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農村人才懂的俗語

2020-12-12 葉三說

從刀耕火種到現代化農業,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也就是說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可以說如果沒有農業,就沒有璀璨的文明。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的貢獻非常大,他們不僅要根據四時春種秋收,而且還會飼養「六畜」。「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三字經》中也有「馬牛羊,雞犬豕」的說法。

在「六畜」中雞、犬、豕為日常肉食,也就是說各家各戶,都會飼養這三種動物,然後以備日常飲食之需。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說的就是與雞有關的事情,是農村人才懂的俗語。

第一、雞是千日蟲

如果說雞身上都是寶,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反對。這主要是因為平時吃的雞蛋、雞肉等,就都是由雞為人類提供的重要食物資源。

雞頭、雞腿、雞爪、雞翅等,都可以烹製成不同口味的美食,尤其是炸雞,更是令很多人垂涎三尺。

但為什麼會有「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的說法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普通家庭飼養的小雞,最晚的出欄時間也不會高於60天。

也就是說從出生到成熟,只需要兩個月,無論是吃肉還是下蛋都是最佳的時期。如果小雞飼養的時間過長,不僅肉不好吃而且也不會再下蛋,這樣就會白白浪費糧食。

「雞是千日蟲」說的是,如果一隻雞飼養了三年的時間,不僅會變得皮糙肉厚,而且在這三年間還會浪費很多飼料。

古代人飼養家禽的主要目的,除了可以供一家人吃蛋之外,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過家禽創收。

曾經飼養過小雞的人都應該知道,母雞並不是任何時間都可以下蛋。一般情況下飼養1-2年的母雞,正是下蛋的黃金階段。

但如果超過了三年,就過了產蛋的時期,如果在這種前提下,繼續飼養這些母雞。不僅會浪費大量的飼料,而且也會大幅度降低經濟收入。

這主要是因為母雞如果下了很多蛋,那麼這些蛋不僅可以給家裡人補充營養,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去集市上賣雞蛋,在這種前提下就會有一些額外收入。

反之如果母雞不下蛋,並且總是吃食,不僅會降低收入,而且還形成了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第二、再養就會窮

要是母雞不下蛋,其實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因為一個飼養了千日的母雞,其實已經變成了一隻老母雞,就算是殺了吃肉口感也會非常差。

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吃老母雞。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快刀斬亂麻,在母雞不能下蛋的時候就應該及時賣掉或殺掉。

雖然這樣說會給人一種特別殘忍的感覺,但是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母雞,其實留下來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還不如將多餘的飼料餵養給小雞,這樣等到小母雞長大之後又可以下蛋了,這樣周而復始才能讓家庭生活逐漸富裕起來。

如果特別捨不得那些不下蛋的母雞,或者說一直飼養了三年多的時間,這樣做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尤其是對於家庭比較貧困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比較沉重的負擔。所以才會有「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的說法。

但是對於一些唉富裕家庭來說,一般都喜歡吃一些比較嫩的小雞,所以根本不可能會讓一直下蛋的母雞,變成一個「千日蟲」進而禍害家庭。

所以一定要記住,該出手時就出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及時止損,才不會讓家庭生活受到不利的影響。

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民不僅會買雞蛋,而且也會將不下蛋的母雞或公雞,拿到集市上去,進行售賣。

一般當年的雞蛋和小雞,都能賣上比較高的價格,相反一個養了三年的老母雞,根本不可能賣上高價,或者說能賣出去就已經很不錯了。

結 語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所表達的含義其實非常簡單。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百姓,平時在飼養家禽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方法。

母雞雖然可以下蛋增加收入,但是在它不在下蛋的時候,就一定要及時處理,否則就會使自己的家庭越來越窮。

雖然這種說法很多人並不是特別相信,這主要是因為沒有經歷過這種生活。雖然飼養家禽,並不是特別難的事情,但如果不掌握一些方法最後也會越過越窮。

相關焦點

  •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是什麼意思?看看老人怎麼說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是什麼意思?看看老人怎麼說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農村裡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話,這些話雖然比不上那些大家們寫的華麗的詞藻,但是這些話都非常接地氣,也很容易讓人記住。相信大家從小到大也沒少聽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有意思的俗語。我們要說的第一個俗語是「三斤鴨子兩斤嘴」,這個俗語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鴨子的嘴巴很重。因為你看看,一個三斤的鴨子,光嘴巴就重兩斤,那嘴還不重嗎?當然經過多少年的流傳他的意思遠遠不只是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那樣。
  •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古代社會除了農耕外,為了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人們通常還會在家中飼養一些家畜,而雞因為生命力強,投入少、回報高等優點深受人們喜歡,尤其母雞除了會吃害蟲外,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會下雞蛋。
  • 「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三年老母雞咋就不受待見
    現在養雞很多是圈養了,就是養在院子裡,院子空間大小看自家規模了,所以現在的農家雞也變得「宅」了,這也是為了農村環境變得乾淨,農民生活幸福感增強的一個表現。「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這樣理解:家裡的雞是養千日的大蟲,過了千日再養的話,會越來越窮。
  • 農村老人常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受窮」,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說一些網絡熱詞一樣,農村的老人也有他們喜歡的「熱詞」——農村俗語。相比於現在的網絡熱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充滿了智慧。短短幾個字,就能把複雜的事情描述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包含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農夫就再來和大家分享幾句經典的農村俗語。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在今天早上,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就聽見村裡的二大爺和其他的老人聚在一起聊些什麼,我靠近一聽他們在聊一些俗語,尤其是一句「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也是比較懵懂,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因為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澱,而能一直流傳到現代的都可以說是精髓中的精髓。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我是農民出身,家鄉的變化使我感到中國的城市化在飛速發展。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內容是: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雖然我對這句俗語進行了認真思考,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抖腿萬事空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抖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而一旦習慣形成,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想戒除這個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怎麼解釋,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農村老家裡有一隻十年多的老狗,由於它的年齡大了,它也從以前的警覺也逐漸變得昏痴了起來,最後走路都找不回家了。畢竟我們年輕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詢問了村裡的老人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家裡的雞養殖不能超過三年,而家裡的狗養殖不能超過六年,如果養殖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些事情的發生。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 農村老人說「人窮莫看娘家門」,是啥意思?上半句更經典,很現實
    導讀:農村老人說「人窮莫看娘家門」,是啥意思?上半句更經典,很現實農村其實是一個人情社會,什麼事都要考慮到人情的關係。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人喜歡把一些生活的習俗、方式編成一句句的俗語。雖然有些俗語無法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但是能夠通過農民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驗證,說明這些俗語還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就拿古人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人窮莫看娘家門」,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上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很現實!
  • 農村俗語「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是啥意思?
    這是農村過去舊社會上流傳的一句俗語,是談論人家是窮是富的老俗語,是說農民看問題不要看表面現象,要看本質的一句老俗話。這句古老的俗語,在現在也非常適用,仍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仍然經常在農村聽到有人說。~~「門前有馬非為富」,意思是說人家門前拴著有馬匹,不一定是富戶人家。過去舊社會農村養馬主要有兩種用途,一種是作為代步工具,騎馬代替走路,如現在開小車出行一樣,過去沒有汽車,只能騎馬出行,另一種幹農活兒,如馬犂田耕地,馬拉車。
  • 農村老人常說:「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啥意思?
    農村的一些老人每到冬臘月,就會趁著天兒好的時候,找一個陽光充足的牆根兒下,聚到一起曬著太陽聊天兒。他們口中的一些老話兒,仔細聽來的確含有一些生活的哲理。今天說一些農業諺語,明天拉一下吃喝拉撒,總之都是過去農村人經常說的俗話。但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很少聽到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農村俗語「雞不過三載,狗不過六年」啥意思你知道嗎?有啥說法沒?
    時至年底,農村也是非常的熱鬧,畢竟很多的在外打工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是回答過年了,對於在農村這會,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到了年底,基本上沒有農活,我就在村裡空曠的地方,聽我們村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雖然以前的年齡比較小,不太了解一些俗語的意思,後來一品品還真的有味道,就比如這句話,雞不過三載和狗不六年,雖然這句話是句俗語,但是在農村其實對於雞和狗來說是一種生理現象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農村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其中又蘊涵了什麼道理呢?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羊對中」,這話估計你都不太清楚是啥意思?這句俗語也是在春節或者其他的節日的時候,很多的老人經常說的俗語,畢竟這時間距離春節也是不遠了,農村裡就開始流行起了走親戚,你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去吧?,咱們說的這是農村養的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