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籤訂3000噸級自升自航式風電打樁...

2020-12-21 東方財富網

7月17日,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七〇八所)籤訂了新建3000噸級自升自航式風電打樁安裝一體船設計合同,

3000噸級自升自航式風電打樁安裝一體船是七〇八所為即將到來的大型、超大型風電設備海上安裝研發的全新一代的產品,配備一臺擁有3000噸級起重作業能力的全迴轉主起重機,配備動力定位系統,作業水深達50米以上,滿足無限航區要求。交付後將成為國內作業能力強、技術含量高,擁有最大起吊能力的自升自航式風電打樁安裝船之一,主要用於中國廣東、福建等深遠海、高海況水域,海上風機或樁基的運輸和安裝一體化作業,並且兼顧歐洲等全球其他海上風電的安裝作業。

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從事海上風電、跨海大橋、海上石油平臺基礎施工的專業服務商,先後參與過多個跨海大橋、海上風電等重點項目建設,是海上風電基礎施工領域和跨海大橋基礎施工領域的優勢企業。(郭宇)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最:世界最大打樁船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陸上資源的逐步緊缺,世界各國都開始將海洋作為獲取能源資源和開發經濟的又一重要途徑,通過海上風電開發、海洋油氣開發、港口碼頭建設等發展向海經濟。經略海洋,裝備當先。無論海上風電場建設還是跨海大橋、港口碼頭建設,均需要進行海上打樁作業。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報考分析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國家對本行業的研究、設計、建造管理、監督建造、《規範》的制定等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量呈穩步上升趨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於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對接國家戰略 未來大有可為
    船舶與海洋工程雖然不像金融學、計算機那麼前衛,受人追捧,但它在本科就業排行中卻是名符其實的高就業率專業。我們採訪了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新南,一起來聊一聊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一、專業解析   什麼是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於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如海上移動固定建築結構、水面船舶、水下潛器、水面浮臺等等。
  • 四艘海上風電安裝船訂單籤約!
    據國際船舶網消息,招商局重工近日再次獲得歐洲老牌船東OHT 的訂單,為其製造最多4艘風機安裝船。前幾日,招商局重工正江蘇海門基地為挪威OHT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施工船「Alfa Lift」,已正式獲得全球最大海上風場的合同。招商局重工也正在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船市場的重要角色。
  • 濟南打樁錘用「替打環」領跑世界
    特別抗揍的「替打環」  替打環鍛件是大型海洋液壓打樁錘的關鍵部件之一,將用於國內自主研發的3500千焦超大型海洋液壓打樁錘上。其成功製造是我國在大型鍛件近淨成形領域的重要探索。「這意味著今後我們國家完全有能力製造打擊能力更強、施工直徑更大的打樁設備,對未來10兆瓦以上海上風機的開發和安裝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伊萊特股份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銀偉說。
  • 國內首座1200噸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振江號」首吊成功!
    據悉,此次吊裝是國內首座12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船「振江號」的首個任務,也是對新船船體、液壓抬升系統、起重機、抱樁器等一系列系統的完整檢驗。 此次圓滿完成任務,證明「振江號」是經得起實戰檢驗的風電重器,彰顯振江股份在運維領域的實力和雄心,為風電行業的發展不斷貢獻力量,助力中國海上風電場的安裝運維走向專業化、高端化。
  • 「中瑞論壇專題」挪威技術研究院院士白勇:歐洲海洋工程淺析
    在開幕式暨主旨論壇上,挪威技術研究院院士白勇先生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北歐、挪威的海洋工程發展情況。海洋工程行業面臨的挑戰海洋的能源有水產、礦產資源、船舶運輸、海洋基礎設施,主要面臨的挑戰,一方面是氣候,另一方面是環保。
  • 省海洋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參加2020中國(南通)船舶設計師高峰論壇
    為了更好地服務舟山船舶與海工產業,近日,省海洋開發研究院船機室科研人員參加2020中國(南通)船舶設計師高峰論壇,來自國內外船舶海工領域的500餘名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圍繞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前沿技術發展與市場機遇展望,暢所欲言、獻智獻策,為未來船舶海工行業發展注入了更多思想與力量。
  • ...中國船舶集團:融入浦東科創中心建設,服務全球船舶海洋事業
    為了實現這一具有前瞻性、挑戰性和革命性的目標,上海船院精心挑選一批青年科技骨幹,組成中國第一支智能船研發團隊。他們從零開始,潛心研究突破中國智能船舶的前期論證和技術標準規範等工作。 有志者,事竟成。2018年11月28日,由上海船院研發設計的全球首艘40萬噸超大型智能礦砂船(VLOC)「明遠」號在上海命名交付。
  • 中國北車海底「造車」:海洋採礦船料12月建成
    早報記者 王道軍正處於籌劃重組之中的中國北車集團,在海洋採礦船舶裝備技術方面取得關鍵突破並出口海外。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滿昌:從...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專訪感言: 在中國船舶集團漫長的軍工發展歷程中,大量案例表明科技創新決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過往,海裝迎難而上,十年磨一劍,突破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困局;未來,中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為風電產業發展描繪了壯闊前景。
  • 船舶與海洋工程最「頂尖」的9所大學排行榜
    船舶是重要的運輸工具,船舶與海洋工程便是一門專門研究船舶的學科,包括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輪機工程、水聲工程等專業方向。隨著國際交往與運輸的頻繁化,船舶與海洋工程成為了維護國際交通、捍衛疆土完整的重要學科。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十五載追風逐夢之路紀實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裝回眸追風逐夢的十五載,中國海裝始終懷抱著這一初心與使命,成為中國風電裝備製造行業令人矚目的一支主力軍。
  • 組團「風電」群,中國海裝精彩亮相國際風能大會
    10月14日,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0)在北京新國展如期召開,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以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為「龍頭」的風電事業群,組團精彩亮相本屆展會,以實際行動和堅定決心用新展臺、新產品、新規模、新觀點向前來參觀的嘉賓,展示其提供清潔能源,推動「綠色復甦」,助力中國風電事業高質量發展。
  • 廣東陽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生態發展可行性初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編者按】2020年3月,國內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示範項目——昌邑市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範項目海洋勘察工程公示,該項目位於山東省濰坊昌邑市境內北部萊州灣海域
  • 江蘇科技大學 | 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發展高端論壇在...
    【MBA中國網訊】12月11日,由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主辦、江蘇科技大學和江蘇科技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發展高端論壇暨2018年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
  • 天津大學舉行新工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領軍人才教學改革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 郭偉萍)近日,在天津大學舉行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國家教學改革立項研討會。受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教學名師、我校海洋裝備研究院院長餘建星教授邀請,著名船舶與海洋工程專家、現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國安教授,天津德賽海洋船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士琦教授,天津天大濱海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楨教授,中海油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李達教授,還有中國船級社、海軍研究院、招商重工等單位高級專家,到我校參加本次會議。
  • 3000噸級船舶暢行粵桂 西江成「黃金水道」
    儲瑋瑋 攝中新網梧州11月24日電 題:3000噸級船舶暢行粵桂 西江成「黃金水道」作者 儲瑋瑋 陸小婷清晨5點,在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左岸的引航道上,一艘艘滿載砂石的貨船正有序地排列等候。乘船兩個半小時從上遊廣西武宣庫區前往大藤峽工程碼頭,只見千噸級船舶平穩行駛在青山綠水間。廣西桂平海事處工作人員黃運祿告訴記者,以前黔江航道險灘多、水流急、事故多發,通航條件極其惡劣。今年3月10日大藤峽工程下閘蓄水後,通航等級由以前的300噸級提高到內河航運的最高標準3000噸級。圖為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
  • 2020年船舶與海洋工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8日(李婭)11月6日,在江蘇省太倉市舉辦了2020年船舶與海洋工程高峰論壇,論壇由西北工業大學主辦,西工大航海學院、學科建設辦公室、長三角研究院、太倉校區管委會、海洋聲學信息感知工信部重點實驗室、水下信息與控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單位承辦,論壇以「海洋科技與工程的交叉融合」為主題,聚焦船舶與海洋科技領域熱點問題
  • 《中國製造2025》解讀之: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發展
    為此,《中國製造2025》把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加快推進,明確了今後10年的發展重點和目標,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發展指明了方向。經略海洋,必須裝備先行。特別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進程向前推進,綜合實力不斷上升,已經對傳統海洋強國形成挑戰,西方強國在一些核心技術和裝備上對我封鎖。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建立自主可控的裝備體系,必須掌握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的自主研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