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尼—惠更斯號:我的故事先講到這裡--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26 中國科學技術館

  1997年10月15日,我在人們的注視中離開了地球,開啟了前往土星的旅程;2004年7月1日,我順利地進入了環繞土星的軌道,從此成為常駐土星的第一位「 人類代表」,探索土星和它的衛星是我的使命;2017年9月15日,垂垂老矣的我懷揣著對土星的熱愛和對人類探索精神的敬畏,一頭扎進了土星那濃密的大氣層裡,在高溫炙烤中分崩離析,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就是我,「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現在,就請你跟隨我的日記,和我一起重溫這段激情歲月吧。

  20世紀80年代末:我橫空出世

  人類很早就發現土星了,但漂亮的土星環直到17世紀才由克裡斯蒂安·惠更斯發現,他還看到了一顆巨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後來,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多梅尼克·卡西尼發現了4顆土星的衛星,還發現了土星環中存在縫隙,所以科學家管這些縫隙叫卡西尼環隙。你看,我的名字「卡西尼—惠更斯號」裡有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這兩位傑出的科學家。

  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一點一點地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我是第4枚造訪土星的探測器,在我之前還有3位「前輩」曾經飛掠過土星。不過,老大哥「先鋒11號」搭載的相機解析度太低,壓根看不清土星的表面細節;後來發射的「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倒是相繼發回了高清圖像,還進一步研究了土星系統,但是「旅行者2號」遺失了一些照片,非常可惜。另外,可見光波無法穿透「泰坦」的大氣層,所以「前輩們」也無法看清它的細節。

  有了這些前車之鑑,20世紀80年代末,一個由17個國家參與的國際合作計劃被提出來了,這個計劃就是為了把我 —「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製造出來。在歷時10年、耗資32億美元之後,直徑3米、高7米、重6.4噸、攜帶了27種當時最先進的科學儀器的我誕生了。與「前輩們」的飛掠式探測不同,我是第一個環繞土星飛行的探測器。作為一名「常駐人員」,我將有足夠的時間來探索土星系統的奧秘。

  2004年:土星,我來看你了

  1997年10月15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泰坦4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我和「惠更斯號著陸器」成功發射,前往土星系統,開始了長達7年的旅程。我們在旅途中還飛掠了金星、地球和木星,在它們的引力幫助下實現了一次次加速。人們都說我是人類迄今為止發射的規模最大、複雜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測器,我一定不會辜負人類的期待!

  2004年7月,我們順利抵達目的地,進入了環繞土星的軌道。12月,我與「惠更斯號著陸器」依依惜別,因為他要自己前往「泰坦」並著陸。我們背負著各自的使命繼續前行。2005年1月,他成功地降落在「泰坦」表面,真為他感到高興。不過遺憾的是,我在接收他的數據時,因為系統故障,305張珍貴的照片丟失了。希望以後我們的繼任者能補上這個遺憾。

  從我們到達環繞土星的軌道時起,屬於我們的時代開啟了。在我服役的這13年中,我主要開展3個方面的工作:環繞土星飛行並研究它的大氣、研究土星環、研究土星的衛星。這每一項工作,我都順利完成了,還給所有人帶來了無數驚喜。

  任務一:我要研究土星大氣

  宇宙中的景象真是令人驚嘆。我飛到土星的北極上空時,看到一個漂亮的六邊形風暴,其中還有許多小的渦流在繞圈兒。雖然「旅行者號」是第一個看到這個美景的探測器,但我拍到了更清晰的圖像!

  我發現這個六邊形的顏色還會變化!我在2013年拍攝的六邊形還是藍色的,到了2017年,它居然整體變成了淡黃色,就好像是有霧霾覆蓋著。科學家猜測這可能是因為土星季節的變化帶來了光化學反應,在土星大氣中產生了這種「霧霾」。

  2011年,我還目睹了土星北半球大氣層上發生的巨大風暴。這個風暴大約30年出現一次,我就這麼靜靜地看著它從產生到長大,再到消退,最終消失不見。何其有幸,我能為人類留下關於它的珍貴影像資料。我還吸取了前輩的經驗教訓,用近紅外照相機拍攝到了土星表層大氣以下的清晰雲層,進一步認識了土星的結構和天氣系統。

  任務二:我考察了土星的衛星

  土衛六「泰坦」真是個神奇的衛星,它是太陽系裡唯一一個有稠密大氣的衛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唯一一個表面有穩定液體的天體。2005年1月4日,我的搭檔「惠更斯號著陸器」在「泰坦」上順利著陸,但90分鐘後,他的電量就耗盡了,永遠地停止了工作。不過他在「犧牲」之前傳回了「泰坦」的地表圖片,我們可以從圖片上看到許多圓形的石頭,就像是地球上的鵝卵石一樣,很像是河流衝刷後的痕跡。不過測量結果表明,「泰坦」表面實在是太冷了,看來這裡應該很難孕育出生命。

  「惠更斯號著陸器」雖然不在了,但我仍然沒有放棄對「泰坦」的探測。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我無數次地飛越「泰坦」上空,發現「泰坦」表面有降雨、湖泊、海洋,不過海洋中的液體主要由液體甲烷等碳氫化合物組成。我還在距離地面1000千米的大氣中,發現了有機大分子。要知道,有機大分子很可能就是生命起源的過渡產物!!

  在飛越土衛二「恩克拉多斯」時,我有了更壯觀的發現!我拍到了它布滿冰裂紋的美麗表面,還在它的噴流中發現了構成生命的化學物質和豐富的常見氣體,例如水蒸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等。看來,土衛二可能會成為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以外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我在服役期間一共發現了6顆土星的新衛星。你們好奇我是怎麼發現它們的嗎?很簡單,就是拍照呀!2005年,我在土星環的凱勒狹縫中拍到了土衛三十五「達佛涅斯」的照片,於是發現了這顆衛星。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狹縫邊緣的波浪形狀,這是由於衛星引力產生了擾動,導致環邊緣的物質分布不均勻,從而產生的「波浪」。

  任務三:我要研究美麗的土星環

  一開始,人們以為土星環是一個完整的環,後來才發現這個看似完整的環實際上是由許多同心環組成的,人們還給它們命名為D、C、B、A、F、G、E環,與我同名的卡西尼環縫就在A、B環之間。

  我的眼力可是非常驚人,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比如,我在A環中拍到了4顆小衛星(塊狀物),把那張照片反覆放大後,就能清楚地看到環上物質因為引力而產生的擾動!現在知道我有多厲害了吧。此後,人們才意識到其實土星周圍有非常多這樣的小團塊,數以百萬計。

  我拍攝的圖片再一次超出人們想像的是,土星環不僅僅是平面的環,還存在豎直的結構。我在俯視土星B環的外邊緣時,就看到了高達2.5千米的豎直結構和在陽光下投射出來的陰影。科學家推測,在環的邊緣區域可能有小衛星或者別的天體,它們會把粒子向上推出,所以就形成了像尖刺一樣的結構。

  我還為土星拍攝了「全家福」照片。2013年7月19日,我滑進了土星的陰影裡,這時太陽耀眼的光芒正好被土星擋住了,於是我拍攝到土星、土星的內環和7顆衛星,背景裡甚至還有地球、金星和火星。

  最外層的環是土星的E環,由從土衛二南極地區噴射出來的細冰顆粒構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了非常漂亮的藍色光芒。

  2017年:我的謝幕演出

  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20年的時間讓我耗盡了燃料,無力繼續前行。有人說,我的隕落將會是一次「偉大的終結」,在離去的悲傷中竟也多了些厚重的使命感。

  我要踏上的最後一段徵程,其實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我要以前所未有的距離靠近土星,探尋一片全新的領域。在通過22圈變軌操作後,我必須穿過土星與土星最內環之間的狹小縫隙,投身到土星的懷抱中去,並努力地把自己的天線指向地球,以傳送我最後的告別過程。最終,我的航程就終結在土星的天空中,身軀因高溫而燃燒、炸裂,化為土星大氣的一部分。

  2017年9月15日,我為人類拍下了最後一張照片。那時候的土星正值夜晚,土星環反射的太陽光照亮了夜空。

  從1997年發射,到2007年在土星上空終結,這是一段長達79億千米的航程。在環繞土星軌道運動的13年中,我完成了繞土星的294圈飛行,執行了250萬條命令,傳輸了635GB的數據和453048張圖像。作為第一枚環繞土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我圓滿完成了人類賦予我的所有使命,而且每一次發回的令人震撼的圖像,都在書寫新的歷史。

  這是我的最後一頁日記了,在書寫我的傳奇故事的道路上,我畫上了句號,但我知道人類探索土星乃至更遠宇宙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這樣的故事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與土衛之間的那些事,必需了解!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白,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最早推測土衛六上有大氣層的是西班牙天文學家朱賽普索拉。2004年聖誕節那一天,卡西尼惠更斯號到達了土衛六的附近這一次惠更斯號會脫離獨自進入土衛六進行觀測,惠更斯號外觀就像是一個貝殼,如果加上一條尾巴的話,還會像流著藍色血液的海洋生物,它和卡西尼號分離開之後直到2005年的1月14日才抵達土衛六準備著陸。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卡西尼-惠更斯號升空後207秒內,覆蓋物保護卡西尼-惠更斯號以免暴露在陽光直射下。卡西尼-惠更斯號分別於1998年4月26日與1999年6月4日接近金星,進行兩次重力助推調整,確保探測器有足夠的動能可以抵達小行星主帶。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卡西尼-惠更斯號升空後207秒內,覆蓋物保護卡西尼-惠更斯號以免暴露在陽光直射下。卡西尼-惠更斯號分別於1998年4月26日與1999年6月4日接近金星,進行兩次重力助推調整,確保探測器有足夠的動能可以抵達小行星主帶。
  • 星際探測器卡西尼號偉大而悲壯的一生
    在這些探測器中不得不提「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它用其偉大而悲壯的「一生」,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了紀念偉大的天文學家卡西尼,卡西尼號探測器以他的名字命名。1997年10月,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被發射到太空中,它高7米,直徑3米,重6.4噸,上面攜帶了27種當時最先進的科學裝置以及一個專為探索「土衛六」而設計的「惠更斯號」探測器,卡西尼號計劃由多達17個國家參與,是人類攜手共同進軍太空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卡西尼號的使命是環繞土星飛行,並對土星的衛星及土星本身進行全方位近距離考察,並把數據傳回地球。
  • 「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
    原標題:「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5年1月14日是「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土衛六,其降落過程歷時兩個多小時,其間打開了3個降落傘進行減速。這是人類第一個登陸土衛六的探測器。  「惠更斯號」在著陸後與環繞土星運行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進行了近十分鐘的聯繫,最終因電池耗盡而結束了歷史使命。
  • 歐洲惠更斯號探測器已經開始登陸土星衛星(組圖)
    「卡西尼」所攜帶的子探測器—「惠更斯」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2月24日午夜(北京時間2004年12月25日中午)與「卡西尼」號成功分離,據NASA報導,分離過程十分順利,「惠更斯」開始獨自踏上登陸土衛六的歷程。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將以每小時2萬公裡的速度衝入土衛六大氣層,並最終在土衛六表面南緯10°,東經160°附近區域著陸。
  • 惠更斯號登陸土衛六始末
    去年聖誕節那天,惠更斯號登陸器正式與卡西尼號探測器分離,開始了奔向土衛六的長達400萬公裡的行程,經過20天的長途跋涉,於北京時間14日18時13分抵達土衛六上空1270公裡的目標位置,同時開啟自身的降落程序,著手準備穿越土衛六的大氣層。
  • 十多年前惠更斯號就在土衛六上軟著陸!
    土衛六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相對於我們的地球來說,土衛六的環境還是太惡劣了,平均溫度-180℃,難以孕育生命;早在2005年,NASA的惠更斯號就在土衛六上軟著陸,傳回的數據未發現生命存在。
  • 「卡西尼」號成功進入土星軌道 將傳回影像資料
    」號成功進入土星軌道 將傳回影像資料 2004年07月01日 13:21
  • 惠更斯號(Hygens)登陸泰坦15周年
    美東時間2005年1月14日9時,惠更斯號泰坦(土衛六)著陸器進入其大氣層。土衛六是土星類似行星的衛星中的第六顆,也是最大的,其半徑略大於水星行星的半徑,但質量不到其一半。只有在2005年初從卡西尼-惠更斯號研究任務中沉積了探針後,研究人員才對土衛六的表面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 卡西尼號十餘年觀測,驗證此人三百年前掌握的諸多土星奧秘,真牛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為什麼稱為「卡西尼」號呢?為什麼不叫其他名字呢?卡西尼同時也是一位水利學家和地理學家,因為卡西尼和他的後人大多從事天文學和地理學研究工作,所以他又稱卡西尼一世。在天文學研究方面,卡西尼有著諸多的成就。他被認為與列文虎克同時發現了木星的大紅斑(1665年),他描述了木星表面的帶紋和斑點,正確地解釋為木星表面的大氣現象。1664年7月觀測到木星衛星影凌木星現象,由此開始研究木衛與木星的公轉自轉。1668年公布第一個木星曆表。
  • 卡西尼號和土衛二之間的那些事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的旅行者號計劃開始了對土星的研究,並探測到土衛二上存在劇烈地質活動。為了更好地探索土星及其衛星,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及義大利航天局(ASI)展開了合作,在二十世紀末發射了卡西尼號太空船,並於二十一世紀初啟動卡西尼號土星探測項目。僅就探索土衛二而言,該項目至今已有諸多重大發現。
  • 組圖:卡西尼號和惠更斯號帶你領略土星的美麗
    2011年7月29日,卡西尼號用窄角相機拍攝了土星的五顆衛星。這張照片是由歐洲航天局惠更斯號探測器在2005年1月14日成功降落在泰坦上時返回的。這是經過處理後添加反射光譜數據,並指示出更接近實際顏色的星球表面彩色視圖。
  • 組圖:卡西尼號和惠更斯號帶你領略土星的美麗
    2011年7月29日,卡西尼號用窄角相機拍攝了土星的五顆衛星。這張照片是由歐洲航天局惠更斯號探測器在2005年1月14日成功降落在泰坦上時返回的。這是經過處理後添加反射光譜數據,並指示出更接近實際顏色的星球表面彩色視圖。
  • 大堡礁潛水之行--中國數字科技館
    >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地質、軍事知識及沿海國家的海洋風光、名勝;講述與海有關的各種神話、探險和尋寶故事等
  • 床的發展史--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自製簡易電動機--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陸羽學茶藝(2)--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法布爾·昆蟲記 之荒石園--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們是一個經過自然界選擇後組成的社會,只要我想法讓它們開口,就能進入它們的生活,讓我忘卻荒石園中的孤寂而情緒盎然。在這裡,我能探究蜂類的本能、風俗、生活方式、勞作、鬥爭,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生活趣聞。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自製隱形墨水--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