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門立交橋的今世前生:不堪重負被測定為危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今晚10時,城八區最後一座危橋——西直門北立交將開始大修。在斷路施工的兩天三夜總共56小時內,工人將首次採用「現場預製新梁,頂推平移就位」的組合工藝,為舊橋換上一片600噸重的新梁,從而創造出京城橋梁維護史上的奇蹟。

  北京第一座三層立交橋

  西直門對於北京人來說可謂古今聞名。元代,這裡是大都城和義門所在地,明清時,這裡是京師內城九門之一,除正陽門外西直門稱得上規模最大的一個城門。由於西直門還是明清兩代自玉泉山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又叫「水門」。

  西直門橋的建設是隨著地鐵1、2號線的建設而來的。特別是隨著2號線建成後,形成了現在的二環路。也就是從那時起,北京開始引入一種新的交通組織方式——立交橋。

  1974年,北京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建成通車。隨後,西二環路向北延伸的阜成門橋、官園橋陸續建成。1980年,西直門立交橋也拔地而起,這座由內環主路橋、外環主路橋和外環輔路橋3座橋梁組成的立交體系,位於北二環路與西二環路轉彎處,與學院路形成交叉,成為城區通往西北郊的必經之路。

  西直門橋是北京第一座3層立交橋,其設計融入了先進的理念,設計師將兩層立交「人車分流」的思路進行了細化,專門為自行車、非機動車增加了一層行駛道路,使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可以各行其道,這在當時還是十分領先的。

  遠遠看去,西直門立交橋雄偉壯觀,線條明快,橋下空間寬敞,又有綠地相襯,成為北京街頭的一景,不少市民還專程拿著相機去拍照留念。專家說,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解決了西直門橋的擁堵問題,為北京的交通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今,這種設計思路還在延續,像四環路上的學院橋、朝陽橋以及四惠立交橋等,都是充分考慮了自行車這種出行方式,使非機動車自成系統的典範。

  1999年大規模改擴建

  上個世紀80年代修建西直門立交橋時,北京只有30萬輛機動車,幾乎不存在交通堵塞的問題。26年過去,作為西二環路連接北二環路的重要通道,西直門立交橋承擔的交通流量快速增長。截至今年7月,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75萬輛。目前,承擔著雙向交通的西直門北立交,其內環主路橋現況交通量為每小時2788輛,外環主路橋為每小時3616輛,輔路橋為每小時723輛。

  1999年,市委、市政府經過反覆研究,最終決定投資兩億元在當年國慶節前完成西直門立交橋改擴建工程,作為二環、三環改建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1999年9月17日,西直門立交橋改擴建完工。2001年西外大街修通後,西直門立交橋西與西外大街快速路相通,北有北二環到北四環的城市快速路。整個立交橋上層為定向匝道,轉彎車輛在上層行駛,中層為東西向的跨線橋車道,與西內、外大街相通,下層為10車道的二環路主行車道。加上橋下還有地鐵2號線通過,形成全立體的交通樞紐。

  北立交再也不堪重負

  交通負荷的暴增使這座昔日讓北京人引以為驕傲的橋梁不堪重負,橋體明顯出現了掉皮和裂縫現象。早在2003年,作為立交橋重要組成部分的西直門北立交,經檢測被定為「危橋」。

  在距離橋墩兩米的地方還有一處長約2米的垂直裂縫,最大的裂縫達到有5毫米寬。危橋段北面東西兩側也有不同程度裂縫。

  2004年2月,北京市政設計研究總院對西直門北立交進行檢測,發現該橋橋面板鈍角至跨中段斜裂縫較多,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支護處理方案,為保證安全通行,路政部門採取了支護措施,橋洞只留出3米左右的通道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支護後,窄窄的通道只能供非機動車通行,機動車已無法通行。2005年12月,北京市政設計研究總院再次檢測後,最終將該橋評定為「E」級,需要進行大修、加固。

  600噸新梁板平移25米

  離9月8日22時越來越近,西直門北立交改造工程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按傳統大修方法,需要兩個多月的斷路施工工期。可眾所周知,西直門承擔著連接西二環路和北二環路的重要通道,分別與學院路、西外大街等5條道路相通,長時間斷路將會對交通造成重大影響。

  為此,市交通委、市路政局等相關單位多次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最終決定採取「現場預製新梁,頂推平移就位」的施工方案,在兩天三夜56小時內,拆除舊橋梁板,把已預製好的600噸重的新梁板平移25米,放到加固好的橋臺上。

  「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複雜的組合工藝在本市市政建設上將是第一次。」北京公聯公司總工程師丁建平興奮地說。

  據了解,舊橋臺為「底大頂小」的重力式橋臺,經過專業人員鑑定,地基十分穩固,橋臺沒有出現沉降、傾斜等問題,比較結實。由於新梁板比舊梁板重100多噸,工人將對舊橋臺進行加固,確保其有足夠的荷載能力。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賈曉燕)

相關焦點

  •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在為城市規劃「背黑鍋」
    於德清 新京報評論員北京西直門立交橋以其迷宮般的設計,早已蜚聲中外。坊間曾有段子稱:一隊美國大兵空降到西直門橋,結果轉了一周還沒下來。《新京報》聚焦北京立交橋的報導已經做了好幾天了,但是,只有報導西直門立交橋才能引起廣泛關注,這還是因為西直門立交橋太有名,簡直是嘲諷北京交通的常青樹。其實,在北京全城擁堵之前,西直門就已經是著名的堵點了。一般是到了下午四點,從西直門開始,整個西北二環就變成了停車場,而現在,北京西直門的「堵局」大有全天化的局勢。即便是在中午,這裡也仍然照堵不誤。
  •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如同迷宮 被稱為世界第九奇蹟
    而在微博上,有關立交橋的討論也是如火如荼,記者發現,李旭的「微型立交橋」設計圖在被廣泛轉載的同時,很多網友將其與北京的西直門立交橋相比,認為西直門橋的設計繁複,如同迷宮,強烈建議換掉。甚至有網友將其調侃為「世界第九大奇蹟」,並演繹出許多版本的故事,有網友戲稱,西直門是按照中國聯通的logo建造的,所以誰上去誰迷糊。
  •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超級變態(圖)
    前進違章,左轉違章,右轉違章,掉頭還是違章……網友戲稱其為「
  • 京西直門立交橋斷路施工--分流路線示意圖
    北京二環路西直門北立交橋內環主路將進行橋梁施工,為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及道路交通安全與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決定自2006年9月8日22時起至9月11日6時止,對二環路西直門北立交橋內環主、輔路橋區路段及周邊道路採取交通管理措施。
  • 縱情臺灣 時尚西門町的前生今世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當時的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1930年代,西門町許多電影院、戲院林立,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影業依然興盛,約在1980年代後期臺北城陸續往東發展之後才逐漸落寞。1990年代後期規劃了行人徒步區,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讓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
  • 盛大文學榕樹下開展上海的今世前生網絡專題活動
    4.23世界讀書日,盛大文學榕樹下為響應「世界讀書日」的主題——「閱讀,讓我們的世界更豐富」,舉辦了名為「中國夢系列·上海的今世前生」的網絡專題活動。「中國夢系列·上海的今世前生」旨在打造一個專屬於上海的專題,吸引了廣大榕樹下用戶以自己的形式參與到世界讀書日中。
  •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如果你抱有懷疑,那就去看看下面這個神奇的秘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 當年曾是國慶獻禮工程(組圖)
    從1994年開始,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做出了新立交橋的設計。1999年,投資2個億的嶄新的西直門立交橋拔地而起……  僅僅過了兩年,這裡成了北京最堵車的地方之一。設計當初,這裡是北京少有的漂亮的立交橋之一,可如今,一年365天,有300多天,橋上趴滿了密密麻麻的車輛,從廣安門經天寧寺到復興門,白天像蟲,夜晚像龍……  近兩年,北京的堵車和北京的名勝古蹟一同傳遍了祖國各地並且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僅以二環路為例:復興門橋、建國門橋、東直門橋、西直門橋,成了北京的四大堵點。而西直門又以其地理位置特殊更受市民關注。
  • 圖文:北京西直門立交橋的改造工程有缺陷
    圖文:北京西直門立交橋的改造工程有缺陷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的改造工程竣工後,附近的交通擁堵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要從西直門外大街到西直門走旁邊的匝道右轉彎上西二環的主路就會很麻煩,最多時要連續盤5次橋才能完成。
  • 「西直門立交橋」
    說到這,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就出場了,它就是「享譽盛名」、「世界第九大奇蹟」的北京西直門立交橋。這還真不是編故事,除了外地人到這會暈,本地人,他也沒摸透。名不副實的交通樞紐西直門是北京內城的九大古城門之一,自元朝開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關口。
  • 西直門北立交施工如遇意外將用戰備鋼梁架新橋
    確保下周一早高峰前通車  西直門北立交施工如遇意外將用戰備鋼梁架新橋  本報訊(記者孫穎)西直門北立交橋斷路施工期間,萬一出現極端情況,將用戰備鋼梁迅速搭起新橋,確保下周一早6時早高峰來臨前通車。  今天上午,市交通委副主任周正宇、市交管局副局長謝建成、市公聯集團總工程師丁建平、公交總公司副總經理王新生走進直播間,向市民介紹西直門北立交橋斷路施工的相關情況。  有讀者通過簡訊詢問會不會出現意外情況造成周一早高峰期間不能按時通車。周正宇表示,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可能發生,但是有關部門制定的應急方案中也考慮到這種情況了。
  • 西直門立交橋「逆天右轉」 的哥:路牌看不明白
    西直門橋的「逆天右轉」司機的指導性意見  西直門立交橋是北京市二環路西北的一座立交橋,位於北京市老城牆西北角,在原北京內城西直門原址上。1999年建成,僅過兩年,這裡成了知名的堵車地點。  今晚,央視在播報「迷人的路牌」節目時,專門以北京西直門立交為例,讓外地司機和北京司機分別駕車通行這一路段,試驗結果依然不盡人意。  主持人:道路交通離不開交通標誌,標誌牌本來是用來指路的,但有的時候一些標誌牌非但指不明白路,反而讓司機轉了向,迷了途,比如說一些大型的立交橋就成了讓司機們發愁的迷魂陣。
  • 繞暈無數司機的西直門立交橋,終於改造了指示牌
    西直門立交橋打從建好就盛產蒙圈司機和段子。 有人從西直門地鐵出來,他要去明光村,沒趕上末班車,就想著反正兩站地,就走回去唄。他就按著路一直走,一直沒拐彎地朝著明光村方向走啊走,結果就走到德勝門橋了。這座橋繞得很多人懷疑人生,以至於像《佛祖在一號線》那首歌裡唱的: 此時此刻人群中的你在想什麼 是否在想央企為何不能拆遷曼哈頓呢 再給他修一座西直門立交橋 再給他修一座西直門立交橋懷疑得多了,就開始收穫哲理: 生活就像西直門橋,總是找不到出口,但走到哪裡又都是出口。
  • 華為MATE8挑戰世界第九奇蹟西直門立交橋
    華為MATE8挑戰世界第九奇蹟西直門立交橋    這次我們要說的是導航,由於華為Mate8搭載的麒麟950在定位方面有著獨特的技術以及算法,因此在它判定方位的時候還會結合高度來判定。華為MATE8挑戰世界第九奇蹟西直門立交橋    在視頻中不難發現,西直門立交橋縱橫交錯,其中道路同時有交集的地方最多有4層。
  • 央視吐槽北京西直門立交橋:司機的迷魂陣(圖)
    西直門橋的「逆天右轉」北京警方「吐槽」西直門立交:世界第九大奇蹟司機的指導性意見  西直門立交橋是北京市二環路西北的一座立交橋,位於北京市老城牆西北角,在原北京內城西直門原址上。  今晚,央視在播報「迷人的路牌」節目時,專門以北京西直門立交為例,讓外地司機和北京司機分別駕車通行這一路段,試驗結果依然不盡人意。  主持人:道路交通離不開交通標誌,標誌牌本來是用來指路的,但有的時候一些標誌牌非但指不明白路,反而讓司機轉了向,迷了途,比如說一些大型的立交橋就成了讓司機們發愁的迷魂陣。
  •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遭吐槽:司機的迷魂陣 世界第九大奇蹟(圖)
    西直門橋的「逆天右轉」     司機的指導性意見     西直門立交橋是北京市二環路西北的一座立交橋,位於北京市老城牆西北角,在原北京內城西直門原址上   今晚,央視在播報「迷人的路牌」節目時,專門以北京西直門立交為例,讓外地司機和北京司機分別駕車通行這一路段,試驗結果依然不盡人意。   主持人:道路交通離不開交通標誌,標誌牌本來是用來指路的,但有的時候一些標誌牌非但指不明白路,反而讓司機轉了向,迷了途,比如說一些大型的立交橋就成了讓司機們發愁的迷魂陣。
  • 日俄對北方四島歸屬的前生今世
    北四方島到底是什麼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下這島的前生今世:歷史: 長期以來,前蘇聯及俄羅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島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分歧。據日本史料記載,早在17世紀中葉,日本北海道松前藩主就曾派員到該地對島上居民實行同化政策,並於1644年繪製了一幅包括千島的地圖。到1799年把千島置其管轄之下。而俄國人最初來此探險是在1742年,比日本人遲了一個多世紀。
  • 新加坡歌臺文化:一種華人文化的前生今世
    7月3日,新馬娛樂文史研究者蘇章愷將進行線上講座,主講「舞榭歌臺,前生今世」,他將談到1942年新加坡最早的一家歌臺「大夜會」,並講述新加坡歌臺文化歷史。研究藝人而認識歌臺文化蘇章愷過去除了致力於研究潮州戲曲,也持續多年收集莊雪芳、王沙、野峰等新加坡早期藝人的資料,曾經與他人聯合編輯《雪霓芳蹤莊雪芳》,掀起一陣莊雪芳熱。2019年年底,蘇章愷編著的《弟喂!
  • 一枚被拍成電視劇的郵票——猴票的前生今世
    電視劇《猴票》宣傳海報我想能被當作故事主線拍成電視劇的郵票恐怕目前屈指可數,所以想聊一聊「猴票」前生今世。1.猴票為什麼升值快猴票為什麼會如此迅速升值,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80版猴票是我國第一枚生肖郵票,有紀念意義;第二,80年代初期「收藏」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比較陌生,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數量應該不會太多,物以稀為貴;第三,80版猴票製作精良,另外近年來黃永玉先生的書畫作品也在升值;第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老百姓經濟寬裕了,具備了一定的收藏能力。
  • 百年系慶系列講座|David Stern:一部希伯來經典的前生今世
    講座主題一部希伯來經典的前生今世主講人David Stern哈佛大學近東語言文明系和比較文學系雙聘講座教授猶太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人宋立宏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講座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