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潮菜復古,3.0版海派廣幫菜現身!新奇特色菜爆款!

2020-12-13 騰訊網

在上海,廣幫菜一直被業界公認為最新潮菜。來自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以及新雅、杏花樓等知名粵菜餐飲企業的消息:海派廣幫菜經過30多年變遷,如今進入復古時代,經過悄悄演變的最新一代3.0版海派廣幫菜,以最新潮的方式製作傳統、經典菜品,大受消費者青睞,其中推出的新奇特色廣幫菜,俘獲了眾多吃貨的味蕾而成爆款。

最早廣幫菜流行蔥油雞、蠔油牛肉最熱

「我國菜系林立,菜餚幫派眾多,包括本幫、淮揚、寧波、京幫、廣幫等等。」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前輩段福根總結道,在流傳滬上的各幫派菜系中,廣幫菜趕潮頭,是最早流行滬上的時髦菜。在改革開發之初的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多數上海寧以消費廣幫菜為時尚。

「記得那個時候,南京東路、淮海中路商業街最先向市場洞開大門,從廣東、福建批發入滬的各式新潮服裝進入這些全國知名商業街,經銷新潮服飾的老闆們忙完一天,大把錢進帳後,開始過起夜生活,而夜生活則以餐飲消費為開始。」

段福根回憶,當時滬上新開的餐飲店以廣幫餐館最多。每晚9點之後,南京東路商業街上的店門關閉後,沿線的餐館開始火起來。那時西藏中路上就開設了不少廣幫餐館,每晚八九點之後,老闆們魚貫而入,吃宵夜就是從那時開始流行的。當時的廣幫菜,最流行吃蔥油雞、蔥油鯧魚、蠔油牛肉。

上圖:黃任康正在研究菜餚

1.0版海派廣幫菜「生猛海鮮」唱主角

黃任康,於1979年進入新雅粵菜館廚師,被評為資深級國家烹飪大師,現任新雅粵菜館行政總廚,是現今依舊活躍在烹飪崗位上的最老一代廣幫菜。黃任康於1994年開始掌勺新雅粵菜館,是目前少有的海派廣幫菜傳承人。

黃任康回憶,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於物質匱乏、運輸不便等原因,上海經營的廣幫菜大都照搬廣東當地傳統菜,但隨著人員交流的頻繁、市場的擴大,以及交通運輸的發達,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廣幫鮮活海鮮被逐漸引入。

「廣幫菜的最大特點在於鮮、活、爽,而其代表作就是鮮活海鮮。進入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廣幫菜主料鮑魚、石斑魚、膏蟹等源源不斷進入上海市場。第一代海派廣幫菜採用廣東鮮活海鮮,調料既採用廣幫菜常規調料,又根據上海寧口味特點進行改良。」

當時,上海街頭開設最多的餐館是廣幫餐館,乍浦路餐飲街,包括之後發展起來的黃河路餐飲街,七八成餐飲酒店是廣幫餐館。而餐飲消費最熱的詞是「生猛海鮮」,去最熱的乍浦路餐飲街,買單、點單最多的是海鮮。為了迎合消費需求,南京東路上的新雅粵菜館二樓也放置了大漁缸,裡面放的是從廣東空運過來的活蟹、活蝦、活魚,一時間「生猛海鮮」成了廣幫菜的代名詞。

10年前,進口海鮮成為海派廣幫菜代表作

年近七旬、在上海餐飲界工作了50多年的徐老先生是海派廣幫菜發展的見證者之一。「我當時非常關注廣幫菜,海派廣幫菜的發展,一與上海改革開放同步,二與廣東餐飲發展步調一致。」

2010年前後,來自澳洲、美洲等地的進口海鮮不斷入市,海派廣幫菜逐漸轉至進口鮮活海鮮的製作、加工上,雖然傳統的鮑魚、石斑魚等仍然佔相當市場份額,但最流行、最熱銷的卻是澳洲龍蝦、三文魚、象鼻蚌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廣幫餐館開始製作進口牛排、進口調料菜餚。

「當時海鮮最流行吃法之一是生吃,即龍蝦、三文魚、象鼻蚌等刺身。端上餐桌最多之一是澳洲龍蝦三吃,即先做刺身,然後做焗油龍蝦,最後做龍蝦泡飯。當時有的餐館『澳龍三吃』的點單率高達1/3以上。」

3.0版海派廣幫菜進入復古和新奇特時代

近兩年上海餐飲消費逐漸步入多元消費時代,三四十年前廣幫菜一統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廣幫菜依然是滬上餐飲市場的消費主流。而最新一代3.0版海派廣幫菜,正是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在餐飲市場流行開來。

杏花樓等知名廣幫餐館大廚透露,新近流行的3.0版海派廣幫菜,突出在口味略微加重,調料(包括鹽)用多,有時會使用麻辣等調料,以及搬出了早前的看家、復古廣幫菜上。新雅粵菜館近期搬出的黃燜花膠焗鮮鮑、真味鮑撈雞都是三四十年前的看家菜,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但近期被重新搬上餐桌,由於採用的原料、輔料和製作方式等都有所改進,因此重回餐桌後,回頭率非常之高。

與此同時,最新版海派廣幫菜推出的新奇特色菜也大受寵幸。新雅製作的大肉粽,採用鮮香無比的希臘進口肉,製作的肉粽一個重達6兩,平均一天的預定量超過500隻。而該店推出的4000元一條6斤重蔥油大鯧魚,居然被多位吃貨預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本幫菜和海派菜淵源|文化
    即使是上海本地人,很多人也都稱「本幫菜」是「海派菜」的一個別稱,不過如果真的回到100年前的上海,請人吃上海菜,結果上的是本幫菜的話……沒準你就挨揍了。上海本地菜系稱之為「海派菜」,大家心目中熟悉的「濃油赤醬」其實只是海派菜「十八幫」之一。
  •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 「海派非遺」亮相2020上海書展
    海派非遺是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一份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今天,這些集中體現「非遺海派文化」高度的書由上海非遺協會帶到了2020上海書展。活動現場展示的海派非遺系列畫冊(央廣網發 官方供圖)叢書將海派文化精髓以畫冊形式呈現,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整套著作分為五冊,分別是《海派家具》《海派旗袍》《海派玉雕》《上海石庫門》《上海本幫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 潮菜宴席——常宴菜式
    3.htm  潮州菜筵席的風格與特色與潮菜菜系的形成與發展有密切關係,潮汕地處亞熱帶,南臨大海,北靠山區,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蔬果品類繁多,盛產名貴海味,潮汕地區又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燦爛,經濟發達,素有「嶺南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
  • 潮菜!
    藉助「粵菜師傅」工程,揭陽以「鄉土潮菜」為紐帶,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就業創業、產業發展串聯起來,不僅培養出新一代粵菜師傅,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更讓傳承了千年的潮菜文化愈加發揚光大,歷久彌新。一道鄉土潮菜,流傳千年再創新南潮村位於揭陽市炮臺鎮,由名列「潮州八賢」之一的吳復古創建。
  • 只知道生煎你就out了,盤點上海十大美食排行榜,海派菜十八幫
    聽說過海派菜十八幫嗎?上海十大美食有哪些?上海俗稱「魔都」,海派菜全球聞名,大部分人都知道「本幫菜」是「海派菜」的一個別稱,有誰知道海派菜「十八幫」?十八個?怎麼這麼多?海派菜十八幫解讀海派菜十八幫,其實就是回顧一下上海的近現代史。
  • 五菜一湯倆冷盤 | 本幫菜的打開方式之一
    在百度上,「本幫菜」詞條是這樣描述的:「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流派。所謂本幫,即本地。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後為適應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餚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
  • 味覺大師——汕頭潮菜研究會張新民
    張新民老師,汕頭潮菜研究會會長,被稱作潮汕美食活字典。而他的私人家宴現在已經升級,在他新成立的汕頭市潮菜研究會,接受每天兩桌的私人預定。張新民獨創名菜,食材並不名貴複雜,搭配卻別出心裁,只是四川漢源花椒、蔥、魚露和一點紅椒絲就令青蟹變得層次豐富又惹味,花椒並不讓人覺得麻或刺激,特殊的清香反倒烘託出了青蟹的鮮甜,此菜並非創新,玩的是復古,使用花椒在古代是廣東地區的傳統
  • 2019年主題街區趨勢解析:從1.0版到3.0版
    MOCHA·摩卡灣入駐了許多新奇有趣的特色主題小店。同時,還引用了各色網紅美食飲品也紛紛匯聚摩卡灣,小豬小牛、正豪大大雞排、麻咖辣咖、黑白電視、10粿然友牛、小崎洋菓……等美食小吃,GTJuice、莓瑰等特色飲品。此時的主題街區比起1.0版本時期更具有主題性,原創的街區大受歡迎,文創主題街區、主題餐飲區成為了很多購物中心的創新突破點。
  • 味在潮汕:史上最全潮菜詳解
    潮菜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不僅包括地域的因素,諸如物產、族群構成等因素,也包括了歷史上遷徙與貿易活動等帶來的各種文化衝擊與交流,如潮商幫作為歷史上著名商幫之一,貿易活動範圍之廣,帶來的烹飪技藝的交流,也是如今潮菜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 潮菜師傅技能競賽,各顯神通以技會友
    今天上午,汕頭市2020年職業技能競賽月活動之潮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決賽,在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開幕,全市數十名潮菜師傅齊聚一堂、大展身手,在以技會友中,展現潮菜魅力。經過初賽,共有40名選手進入決賽,每位選手得在規定的90分鐘內,獨立完成「規定作品」、「抽籤作品」和「自選作品」3款熱菜,其中「規定作品」須用指定的主料蝦製作,「抽籤作品」須在指定的雞、鴨、魚、杏鮑菇四種主料中通過抽籤確定一種主料,「自選作品」由參賽選手自選主料,作品必須是體現烹飪技能技巧的高級宴席菜式。比賽一開始,各位潮菜師傅各顯神通,紛紛使出拿手好戲。
  • 最新版作業幫一課app下載
    最新版作業幫一課app下載軟體介紹:作業幫直播課是百度旗下的一款拍照搜題軟體,作業幫直播課旨在幫助學生們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這裡有各種類型的輔導班,還有針對的家長輔導班,讓孩子跟家長一起進步。
  • 碧綠生青,糯甜一燒就酥,3.0版阿拉「矮腳菜」上市!零售2-3元一斤!
    選「老上海」一直以來最推崇的「矮腳菜」?對也不對,青菜當然要買「矮腳菜」,但不是老版「矮腳菜」,而是今年剛上市的3.0版「矮腳菜」! 由上海農科院蔬菜專家朱玉英研究員帶領的團隊花6年多時間研究成功,屬於標準魔都阿拉青菜的3.0版「矮腳菜」今年大量種植,並於本月起大量上市!3.0版「矮腳菜」2-3元一斤,比其它品種青菜略貴,銷售至明年1月。
  • 九十四載融合與創新 新雅海派粵菜獲評黃浦區非遺項目
    「海派粵菜的烹飪技藝靠師徒間的口傳心授才得以流傳至今,究其來源,背後是代代粵菜大師與各地師傅根據本幫食客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而來的精華,並成就了幾代人的舌尖記憶。」 黃任康告訴記者,新雅粵菜館的新派粵菜以粵菜為基礎,融合了上海本地口味和西方的烹製手法,最終獨創這一體系。
  • 廣州,潮菜的「第二故鄉」,跟著食家去打卡!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等美食節目的啫啫黃鱔煲、啫啫生腸煲、啫啫芥蘭……都帶著一代老廣的專屬回憶。而其中的啫啫蠔烙不僅是美團TOP1的推薦菜品,也是最具潮汕風味的當家菜品。這裡的啫啫蠔烙裡還有魷魚、蛤蜊,配上軟滑的薯粉和鴨蛋,啫出來的蠔烙外脆內嫩,加上蠔仔、魷魚等不同食材的美味碰撞,海鮮的鮮甜讓人垂涎欲滴。地址:廣州連鎖,人均161元
  • 本幫菜詮釋了海派文化的精髓
    海納百川,兼容並包,開拓創新,追求卓越,本幫菜的發展體現了海派文化的特質,或者可以說這就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的組成部分。
  • 《潮菜天下》有續篇 《煮海筆記》已首發
    preview潮菜,「色、香、味、型」並美,香飄四海,名揚中外,這離不開一代代潮菜大師的精製創新
  • 揭陽「潮菜師傅」傳承千年曆久彌新,以至簡廚藝還原最濃鄉土味
    一道鄉土潮菜,流傳千年再創新 南潮村位於揭陽市炮臺鎮,由名列「潮州八賢」之一的吳復古創建。生於北宋的吳復古堪稱史上第一位「潮菜大師」,其摯友蘇東坡曾長期向他學習飲食和養生知識。吳復古提出的「安和之道」成為潮菜的立系宗旨,也是潮汕人由古至今所遵循的飲食理念。
  • 廣州熱門潮菜探店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等美食節目的啫啫黃鱔煲、啫啫生腸煲、啫啫芥蘭……都帶著一代老廣的專屬回憶。而其中的啫啫蠔烙不僅是美團TOP1的推薦菜品,也是最具潮汕風味的當家菜品。這裡的啫啫蠔烙裡還有魷魚、蛤蜊,配上軟滑的薯粉和鴨蛋,啫出來的蠔烙外脆內嫩,加上蠔仔、魷魚等不同食材的美味碰撞,海鮮的鮮甜讓人垂涎欲滴。
  • 精緻潮菜...深圳不再是美食荒漠
    精緻潮菜......深圳不再是美食荒漠 2020-10-20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京路步行街2.0版來了,從人廣吃到外灘
    原先的1033米路段+東拓約500米的延伸段組成了這條從人廣到外灘的南京路步行街2.0版!從海派人文風情,到國際時尚潮流從大牌首店、人氣網紅,到老字號品牌新店小資君第一時間前去實探逛了個遍具體到底有多好吃好玩馬住這篇《南京路步行街全新打卡攻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