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還是元宵」
「甜粽還是鹹粽」
「你們靠暖氣我們靠一身正氣」……
南北兩方的小夥伴們開足火力猛擊鍵盤,
在網上唾沫橫飛互相開炮,就差線下約架了。
沒辦法,誰讓祖國母親這麼幅員遼闊呢!
眾所周知,中國主要有兩大主食,在傳統意義上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北方人喜歡吃麵食。
南方人愛吃米,和地緣有關,南方多水,稻米之鄉。天氣潮溼,悶熱。大米屬陰性涼,因地緣關係,自古以來,形成了習慣。
北方人愛吃麵食,也和地緣有關,北方氣候冷,涼。麵食性溫,屬陽,含糖量高,補血,補熱量快,所以說,長久以來形成了對麵食的寵愛。
大米雖然在南方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除了南方之外,我國還有其他地方都有種植大米,比如東北地區生產的大米就比南方更加優質,為什麼會這樣呢?
秈(xian)米顆粒修長,常指南方米,粳(jing)米短而圓,多指東北大米,東北米和南方米的根本差別是在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含量上。
據河南品正食品相關研究人員說,東北地區坐擁著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地,在東北所生產的大米,顆粒都是非常飽滿的。而且米裡支鏈澱粉居高,在做成米飯之後,口感也偏軟糯,吃起來還有一種香甜的感覺。
而南方的大米產量非常多,米中直鏈澱粉多,在蒸煮成米飯之後,比較鬆散,口感偏硬。
簡單地來說,如果直鏈澱粉含量高,口感偏硬,而如果支鏈澱粉含量高,則口感偏黏。
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紛紛表示還是東北的大米比較好吃。
不過,東北米和南方米在營養學上也是各有千秋。南方秈米黏性較差,煮熟之後米粒顆顆鬆散,適合用來製作炒飯。用它煮飯的時候,要適當多加點水,比較「出飯」。
北方粳米黏性適中,適合用來煮飯或煮粥,吃水比較少,「不出飯」。更加容易消化吸收,適合消化不良的人群。
但是同時它的血糖反應要高一些,升糖速度快,糖尿病人要適量。而南方的大米,消化慢,升糖也慢,相對糖尿病人更有利於調節血糖。
說完東北米和南方米的區別,我們再來聊一聊米和面的的不同:
從減肥角度說,100 克生大米煮的飯和100 克生麵粉做的饅頭,熱量差不多。
但是為什麼大米和麵粉做熟後,熱量就改變了呢?
關鍵在於「吸水量」!
米飯很擅長吸水,含水量高達71% 左右,100 克大米往往能煮出 1 碗 200 多克的米飯。麵條的含水量與米飯近似,達到 73%。饅頭則是主食界不太能吸水的選手,含水量只有44%。
而且大米中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胺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穀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因此想控制體重的話,優先選米飯或麵條,雜糧的最好;選饅頭的話,注意量要減半,小心吃多。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減肥,吃米還是吃麵並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飲食均衡以及多運動。
全穀物類: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燕麥、蕎麥、高粱、糙米、薏米等。和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富含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素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合物,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能量。
雜豆類:紅豆、芸豆、綠豆、豌豆、鷹嘴豆、蠶豆等。雜豆類主食含有較高的B族維生素,同時富含鈣、鉀、鎂等礦物質。
薯類:土豆、紅薯、芋頭、山藥等。薯類中含有的維生素C比穀類更高,甚至可以跟某些水果媲美。
總的來說,飲食是一個多項的選擇....
而現在農業、運輸業這麼發達,新一代的飲食習慣早就不單純的被地域決定了,「南米北面」之說也就沒有那麼絕對了。
注:以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僅用參考與學習
本期話題:你喜歡吃米還是面呢?
最後,喜歡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你的每一個「點讚」和「在看」,咚派君都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