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的「萌芽」和動畫之父

2020-12-15 心靈飛揚的動漫

現在我們的業餘文化生活,已經離不開動漫了。從電視機走進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那一天起,動畫也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等等,小時候都是看著動畫片長大的。尤其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動畫片已經不再叫動畫了,而是「動漫」(Anime)。顧名思義,就是動畫漫畫的合稱。作為整體概念,早已超越了動畫和漫畫的傳統範疇,延伸到包括電子遊戲、網路遊戲,以及此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各類玩具、文具、服裝、生活用品之中。

全世界公認日本是動漫之國。現在我們一提起動漫,就必須要提到日本的動漫。可以說日本為世界動漫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要想找到日本的動漫為什麼能夠獨領世界風騷,就要從日本最早的動畫開始講起。其實呢,動畫並不是日本的原創,而是日本從西方國家引進的文化產品。

最初時期的日本動畫,是由輸入至日本的美國動畫片《變形的奶嘴》和法國動畫片《凸坊新畫帳》所啟蒙下產生的,這兩部動畫片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激起了一些有志之士的民族意識,開始著手製作自己的動畫,為此,日本人創造了新名詞「漫畫映畫」作為動畫片的稱謂(「映畫」在日文中為「電影之意」)。從那時起,日本的動畫就進入了萌芽時期(1916~1945)在這段時期內,日本湧現了一批較早期的漫畫家們,如北山清太郎、政岡憲三以及賴尾光世等,他們開創了一些動畫電影製作公司並完成了一系列動畫片,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最早一批的動畫了。

1916(大正5)年,日本動畫奠基人下川凹夫、幸內純一和北山清太郎三人開始製作準備公映的動畫作品。當時,以日式名字命名的國外動畫片《凸坊新畫帖》系列,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1917(大正6)年,由下川凹夫製作的日本首部動畫《芋川掠三玄關番之卷》完成,並與1月在東京淺草電影俱樂部公映。同年,幸內純一製作的《塙凹內名刀之卷》和北山清太郎製作的《猿蟹合戰》相繼公映。他們三人被稱為日本動畫之父。

1921(大正10)年,日本文化省開始實施電影及動畫片的推薦制度,大力扶持教育性影片。另外還積極地利用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製作了許多政府機關的PR動畫。在電影放映的計劃中必須安排一部主旨為思想動員的動畫作品。

1923(大正12)年發生了關東大地震,關東一帶毀於一旦。在之後的10年中,日本動畫製作進入停滯期。

1939(昭和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包括戰敗後10年間。日本動畫出現了第二次停滯期,大約持續了20年。戰敗後,化為焦土的日本處於連食品都沒有的窮困境地,沒有多餘的精力製作動畫。

1943(昭和18)年,瀨尾光世製作完成並公映了日本首部長篇漫畫電影《桃太郎之海鷲》,片長37分1945(昭和20)年4月日本戰敗以後,公映了戰前巨作《桃太郎海之神兵》。

這部動畫由日本海軍部出資,為了宣揚軍國主義思想,迎合對外侵略的需要。以海軍傘兵部隊的活動為題材的黑白片,是一部74分鐘的長篇作品。因為東京遭受了嚴重的空襲而被燒成一片廢墟,所以當時幾乎沒有觀眾鍾。這個時期內的日本動畫可惜受到了當時戰爭與政治的影響,動畫的製作出現了一定的導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是《桃太郎·海上神兵》,這部作品雖然具有一定的技藝,但是其反動政治宣傳並且鼓吹戰爭的特點,也算是一種黑歷史吧。總的來說,這一段時期內,日本動畫受到戰爭與政治的影響,又在於起步階段十分不成熟,可謂舉步維艱。在這個階段中,日本動畫人已經意識到:只有超越迪斯尼才有日本動畫生存的空間。

相關焦點

  • 日本動畫、漫畫發展史:日本動漫的前世今生
    日本動漫,是日本動畫(Anime)和日本漫畫(Manga)的合稱,日本動漫憑著劇情的創新和趣味性在全球佔有著重要地位,是世界動漫文化的領軍人。   日本是典型的動漫強國,素有「動漫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製作和輸出國,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歐洲這個比例更高,達到八成以上。
  • 手塚治虫:讓人又愛又恨的「日本動漫之父」
    作為中國大陸正式引進和播出的第二部海外長篇動畫1980年代初在中央一套播出之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作為日本的第一部多集電視動畫,1963年在富士電視臺播出時,《鐵臂阿童木》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30%。30%的收視率是個什麼概念呢?號稱日本春晚的紅白歌會,平均收視率也只有40%,收視率在10%以上的電視劇已經值得一贊了。由此,《阿童木》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 日本動漫之父奠定動漫事業開端,阿童木成日本第一部電視連續動畫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美國企圖利用動漫佔領日本,動漫業經歷了漫長的冬天,但在遭受了毀滅性打擊時,仍有很多動漫家堅守陣地,期間還創作了部分優秀作品。1956年,東映動漫株式會社的成立讓動漫的出版及發行有了堅強的後盾,日本動漫逐漸恢復了元氣並邁出新的一步。
  • 日本知名動畫製作公司京都動畫事件反思-原創動漫設計重要性
    京都動畫製作公司也有稱作京阿尼,前身為京都動畫工作室,創始人始人八田陽子曾為日本漫畫泰鬥、阿童木之父手塚治虫工作,工作室於1981年成立,1986年成立動畫部門。藝虎動畫公司了解到,「京都動畫」是一家以動畫的企劃、製作以及動畫製作相關的技術指導為主要營業事項的日本企業,常被粉絲們暱稱為「京阿尼」(阿尼為動漫英文animation的前兩個音節),以「統包」業務(即以外包形式,承接全套動畫製作流程)聞名業界,原來我們熟悉的《蠟筆小新》就是京都動畫一直參與製作。這樣知名的日本動畫公司會搞抄襲嗎?
  • 日本漫畫之父 現代動畫開創者 手塚治虫
    說到日本動漫有一位漫畫家是必定會被提及的。這位漫畫家有著"日本漫畫之父、動畫之神"的美譽;他的作品對很多漫畫家產生了影響,很多漫畫家對他也是很推崇。同時,他也改變了動漫行業,推動了動漫周邊產業的發展。"動漫藝術家"第六期——手塚治虫1928年11月3日,誕生於大阪府豐中市,原名手冢治,因喜愛昆蟲,他在後來創作中給自己取了手塚治虫的筆名。
  • 日本綜藝,探訪高達動畫製作現場,還與高達之父談笑風生
    更重要的是,其實這部劇場版並不是老光頭,「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親自執導的作品,老光頭頂多就是在動畫原作那一欄掛了個名字而已。富野由悠季從上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執導動畫了,目前他親自執導的最近一部動畫就是2014年的《高達G之復國運動》,即使說老光頭已經有比較長一段時間沒有親自執導動畫了,但是老光頭依舊在通過其他方式,在為日本動畫界做著貢獻。
  • 《麵包超人》之父柳瀨嵩病逝 國民動畫暢銷不衰
    《麵包超人》之父柳瀨嵩病逝 國民動畫暢銷不衰 時間:2013.10.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熊小白
  • 中國動漫日本行將於6月底在大阪舉行
    一直以來,中日兩國動漫文化交流密切,本次展覽是中國動漫第一次以「國家隊」名義大規模在日本展出,全方位展示中國動漫藝術創作的全景,通過優秀系列動畫、動畫電影、實驗短片和漫畫、繪本、插畫的集中展示,彰顯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以及當代流行文化中的美好價值追求。展覽以鮮活的動漫藝術作品為紐帶,為兩國民眾搭建了友好交流的橋梁。
  • 榮思淺談日本動漫發展史
    作為現今世界一流的動漫大國,日本僅在漫畫業上每年的利潤就在6千億日元以上。動漫不僅成為日本重要的經濟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在向全世界滲透著日本的文化意識與思維方式,從而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榮思就帶領您領略日本動漫的發展史,一睹漫畫大國的風採。
  • 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榮獲日本文化廳表彰,高達盛世不衰
    而說到高達系列動畫,就不得不提到被稱為「高達之父」的知名動畫導演富野由悠季了。富野由悠季是參與日本最早的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製作的其中一人,也是日本動畫界資歷最長的人物之一,創作無數的優秀動畫作品,曾經獲得第6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金豹獎。
  • 中國漫畫家榮獲日本手塚獎,五部動畫推出續作|動漫大事件
    (8月31日-9月6日)這一周發生的動漫大事件涼宮春日系列推出新作小說時隔九年半,涼宮春日系列完全新作小說《涼宮春日的直觀》將於2020年11月25日發售!此消息傳開之後,結合安倍晉三卸任首相的新聞,在日本開始流傳安倍晉三就是涼宮系列小說作者谷川流的說法!
  • 光能使者,魔動王巨臉變身已成經典,童年巨作成為機械動漫之父!
    由日升動畫製作的《光能使者》(魔動王)已經被大家評為童年的經典巨作,而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動畫中魔動王的巨臉變身過程。在日本動漫中機械類動畫作品數不勝數,但是早期的機械動畫變身基本分為三大類,動物形態機體變身、交通工具機體變身、多形態機體合體變身。
  • 400多幅迪士尼動畫和日本動漫原畫首次在北京展出
    2018年的這個夏天,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和日本動漫原畫的400餘幅動漫原畫與珍稀賽璐璐首次來到北京,還原這個神奇的動畫世界如何在一支鉛筆下誕生。「動漫原畫特展——一支鉛筆誕生的世界」展品 鍾欣 攝23日,主辦方舉辦了「動漫原畫特展——一支鉛筆誕生的世界」媒體探班。
  • 動漫壁紙,日本漫畫發展與變遷,動畫製作流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現代動畫產業的興起,時至今日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日本動漫的製作企業、製作技術、人才結構、動漫題材、讀者群體、市場規模以及世界影響力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動漫由內容商品上升到動漫文化的高度,日本動漫產業已成為日本內容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
  •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他說,雖然現在經常聽到「日本動漫很受歡迎」這樣的新聞,但日本動漫(尤其是動畫)的人氣,也有波峰與波谷,並不是從始至終都很火。尤其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從日本剛開始出口動畫的1960年,到2020年的60年間,日本動畫一共有過3次人氣的高峰。
  • 日本動漫:日本動漫中的奇怪癖好,日本動漫和美國動漫哪個厲害
    無論是「工業價值」「受眾數量」「吸金才幹」這幾個方面,日本動漫都不或許和美國動漫比較,乃至日本動漫捆在一同,都未必是迪士尼一家公司的對手。日本動漫產量許多嗎?答案是不多。以2016年的數據來看,日本動畫電影的票房捆一塊也只是只是超越650億日元。而整個日本動畫商場也只要2萬億日元(約合1168億人民幣)的產量。
  • PW 日本夢幻動漫之旅
    這個夏天,PW將帶著你對美的好奇心深入日本,記住,這不是旅遊,我們將藝術與現代化的完美結合,浪漫純粹的動漫之旅,帶著對藝術的激情與嚮往,開啟更多元的藝術學習之旅。經驗豐富的講師團隊,正確地指導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關於動畫、漫畫、插畫以及模型的知識和技術」。並且在之後的「就業和出道方面,與學生面對面,切身地關愛學生指導學生」。在amps動漫學校無論初學者和經驗者,學校都注重對每位學生展開個別指導。
  • 淺談日本動漫三巨頭:集英社,講談社,小學館
    後來漫畫開始萌芽,就形成了早期三足鼎立的時代。這三家大社幾乎瓜分完了日本所有的優秀漫畫家。集英社,講談社,小學館也被稱為動漫三雄。秋田書店再來說說東映 骨頭這些這些就是專門做動畫的,來者不拒,有活給錢就幹,能拿下授權就做。說白了就是動畫公司和出版社合作的關係。
  • 日本動畫製作人才大量前往中國?中國動漫威脅論再現?
    待遇急劇改善的「中國」   現在中國的動漫製作公司大致分為國產動漫製作和日本動漫外包製作兩種類型,現在無論哪種似乎都進入了轉型期。至今在製作國產動畫的公司,為滿足網絡播出的要求,在參考日本動畫的類型和更新速度。另一方面,日本動漫的外包公司,也注意到了比起給日本動漫做外包,製作國產動漫更能盈利。
  • 《螢火蟲之墓》之父、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去世
    【環球網快訊記者趙衍龍】據日本共同社4月6日消息,吉卜力工作室創始人之一——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5日在東京都內醫院去世,享年82歲。其曾經參與執導的經典作品有《百變狸貓》《螢火蟲之墓》等。臺灣「中央社」6日報導稱,吉卜力工作室今天證實,曾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高畑勳去世,享年82歲。高畑勳是吉卜力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最知名的動畫作品是《螢火蟲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