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篤行】用好人文資源 延續城市文脈

2020-12-10 澎湃新聞

【學習篤行】用好人文資源 延續城市文脈

2020-12-04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廣東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梅州作為文化之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轄區內共有366處革命舊址、381處名人故居(舊居)等豐富的人文資源,這些人文資源就是珍貴的城市文脈。充分認識它們的歷史地位和價值貢獻,傳承和發揚名人的傳統美德和思想精神,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對於進一步擦亮梅州文化之鄉品牌,持續推進「三好一正」工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日前梅州市成功舉辦的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從人文的角度更好地展示梅州內涵。多年來,梅州市通過深入挖掘、大力打造,各縣(市、區)的革命舊址、名人故居(舊居)已經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下一步,我們要繼續依託獨具客家特色的人文資源優勢,積極創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對革命舊址、名人故居(舊居)進行高品質、特色化的保護開發、活化利用,組織舉辦「識名人、探故居、品梅州」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梅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內涵,讓城市文脈成為梅州的精神地標。

從文化的角度更好地了解梅州風貌。要豐富宣傳載體,擴大推介平臺,開闢紅色路線、「葉帥故裡」「將軍故裡」等旅遊專線,積極建設歷史文化名人事跡陳列館、作品展覽館,舉辦相關學術研討會和紀念活動,編輯出版梅州名人、歷史建築物書冊,拍攝影視作品、編演山歌劇等,加深本地市民、外地遊客和海內外鄉親對梅州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的認知和了解,讓民眾在感悟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文創的角度更好地促進梅州發展。要緊密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以名人故居(舊居)資源為觸點,以文化遺產積澱為亮點,將革命舊址、名人故居(舊居)打造成有顏值、有鄉愁、有品位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同時,要串珠成鏈,以點帶面輻射帶動休閒康養、文化創意、教育研學等綠色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人文資源開發的附加值,使梅州的歷史文脈傳承更加厚重有力,為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相促進提供支撐。(楊麗君)

來源:學習篤行

原標題:《【學習篤行】用好人文資源 延續城市文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習篤行】把握金融三個度為「十四五」開好局
    【學習篤行】把握金融三個度為「十四五」開好局 2020-12-23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江四岸核心區:「活化」歷史資源 傳承城市文脈
    兩江四岸核心區也是重慶城市形態的發源地,正在打造彰顯城市氣質的重要窗口。  今年5月,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工作全面啟動。按《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兩江四岸核心區由包含長江、嘉陵江交匯區域的朝天門—解放碑片區、江北嘴片區、彈子石—龍門浩片區圍合而成,總面積約16.2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約10平方公裡。
  • 雲南昆明: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文化鄉愁
    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文化鄉愁  ——昆明致力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保護利用與品質提升    兵器展示  城市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精神,如果城市文脈斷裂,城市的風採、特色和精氣神也將因此黯淡。對於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來說,雲南陸軍講武堂和西南聯大,「一文一武」承載了這個城市的氣質和精神。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中國近代軍校遺址。然而,由於歷史原因,講武堂舊址形成了多頭管理的局面,極大制約了講武堂的保護與利用。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它,更好地延續城市文脈,成了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歷史課題。
  • 西鄉「三月三」廟會展現民俗文化魅力,創新延續西鄉文脈
    西鄉「三月三」廟會展現民俗文化魅力,創新延續西鄉文脈 2019-03-23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延續城市文脈 融入灣區發展
    除了以西九文化區為代表的新文化設施外,香港政府通過歷史建築的保護,延續城市文脈,讓優秀傳統文化重獲生機。自2008年2月特區政府開始引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目前開展活化19個項目,其中5個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 延續歷史文脈 煥發老街活力
    陳敏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保護、傳承、開發、振興歷史文化街區,努力讓老街煥發新的活力。一要提高站位,對標走在前列。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對標梅州文化名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推動文化底蘊與城市生活深度融合,形成歷史文化街區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圍。
  • 五華縣:喚醒文化記憶 延續城市文脈
    同時將修繕工作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紅色旅遊、文化旅遊等工作結合起來,放大名人效應,活化利用故居(舊居),延續文脈傳承文明繼承精神,讓周邊群眾通過故居(舊居)活化利用獲得更多紅利。據初步統計,五華縣名人故居(舊居)有54處。
  • 「沙灘」文脈,美麗鄉村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
    以此為原點和圓點的鄉村文化資源,在沙灘得以世代延續,在新蒲新區乃至整個黔北得以輻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新蒲新區鄉村文化核心資源的沙灘,深入挖掘其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說,潮州應一如既往地注重保留各時代的印記,讓古城保持活態,延續文脈,和諧共生。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隔著透明玻璃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潮州:歷史與現代交織 城市文脈延續傳承
    歷史與現代交織,城市文脈延續傳承  潮州 古城觀新潮(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李 剛  潮州,是一座從歷史中走來的古城。工夫茶、潮州木雕、老民居……既沉澱著古城的深厚歷史,又展現了古城的活力與魅力。
  • 延續城市文脈 守護「集體記憶」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以「修舊如舊、保存歷史記憶、讓文化融入生活」為宗旨,保護街區歷史遺存,恢復街區街巷肌理及傳統建築風貌,激活街區繁華的商貿人文氣息,保護和利用該區域的歷史及文化內涵。  看著雕梁畫棟的古戲臺,修舊如舊的鐵柱萬壽宮以及許遜治水的雕像,聽著講解員生動翔實的解說,大家一個個神情專注。作家褚兢告訴記者:「看到曾經的破舊棚戶區變成了充滿文化韻味的仿古建築,心中感慨萬分。
  • 「惠州是一座文脈豐厚的城市」
    深挖歷史文脈「老井」12月2日下午,蔣子龍、劉斯奮等人先行深入探訪我市著名歷史人文景點——豐湖書院、東坡紀念館、賓興館及東坡祠。天色湛藍可親,惠州西湖山光水色迷人。在豐湖書院,採風團徘徊在建築和園林間,細尋歷史記憶。一身挺拔的中山裝,步履矯健,語調抑揚頓挫,81歲的老作家章以武出現在豐湖書院,引來不少粉絲追捧,紛紛要求合影。
  • 蕉嶺:做強名人文化品牌 延續壽鄉歷史文脈
    為延續城市文脈、講好蕉嶺故事,蕉嶺縣依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遵循文物工作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在建立縣、鎮、村三級管護網絡的基礎上,以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抗日三英傑」和客家圍龍屋為切入點,系統組織挖掘整理黃香鐵、林修明等名人名居資料,分期編制文物保護規劃,有序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同時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兩美」行動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名人名居周邊環境,做強名人文化品牌。
  • 海珠島上 文創園區串珠成鏈 城市更新 延續文脈活力四射
    原標題:海珠島上,文創園區串珠成鏈 城市更新,延續文脈活力四射   廣州海珠的文化
  • 中華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文化產業融入灣區發展
    延續文脈  保育活化歷史建築  維多利亞港碧波蕩漾,西九文化區猶如一顆被捧出的鑽石,熠熠生輝。2013年破土動工的香港西九文化區,坐落於維港最後一塊人工填海區,香港媒體以「得西九,得天下」形容其珍貴稀缺。
  • 揭開千年惠州城市文脈的神秘面紗
    惠州日報今日推出重磅雄文《譜寫新時代美好文化的惠州華章》,帶你領略歷史深處惠州文脈的美麗面孔,從文化視角讀懂我們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美好邏輯。 (一) 嶺東雄郡競一流,風氣人文又一番。
  • 閩侯:守望古厝 延續文脈
    卓仁勇 攝這裡有行之有效的創新機制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每一處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都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守住文脈,必須從源頭開始保護。在閩侯,這一思想轉化為行之有效的創新實踐——項目選址八部門聯審機制。「一切以文物優先。」
  • 佛山展村居歷史文化特色 以「繡花」功夫延續城市文脈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佛山城市發展已邁入以文化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形態、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價值的關鍵階段。
  • 全球資源集聚創新南京 千年文脈賡續活化金陵
    南京瞄準這一痛點,通過各片區結合主導產業,聚焦全球創新熱點區域,深耕目標國家創新資源,有的放矢與目標國開展緊密合作和深度合作,取得明顯成效。 近日,總投資3000萬元的流程工業智能化研究院啟動運營,這是浦口區對澳大利亞對接的成果之一,從接觸、籤約到正式投產用了不到一年。
  • 鄉音鄉情延續歷史文脈 鄉土藝術唱響「保定故事」
    保定具有2300多年歷史文化,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鄉土藝術資源極為豐富,傳統音樂、舞蹈、美術、喜劇、曲藝、技藝、民俗、民間文藝等鄉土藝術形式,極富地域文化特色,是當地人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