很多有趣的新信息,但也許最誘人的是,泰坦擁有像地球一樣的全球海平面。泰坦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穩定液體的物體,雖然它不是水,而是碳氫化合物,主要是液態甲烷和乙烷。卡西尼號探測器能夠精確測量海平面,並意識到它在月球周圍是一致的。擁有全球海平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後果。它意味著在土衛六的表面下流動的碳氫化合物,就像地球上的含水層中的水流過多孔的巖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