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念好「山字經」 打好「特色牌」

2020-12-20 中國網

近年來,黔江區推動創建各項工作,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各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滿足創建考核要求。清新清涼、綠色低碳、宜居宜業、天藍地綠的美麗黔江如畫呈現。

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互促雙贏

充分發揮武陵山區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結合生態扶貧要求,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山地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面落實總量管控、用途管制制度,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完善電動汽車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農業、畜牧業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94.8%、秸稈綜合利用率92%,規模養殖場糞汙綜合利用率88.7%。

調整優化「產業進山、產品出山」的山地農業結構,大力發展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創新「十個一」模式,建成「桑+菌+雞」「稻+魚+泥鰍」等高標準立體農業基地5.08萬畝,鞏固發展「3+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糧經比由70:30調整至40:60;蠶桑產業扶貧效果明顯,蠶繭產量連續9年重慶市第一,帶動2300餘貧困人員蠶桑務工,2019年蠶農售繭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12.4%,養蠶戶戶均實現售繭收入2.043萬元。此外,獼猴桃、脆紅李等產業發展效益明顯,獲評「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脆紅李之鄉」。

圍繞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大觀園,成功打造中國首個土家生態博物,擁有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3項,「武陵田園·黔江人家」「雲上水市」「武陵天尊」等鄉村旅遊品牌持續打響,「旅遊+扶貧」效益整合,全方位形成「開放旅遊+精準扶貧」的旅遊益貧模式,帶動10餘萬群眾吃上「旅遊飯」,山地特色效益農業、「生態+民俗」旅遊已成為黔江群眾脫貧攻堅緻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武陵山區生態安全屏障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紮實推進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大力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夯實築牢武陵山生態安全屏障。狠抓大氣汙染防治,確保「天更藍」。全面加強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堅決取締淘汰落後產能和汙染企業,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落實揚塵控制「十項規定」,開展禁止髒車入城專項行動,3個免費洗車場日均衝洗3000輛以上,成功創建5條揚塵控制示範道路。深入推進餐飲油煙和夜市燒烤經營油煙治理,在全市率先推廣夜市燒烤油煙淨化車,完成90家社會餐飲業、40家機關食堂油煙治理。

系統推進「三水」共治,確保「水更綠」。 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落實三級河長392名。捨棄每年超過5千萬元的旅遊收入,果斷取締小南海湖面旅遊,確保充分發揮溼地生態功能和地質遺蹟功能;取締關閉阿蓬江網箱養魚和黔江河畜禽養殖,推進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實施阿蓬江「一江兩岸」綠化美化行動,阿蓬江水質常年保持II類以上,其中2019年有7個月水質達到I類,阿蓬江成功入選「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

持續推進土壤和噪聲汙染防治,確保「土更潔」、「夜更靜」。 嚴守616平方公裡的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管護水平,大力實施大堡石灰巖和棕樹坪石灰巖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

以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為契機,發動公眾廣泛參與,打造生態環境共建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新格局,保護武陵好山好水,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清新美麗黔江。通過報紙、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全媒體宣傳報導,發動全民參與「共同行動」,順利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城市垃圾分類示範比例達35%,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10個,全區138個行政村已全部得到有效治理。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25%,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100%。

阿蓬江鎮黃連村等7個村獲批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一批綠色村莊,阿蓬江鎮、濯水鎮、小南海鎮等3個鎮成功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7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5.65%。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提升綠色生活水平。(費玉瓊)

相關焦點

  • 念好「山字經」,巧打「特色牌」 重慶精準發力形成合力推動鄉村振興
    巧打特色牌,讓農業強起來▲大足區隆平五彩田園航拍圖 上遊新聞記者 李化 攝▲涪陵區藺市美心紅酒小鎮近日被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評為「重慶市鄉村文化樂園」。通訊員 楊孝永 攝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重慶根植自身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地域特點,以念好「山字經」,巧打「特色牌」,以質量興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元月6日,榮昌區清流鎮渝西秦橙生態園的數千畝血臍成熟,正式開園,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採摘和玩耍。這是我市一個標準化柑橘園,通過網際網路+的模式,秦橙走向了全國各地。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雲南會澤縣大井鎮距縣城81公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生活在山區、半山區。過去,這裡自然條件差,通訊信息閉塞,文化發展落後,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在全鎮4.6萬人口中,貧困人口佔到四分之一以上。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雲南會澤縣大井鎮距縣城81公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生活在山區、半山區。 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近年來,大井鎮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念好「山字經」,做活「菜文章」,著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熱點難點,使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增收。
  • 念好「山字經」 走好「特色路」
    本報訊「如何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戰略部署,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張亞洲常委在會上建言,黃石推動鄉村振興要重點協調好「一心兩帶」,即以大冶湖為核心、沿長江綠色發展示範帶和沿光谷臨空經濟帶,處理好新型工業化與現代農業的關係。  談到補齊水利短板,張黎陽委員認為,黃石山多水多,長期靠在「山湖夾縫」中解決空間不足問題,下步科學構築防洪體系要與提升城市功能結合,退垸行洪不能一退了之。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2015-01-27 14:49: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貴陽1月27日電 題:貴州念好「山字經」 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作者 周嫻  1月27日,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繼續審議貴州省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如何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並將其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新華社丨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
    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這裡群巒疊嶂、山高谷深,雖有好山好水,但過去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困住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近年來,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學好「兩山論」、走實「兩化路」,著力推動發展觀念轉變、產業綠色轉型、生態財富轉化,做大山地高效農業、做強山地特色旅遊,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加快奔小康。
  • 雙牌:念好「山字經」 打好生態牌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王振雄 陳洋 陳海歐)雙牌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兩山」理論,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發展旅遊業,帶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路。
  • 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唱響「生態歌」
    劉春霞 攝接下來,牙克石市將進一步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唱響「生態歌」,推動全民健身產業發展、推廣冰雪運動,豐富群眾業餘文體生活,推動冰雪旅遊與體育、文化深度融合。(記者 宮立靈)【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念好「山字經」
    安順地處黔中腹地,多山少地是安順的市情和特色,獨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安順的資源在山、優勢在山,發展也在山。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立足山地資源稟賦,以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為平臺,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深入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新華網刊文:麗水念好「山字經」 ,吃上「生態飯」,過實好日子
    8月14日,新華網客戶端和網站刊文《浙江麗水:念好「山字經吃上」生態飯過實好日子》,報導了麗水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建起「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 劉德明:念好「山」字經 走出致富路
    「現在日子好了喲。」老劉咧嘴笑道。兩年時間裡,他通過發展山羊養殖和山藥種植,念好「山」字特色農業經,蹚出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吃飯都要借錢」北碚區金刀峽鎮七星洞村地處華鎣山支線山脈,平均海拔約1000米,是北碚區最偏遠、最貧窮的村落之一。
  • 念「山字經」打「生態牌」
    通過黨建創新,引領企業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走好「特色路」,有效引領了經濟社會發展。樹立「世界紫蘇看中國、中國紫蘇看樺南」「讓紫蘇飄香世界,讓世界愛上紫蘇」的理念,打造「紫蘇之鄉」。2018年種植紫蘇10萬畝,研發生產出9大系列110款產品,先後榮獲「中國馳名品牌」「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森工系統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發揮森林蒸汽小火車世界工業遺產的優勢,大力發展森林鐵路旅遊。
  • 雲南麻慄坡:「土專家」念好「山字經」
    雲南省麻慄坡縣下金廠鄉抓住脫貧攻堅惠民政策進村這個「天時」,群山環繞、密林遍布和溫潤多雨、潮溼多霧這個「地利」,「土專家」號召力、帶動力強這個「人和」,念好「山字經」,規模發展石斛產業,創辦「扶貧車間」,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 貴州凱裡市念好「四字經」助推鄉村振興
    凱裡市念好「四字經」助推鄉村振興一是念好「聯」字經,構建全域幫帶鏈條。採取「城鄉聯、村企聯、村村聯」等方式,構建「1+1」「1+N」聯建機制,在資源利用、產業發展上實現優勢互補、協作共贏,推動形成「1+1>2」協作效應。
  • 「金川勞模」嶽群洲: 變革思維念好「安全經」
    「金川勞模」嶽群洲: 變革思維念好「安全經」 2020-06-09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原標題: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帕裡犛牛是亞東縣特色農牧資源,近年來,亞東縣緊緊圍繞市委「6677」總體工作思路,始終把發展帕裡犛牛養殖作為產業脫貧的重要舉措。依託其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亞東縣2016年在日喀則市率先脫貧摘帽。   打造龍頭,促進產品加工。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市縣動態 安福縣:念好「四字經」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安福縣:念好「四字經」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安福縣念好「四字經」,全力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助推企業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一是精簡申領流程。
  • 發展生態茶 念好「山字經」
    4月14日,記者來到貴州省甕安縣建中鎮果水村,只見漫山茶園裡滿是採茶工,婉轉的茶歌與濃釅的茶香伴著淡淡清風,撲面而來。地處黔中腹地的建中鎮,是個傳統的農業小鎮,境內山地丘陵遍布,氣候溫涼,常年雲霧繚繞,發展茶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來自湖南株洲的黃紅纓在尋找15萬公裡之後,最終把創業地點選在了建中鎮。
  • 河北臨城: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臨城提出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的思路,重點做好現代農業示範區、岐山湖棲心灣小鎮、泜河濱河道等品牌精品項目建設。同時,加快農旅對接,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加快「一鄉一品」;建設美麗鄉村,旅發沿線50個村垃圾、汙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讓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宜養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