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券商從業人員違規行為遭曝光。
4月27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發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對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天河北路證券營業部員工張某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經廣東證監局調查,張某在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天河北路證券營業部任職期間,存在私下接受客戶委託進行證券交易,並與客戶約定分享投資收益的行為。
上述行為違反了200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四十五條,《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十二條的規定。根據《暫行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廣東證監局決定對張某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長江證券接到的第二張罰單了。
3月30日,深圳證監局發布關於對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經深圳證監局調查,長江證券下屬部分營業部異常交易監控分析不到位,個別經紀人存在違規代客理財的情況,且在經紀人合同有效期間,擔任多家公司法人、股東或高管,營業部對此未採取有效措施予以防範和監控,違反了《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證監機構字[2003]260號)第三十七條和《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證監會公告[2009]2號)第三條、第五條、第十八條的有關規定。
上述情況反映出長江證券對下屬營業部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存在缺陷,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3號)第七十條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長江證券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時,長江證券應切實加強對所轄營業部的管理監督職責,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嚴格監控帳戶異常交易行為,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所轄營業部證券經紀業務規範運營。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證券成立於1991年,是經中國證監會核准的全國性、全牌照、全業務鏈證券公司,於200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000783),是中國第6家上市券商。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3.16%。
借殼上市「撂倒」時任副總裁 內幕交易被罰702萬元判刑5年
2006年,長江證券謀求上市。但是,長江證券2005年、2006年的淨利潤分別為-7.11億元、-15.8億元,長江證券繼而尋求借殼上市。
在長江證券借殼上市的過程中,曾有許多上市公司參與到傳聞中,如東湖高新、ST幸福、武漢塑料、美爾雅、黃海股份、*ST萬鴻、武漢石油。直至2006年12月9日,S*ST石煉才通過公告正式明確了自己將被長江證券借殼一事。2007年12月27日長江證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而就在長江證券上市2年後,參與長江證券借殼上市的時任副總裁吳丕斌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彼時也曾引起過市場猜想。
今年3月26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公布的一份判決書終於讓真相浮出水面。判決書顯示,曾任長江證券公司副總裁、北京代表處負責人的吳丕斌,在長江證券公司借殼上市期間,通過未公開信息買賣股票獲利702萬元,構成內幕交易罪,情節特別嚴重,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702萬元;凍結長江證券公司公益慈善基金會帳戶中涉案錢款約1500萬元,其中702萬作為違法所得予以追繳後上繳國庫,702萬元折抵所判罰金。
2006年3月,長江證券準備參加中石化下屬的石煉化資產重組,與中石化進行磋商。
4月,吳丕斌被任命為長江證券副總裁、北京代表處負責人,並參與這次資產重組;
9月13日,中石化初步確定長江證券參與重組石煉化;
11月24日,吳丕斌參與長江證券與中石化籤署合作備忘錄和保密協議。
12月9日,石煉化就這次資產重組發布公告。
經證監會認定,石煉化重組事宜在公開披露前屬於證券法規定信息,形成時間不晚於2006年9月13日,至同年12月9日公開,吳丕斌知悉上述內幕信息,屬息知情人。
沒想到的是,作為知情人,吳丕斌在內幕信息敏感期間監守自盜,於當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直接或指使他人利用3個證券帳戶買入石煉化股票,交易金額156.7224萬元,違法所得702.052萬元。
頗令人玩味的是,據時任董事長胡運釗稱,在中石化同意長江證券借殼後,吳丕斌曾因此內幕交易收到過敲詐簡訊。
為避免負面影響,胡運釗和公司副總裁李國洪商量後,決定讓吳丕斌把獲利捐給長江證券公益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成立,就是考慮到吳丕斌非法獲利的處理問題。
2009年7月24日,長江證券發布公告,李國洪和吳丕斌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2016年4月,吳丕斌和其侄子接受證監會調查,但兩人均否認內幕交易行為。
最終,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吳丕斌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702.05萬元。同時,在案凍結長江證券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工商銀行帳戶內的錢款,其中違法所得702.05萬元上繳國庫,702.05萬元折抵所判罰金。
劉元瑞成國內最年輕上市證券公司總裁 上任後風控頻出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證券現任總裁為劉元瑞,1982年生人,曾任長江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副總經理、總經理,2017年接替鄧暉成為長江證券總裁,彼時他年僅35歲,一度是國內最年輕的上市證券公司總裁。
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
劉元瑞上任後,長江證券在公司內控、資管業務方面頻曝漏洞。2018年初以來,長江證券被證監會湖北監管局和上海監管局、深交所先後下發6封監管函,監管內容涉及盡調核查不充分、內容體系不健全、前中後臺業務隔離不充分、合規人員配備不足等方面。
2018年1月19日,湖北證監局下發對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公告顯示,第一項違規行為是長江證券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管理方面違規,公司員工錯誤錄入導致270名客戶的資金帳戶餘額合計「虛增」7142.81萬元,反映出長江證券相關技術系統功能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到位。
第二項違規行為是,長江證券作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山東魯強電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魯強電工)的主辦券商,魯強電工在申報文件《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只披露了最近一期即2016年的重大採購合同,未披露2014年和2015年的重大採購合同,長江證券未發現上述披露問題。在股轉系統反饋意見後,長江證券對上述披露問題進行了補充核查,但核查材料在底稿文件中未集中存放。反映出長江證券作為魯強電工的主辦券商,在盡職調查方面存在不足。上述情況反映出長江證券內部控制執行不完善,湖北證監局決定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
2018年4月18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下發了對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的監管函。長江證券預約於2018年4月26日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新理益集團於2018年2月14日買入長江證券股票33萬股,交易金額為240.20萬元,2018年4月11日賣出長江證券股票5萬股,交易金額為36.4萬元。上述行為違反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公司年度報告公告前三十日內不得買賣上市公司股份的規定。
2018年4月24日,湖北證監局作出對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認定長江證券存在以下五項問題:公司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公司未按時報送股東股權質押情況;公司部分董事會會議通知時限不符合規定;公司部分薪酬與提名委員會會議通知時限不符合規定;監事長參與具體經營與監事職權不符。
2018年8月24日,上海證監局作出《關於對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認定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東方金鈺項目中,存在募集說明書中對個別關聯方信息披露前後不一致,對發行人存在差額補足事項未進行充分核查並及時準確披露等問題;二是在國泰君安項目中,存在盡調、發行定價、銷售等工作由同一部門負責完成,部分機構的詢價單等簿記建檔底稿材料缺失等問題。
2019年4月26日,上海證監局作出《關於對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認定其存在業務部門未配備合規管理人員,且合規部門檢查流於形式、未有效履行合規管理職責。
2019年6月13日,湖北證監局披露,長江證券在對境外子公司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未按規定履行報告義務;二是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強化風險管理及審慎開展業務;三是對境外子公司的績效考核存在不足。由於風險管理不到位,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長江證券被責令改正並於2019年9月30日向湖北證監局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之前,長江證券評級始終保持在A類,2016年至2017年,長江證券評級分別為BB和A,2018年降至BBB。而在2019年7月26日,證監會公布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長江證券獲得CCC級評級,在全行業98家券商中,僅領先於網信證券、華信證券、國融證券、新時代證券和九州證券這5家券商。身為頭部上市券商,長江證券連降3級,掉隊至行業底部。
就在評級結果公布的第二天,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給公司全體員工寫了一封篇幅5000字的公開信鼓舞士氣,反省與信心均娓娓道來。劉元瑞表示,這是一個意外的「黑色星期五」,CCC理應是一個與長江證券完全沒有關係的級別,但同時也鼓舞員工恪守本職、再度出發。
劉元瑞在信中介紹,2018年長江證券把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放在了史無前例的高度,包括重建公司經營理念,重構中後臺管控體系;合規管理全面覆蓋,風控前置主動預警;強化子公司垂直管理,四部門穿透,統一邏輯、標準和系統等,期待能以分類評價的突破帶動公司進一步向前。
也正因如此,此次評級下降才顯得越發讓人始料未及。「在此,我謹代表經營班子對始料未及的分類結果及帶給大家的困擾,致以深深的歉意。在8月份的中期董事會上,經營層將就此事做全面詳細的分析與匯報,並接受董事會對經營層的任何安排。」劉元瑞表態。
而就在劉元瑞發布5000字公開信一個月後,劉元瑞本人卻被長江證券前員工實名舉報,稱其及長江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向投票機構行賄來獲取新財富排名選票,以及多名高管違規炒股等。
長江證券隨即對這次實名舉報公開回應,稱舉報系該員工不滿公司解除其勞動合同,個人惡意捏造的信息,與事實嚴重不符。公司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就在劉元瑞被前員工舉報後,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益謙在其朋友圈中發文稱:「正確對待員工舉報,從股東角度看,歡迎媒體鞭策及員工舉報,問題是舉報時請準備好證據。」
劉益謙五年前斥資百億入股 如今持股市值僅餘60億 2015年上半年,劉益謙通過旗下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斥資100億元受讓青島海爾持有的14.72%的長江證券股權,均價14.33元/股,成為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就在劉益謙入主長江證券的一個月後,以鄧暉為主導的管理層於2015年5月啟動定向增發,新理益集團持股被稀釋為12.62%。劉益謙選擇通過旗下的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二級市場增持長江證券。
2015年8月24日至2015年9月1日,國華人壽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買入長江證券4804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01%。隨後在2015年8月24日到2016年1月27日期間,國華人壽增持長江證券股份2.37億股,佔總股本的4.99%。
2017年5月23日,新理益集團又增持了長江證券541.71萬股,增持後新理益集團共持有7.03億股,累計佔總股本比例為12.72%。
隨後新理益集團也持續增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持股數量7.28億股,持股比例13.16%;第五大股東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三號持股數量2.42億股,持股比例4.38%。兩者合計持有長江證券17.54%股權,合計持股數量9.7億股。截至4月28日,長江證券收盤價為6.23元,兩者持有長江證券市值僅餘60.431億元。
就在總裁劉元瑞親自撰文5000字苦口婆心強調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並表示已經把二者放在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上。但是長江證券在實際運營當中,仍然忽視合規和風控的重要性,乃至於今年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因內部控制和管理缺陷遭到監管2次處罰,不得不讓人對劉元瑞在長江證券內部的管控產生遐想。如果劉元瑞還想將長江證券評級提升至2016年的水平,還需苦練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