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究竟是怎麼死的?其實她自己已經親口說出了答案

2020-12-15 文者心語

《紅樓夢》是一部「千紅一窟」「萬豔同杯」的悲劇,從判詞中看,金陵十二釵裡這些青春美好的聲明,雖然曾經如鮮花一樣盛放,卻沒有一個有圓滿的結局,最終都會早早地像春天的花朵一樣,在無情的風刀霜劍的摧殘下紛紛凋零。

而作為金陵十二釵之首的林黛玉,是全書的核心人物,由於《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沒有寫完,關於黛玉的最終結局一直是一個謎,但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就是黛玉最終會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紅顏早逝。

有爭議的是,黛玉究竟是怎麼死的?如高鶚續書裡面寫的,黛玉是在寶玉和寶釵的新婚之夜一病而亡。

高鶚續書裡面這一段雖然寫的很悽美,但很多人也不認可這一情節的安排,因為這場掉包計的主使者竟然是曾經那麼疼愛黛玉的賈母,這樣的前後態度180度大轉彎,這讓許多人都難以接受。

那麼,從曹雪芹前八十回的線索來看,黛玉究竟是因何而亡呢?根據書中的一些線索,很多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1、玉帶林中掛

在黛玉和寶釵的判詞裡,曹雪芹寫的是「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通過這個描寫,有人推斷黛玉是在林中上吊自盡。因為「玉帶林中掛」一句中含了一個林黛玉的「林」字和一個「玉」字,「玉帶」又是一般人用於上吊自盡的白綾,而林中掛很像是一個人上吊自盡後掛在那裡飄飄蕩蕩的樣子。

2、冷月葬花魂

黛玉和湘雲在中秋節凹晶館的聯詩中,有一句經典名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一句一說出口,實在太不吉利,妙玉趕緊出來阻止了二人繼續往下聯句。很多人都認為,這兩句詩歌是預示著黛玉和湘雲之後的命運。

黛玉就是在寒塘中沉湖而亡,只有一輪冷月的清輝映照著她的花魂。而這種說法還有一個支撐的理由,就是黛玉住在瀟湘館,探春給她取的外號是瀟湘妃子,因為黛玉最愛哭,每天迎風灑淚,將庭前的竹子上都撒滿了淚痕,成了斑竹。

瀟湘妃子本來是帝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的稱呼,舜至南方巡視,死於蒼梧。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淚染青竹,稱為「瀟湘竹」或「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舜)、湘妃(娥皇、女英)或湘夫人。

曹雪芹送給黛玉「瀟湘妃子」的稱號,是因為她愛哭,她是絳珠仙子下凡,來給神瑛侍者寶玉還淚的,一生都在為愛流淚,直到最後淚盡而亡。而通過娥皇女英投水自盡的傳說,也有人由此推斷說黛玉是為了愛情投湖自盡。

3、一抔淨土掩風流

關於曹雪芹對黛玉的態度,一般都認為黛玉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對寶釵作者都時不時地透露一些諷刺之意,但對黛玉卻是自始至終的偏愛。

在《葬花吟》中,黛玉通過對落花的吟唱也唱出了自己一生的命運,在賈府寄人籬下的日子裡,她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今天自己在這裡埋葬落花,他年不知道誰會來埋葬自己,「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才十幾歲的黛玉已經看到了自己以後的命運,一曲《葬花吟》,更可以說是寫給黛玉的讖語詩。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態度,從《葬花吟》中我們可以讀出黛玉的看法。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這一句寫出了黛玉是乾乾淨淨的來到了這個世界,離開的時候也是乾乾淨淨的女兒之身,從未和寶玉有過任何出格之事。曹雪芹對黛玉的偏愛,在於從來不讓她經歷各種骯髒的場景,秦可卿的葬禮,黛玉回了揚州,而賈府抄家之前,黛玉早已經魂歸離恨天。

黛玉對於落花的處理方式,是用錦囊收了落花的豔骨,用一抔淨土埋葬一生的風流,這樣才是真正的「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會陷於汙淖渠溝之中。這種想法,在寶玉準備將落花拋到水中的時候,黛玉也提出來了。

林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

從這幾點看,黛玉的沉湖之說是不攻自破,而在晴雯死後,寶玉寫的《芙蓉女兒誄》裡,其實已經寫到了黛玉,「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說明黛玉是如同晴雯一樣病歿的,最終是黃土壟中,一抔淨土掩風流。

相關焦點

  • 茉莉親口說出答案
    茉莉親口說出答案。靈犀閣成員還有三位仙子沒有出現,已經知道的就是這兩位黑衣人和一個還未出現的仙子,那麼這兩個人叫什麼名字?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通過劇情我們不難發現,這位仙子已經成為幫助曼多拉的人,或許選擇對立陣營是為了保護茉莉,不管怎麼說他對茉莉的感情是不會變得。而通過茉莉的回憶我們可以發現,這位男仙子很有可能是叫「雅」。
  • 探佚黛玉究竟是怎樣走的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不是很堅定黛玉會選擇自殺,但從曹雪芹描寫的幾個場景現象推測,黛玉在《紅樓夢》佚書的章回情節裡,會被趙姨娘、襲人、甚至婆子等人污衊她的清白,在那個時代,也就難說黛玉會做出什麼極端的事了。寶釵本是想要通過選秀,進入皇宮,去嫁給皇帝的,後來願望落空才嫁給寶玉的,這和襲人一心想著給寶玉做姨娘,後來落空了再嫁給蔣玉菡沒有本質區別;晴雯不光是心性像黛玉,就連眉眼都像黛玉,那麼晴雯的遭遇會不會在黛玉身上重演呢?這裡請讀者關注晴雯是怎麼死的,作為探佚黛玉究竟是怎樣走的參考。大觀園抄家,婆子抄出寶玉送給黛玉的舊帕,這事雖被王熙鳳蓋住,但那婆子是省油的燈嗎?
  • 燕燕說出這句話後,胡輦才懂得,為什麼烏骨裡臨死前要她防著她!
    燕雲臺中,刺殺皇太后,烏骨裡的死算是罪該萬死,但是她死也就死了,但她臨死之前,卻告誡蕭胡輦,要防著蕭燕燕這個妹妹!儘管,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烏骨裡說這句話,不少人感覺,她純粹是搬弄是非,想要利用胡輦和蕭燕燕作對!
  • 一燈大師最後究竟是怎麼死的?答案說出,其實和瑛姑有關!
    那麼在小說中,一燈大師最後又是怎麼死的呢?老頑童和瑛姑也是一生糾纏,瑛姑對老頑童的愛應該刻進了骨子裡,老頑童最後來見她也是為了完成她內心的夙願,畢竟老頑童一生的逃避也是對不起瑛姑,而最後在一起隱居也算是彌補瑛姑的愛。三人差不多都到了八九十的高齡,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上深深的皺紋,與其三人分隔異地各自孤獨,還不如一起相守相依,也讓臨終歲月彼此有個伴侶。
  • 如果黛玉的母親還在世,是否能成全寶黛的愛情?書中其實已有暗示
    如果黛玉的母親還在世,是否能成全寶黛的愛情?書中其實已有暗示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最後沒有修成正果,是很多人的遺憾。林黛玉淚盡而亡,而賈寶玉在林黛玉死後,娶了薛寶釵,最後看開一切,出家做了和尚。正應了書中他對黛玉說的的那一句,你死了我便出家做和尚去。
  • 孝賢純皇后是怎麼死的?答案竟藏在林黛玉身上!
    以下兩點,恐怕很多沒看過筆者文章的紅迷會傻眼,因為他們長期受新紅學錯誤觀點的毒害,至今仍不知道《紅樓夢》其實是一部大清宮闈秘史,還傻傻地以為《紅樓夢》是江寧曹家事。1)林黛玉,其實是一代大清帝後——孝賢純皇后!
  • 秦可卿病好後又活了三年 期間受到賈珍怎樣的摧殘 五個字說出答案
    文/小冷秦可卿的病以及她的死亡,都是紅樓夢中的熱點問題,「秦可卿死亡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秦可卿究竟是怎麼死去的?」,這兩個問題歷來是紅學愛好者爭論不休的話題。其實這兩個問題在紅樓夢原文中是有答案的,只是曹雪芹的描述太過曲折複雜,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很多人都忽略了第10回到第14回之間作者提供的時間順序。如果我們能夠仔細閱讀這幾回中的內容的話,我們就能夠看出秦可卿究竟是怎麼死去的。
  • 紅樓夢:怪不得鳳姐要找黛玉幫忙「算帳」,看她安的什麼心?
    黛玉這個行為本身已經很奇怪,更奇怪的是,她關心賈府經濟的幕後原因。1、黛玉居然知道賈府內囊空虛賈府的經濟狀況不是一個"外人"可以靠肉眼看得出來的。黛玉並不是賈府的核心領導人物,亦不管家,她怎麼會知道賈府的經濟狀況?
  • 黛玉失去母親後,本該和父親相依為命,林如海為何急著送走她
    黛玉失去母親後,本該和父親相依為命,林如海為何急著送走她。俗話說,人生有三大苦:「幼年失母」排在第一。《紅樓夢》裡,黛玉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女孩子,年方六歲的她,便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小小年紀就領略到了人生三大苦之首。在此之前,黛玉還失去了唯一的弟弟。
  • 雄兵連:天使追為什麼都殺不死?神聖凱莎的一句話,說出了答案
    在雄兵連諸天降臨的第十九集中,之前一直都在打醬油的天使追終於是狠狠出了一次風頭,不過最後天使追死而復活的情節也讓不少人感到疑惑,天使追怎麼都殺不死呢?凱莎的一句話,說出了天使追的強大。天使追怎麼都殺不死,自嘲一不小心又死了一次在雄兵連諸天降臨的第十九集中,幾乎一整集都是天使追和諾寧的戰鬥,天使追甚至一度還碾壓了諾寧,如果不是諾寧召喚出那件帶有虛空引擎的武器,諾寧估計都被天使追消滅了。
  • 寶釵與黛玉結成「金蘭契」,是假意還是真心?
    寶釵第一次出場,就用了「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八個字評價,意思是她比較隨和,不固執己見。隨和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沒主見,別人怎麼說他就怎麼聽。從後文來看,寶釵不僅有主見,並且主見非常深——這句話是《圍城》中評價孫柔嘉的,用在寶釵身上也非常合適。
  • 黛玉葬花兩次,一次驚喜一次悲痛,其中滋味都在花中
    在《紅樓夢》中,對於黛玉葬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黛玉吟出《葬花吟》這一次,其實在《紅樓夢》中,黛玉葬了兩次花,並且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葬了品種不同的花,兩次葬花帶給了黛玉不一樣的心情,第一次黛玉是歡喜的,但是第二次卻讓她悲痛欲絕,事情的緣由究竟為何?下面就讓我們細細品讀。
  • 《紅樓夢》中,她以為自己振興了家族,到死才知自己是顆棋子!
    從前看紅樓,總是嘆息香消玉殞的林黛玉,又極厭煩寶玉與寶釵之後的恩愛纏綿,即使在知曉黛玉歸去,自己迎娶非所愛之人,卻仍是將自己對黛玉的感情移在寶釵的身上,這種情節讓我有種寶玉背叛了兩個人純潔感情的想法。大多數人應該都和我抱著相似的心情,相信曹雪芹的原意一定並非這樣,都是高鶚後來杜撰出來的,寶玉應該在黛玉逝後便立刻兌現那句「如果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的諾言這樣才不枉費那一場真心相愛。怎會有後來與寶釵在一起的發生,並且與寶釵有了孩子,這讓我們心目中堅定的愛情觀受到了打擊,我們無法相信寶玉會在志同道合的相愛之人離去後會背棄這份美好的情感。
  • 大觀園分房,為何黛玉住3間小屋,寶釵是5間大屋?事實很心酸!
    看過原著的都曉得,分房那會,作為賈母的外孫女黛玉住了3間小屋,王夫人的侄女薛寶釵卻是5間大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對書中細節很清晰的,林黛玉最後選擇的是瀟湘館,只是三間小小的屋子,只是表面培養一個有才氣的場景,一聽這不是什麼好名字。薛寶釵生來就受尊崇,她的房間特別高大,豪華,和黛玉那處比較,一個是天,一個是地。
  • 紅樓夢:黛玉為何囑咐紫鵑把自己靈柩運回南方?看賈敏說了什麼?
    黛玉這邊氣息奄奄、幾度昏迷,孤燈縮影,無人探視。寶玉那邊卻鼓樂齊鳴、笙管笛簫不絕於耳;黛玉這邊,紫鵑李紈正忙著為黛玉擦洗身體、準備裝裹;而寶玉那邊,卻紅燈高照喜氣洋洋,一對新人交拜天地、送入洞房……黛玉的意識時而清明如常,時而無知無覺渾然若死,亦覺自己身體飄了起來,輕如鴻羽。
  • 人在死亡後究竟去了哪裡?愛因斯坦說出真相,人類或可死而復活
    文/仗劍走天涯人在死亡後究竟去了哪裡?愛因斯坦說出真相,人類或可死而復活死亡是人類很懼怕的一件事情,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值得忌諱的,關於死亡的話題閉口不談。可是死亡並不是閉口不談,就不會存在,死亡是人類必須要經歷的一件事情,甚至可以說人類是向死而生的。但是人類死亡之後,究竟會去哪裡?就這樣消失不見了嗎?這似乎是值得科學家們去探索的。
  • 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常年藥不離口,而從黛玉進賈府的種種細節可以看出黛玉是一個敏感,缺愛的人,加上她父親已經過世,自己在這世間在沒有了實實在在的依靠,而在賈府全靠年邁的賈母疼愛,才能在這個諾大的王府中生存下來,雖然吃穿用度都為小姐規格
  • 紅樓夢:丫環春纖,全書只有3個字的臺詞,卻緊密聯繫黛玉之死
    每一個人映射著黛玉生命裡不同的角度,紫鵑關注的重點在於黛玉將來的終身和幸福問題,對她的悲劇結局啼血哀鳴;雪雁點出黛玉身世悲苦、跋涉投親以及她寄人籬下的內心苦悶;藕官和水芙蓉相對應,對應她高潔的品性和對愛情的忠貞。春纖也非常的重要,她更多是在襯託黛玉對愛情、人生、生命飄零的內心悽愴之感,是精神狀態的呈現。
  • 《紅樓夢》:詩書俊逸,風流婉轉,黛玉致死早有預兆
    黛玉人物形象脫胎於《西廂記》《牡丹亭》,熟悉《紅樓夢》的讀者都多少能看出《西廂記》對它的影響,元春省親時點的《離魂》一齣戲下批註:《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離魂》為《牡丹亭》二十回《鬧殤》之舞臺版,這說明黛玉人物形象跟《牡丹亭》也有著深厚淵源,這個批註進一步證明了《紅樓夢》本身是個創作。
  • 《紅樓夢》第36回的「繡鴛鴦夢兆絳雲軒」,黛玉為何一笑置之?
    從此,只要事關薛寶釵,林黛玉都難免會在語氣之中,透漏出一層酸溜溜的味道;從此,只要牽扯到「金玉良緣」,林黛玉就難免會拿著賈寶玉撒性子。「比通靈金鶯微露意」,賈寶玉託著薛寶釵的金鎖正看得津津有味,林黛玉一頭走了進來,見此情景,立刻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