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受窮」,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2020-12-12 農夫也瘋狂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說一些網絡熱詞一樣,農村的老人也有他們喜歡的「熱詞」——農村俗語。相比於現在的網絡熱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充滿了智慧。短短幾個字,就能把複雜的事情描述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包含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農夫就再來和大家分享幾句經典的農村俗語。

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

如果不理解「脖子長」的話,這句話從字面意思是根本看不出來其說的是什麼。這裡的脖子長指的是鵝、鴨這兩種動物。意思是說家裡就算糧食很富足,哪怕是存下了一萬擔糧食了,也堅決不能養鴨子、鵝這些家禽。因為這兩種動物的食量實在是太大,這一點養過鴨子、鵝的朋友們應該最清楚了。在以前,農民自己都吃不飽,還有餵鴨子、鵝這些動物,那肯定有壓力,所以古人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三斤半的鴨子,兩斤半的嘴!

這句話相信不少人應該聽說過,也明白其意思。其本意是說一隻三斤半重量的鴨子,其中鴨嘴巴就佔用了兩斤半,強調的是鴨子的嘴巴很沉。不過,後來引申的意思也變了,常常用來諷刺那些話非常多的人。暗指這類人太能說了,光是嘴就佔了身體大部分的重量。

雞是千日蟲,再養就受窮!

古人這話是在告訴我們,養雞不能超過三年,超過三年的雞在繼續飼養的話,就會吃虧了。古人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雞這種動物超過三年了,那其下蛋量就會大大減少,而農民養雞大多數也是為了吃蛋。

豬吃百樣草,煮熟效更高。

以前在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會養豬,因為養豬對於農民來說是一筆重要的收入。有經驗的農民就知道,要想讓豬長得快,就得給豬餵食不同的食物,因為不同的草可以補充不同的營養,而且在煮豬食的時候要必須要謹記一點,那就是豬食一定要煮熟了,這樣會更有利於吸收和消化。

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計算家庭的財產時,像豬馬牛羊雞鴨鵝狗等這些帶毛的家畜家禽是不能計算在內的,因為這些東西就算是資產再多,也不是固定的,很可能會一夜之間都化為烏有,比如災害或者偷盜。這句話也從一方面透漏出養殖業的風險很大,容易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擔憂。

在農村裡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類似「山羊怕交九,綿羊怕打春」、「驢老牙長,馬老牙黃」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如果大家有類似的經典俗語,也請分享出來!

相關焦點

  •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是什麼意思?看看老人怎麼說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是什麼意思?看看老人怎麼說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農村裡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話,這些話雖然比不上那些大家們寫的華麗的詞藻,但是這些話都非常接地氣,也很容易讓人記住。相信大家從小到大也沒少聽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有意思的俗語。我們要說的第一個俗語是「三斤鴨子兩斤嘴」,這個俗語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鴨子的嘴巴很重。因為你看看,一個三斤的鴨子,光嘴巴就重兩斤,那嘴還不重嗎?當然經過多少年的流傳他的意思遠遠不只是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那樣。
  • 老人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農村人才懂的俗語
    在「六畜」中雞、犬、豕為日常肉食,也就是說各家各戶,都會飼養這三種動物,然後以備日常飲食之需。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說的就是與雞有關的事情,是農村人才懂的俗語。但為什麼會有「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的說法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普通家庭飼養的小雞,最晚的出欄時間也不會高於60天。也就是說從出生到成熟,只需要兩個月,無論是吃肉還是下蛋都是最佳的時期。如果小雞飼養的時間過長,不僅肉不好吃而且也不會再下蛋,這樣就會白白浪費糧食。
  •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古代社會除了農耕外,為了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人們通常還會在家中飼養一些家畜,而雞因為生命力強,投入少、回報高等優點深受人們喜歡,尤其母雞除了會吃害蟲外,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會下雞蛋。
  • 「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三年老母雞咋就不受待見
    現在養雞很多是圈養了,就是養在院子裡,院子空間大小看自家規模了,所以現在的農家雞也變得「宅」了,這也是為了農村環境變得乾淨,農民生活幸福感增強的一個表現。「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這樣理解:家裡的雞是養千日的大蟲,過了千日再養的話,會越來越窮。
  • 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長大成精」是什麼意思?
    那麼,歡迎圍觀,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答案,意思是,農村老人常常會說,要是土狗被養了十年,那麼這隻土狗肯定是長成精了。而農村養的土狗,個人是特別喜歡的,在農村老家也一直都有養土狗。土狗的智商,可不比那些寵物狗笨哦。土狗會越養越聰明,也就會越來越成精。這所謂的土狗養十年,必定成精。主要是說這土狗長年累月的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人類的一舉一動它都了如指掌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抱雞二十一,鴨抱鴨二十八」什麼意思?
    一,當面教子,背地教妻意思是說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有外人在場也要及時的糾正,告訴他做錯了,這樣孩子也更能長記性。妻子有什麼不對的不要當著孩子和外人的面指責她,這樣既不失威嚴又能照顧到妻子的面子,在老農看來這對孩子,也是對妻子的尊重,避免當面的衝突,這樣就會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
  • 農村老人常說:「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啥意思?
    農村的一些老人每到冬臘月,就會趁著天兒好的時候,找一個陽光充足的牆根兒下,聚到一起曬著太陽聊天兒。他們口中的一些老話兒,仔細聽來的確含有一些生活的哲理。今天說一些農業諺語,明天拉一下吃喝拉撒,總之都是過去農村人經常說的俗話。但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很少聽到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在今天早上,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就聽見村裡的二大爺和其他的老人聚在一起聊些什麼,我靠近一聽他們在聊一些俗語,尤其是一句「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也是比較懵懂,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是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
    導語:農村老人常說:「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是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農村俗語是農村傳統文化的濃縮精華,口口相傳的農村俗語雖然很大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更替出現了斷層,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些俗語傳了下來,有些話有些事情哪怕到如今也是適用的。
  • 老人說「雞兒不吃豆,豆兒是它舅」什麼意思,為什麼雞不吃豆子?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說「雞兒不吃豆,豆兒是它舅」什麼意思,為什麼雞不吃豆子?在農村生活的,家家戶戶都會養些家禽,像什麼雞,鴨,這些家禽。這些都是從很小開始養,等到長大後,我們就可以殺了吃。
  • 農村老人常說「家裡有三相,做啥啥都旺」這話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今天帶閨女出去玩,剛走到村外,就聽見有人在後面說這閨女長得真白,也好看,當然了在農村裡自己家的孩子不能自己去誇,很多的老人都是說,孩子不能誇只能當小狗小貓的去養,這也是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人給孩子取名貓狗之類的,主要是好養活,你要是天天把孩子捧在手心上,那麼有老人就看不慣了,所以說孩子不能嬌生慣養
  • 農村有雞販,專收5年以上老母雞,只是煲湯吃肉嗎?老農:不簡單
    城市有城市好處,農村有農村優勢。生活在農村,可以充分享受田園風光,利用有利空間種些果蔬,養點雞鴨,不但吃起來方便,而且更為綠色營養。因而農村,也是很多人所嚮往生活地方,只不過,常有人大發感概,那是在財富自有之後的事情。除此之外,農村還是風水寶地,常見有人來「尋寶」。
  • 農村人說:「8年老狗6年雞,必定要成精」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老人常說的「人靠心好,樹靠根牢」,「讓人一寸,得理一尺」,「寧可無錢,不可無恥」等等的。就讓我從中就能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不過在眾多的老話中,有一句卻讓人想不通「8年老狗6年雞,必定通人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俗語老話。這些俗語我們經常會在農民朋友的口中聽到,特別是村裡的老人,他們總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覺著這些話很有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生活及生產活動總結出來的。有一些話我們仔細想來,確實是很有道理的,甚至有一些話到了現代甚至可以用科學來驗證。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就如行走在鄉間的百科全書一樣,能說出各種各樣看似毫無科學依據,實際上蘊含無窮道理的民俗民語,比如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理」,什麼意思?
    在農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濃厚的人情都讓人深深留戀,記得在農村村子東邊有一條河,放暑假的時候,每天釣魚是最快樂的時光,還有兒時的玩伴每天在一起玩耍,每天玩耍一天後,回到村子裡就會看到一群老人圍在一起聊天,在聽老人們聊天時,也常常聽到老人們說些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可謂是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紅薯開花是在一定的溫度、光照、水分適宜的環境下發生的。由於地域性不一樣,一些地方就很難看到紅薯開花。比如在北方就很難看到紅薯開花,而在南方地區農村種植的紅薯則比較多見。比如生長溫度不能超過37℃,如果溫度過高,紅薯很難會開花,反之溫度太低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