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是改善人居環境、造福群眾的民生工程。為保障河道長效潔淨,水質乾淨衛生,並切實履行好河長制工作職責,近年來,鴨池鎮下壩社區切實抓好河道治理工作,全面整治和維護好河道管理秩序,充分發揮群眾力量,齊抓共管,共同保護好轄區河流,共建綠水青山美好家園。「記得小時候,這裡河水清澈見底,後來由於各種汙染增多,河水開始變髒,臭氣燻天。直到最近幾年,在政府的治理下,河水變清了,環境更美了,我們美麗的河流又回來了!」過去的鴨池鎮下壩社區,河裡河面的髒垃圾很是「煞風景」,說起近幾年該河段的變化時,下壩社區村民馬成祥十分感慨。「過去看到哪家往河裡倒垃圾,我們只能扯著嗓子叫喚,但沒有什麼作用。這兩年推行河長制後,參與護河的人越來越多,守好這一片水域,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往河裡丟垃圾的情況,也基本沒有了。」下壩社區主任、河長邱建平說。河水可以髒一時,但不能髒一世。想要水清澈,唯有行動起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是河長制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鴨池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了區、鄉(鎮)、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按照「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檔」目標,各級各部門積極配合、有效聯動,對全鎮河流開展河長大巡河,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梳理、整改,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積極開展河長制宣傳動員工作,讓全鎮上下認識到河長制的重要性,形成全民治水、長效治水的河道治理新格局。在河水治理中,下壩社區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採取分段管理的方式進行治理。「我們每天早上8點到10點清潔河面,每個星期五進行一次大掃除,看著河段變得乾淨多了,我感到很欣慰。」下壩社區貧困戶秦寶友,擔任護河員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對他而言,護河員每個月500元的工資不僅增加了他的收入,河水被整治得清澈明亮,他心裡也十分開心。據了解,下壩社區的河流流經長春堡鎮和鴨池鎮,該河名為十八河,河流全長32.2公裡。下壩社區河段位於十八河中段,全長6公裡,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下壩社區紮實抓好河道管理工作,落實責任人,強化河道監管,整治水域環境,打造了現在綠水青山的下壩社區。鴨池鎮採取分段管理的方式,即河流各個河段的社區自行治理流經本轄區的河段。在下壩社區,各幹部以輪流排班的方式看護河道。「每天護河員都要對自己負責的河段進行垃圾處理,作為河長,我每天也會巡查一遍,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作為下壩社區的河長,巡河管護成了邱建平的工作之一,這些年,下壩河段的點滴變化,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護河員徐梅是當地村民,每天她都會沿河巡查,發現河裡有垃圾,就即時進行打撈。「除了打撈垃圾,我還會勸阻在河邊玩水的小孩,給他們講些安全知識。」徐梅告訴記者。「為確保河段河清、岸美,下壩社區嚴格落實河長制,定期對區域內的河段進行巡查,並及時梳理整改發現的問題。」鴨池鎮鎮級河長葛傳友表示,在加強水資源保護的同時,下壩社區全面落實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加強水岸線管理保護,嚴禁侵佔河道、建網養殖等行為;抓好全民動員,進一步加大河長制宣傳力度,培養村民愛護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不定期巡查督查,對破壞河流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懲不貸,切實抓好落實河道治理工作。「現在的下壩社區河段已經看不到垃圾,河水變清澈了,我們經常出來順著河兩旁的公路散步,心情也變好了。」馬成祥說。在村民們的辛勤勞動和共同守護下,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下壩生態河呈現在大家面前,成為了民眾生活中的一道靚麗風景,同時也提高了周邊群眾的生活質量。葛傳友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下壩社區將堅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加快水環境的治理,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抓緊抓實抓牢河長制工作,切實把鴨池鎮河流流域管理好、保護好、治理好,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來源:畢節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