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車庫裡能造出頂尖的軟硬體,卻造不出自動駕駛汽車?

2020-12-15 雷鋒網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audio 元素。

雷鋒網註:圖片來自網絡

雷鋒網按,在美國創業圈,車庫絕對是個造神之地。在一些野心勃勃的創業家看來,自己甚至能在車庫裡發明一切。事實上,一些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根本沒有自己的車庫,有時他們只能在自家嬸嬸或鄰居的車庫裡鼓搗自己的發明,以求改變世界。

這些野心勃勃的創業者也沒讓我們失望,在車庫裡他們只用烙鐵和廉價的鍵盤就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軟體和硬體,賈伯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不過時移世易,能在車庫裡鼓搗出電腦的 賈伯斯(或其他創業者)真的也能在這裡發明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嗎?

也許在這世界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真有一位工程師快要搞出自動駕駛汽車了呢。可惜,從實際出發的話,這可能只是某些人的痴心妄想。

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口出狂言

熟悉自動駕駛的人肯定記得多年前的那些「狂人」,這些創業者們各個口出狂言,仿佛只需一個響指就能造出自動駕駛汽車。媒體也非常喜歡這類異乎尋常的神話,喜歡此類從無到有的傳奇。

可惜,這些狂人只是口頭厲害,他們根本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

如果為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下個定義,那麼依靠 AI 完全自主駕駛是第一點。第二點則是人類駕駛員無需再執行任何駕駛任務。

現實中,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自動駕駛汽車。

眼下,參與路測的車輛都只能處理特定的自動駕駛任務。此外,這些測試車的駕駛席上都端坐著安全司機,一旦有情況他們就會及時接管車輛。

全自動駕駛實現不了,那么半自動駕駛呢?此類系統在市場上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過,無論是 L2 還是 L3,都需要駕駛員深度參與。也就是說,這些級別的系統只是在與人類駕駛員共享駕駛任務罷了,因此它們本質上都是駕駛員輔助系統。

簡言之,全自動駕駛與半自動駕駛根本就不是同類,雖然它們都冠以自動駕駛的名字。這樣來看,這些口出狂言的創業者們玩的其實都是半自動駕駛罷了。

事實上,這樣一擁而上的自動駕駛創業者們是在傷害整個產業,因為他們模糊了全自動駕駛與 ADAS 的界限,導致整個市場都迷惑不已。

這樣迷幻的氣氛也著實坑過不少財大氣粗的老牌巨頭。看著各種天花亂墜的宣傳,這些身經百戰的製造商們居然也懷疑起了自己。為什麼我們堆了巨額資金,投入無數工程資源的項目,卻還沒車庫裡零敲碎打出來的好呢?

不過,神話終會破滅。那些口出狂言的新創公司最終大多走向了窮途末路,它們不是默默出局,就是被其他巨頭收購。

想玩轉自動駕駛可不容易

顯然,過去想靠個車庫就拿出一輛像樣的自動駕駛汽車根本不可能。那麼現在呢?白手起家能玩的轉自動駕駛嗎?

恐怕也難。

數據顯示,現代車輛光代碼都有 1.5 億行,而自動駕駛汽車代碼恐怕要突破 2.5 億行。顯然,就算你是天才程式設計師,恐怕也不能在一張「白紙」上寫出 2.5 億行代碼。

當然,許多底層代碼可以直接使用,而且這年頭還有開源軟體。不過,像某個極客只寫了 2000 多行代碼(用來協調開原始碼和其它底層代碼)就宣稱造出了自動駕駛系統,恐怕只能歸於 PPT 造車。

簡單來說,那些宣稱靠一己之力就搞定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都是騙子,因為自動駕駛需要的資源實在是太龐雜了。

舉例來說,創造出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不但得負責搞定雷達、雷射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還要精通處理器以及處理器的搭檔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等 AI 技術。

顯然,這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幹的活。

別忘了,軟硬體並不是自動駕駛的一切,還得繼續鑽研封閉與公共道路的路測,而且模擬測試肯定也跑不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除此之外,各種監管與批准文檔也得準備齊全。

也就是說,如果要把這些人員都塞進車庫,恐怕車庫得變成個巨大的倉庫,因為自動駕駛太複雜了,是個需要大規模協作的工作。

其他機會也不少

對於自動駕駛的創業者而言,自動駕駛這條大的賽道所蘊含的機會實在太多了。無需成為全知全能的垂直整合人,也能成為自動駕駛界的「搖滾明星」。

創業者們可以專攻次時代機器學習算法,也能打造 AI 系統用的虛擬世界模型,或者拿出與自動駕駛配套的交通解決方案。當然,如果能在 LiDAR 市場異軍突起,也能分走一大塊蛋糕。

因為自動駕駛行業沒有天花板。

以下就是自動駕駛創業者展示自我的大平臺:

·        傳感器硬體和軟體

·        數據存儲與壓縮

·        傳感器融合

·        虛擬世界模型

·        AI 系統動作規劃

·        車輛控制

·        AI 的自我意識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車聯網

·        V2V

·        自然語言處理

·        分布式 AI

·        網絡安全

·        交通模擬

·        車輛測試工具

總結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總結:自動駕駛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產業,並非在車庫立搗鼓就能成事。

如果不想放棄自動駕駛夢想,可以考慮去解決那些依然困擾整個行業的未解難題,只要能幫忙拼上一塊拼圖,就是推動這個行業前進的動力。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飛機坦克都能造,為什麼造不出優秀的汽車?
    軍迷朋友和車迷朋友們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的工業非常發達,能造出隱身戰鬥機核潛艇,可是為什麼就造不出好一點的汽車呢?難道造車比造飛機坦克還難嗎?其實小編一開始也想不通這個問題,因為小編第一次坐的汽車就是俄羅斯品牌的汽車。
  • 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來源:創業邦不論是平臺開源共享還是巡航裡程翻番,近年來,自動駕駛一度炒得火熱。該領域一度在Gartner行業熱度排名裡居高不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佔據著全球投資的大方向。而時至今日,資本逐漸認識到該領域投資回報的長周期性和不確定性,自動駕駛企業想繼續分羹,就得在殘酷市場洗牌中加倍清醒、真正有的放矢。
  • 全球最快落地量產L4自動駕駛,威馬讓「停車難」成為過去時_易車網
    對此,我想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快速落地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做到車主到達目的地以後,讓車輛憑藉自身的智能軟硬體系統,來進行自主泊車! 1.全球最快落地量產的L4自動駕駛 為了解決「停車難」這一時代下的社會性問題,國內領先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聯合科技巨頭——百度公司,基於百度Apollo平臺打造出L4級自動駕駛技術。
  • 全球最快落地量產的L4自動駕駛來了!威馬讓「停車難」成為過去時
    對此,我想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快速落地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做到車主到達目的地以後,讓車輛憑藉自身的智能軟硬體系統,來進行自主泊車!那麼問題來了,當前國內有哪個汽車品牌可以實現這一高級的自動駕駛技術?1.全球最快落地量產的L4自動駕駛為了解決「停車難」這一時代下的社會性問題,國內領先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聯合科技巨頭——百度公司,基於百度Apollo平臺打造出L4級自動駕駛技術。
  • 自動駕駛汽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分析(附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鏈全景圖)
    中商情報網訊:自動駕駛汽車與無人駕駛汽車有什麼區別呢?很多人認為自動駕駛就是無人駕駛,其實不然,自動駕駛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認知主體不一樣,要是決定駕駛行為的是人,那就是自動駕駛。
  • 蘋果「造車」猛料頻出:自動駕駛之外,電池技術有「iPhone時刻...
    來源: 華爾街見聞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在過去幾年時有傳出,不過像如今這樣密集曝出猛料的時刻,並不多見。電池技術突破:堪比iPhone問世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稱,蘋果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且希望能在幾年之內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一款車型,可能會搭載蘋果自家突破性的電池技術。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華為:不造車,但目標將 ICT 技術帶入每一輛車 除華為的強項無線通信連接能力以外,目前華為在智能汽車的布局主要集中在 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動力三個方面。
  • 華為會不會成為一家不造車的汽車巨頭?
    文/劉戈「造車」還是「不造車」,這是個問題。華為將智能汽車業務劃歸消費者業務板塊,看起來這是一家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調整,但很可能是中國汽車業商業模式大迭代的一個關鍵時刻。華為這是不是要下場造車了?如果說華為只是提供智能汽車的軟硬體,那麼其客戶顯然應當是各汽車廠商,也就是所謂的2B。
  • 作為全球一流工業強國,為什麼日本造不出航空發動機?
    日本汽車製造非常發達,擁有豐田、本田、日產這樣的汽車巨頭;在高端數控工具機製造領域一騎絕塵,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擁有山崎馬扎克、天田、大隈等工具機製造巨頭。此外,日本在工業機器人、精密機器、機械製造、光學儀器、冶金、新材料等領域的實力位居全球前列。作為全球一流工業強國,日本製造業實力如此之強,為什麼造不出航空發動機?
  • 日本汽車或夢碎自動駕駛
    和中國或美國的競爭對手相比,這家公司匯聚了日本官產學研全部的資源,不需要和本土競爭對手「窩裡鬥」,地圖本身的質量更具競爭力,每一家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日本車企均可共享資源,均攤成本。2、協調公共測試場地的發展和建設對於自動駕駛研發而言,測試場地無疑是最大的瓶頸之一,日本人的組織能力發揮出了優勢。
  • 自動駕駛開發者利器: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亮相上海車展
    該服務基於華為雲,提供自動駕駛數據、訓練以及仿真三大子服務,助力車企開發者快速開發自動駕駛產品,共同探索智能網聯汽車時代。  人工智慧讓汽車行業煥發新的活力,自動駕駛技術的深度應用則將為汽車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 Waymo訂購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 無人的士即將拉客
    據美國財經新聞網站CNBC於1月30日報導,Waymo已經完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訂購工作,但是該公司並未披露最重要的訂購數量,一位發言人表示,訂購數量少於一萬輛。  在過去幾年裡,Waymo的重要合作夥伴是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以下稱為克萊斯勒),Waymo在該公司的七人車Chrysler Pacifica上改裝了自動駕駛系統,作為測試車輛。
  • AutoX推出全無人車隊 探索無安全員自動駕駛
    在近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發起的「觸摸智造——2019中國製造業價值發現之旅」活動中,AutoX創始人及CEO肖健雄談道:「RoboTaxi並不是一個商業模式創新,關鍵要看企業的技術指標,比如加州的核心駕駛牌照是否有拿到、加州政府DMV的MPI排名情況如何、積累到多少裡程、是否能將RoboTaxi能力複製到多個城市等等,還有許多更專業的技術性指標但是,沒有一種指標是完美的
  • 透視自動駕駛投資背後的故事
    Vogt 這樣認為,主要是因為「Cruise 正處在一場吸引世界頂級自動駕駛人才的戰爭中。」為了將這些有趣的靈魂綁在我們的戰船上並繼續吸引更多新鮮血液加入,Vogt 認為他必須讓這些人能「共享 Cruise 創造的價值。」「從我的立場來看,拿到這筆錢後,我們就能重新經歷當年那樣轟轟烈烈的創業生活了。」Vogt 說。
  • 無人駕駛汽車來啦自動駕駛BRT或將現身鄭州
    沒有駕駛室,沒有方向盤,車廂內,兩頭對稱設計一排3個座位,中間加上另一排2個座位,諾大的車廂裡,就8個座。傳統汽車最關鍵的核心部位,消失了。不過,雖然車上沒有司機,卻還有安全員。他手拿一個類似平板電腦的物件,一點,汽車自動開了起來。一路上,時速並不算太快,類似電瓶車。遇到障礙,車輛會自己變道,遇到紅綠燈,車輛會自己停下來。
  • 自動駕駛丨Uber聯合沃爾沃發布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TechWeb】6月13日消息,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導,當地時間周三,Uber在華盛頓發布了新一代沃爾沃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正努力在有限條件下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在一座城市裡部署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Uber表示,新款XC90配有一個內置的魚眼攝像頭,可以掃描丟失的物品。這款汽車也沒有天窗,因為車頂上安裝有大型傳感器。此外,這款汽車還配備了自動關閉的車門,以防止不安全的離開。
  • 深度揭密: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一隻八爪魚的前世今生
    2019年10月22日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主題演講,全面闡述華為智能汽車業務戰略: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大會現場,我們用金字塔圖描繪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五大業務板塊: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雲服務。
  • 中國火箭、飛機都能造,為什麼造不出像樣的汽車發動機?
    中國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什麼火箭、飛機現在都能造了,但是為什麼造不出一臺像樣的汽車發動機呢?中國能造,但是距自主的優秀發動機還有些距離中國並不是造不出汽車發動機,像長城、長安、吉利、奇瑞這些品牌都宣稱自己有自主的發動機,不過到底是不是完全自主的,這個我們大家心裡都清楚。而且這些所謂的自主發動機,確實和豐田、大眾這些品牌的優秀發動機存在一定差距。
  • 自動駕駛「送水人」AutonomouStuff被收購,買主卻不是來自汽車行業
    3 天時間改裝出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這家公司的極限。成立於 2010 年的 AutonomouStuff 專為自動駕駛測試車提供傳感器改裝方案,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最快的時候,他們一周左右就可以可以完成車輛上各類傳感器的定製化改裝,包括雷達、雷射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
  • Uber月底將在美國推自動駕駛汽車打車服務
    金融界美股訊:經過多年的計劃和測試,從本月晚些時候起,Uber將允許賓夕法尼亞州匹茨堡市的消費者通過其打車應用來召喚自動駕駛汽車。  這將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服務,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廠商或技術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意味著Uber在自動駕駛方面超越谷歌、特斯拉和福特等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