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的種類是多到無法列清楚的,但是特色並且還有年代記憶的小吃是屈指可數的,這種類型的小吃往往能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種年代感特別強的小吃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少有特定的品牌和商鋪,大多數都是擺攤在賣的,攤點搬走或者沒有人賣的時候,這種小吃很有可能就會消失了。所以這些流動性很強的攤點小吃,給人留下的記憶也是比較深刻的。
其中有一款紅極八十年代的特色小吃,在現在就已經很少能找到了,這款小吃最早是從香港那邊興起的,也是從香港那邊紅到大陸來的。這款小吃都是流動售賣的,基本上都是靠運氣才能買到,因為攤點都不是固定的,倒出走動叫喊著賣。而且這款小吃是自製的糖果類型小吃,製作的工藝會比較複雜一些,但是價格卻很便宜,而且味道是香香甜甜的,很受小朋友的喜歡。
隨著糖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牌也不斷的增加,這種純手工製作的糖果就越來的越沒有市場,慢慢的這種特色糖果也開始變少,製作這種手工糖果的人也越來越少。到了九零年之後這種手工糖果幾乎就很少有看到了,街上很偶爾才能聽到幾次賣糖的叫喊聲,這種手工糖果在八零後的成長中還有最後的一些記憶。在現在來說這種已經是為數不多的特色小吃糖果,卻可以代表著老香港的年代味道。
雖然現在幾乎很難看到走街串巷叫賣這種手工糖果的人,但是在時隔很多年之後出現了有包裝的糖果,而且口味也變得多了起來。但是也不常見,在一些旅遊景區能夠看到,最傳統的這種手工糖口味有兩種,一種是原味的,沒有特別添加其他的味道,就是香香甜甜的味道。還有一種是加了薑汁的薑糖口味,會有一點生薑的氣味,口感也是有點甜甜辣辣的。
包裝好的這種手工糖味道就比較多了,多加了巧克力、草莓、薄荷這三種口味,在選擇上面也就比較多樣了。這種手工糖的口感是比較有層次的,最開始是很硬的,會越吃越軟,但是軟了之後會變色很黏。這種手工糖軟了之後和麥芽糖的味道會很像,但是比麥芽糖還要粘,韌性還要大很多。這種手工糖的製作方法也是和麥芽糖比較類似的。
製作完成之後是那種非常硬的質感,需要用工具敲開成小塊才方便吃,這種手工糖也因為食用方式有了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叮叮糖」,在敲糖的時候會發出叮叮的聲音,而且在早前叫賣的時候也會用敲糖的工具互相打擊,發出清脆的叮叮聲,聽到聲音也就能知道是在賣這種手工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