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國家如何塑造現代世界|上帝與黃金|美國|國際關係_鳳凰讀書

2020-12-15 鳳凰網讀書


《上帝與黃金:英國、美國與現代世界的形成》,沃爾特•拉塞爾•米德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美國外交亨利•基辛格學者沃爾特•拉塞爾•米德所著的《上帝與黃金:英國、美國與現代世界的形成》一書,主要討論了三組問題:第一,英美這兩個英語國家,如何塑造了近代至當代的世界秩序,並每一次都能獲得驚人的勝利;第二,英語國家塑造的現代世界體系形成後,為什麼始終會存在對手,反美(英)意識形態的根源是什麼;第三,英語國家壟斷世界霸權的時代還能存續多久?

全書開篇提到了克倫威爾1656年在闡述英國外交政策時,提出的邪惡軸心論。簡單來說就是反對英國的人,無論是在英國國內,還是國外。這番話在300多年後先是被裡根拾起,斷定美國的對手是邪惡軸心蘇聯,再後來當然是布希如此定論。米德在書中對照了克倫威爾與裡根的闡述,以及各自所處的戰略背景,發掘出多個方面的共同特徵。克倫威爾和裡根甚至都在敵手陣營中分化出聯盟者,新教英國與天主教法國結盟對抗天主教西班牙,而二戰後的美國則注意到南斯拉夫是蘇東陣營中的異類。

光榮革命之後的英國,已經不再以西班牙為對手,法國成為了接下來一個多世紀的敵人。英國的政界刻意將法國塑造為邪惡帝國的形象。一個多世紀後,從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徵俄兵敗,法國背後一直面臨著英國的威脅。再後來,英國的敵手換成統一了德國的普魯士。一戰前夕和戰中,英國和美國套用17世紀末、18世紀末曾經用來詆毀西班牙和德國的宣傳術,捏造了敵手屠戮平民等暴行。二戰後,美國正式接過了英國的全球霸主權柄,也繼續塑造著自己的對手。

這是兩個「將自己塑造為有典型新教和盎格魯-撒克遜氛圍的超驗理想主義」的國度,商業、英語、民主政治制度和基督宗教是其整合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也因此塑造出對盎格魯-撒克遜的持續仇恨,從法國到德國,再到俄羅斯(蘇聯),以及東亞、西亞,拉美國家。法國人將英美視為「野心勃勃的迦太基」,抨擊其「用殘忍來服務於其貪婪」。在近代,英國就利用其海權霸主地位,「通過一種貿易、勒索、掠奪和朝貢混雜在一起的體系」,搜集它用高企並壟斷的價格售往歐洲的商品。後來的美國採用了同樣的方式。而英美兩國墮落的社會、惡俗的文化,長期以來也受到鄙視,被認為是偽善自負、粗野野蠻的體現。至於猶太銀行家與英美兩國的密切關係,更是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引發著一輪又一輪排斥。

但讓反對者感到憤懣不平的是,自伊莉莎白女王一世以來,英美兩國總是勝利,這意味著其霸權、模式、倡導的理念總能通過戰場上的優勢摧垮對手。《上帝與黃金:英國、美國與現代世界的形成》書中解釋認為,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英美兩國對海權的主導 。西班牙、法國、德國、俄羅斯等英美的挑戰者,在不同時期都面臨海陸秩序的雙重壓力,而這會極大的影響資源的優化投放。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與法國的長期對峙中,英國的債務負擔曾上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誇張程度,卻因為海權、海上商貿的維持而沒有招致財政上的破產。

在美國獨立後,英國吸取了殖民統治教訓,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儘管陸續獨立建國,卻成為了與原宗主國始終站在一條戰線上的盟友國家。再加上後來走向獨立但在經濟上依賴英語國家貿易體系的新興國家,英語國家世界體系擁有舉足輕重的經濟體量,而這是英美的挑戰者所無法企及的。

除了海權,最先是英國人,後來是美國人,究竟還做對了什麼(才使其擁有可以不受傾覆的霸權)?其一,金融。米德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債務信用、金融體系、消費信用、平民金融幾個關鍵詞。債務信用正是區別英美與歐洲大陸國家及其他大洲的大國的關鍵特徵,這正是英美兩國分別率先在19世紀建設大規模鐵路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隨後掀起通信革命的奧秘所在,而平民金融則是激活和培育消費主義的真正利器。其二,所謂的「動態宗教」,即可以兼容商業、金融利潤衝動與科技進步的世俗化宗教,這在粗鄙化的英美之外的歐洲大陸國家是見不到的。其三,生造出的一套輝格史觀,崇尚「看不見的手」,對世俗或教會權威抱以警惕,反對激越革命,只接納緩和、緩慢的變革。有意思的是,英美國家無論是在18-20世紀初的政治腐敗時期,還是後來的民主法治階段,都賦予自身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形態以神秘化、神聖化色彩,並總是試圖說服對手接納自身的模式。

現在的問題是,儘管英語世界國家在全球還未走入所謂的頹勢,但霸權地位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本德也認為,整個西方文明都開始面臨衰落,但他認為,偉大文明的不同組成部分在同一時期可能面臨不同命運,舉出的例子是近代早期,伊斯蘭世界既有衰退的國家,也存在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和莫臥兒帝國。他認為,對於美國形成最強競爭的中國,在亞洲乃至整個亞太區域所扮演的角色,也無法超過當初與英國對峙的拿破崙帝國在歐洲的地位,相反,美國21世紀的戰略優勢卻要勝過19世紀初的英國。本德建議,要讓美國維繫現有的戰略優勢,有賴於美國繼續保持促進繁榮、進取、社會流動和多元主義的政策,繼續推進其價值觀外交。

相關焦點

  • 有哪些國家把黃金放在美國?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美國存放黃金?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在201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量是目前世界第一,儲備量達到了8133.5噸,美國也是全球黃金儲備量佔外匯儲備量最多的一個國家,佔比達到了73.5%。而美國之所以有這麼多黃金儲備,因為世界很多國家都把自己的黃金存儲在美國,這裡面就包含中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所統計的數據,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大概是1842.6噸,其中有差不多600噸是放在美國。
  • 一個有趣的話題:上帝聽得懂英語嗎?
    一聊之下得知,四川老哥的兒子,是要去英國讀書,他這當爹的,要向神求助的,就是這事情。於是有人說,求去英國讀書的事兒,是不是得向英國那邊的神去求啊。想想很有道理。再一問,英國那邊的神,應該是「上帝」。那就應該去求上帝保佑。可是,問題來了——上帝是英國的神,八成聽不懂四川話;要去求,還得說英語。
  • ...型國家」把歷史遺產轉化為現代文化資本的啟示—以英國和法國為例
    與缺乏這種文化資本的國家相比,一個累積了大量文明史資源的國家在推展其現代文化影響時具有一種強大的先天優勢。英國法國將負面的殖民遺產轉化為強大的現代文化資本在現代西方文明中,美國無疑是個「核心國家」。它的文化影響力是憑藉其強大的現代科技和文化工業實現的。
  • 世界讀書日 || 給你100本好書推薦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中國的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東方智慧與「中國方案」。34.《讀懂「一帶一路」藍圖》白皮書的解析讀本,幫助讀者全面讀懂、讀透白皮書。用事實說話,用數字示證,解讀「一帶一路」對世界的貢獻。35.《林奈傳》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林奈首部中文傳記。
  • 韋博英語:塑造流利英語,點亮璀璨人生
    當今社會,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正在快速的崛起,我們的生活中的多數事情都與世界息息相關,而關於英語的學習也顯得愈發重要了。因為,只有學好英語才能更快的融入國際世界,才能更好的鍛鍊強化自身的英語素質。
  • 阿迪達斯宣布與國際空間站美國國家實驗室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Boost和Ultraboost 20計劃通過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籤約方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貨運任務將產品送到國際空間站(ISS)美國國家實驗室,並於2020年初進行測試。
  • 如今衰落的美國鐵路,如何塑造了現代美國?
    ▲美國西南部分各州自此,美國正式成為了一個橫跨北美大陸的兩洋國家,也標誌著擴張主義的「西進運動」階段性結束。▲美國主要河流分布,可見越往西河流流量越小分支越少,運河難以承擔溝通東西經濟的作用此時的美國急需一種新的交通方式為東西部領土「接骨」,而最合適的無疑就是鐵路。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個修建鐵路的國家,1830年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通車,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美國在1850年鐵路總裡程已超過9000英裡,約等於世界上其他國家鐵路裡程的總和。
  • 一本真正的歐洲「自傳」《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這本書帶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回顧了歐洲文明的起落:近5個世紀以來,歐洲的文化繁榮、社會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的紀錄,一個邊緣、貧瘠的地區,成為世界文明中心,構建民族國家與全球帝國,主導了現代世界秩序,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歐洲的繁榮在未來能否延續。
  • 美國想像力英語2-6歲黃金啟蒙系列課程喬樂伊英語正式發布
    16日在上海發布其旗下2-6歲黃金啟蒙系列課程——JoyschoolEnglish(喬樂伊英語),中美雙方創始人團隊、研發團隊、國內知名培訓機構校長、投資人等共同見證Joyschool系列課程的正式起航。
  • 香港現代青少兒英語—環遊世界奇妙冒險的活動,採用CLIL教學法
    不出家門也能環遊世界,香港現代青少兒英語精心策劃一場環遊世界奇妙冒險的活動,讓孩子體驗各國文化風採。此次活動由香港現代青少兒英語金豐城校區的老師與學生共同參加,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的精彩演出吧。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我們在夏季即將舉辦泰國遊學營,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香港現代教育—2019泰國清邁國際遊學營火熱招生中,一起來搶佔學位吧。
  • 公務員書單100本 | 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二)
    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習近平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第二期,公務員書單100本,共分20類,每類5本。《亞洲的戲劇:南亞國家貧困問題研究》研究南亞國家貧困的原因和如何脫貧、如何發展的問題發展經濟學的一部代表作為我們今天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許多啟示19.
  • V&A特展|汽車:為現代世界加速
    2019年11月23日,V&A博物館將正式推出特展「汽車:為現代世界加速 (Cars: Accelerating the Modern World)」,凸顯汽車作為20世紀發驅動力的重大意義。此次展覽將匯集一系列從未在英國展出過的車型,每一款汽車都將講述一個關於它們影響世界的故事。
  • 存在美國的5000噸黃金,世界各國還能要回來嗎?
    黃金是一國貨幣最後的信用支撐,是抵禦國家貨幣崩潰前的最後保障。奇怪的是,黃金這麼重要的東西,好多國家不自己保管,反而放在了美國。  就在最近,德國、俄羅斯想把存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家,卻被美國拒絕了。  世界各國存放在美國的黃金,還能要回來嗎?  1.
  • 【讀書在前網絡時代】二十四字讀書真言——訪國際關係學院黃宗良...
    本期推出對國際關係學院黃宗良教授的採訪,在採訪中,他結合近60年的求學、教學和研究經歷,將他的二十四字讀書真言娓娓道來。50年前初登講臺,畢業留校執鞭任教;10年前踏上最高講臺,在中南海懷仁堂為中共中央政治局講授執政能力建設;如今仍活躍於講臺,退休後筆耕不輟、孜孜不倦。
  • 教會與國家關係的「現代化」
    在國際問題上,天主教當局和信徒強烈支持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對外政策,支持對外戰爭,具有強烈的反對共產主義的傾向;在社會經濟問題上,教會鼓勵信徒支持和參與民主政治,堅定地站在改良主義的工會運動一邊,關注來自愛爾蘭、義大利、波蘭和德國等國家的天主教移民的福利,提倡以公平工資和尊重私有財產為基礎的和諧勞資關係,完全接受以羅斯福的「新政」為代表的政府經濟措施。
  • 世界讀書日|為你奉上一份城市書單
    今天是第24個「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市政廳攜手半層書店特製了一份「城市書單」,用我們精心挑選的10本書,陪伴各位「讀過」這一天。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將消費與城市空間關係的理論研究與城市設計實踐運用相結合,提出「消費激活」、「消費和諧」的城市設計理念和方法,對消費語境中城市設計如何把握城市消費空間這把雙刃劍、引導城市形態良性發展進行了探討。最後,本書還針對中國消費社會演進的特殊性,提出了中國城市消費空間的本土化發展策略。
  • 日本不想成為被英語「淹沒」的又一個國家 | 看世界
    儘管學校的英語教育課程不斷調整和完善,日本教育部也同時承認,英語是現代經濟競爭中的所需技能,但不論是在亞洲還是發達國家中,日本的英語水平排名都幾乎墊底。上述情況令人始料未及,日本知名電商樂天等大公司也都非常重視英語技能,無論員工在工作中是否會用到英語。電視上每天都在播出「英語會話」(eikaiwa)節目,發布日裔美國兒童講英語視頻的Instagram帳號擁有數萬名粉絲。
  • 國際關係再緊張,國際教育不能停:在混沌中更要保持清醒
    更有甚者,有傳言美國將禁止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於是,許多原本在國際教育體系的孩子有的轉向了公立,還有一些人本來想考慮國外留學,但是看到國外這麼不安全,也打消了原來的想法。國際教育的前景看似愈加不明朗。家長會問:投身國際教育,還有意義麼?今天做分享的這位父親認為,在重重困難下,國際教育更應該是大勢所趨。
  • 老王家的孩子去杜拜讀書了!現在英語說得非常溜!
    ● 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哈利法塔杜拜匯集全球200多個國家的人口,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民族和語言大熔爐。孩子從小在杜拜讀書,將來既可以選擇當地的名牌大學,也可以轉學到其他歐美名校。杜拜是阿聯的第一大城市,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歐美名校分校。目前, 杜拜擁有將近90所綜合性大學、專科學院和理工大學, 其中一半大學是世界各國名校在杜拜設立的分校。
  • 杜華:內戰前美國南部奴隸主精英的國際視野和權力觀
    ——內戰前美國南部奴隸主精英的國際視野和權力觀》,首發於《讀書》2019年6期新刊(公眾號「讀書雜誌」),經授權,澎湃新聞轉載,現標題為編者所擬。愛德華·巴普蒂斯特(Edward Baptist)關於奴隸制與美國早期資本主義關係的研究,沃爾特·詹森(WalterJohnson)和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對於奴隸制與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考察,無不表明,在內戰前數十年中,奴隸制是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力和彈性遠超我們的想像。這些研究都是從經濟制度出發,回應奴隸制是否適應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這一經典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