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數不多的特色小吃,八零後還有的最後記憶,老香港的年代味道

2020-12-24 立春三場雨

小吃的種類是多到無法列清楚的,但是特色並且還有年代記憶的小吃是屈指可數的,這種類型的小吃往往能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種年代感特別強的小吃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少有特定的品牌和商鋪,大多數都是擺攤在賣的,攤點搬走或者沒有人賣的時候,這種小吃很有可能就會消失了。所以這些流動性很強的攤點小吃,給人留下的記憶也是比較深刻的。

其中有一款紅極八十年代的特色小吃,在現在就已經很少能找到了,這款小吃最早是從香港那邊興起的,也是從香港那邊紅到大陸來的。這款小吃都是流動售賣的,基本上都是靠運氣才能買到,因為攤點都不是固定的,倒出走動叫喊著賣。而且這款小吃是自製的糖果類型小吃,製作的工藝會比較複雜一些,但是價格卻很便宜,而且味道是香香甜甜的,很受小朋友的喜歡。

隨著糖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牌也不斷的增加,這種純手工製作的糖果就越來的越沒有市場,慢慢的這種特色糖果也開始變少,製作這種手工糖果的人也越來越少。到了九零年之後這種手工糖果幾乎就很少有看到了,街上很偶爾才能聽到幾次賣糖的叫喊聲,這種手工糖果在八零後的成長中還有最後的一些記憶。在現在來說這種已經是為數不多的特色小吃糖果,卻可以代表著老香港的年代味道。

雖然現在幾乎很難看到走街串巷叫賣這種手工糖果的人,但是在時隔很多年之後出現了有包裝的糖果,而且口味也變得多了起來。但是也不常見,在一些旅遊景區能夠看到,最傳統的這種手工糖口味有兩種,一種是原味的,沒有特別添加其他的味道,就是香香甜甜的味道。還有一種是加了薑汁的薑糖口味,會有一點生薑的氣味,口感也是有點甜甜辣辣的。

包裝好的這種手工糖味道就比較多了,多加了巧克力、草莓、薄荷這三種口味,在選擇上面也就比較多樣了。這種手工糖的口感是比較有層次的,最開始是很硬的,會越吃越軟,但是軟了之後會變色很黏。這種手工糖軟了之後和麥芽糖的味道會很像,但是比麥芽糖還要粘,韌性還要大很多。這種手工糖的製作方法也是和麥芽糖比較類似的。

製作完成之後是那種非常硬的質感,需要用工具敲開成小塊才方便吃,這種手工糖也因為食用方式有了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叮叮糖」,在敲糖的時候會發出叮叮的聲音,而且在早前叫賣的時候也會用敲糖的工具互相打擊,發出清脆的叮叮聲,聽到聲音也就能知道是在賣這種手工糖了。

相關焦點

  • 香港有什麼特色的小吃 香港特色小吃有什麼
    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香港小吃也是出了名的多,很多的味道都是都很具有當地風味的,如果有機會到香港遊玩,到底香港有什麼特色的小吃值得品嘗呢?為你推薦最火的香港特色小吃,趕緊看看吧!香港有什麼特色的小吃?魚蛋粉
  • 瀘州八零後記憶裡的經典臺灣電視劇,除了瓊瑤,還有很多難以忘懷
    八零後的臺劇回憶,從《一剪梅》到《情義無價》還有瓊瑤,他們怎麼那麼苦?大家好我是江陽沽酒客,在寫瀘州八零後回憶系列文章中,我寫了不少國內和當時香港的港劇及電影,但是很少寫臺灣方面的,其實不是沒有,一來沒有騰出時間寫,二來覺得臺劇老師苦情戲,一度讓我認為臺灣是一個悲傷的地方。
  • 老重慶的火鍋記憶——六福老火鍋
    只能說,重慶人對火鍋真的是從小吃到大的。在重慶,有這樣一家火鍋店。創始人在火鍋界沉浮了二十八年,憑藉自己的韌勁和狠勁,獨立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數年之間,開到了重慶個大區縣,外地,其火鍋底料甚至遠銷東南亞等地。她就是劉開會,一個雷厲風行的大姐大。它就是六福老火鍋,一棵憑口碑屹立美食界的常青樹。
  • 舌尖上的美食:香港特色美食小吃
    車仔面 是香港一種低價特色麵食。車仔面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國內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面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一類熟食。煎釀三寶 港澳常見的地方傳統小吃。做法與肉釀豆腐類似,是把攪碎成肉泥的鯪魚肉釀在茄子、青椒和豆腐這三種食品中,然後放入油鍋裡煎,於是稱作「煎釀三寶」。吃的時候通常會使用竹籤串著,像吃魚蛋一樣.再醮上醬油。港式蛋撻 蛋撻是當地飲食文化的一種體現,現已經成為香港糕餅店的必備小吃,香港地道的蛋撻以撻皮分類,主要是分為酥皮蛋撻以及牛油蛋撻兩種類型。
  • 「香港老大街」重現 港人重拾五十年代舊記憶
    「香港老大街」重現 港人重拾五十年代舊記憶     香港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左四)與特首曾蔭權(左三)等人共同主持開幕禮。
  • 尋找香港的上海老味道
    正因為這樣,不少富有上海特色的小店陸續在香港出現,如上海理髮店、上海館子和上海雜貨店。本文作者也是來自上海的新香港人,他筆下的香港上海老味道,頗有意思。現代化都市留下的歷史記憶是最令人尋味的。香港作為海派城市,匯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味道。作為來自上海的新香港人,我關心的是在香港的上海老味道。
  • 推開「秘氏」 臺南永樂市場驚見60年代老香港
    在臺北開業超過3年的秘氏咖啡,七月中在臺南開了分店,但有別於臺北秘氏的20年代老上海主題,臺南秘氏則帶領民眾走入60年代的老香港,點一杯啡走、吃一口砵仔糕,懷念另一個美好舊時代。     隱身在臺南永樂市場二樓的秘氏咖啡,推開大門的瞬間彷佛坐上時光機,走入電影阿飛正傳的場景。美術系出身的小義,為店內打造多個高雅的木質家具。木質的窗框、昏暗的燈光,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懷舊的氛圍。
  • 一個八零後的香港流行文化回憶
    大概經歷過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最輝煌的時代,都會深深感受到今日香港流行文化的不振。最弔詭的是,當時我並未察覺身處於時代的高峰,反而盲目地接受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轉頭看看總是覺得自己無知得可笑。或者八零後就是覺得理所當然,因為我們的身份就是由此而構成。先說香港電影,有成龍、洪金寶的動作片,有吳宇森、周潤發的警匪片,有王家衛、許鞍華的文藝片,有周星馳無釐頭的搞笑片。隨便舉幾個例子,不勝盡錄,哪會有文化沙漠擁有如此混雜的物種多樣性?以前去影院看電影的次數不多,但每次都是港產片。
  • 致我們記憶中的香港味道
    但在這樣一種期待、激動的情緒中,又免不了會被結束的某些事物勾起往日記憶而感慨萬分。2019年的最後一天,香港一家營業超過50年的「中國冰室」由於無人接手而選擇結業。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同時又擁有南下的上海人和最早的一批廣東移民,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批具有老上海風情的高檔飯店。曾戲謔自己是上海製造,香港加工出來的南下移民導演王家衛,則熱衷於在模糊了雙城界限的飲食空間裡展現一場場你來我往的情感暗湧。
  • 調糕藕粉,是老昆明人記憶中的小吃,也是昆明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調糕藕粉是雲南老昆明人記憶中的小吃,也是昆明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調糕藕粉對於昆明人是特別的存在,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裡,一份調糕藕粉是極其珍貴的。在那個時候,調糕藕粉是病人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一般都不太捨得吃。
  • 【吃吃看閩南古早味】一家專做閩南小吃的店,閩南人記憶裡的老味道!
    古早的手藝  閩南人記憶裡的舊時光  刻在味蕾上的老味道  都在這裡被喚醒了...
  • 記憶香港: 品老香港味道,探索港劇中的熟悉情景!
    相信看過TVB的朋友,對於香港的美食和旅遊肯定非常熟悉。以至於很多去香港旅遊的遊客,都會刻意的去找尋一下港劇中的美食,來體驗一番老香港的味道。而在遍地是沒事的香港,元朗被譽為「香港美食天堂」,足以證明這裡的美食非同尋常!下面小編推薦一些特色老店,來一起嘗嘗老香港美食吧!
  • 品嘗家鄉的味道 福州評選特色風味小吃
    福州特色美食——燕丸。葉秋雲 攝中新網福州4月25日電 (葉秋雲)福州肉燕、福州魚丸、福州芋泥、福清糟肉光餅夾等風味小吃於4月25日在第二屆福州風味小吃評選活動現場同臺亮相,令人眼花繚亂。福州特色美食——太平面。
  • 香港還有哪些特色小吃?
    香港既有「購物天堂」的美譽,也有「美食之都」之稱,到香港旅遊,這些小吃你不得不試試!1.糖蔥餅說到最傳統的香港小吃,就不能不提「糖蔥餅」。目前,在整個香港市區,只有油麻地和旺角附近能見到糖蔥餅的身影。2.竹升面在深水埗,有一家只有香港人才知道的竹升麵店——「劉森記」。創始與1956年的劉森記營業至今,一直生意興隆。劉森記麵店60年來一直堅持使用自家純手工製作的竹升面,以勁道的面身口感聞名全港。
  • 黃家駒、周杰倫、海闊天空……讓八零後刻骨銘心的那些人那些歌
    我是八十年代下的蛋,八十年代生人承受了比其他年齡層更多的壓力,經歷也更加豐富多彩。每個八零後都有自己或悲或喜或美好或苦澀的記憶,我自然也不例外。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正值港臺娛樂文化蓬勃發展、欣欣向榮之際,我們通過各種渠道感知接觸,慢慢的耳濡目染之下,漸漸的被它的魅力所俘獲,並在內心刻下深刻的烙印。
  • 香港老字號:傳承與創新並進 留住香港記憶
    新華社香港1月14日電(周雪婷 李雯迪)走過許多城市後再回到香港,很多人不得不感嘆這是一座有著自己獨特「味道」的城市。茶餐廳、涼茶鋪、糖水店……這些深藏在香港小巷深處的老字號店鋪不僅讓很多老食客吃到記憶裡的味道,也讓新食客感嘆名不虛傳。這背後離不開香港老字號店鋪經營者一代代的傳承。
  • 香港本地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最後一個堪稱經典!
    以下這10樣香港美食小吃,你千萬不能錯過!一、雞蛋仔香港地道街頭小吃之一,臺灣稱為雞蛋糕、雞蛋餅。以雞蛋、砂糖、麵粉、淡奶等造成汁液,倒在兩塊特製蜂巢狀鐵製模版的中間,放在火上烤成。倒出來的雞蛋仔呈金黃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口感特別彈牙。
  • 堅持30年的老手藝、老味道!山城的經典記憶
    堅持多年的傳統老味道,重慶經典的街邊特色小吃!毛涼粉、賴涼粉和魏涼粉,並稱為「老重慶的三大涼粉」!一代人的經典美食記憶!90年代初期,毛涼粉始建於1942年,板板車、土碗碗,一碗碗麻辣鮮香的涼粉,成為了無數重慶人的經典回憶!(如今是毛老闆的兒子在經營)一位土生土長的重慶朋友告訴我們,這家涼粉絕對是最正宗的重慶老味道!
  • 瀘州這些不入流的小吃,曾是本土八零後的最愛
    在任何時代,能夠被傳播和傳承的還是那些在大眾記憶的飲食味道。這裡有大宴硬菜,也有許多不太起眼,又價格低廉的小吃。瀘州的八零後,算不算幸福的一代,我覺得今天來討論已經沒有意義。就像瀘州任何一代人都幸與不幸伴隨左右,每個人的境遇不盡相同,但是時代的烙印卻不會厚此薄彼,一定會烙在了每個人的記憶深處,比如小吃。
  • 民國的味道:老上海特色小吃盤點 ☞
    還有許多上海本地人常常會去各大老上海飯店品嘗美食點心,找尋懷念的好味道。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  上海市的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用個大肥美、肉頭厚實的安徽屯溪產的龍眼田螺為原料,進店後先用清水養兩天,使其吐淨泥沙,然後再放入鍋內,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較長時間。最後將燒好的田螺放上陳年香糟,糟制而成。這種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質鮮嫩,汁滷醇厚,入口鮮美,十分受人歡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齋點心店和鮮得來點心店的著名特色風味小吃。排骨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