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蕭瑀立的「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拓片
1.縱橫捭闔一世身佩六國相印
司馬遷的《史記·蘇秦列傳》中載:「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另外,《洛陽伽藍記》中有洛陽「蘇秦宅」的記載。
蘇秦年少時便有遠大志向,曾師從鬼谷子多年。後來,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去遊說秦王統一中國,但一無所獲。回來後,家裡人都看不起他。蘇秦大受刺激,發奮讀書。為了防止打瞌睡,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讓自己清醒。「懸梁刺股」中「刺股」的故事就發生在蘇秦身上。
後來,蘇秦再次周遊列國,遊說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當上了縱約長,並且出任六國國相,佩六國相印。由於秦國畏懼合縱,多次採用反間計,再加上六國各懷鬼胎,因此聯盟僅三年便宣告結束。
公元前292年,齊、趙、秦三國竭力爭奪宋國土地,蘇秦向燕昭王獻策,意圖藉助秦、趙之力攻破齊國,由他作為燕國特使派到齊國,以助齊攻宋為名,做間諜工作而達到破齊的目的。到齊國後,蘇秦取得齊王的信任,遊說齊滅宋致齊國兵力大損,後趙、魏、韓、秦、燕五國合縱伐齊。
公元前284年,五國聯合伐齊,蘇秦作為內應,將齊國的設防情況全部向燕國將領樂毅匯報,同時勸齊王在燕國方向不要設防。樂毅率軍在燕國方向發動猛攻,所到之處都沒有遇到強力抵抗。樂毅的勝利,也宣告了蘇秦身份的暴露。齊王震怒,將蘇秦車裂。
2.墓冢靜臥麥田曾現關鍵石碑
蘇秦究竟葬於何地,歷代史書都沒有明確記載。按流傳下來的說法全國約有十餘處,僅洛陽周邊就有四處:一處是在鞏義市西南30公裡,有「三蘇冢」,即蘇秦、蘇代、蘇歷三人,蘇秦冢為衣冠冢;一處位於洛陽市李樓鎮太平村;一處位於新安縣鐵門鎮境內;還有一處位於洛陽城南青陽門外三裡街孝義裡西北角。蘇秦墓究竟在哪兒,目前比較多的說法是在太平村。
近日,我們來到李樓鎮太平村。從太平村村委會出發,沿著洛嶽路步行10分鐘,就看見路南邊的麥地裡有一個大大的土丘。「這個大冢就是蘇秦墓了。」太平村原村支部書記、今年60歲的馮國強介紹。
這個墓直徑大約28米,高約6米,雜草叢生,周圍全是麥田。馮國強說,據村中上了年紀的人講,這個墓原來規模宏大,清末民初時佔地十餘畝,墓前有石碑、石人、石羊等,現均已不見了。1958年,墓地大部分被闢為農田;1999年,村民在蘇秦墓一帶修渠,發現了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尚書右僕射蕭瑀立的「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一通,該碑高1.8米、寬0.6米、厚0.18米。
我們在村委會見到了這通碑,上面的字跡保存完好。在村委會,我們還看到了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所立的蘇秦遺址碑一通,該碑高1.5米、寬0.6米、厚0.12米,發現時間不詳。
3.碑文印證歷史謀聖流傳千古
史書對蘇秦墓的具體位置沒有明確記載,那麼,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墓冢究竟是不是蘇秦墓呢?就此,我們採訪了洛龍區檔案史志局局長馬正標。
馬正標說,司馬遷《史記》中說蘇秦是「東周洛陽人」,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辭海》縮印本中說蘇秦為「戰國時東周洛陽乘軒裡人」。這個乘軒裡也叫古軒裡,就是現在李樓鎮太平村一帶最早的叫法。
從蕭瑀立的「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來看,碑左邊的文字是「敕中書令宋國公尚書右僕射蕭瑀立」,右邊的文字是「大唐武德八年歲次乙酉秋庚午奉旨省親洛邑古軒裡太平莊拜謁蘇秦冢蓬蒿荒荒褒貶明矣夫勒石以銘謀聖蘇子千載可稱也」。時任唐朝尚書右僕射的蕭瑀,其祖籍也是洛邑古軒裡太平莊,在此拜謁過蘇秦的墓,此為一證。而明洪武四年所立的蘇秦遺址碑的右邊也刻著「古太平莊村」,說明蘇秦故裡就在太平村。
相傳,蘇家是顯赫的大戶人家。蘇家的管家姓蕭,而蕭瑀就是蕭家的後代。他回到家鄉省親時,看到蘇秦墓冢,感慨蘇秦的謀略無人能及,因此蕭瑀稱蘇秦為「謀聖」,希望蘇秦的功名流傳千古。
太平村蕭氏族人保存的《蕭氏族譜》記載,蕭瑀排第六十八代。蕭瑀在唐高祖定都長安後率河池郡歸唐,後屢建奇功。唐高祖時封為尚書右僕射,唐太宗時改任左僕射。《蕭氏族譜》中還記載「蕭瑀本河南人」,也證明其曾居住洛陽。這些都為蕭瑀給蘇秦立碑提供了有力證據。
馬正標說,另一方面,從字跡上看,唐碑上的大小字均為隸書,頗有魏碑遺風,經多位專家考證,也證明這塊碑確屬唐朝時期的碑。
「雖然很多地方傳說有蘇秦墓,也相繼發現了一些碑文,但絕大多數都是明朝以後的碑。」馬正標說,太平村發現的這個唐碑,是目前出土最早的有關蘇秦墓的碑。1999年此碑被發現後,引起了各地考古專家的重視。考古專家認為,從史料上看,蕭瑀確有其人,他為蘇秦立碑也符合其人物身份。不論蘇家和蕭家是否有淵源,這塊碑是真實的,這也為蘇秦墓在太平村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1960年8月,太平村蘇秦墓被列為洛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6月,該墓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上說,太平村蘇秦墓及其周圍發現的唐碑和明碑,不但是重要的歷史文物,還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如今,為了保護蘇秦墓,太平村村委會專門成立了保護領導小組,劃定保護範圍,並建立保護檔案。
(本報記者王曉丹通訊員田亞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