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20-08-06 09:57 來源:澎湃新聞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
在文化普及性讀物《上海城市品格讀本》中,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熊月之系統解讀上海城市品格的內涵及其形成過程。該書預計在今年內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推出。
8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學林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上海城市品格讀本》項目評審會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舉行。主辦方供圖
為了向社會各界及時通報本研究成果,同時進一步廣泛徵求各方意見,8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學林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上海城市品格讀本》項目評審會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舉行。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各個地方應對水平的差異,更突顯城市品格問題。地方應對水平如何,主要由三個方面因素決定的,即領導指揮能力、醫療衛生系統防治能力,廣大市民的配合情況。這三方面都與城市品格有關。」熊月之從今年疫情說起了上海的城市品格。
「我來到上海已有四十八年,從事上海史研究亦已超過四十年,上海城市特點、城市精神、城市品格之類問題,長久縈繞腦際,反覆思慮。」他感慨道,上海城市品格既有連續性,又有變異性、階段性。
「總括而言,我將上海城市品格歸納為三綱八目,三綱即開放、創新、包容,這是三大主幹。繫於這三大主幹下面的具體內容有八點,包括繫於開放的有尊重多元、保護競爭、崇尚法治;繫於創新的有崇尚科學、崇優務實、周密精細;繫於包容的有美人之美、愛鄉愛國。有些屬於審美情趣的內容,如行為敏捷,可以附屬於競爭,也可以附屬於務實。」
他表示,《上海城市品格讀本》除了序篇與結語分為八章。該書是第一次自古至今完整地討論上海城市品格,當代內容佔了很大的部分。第一章主要述自然稟賦與古代部分,第二至四章主要述近代,第五章是將近代與計劃經濟時代創新聯繫起來討論,最後三章主要討論改革開放以來的內容。
具體來看,第一章論述近代以前上海重商傳統與開明思想,論述自然稟賦、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對於開放品格、開明思想的影響;第二章討論五口通商為何上海獨盛,從城市地位、官員作為、居民心態等方面,比較上海與廣州、福州、寧波等地的差異,論述上海營商環境優越之處;第三章從制度層面分析近代上海舉世無雙的開放格局;第四章論述上海在被動開放形勢下主動調適,包括利用開放形勢主動變革、塑造開放形象,在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進行現代化努力;第五章綜合討論從近代到計劃經濟時代各種創新實踐,包括近代各式民營企業頑強成長、自主創新,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集中優勢組合創新;第六章述改革開放以後,上海由後衛逐漸走到前沿的過程,上海在開放、創新、包容宏觀方面的努力,並分析這些努力背後的文化因素;第七章從文化、經濟節展方面分析城市品格;第八章從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方面看上海城市品格。
最後是結語,對上海城市品格進行綜合概括,特別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創新方面進行歸納。熊月之說:「全書以時間為經,以開放、創新、包容為緯,兼及愛國、法治、精細、雅致等方面,力圖從城市哲學的視角,呈現城市品格的總相,分析城市品格的成因,理清各項品格之間的聯繫。」
熊月之
上海市第十屆政協副主席、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充分肯定熊月之的《上海城市品格讀本》是關於上海城市品格的開創性著作,充滿真知灼見,凝聚了熊教授的學術精華,也是其嚴謹的治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此書的完成,一方面可以作為「四史」學習教育讀物,幫助廣大幹部群眾學習和領會上海城市品格精神實質、堅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信念,另一方面,對於向海內外講好中國故事、宣傳好上海歷史和現實,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與會嘉賓也暢所欲言,從不同角度談了各自對上海城市品格的理解:上海所取得的發展進步,就是靠主動擁抱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始終致力創新,以創新追求卓越;注重吸納包容,以包容聚合力量。上海城市品格從萌發到生長,從錘鍊到鑄就,已滲透進上海市民的氣質,融入了上海市民的血脈。上海城市品格與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一起,是解讀上海過去發展的無形密碼,也是推動上海未來發展的深層力量,更是國家和人民對這座城市不變的期待。
與會者同時指出,上海城市品格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弘揚和傳承上海城市品格,對於進一步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加強黨的建設、提倡立德樹人乃至培養市民意識都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本書為基礎,依託不同的平臺,打開渠道,對該選題進行延伸開發、深度開發。市方志辦主任洪民榮特別表示,正在建設中的上海通志館新館將於明年年底開放運營,開幕展覽也將以「上海城市品格」為主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熊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