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有個經典的片段,那就是黛玉葬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當耳邊又響起《葬花吟》悽美的詩句,我們仿佛又看見了那位遺世而獨立的白衣仙子——林黛玉,黛玉是真正愛花的人,她不忍心看著落敗的花瓣隨著無情流水飄走,不忍心這些純潔的花瓣爛了髒了,質本潔來還潔去,化入泥土才是最好的結果。
在《紅樓夢》中,對於黛玉葬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黛玉吟出《葬花吟》這一次,其實在《紅樓夢》中,黛玉葬了兩次花,並且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葬了品種不同的花,兩次葬花帶給了黛玉不一樣的心情,第一次黛玉是歡喜的,但是第二次卻讓她悲痛欲絕,事情的緣由究竟為何?下面就讓我們細細品讀。
葬桃花寶玉表明心意
陽春三月,正是春暖花開之時,可桃花卻漸漸凋零,黛玉不忍於此,她帶著花鋤挖了一個香冢,將花葬於此,正為花傷心流淚之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引起了黛玉的注意,原來是賈寶玉,怡紅公子手中拿著一本書正讀的專注,連黛玉走到他身邊都不知道。原來這書就是府中長輩不讓他們看的禁書《西廂記》,黛玉畢竟年輕,她對書的內容感覺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書讓寶哥哥看得如此入迷,於是她也加入與寶玉一起讀書,桃花樹下,落花飛舞,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雙兒佳人共讀西廂,此情此景猶如畫一般唯美。
寶玉看著每天讓她牽腸掛肚的林妹妹,情不自禁大膽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黛玉聽了羞紅了臉,雖然假裝生氣,嘴上埋怨他,但是估計心裡是歡喜的,黛玉又何嘗不是將寶玉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對於她來說,幾乎所有的多愁善感都是因他而起,寶玉終於對她表露心聲,黛玉的心中怎能不喜?
葬鳳仙石榴,黛玉悲痛欲絕
那一日晚飯後,黛玉因擔心寶玉受舅舅賈政的責罰,不管夜色已深依舊去怡紅院拜訪,不料那日晴雯和碧痕拌嘴生氣心情不好,寶釵又大晚上的過來,她們這些丫鬟不得休息還得謹慎的端茶倒水,晴雯滿肚子的怨氣無處釋放,恰巧門外響起了敲門聲,晴雯氣不打一處來,果斷的給門外人吃了閉門羹,黛玉心知這些丫鬟素來玩笑放肆慣了,於是大聲說「是我!」可偏偏那日晴雯沒有聽出來是黛玉,仍然不肯開門,黛玉覺得沒趣正想離去,卻不料賈寶玉送薛寶釵出門,二人歡歡喜喜有說有笑,黛玉看在眼裡痛在心中。
第二日,正值芒種,傳說這一天花神退位,百花凋零,望著這些枯萎的花,想到自己悲慘的身世和在賈府中的境遇,黛玉悲從中來,淚水止不住落下,一首《葬花吟》就是在這種情境下被黛玉吟唱出來的,表面上是在惋惜花,其實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賈府中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恭恭敬敬,究竟過得什麼日子,只有黛玉自己心中清楚。她一個孤女無依無靠,寄人籬下的滋味心酸又苦澀。
不同的花不同的含義
黛玉第一次葬的是桃花,在《紅樓夢》中桃花有愛情的寓意,也是在桃花瓣紛飛的情況下,寶玉向林黛玉表明了心意,寶玉黛玉共讀西廂,這本來是很美的畫面,但是桃花的花期並不長久,他們身邊就是埋葬桃花的香冢,他們的愛情就像桃花一樣,雖然很美,但是並不長久,最終還是枯萎凋零。
黛玉第二次葬花是葬的鳳仙石榴花,大家都知道這些花在夏天爭奇鬥豔,好不妖嬈,可是到了芒種紛紛凋謝,這花就像是大觀園中的女孩子,在賈府繁榮時爭相開放,待到衰落之時,她們也死的死被賣的賣,黛玉葬花,不僅僅是在感嘆自己的悲涼處境,作者有可能在根據這些花的凋落暗示大觀園中女子的命運。
紅樓夢一場,醒來終是空,賈府中的女子命運早已註定,讓人可悲可嘆,以上品析僅僅是個人的拙見,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請關注我,往後我會和大家一起品書析影,感受不一樣的「悅讀」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