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展村居歷史文化特色 以「繡花」功夫延續城市文脈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紫南村環境優美。圖片來源:南方農村報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佛山城市發展已邁入以文化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形態、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價值的關鍵階段。站在更高起點上,佛山該如何打造一座經濟強市與文化強市並舉、精神與物質共享的文化導向型城市?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佛山指明了方向。 

 

保存完好的古村居。圖片來源:攝影師PizzA 

  禪城注重展現村居歷史文化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對我們推動美麗文明村居建設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在認識上進一步深化,在行動上進一步做實,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11月6日,禪城區文明辦負責人說。 

  他說,近年來,禪城區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一直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提升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的同時,更加注重展現村居歷史文化特色,提升村民文明素養。禪城還根據四個鎮街村居的不同特點,按「城市村落」「田園鄉村」統籌鋪排、分類實施,彰顯嶺南文化魅力。去年以來,禪城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打造了20個特色鮮明的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示範點,如「仁善紫南」「龍獅聖源毓秀蓮塘」「仁理鄱陽」「頤和扶西」等。他表示,下一步禪城將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工程,示範帶動,突出特色,進一步提升禪城區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和村民文化文明素養,打造「崇德鄉村」「孝義鄉村」「好學鄉村」「樂善鄉村」。用「繡花」功夫和心思,全力建設宜居住、宜休閒、宜觀光、宜旅遊的高水平現代化美麗文明村居,留住最美鄉愁。 

  市文廣新局局長陳新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立意深遠、思想精深、內涵豐富,既旗幟鮮明地指出了新時代城市建設中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性,也為新時代如何處理好城市文化傳統傳承和現代發展的關係提供了根本遵循,更為現代城市建設樹立了更為鮮明的以文化為魂、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方向,讓人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對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待。 

  陳新文表示,佛山將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全面增強文化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力推進「文化佛山」三年行動計劃和「博物館之城」建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重點工作,把佛山建設成為嶺南風韻突出、人文素養豐厚的文化導向型城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佛山城市建設發展中有更多時代內涵和現代呈現,使其蘊含的深厚文化軟實力轉化成佛山深化改革開放與推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松塘村「翰林文化節」。圖片來源:文翰樵山最嶺南 

  南海讓文體旅遊業擔當鄉村振興生力軍 

  作為上金甌最大的自然村,南海松塘村憑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讓上金甌先後獲得「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廣東省旅遊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等多項殊榮,並成為南海文旅發展的一張名片。 

  上金甌社區黨委書記陸祖橋回憶,松塘村於2015年被納入到佛山市首批活化升級的古村落之中。為此,松塘村凝聚了群眾共識,形成合力,開展了建築風格整飾工程、古村物業招商等一系列保育與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陸祖橋強調,古村落活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為此,上金甌社區黨委保持學習態度,積極「走出去,引進來」,趕赴貴州、浙江兩省古村活化取經。為進一步開發文旅發展資源,該村以舊工廠為載體,引入了「我聞」民宿、福厚博物館團隊。目前,「我聞」民宿已開門迎客,鑑於「我聞」民宿房間少,難以滿足客人需求,該村考慮擴大規模,爭取把遠道而來的客人留在本村。而以文博和茶藝為內涵的福厚博物館也將開門迎客。 

  南海區文化體育局局長梁惠顏11月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南海文化體育局今後進一步做好文體旅遊工作指明了目標方向,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讓文體旅遊工作者倍感振奮、倍受鼓舞。 

  作為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文化+旅遊」是南海傳承和弘揚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重要方式。梁惠顏透露,南海將積極發揮文體旅遊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作用,大力推進文化振興。除了繼續加強非遺傳承推廣、持續推進第三批3個古村活化升級,南海將通過活化全區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特別是通過提升鄉村旅遊設施,探索民宿、休閒生態園等鄉村旅遊載體建設,策劃鄉村旅遊線路,利用各級媒體平臺開展鄉村旅遊推介等措施,促進城鄉文化旅遊一體化協調發展。(佛山日報)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練好「繡花」功夫 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歷史發其源,文化鑄其魂,文化遺產中蘊含著城市的精神基因,隱藏著「從哪裡來,向何處去」的發展密碼。歷史文化保護作為留住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舉措,對特色城市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
  • 潮州:歷史與現代交織 城市文脈延續傳承
    歷史與現代交織,城市文脈延續傳承  潮州 古城觀新潮(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李 剛  潮州,是一座從歷史中走來的古城。工夫茶、潮州木雕、老民居……既沉澱著古城的深厚歷史,又展現了古城的活力與魅力。
  • 文旅深度融合打響文化潮州品牌 以繡花功夫讓古城「活起來」
    日前,羊城晚報記者隨省委宣傳部組織的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開展主題採訪活動時獲悉,近年來,潮州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對古城區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以「繡花」功夫讓古城「活起來」,通過以文塑城、以文興旅的文旅深度融合方式,讓潮州古城的悠遠文脈在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中延續傳承。
  • 新聞為眼,文化為脈!《佛山文脈》展現立體的文化佛山
    新聞為眼,文化為脈!《佛山文脈》展現立體的文化佛山金羊網  作者:鄭誠  2019-12-26 金羊網訊 記者鄭誠報導:製造業是佛山的根,文化則是這座城市的魂。
  • 雲南昆明: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文化鄉愁
    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文化鄉愁  ——昆明致力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保護利用與品質提升    兵器展示  城市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精神,如果城市文脈斷裂,城市的風採、特色和精氣神也將因此黯淡。對於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來說,雲南陸軍講武堂和西南聯大,「一文一武」承載了這個城市的氣質和精神。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中國近代軍校遺址。然而,由於歷史原因,講武堂舊址形成了多頭管理的局面,極大制約了講武堂的保護與利用。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它,更好地延續城市文脈,成了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歷史課題。
  • 福州打造老城味道 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和51條老街巷集中亮相
    人民網福州1月21日電 春節將至,福建省福州市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和51條老街巷集中亮相。21日上午,福州秘書巷舉行開街儀式。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尤猛軍,福州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何靜彥和人民日報社福建分社社長蔣昇陽等領導嘉賓為秘書巷啟幕揭牌。
  • 千年古鎮展新機 文化賦能新智造
    佛山被委以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大力弘揚嶺南文化的重任。在建設大灣區的時代背景下,千年古鎮如何展新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嶺南人文之城。●南方日報記者 梁燕 張思毅 王基國傳承城鄉文脈留住鄉愁記憶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是最具代表性的嶺南建築之一。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12月14日,由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委宣傳部、湄洲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第108期《新聞沙龍》舉行,聚焦「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主題,邀請相關人士座談、建言獻策。「城市建設領域有一句話,地方的才是世界的。
  • 【學習篤行】用好人文資源 延續城市文脈
    【學習篤行】用好人文資源 延續城市文脈 2020-12-04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延續歷史文脈 煥發老街活力
    10日,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到梅江區,深入江北歷史文化街區等地,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謀劃做好「十四五」時期工作進行調研。
  • 兩江四岸核心區:「活化」歷史資源 傳承城市文脈
    新華網重慶11月17日電(王龍博)長江與嘉陵江在重慶朝天門交匯,形成了極具山城、江城特色的兩江四岸景觀。兩江四岸核心區也是重慶城市形態的發源地,正在打造彰顯城市氣質的重要窗口。  今年5月,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工作全面啟動。
  • 佛山禪城:打造精品城區、精品產業、首善之區
    全域建設精品城區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黃少文提出,禪城區要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一針一線繡出城市精品,不斷增強城市治理總體效能。科學劃分東、中、西三大功能板塊,東部打造「城市極核」,中部打造「創新走廊」,西部打造「智造高地」,推動城市功能集成、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同時,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全力攻堅村級工業園和舊村居連片改造,以「小連片」推動「大集聚」。
  • 中華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文化產業融入灣區發展
    從歷史街區保育活化到西九文化區的誕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香港城市肌理中復甦;從文化交流到文化產業交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築夢,電影、電競、文創等文化產業領域激蕩新火花。  同飲香江水,共築灣區夢。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文化成為串聯起彼此昨天、今天與明天的紐帶,在時間與空間雙重坐標上為粵港澳三地畫出「同心圓」。
  • 古都太原深挖狄仁傑文化 千年「唐探」延續歷史文脈
    近年來,「狄仁傑故裡」古都太原深挖狄仁傑文化,一座以其命名的公園——狄仁傑文化公園正拔地而起,延續歷史文脈。麥秸泥敷牆、月亮造型橫弓、人字形鬥拱等唐朝風格的亭臺樓閣已初顯輪廓。狄仁傑文化公園項目副主任錢勇介紹,公園以狄梁公祠、狄公故居兩處建築群及唐槐、狄梁公故裡碑等狄仁傑名跡為主要元素,園內建築、外飾等均力爭還原唐朝風格。
  • 尊重和善待老建築 為城市保留歷史文化記憶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建築是城市的身體。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 石獅市城市管理局: 不厭「小碎雜」 用繡花功夫管好城
    獅標公園綠植多了層次感,海豚公園海豚雕塑從綠化叢中「亮」了出來,政協大樓的小巷口,變成了頗有海絲文化味的網紅打卡點……今年以來,石獅市城市管理局把八七路作為城市提質年活動重點打造的街區之一,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著力打造,八七路景觀逐漸連點成線,顏值不斷刷新,細微變化得到市民群眾點讚肯定。
  • 鄉音鄉情延續歷史文脈 鄉土藝術唱響「保定故事」
    河北新聞網訊(葛西勸、劉敏、安亞靜)5月15日,易水古硯、曲陽石雕等獨具特色的鄉土藝術產品亮相第十屆深圳文博會;4月21日,「黃土鄉魂——馬若特陶藝作品展」在山西展出,50餘件極具鄉土特色的泥陶作品吸引人們駐足觀賞;3月18日,保定市鄉土藝術研創基地揭牌,致力於整理、研究、保護
  • 保護溫州特色古建築風貌 延續僑鄉歷史文脈
    溫州日報記者 王民悅 通訊員 施素嬌  一直以來,城市開發與歷史建築的存留被視為難以調和的矛盾,考驗著各級政府與城市建設者的智慧和執行力。2016年8月,溫州市在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緊急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市區城中村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保護特色風貌,延續歷史文脈。
  • 佛山禪城深挖傳統文化資源 推動特色小鎮建設
    傳承嶺南文脈 引領創新發展  禪城深挖傳統文化資源,推動特色小鎮建設  ■開篇語  2017年以來,禪城圍繞自身稟賦和基礎,聚焦「城產人文」深度融合,開展培育特色小鎮的探索嘗試。
  • 惠州城市更新,如何突出特色打好組合拳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永慶坊考察時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