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一天24小時,分為白天和晚上。日出而作、日出而作是人們長久以來的行為生活習慣。然而,在一些大城市,如果我們在深夜外出,經常會看到一些便利店和超市仍然燈火通明,這就是所謂的24小時營業。在白天聽上去並不起眼,一旦夜幕降臨,那將顯得格外地親切。但是晚上出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有些便利店還要24小時營業?
存在即合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24小時營業的前世今生。
首先24小時營業是從國外傳進來的。最初,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地區,由於超市規模大、邊緣化,居民購物非常不便。後來,一些小區附近的小便利店逐漸上演,這些便利店和普通的小店不同,他們採取24小時營業制度,一年365天,全年無休。
後來,肯德基、麥當勞等一些大型快餐連鎖店也遵循了這一制度,24小時營業制度在我國開始流行起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習慣的改變帶來了一定的夜市發展。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供應。因此,24小時營業正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
對於選擇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來說,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點:行業規則
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便利」二字!零售店要想打造一個便利的形象,首先要經過嚴格的市場調研和分析,確定適合開店,然後使用便捷的服務、精緻的裝修、顯眼的位置和比大型超市更高的利潤率來經營。便利店的主要賣點是方便和快捷,如果你有急需的東西要買,而便利店關門了,就會失去顧客的信任。因此,即使在是三倍工薪的新年期間,商店也必須營業。
第二點:行業競爭激烈
由於便利店行業不同於高科技行業,其進入門檻較低,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複製性。一旦存在一些超市和便利店24小時營業,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定期去那裡。如果其他超市和便利店不想落後,就必須24小時營業,以增強競爭力。
此外,他們之間競爭的結果是沒有人願意放棄市場份額。更何況,在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水電成本等方面,便利店的經營與普通超市的經營相比較,已經容易得多,所以便利店採用24小時營業模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點:運營成本
對於便利店來說,24小時營業可以降低成本。首先是收貨的人工成本,目前,一些大城市白天不允許貨櫃物流車輛進入,因此大部分配送時間在半夜。同時,清潔保養一般在半夜進行,比如打掃地板/洗咖啡機/整理倉庫等,這種怕被打擾的工作,應該在半夜無人的情況下進行。
其次是租金成本的分擔。一般情況下,24小時營業店的位置非常好。最高的成本應該是租金成,租金不分晝夜。如果門店全天營業,成本主要是增加的人工成本和電費,但只要延長營業時間帶來的利潤大於人工成本,那麼24小時營業制度是成功的,值得堅持的。
第四點:社會需求
便利店之所以24小時營業,是因為社會有這種需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很多年輕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大多數白領在這個時候出來應酬,此時,消費者對快速消費品的需求量巨大,在市中心、夜總會、網吧等地,即使是在晚上,也會有不少人出來消費。根據一些連鎖公司的銷售數據,22:00到6:00之間的銷售額可以佔到全天營業額的30%至40%左右。所以24小時便利店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五點:經濟環境
一般來說,24小時便利店的數量不斷增加,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有關。經濟實力雄厚,居民消費能力強,夜生活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晚上去購物,所以自然會有更多的24小時便利店。然而,並不是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適合開設24小時便利店。這主要取決於便利店周圍商業區人群的屬性。
如果三四線的小城市,注重「慢生活」,當地居民習慣早睡,對24小時便利店沒有需求和市場。因此,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人們的生活不僅快,而且多樣化。當然,有更多的便利店一天24小時營業。
第六點:用戶行為習慣
能起到品牌推廣的作用,促進日常購買和消費。這和培養孩子學習寫字是一樣的。當消費者養成了特定的行為習慣後,消費者就會按照這種習慣購物。比如說,大家半夜出去買東西是難免的,然而,大多數商店都關門了,天又很黑,此時,仍在營業的小超市、便利店門口的招牌會像螢火蟲一樣閃閃發光,能給消費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然後,在白天,每個人都會去那家商店買東西,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謂的培養用戶行為習慣。這種便利店24小時為人們提供服務,使顧客感到安心。對於便利店來說,回頭客是主要的消費群體。
因此,在很多商家看來,24小時營業是他們吸引顧客的重要法寶。它可以吸引許多特殊的客戶群體,如夜間員工、夜間休閒娛樂和情侶。雖然從12點到第二天早上的利潤遠遠低於24小時通宵營業的其他時段,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城市夜生活的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顧客將成為夜生活的參與者,這必然會給這些便利店的老闆帶來無限商機。
總之,24小時便利店和電子商務一樣,首先部署在一線城市,從生活節奏快的城市開始,然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慢慢紮根!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