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常說,
「人以食之味。」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基本上便是以麵食和米飯主導,一向都是有南米北面的叫法。如今,隨著物流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北方人的餐桌上,白米飯也成為了常態。
大米好不好,是決定一碗白米飯是否美味的最重要標準。全國性最知名的便是東北地區的大米,尤其是五常大米。
太多人吃過東北大米卻沒吃過五常大米,太多人吃過五常大米卻又沒吃過五常大米!
前一句很好理解,五常是黑龍江的一個縣級市,五常大米包含在東北大米這個範疇內。但後一句話看似病句卻又是事實,為什麼有這麼一句?因為太多人買過包裝上印有「五常大米」字樣的米,至於裡面裝的是什麼米?這個問題就太複雜了。
五常大米的發展歷史
我國是稻米的原產地,種植歷史起碼在七千年以上。作為稻米後輩的五常大米,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國時期,當時五常境內就有農民種植水稻。清朝乾隆十年,清政府派了上千戶親族的旗人到五常當地戍邊。清道光十五年,吉林將軍富俊徵集部分朝鮮人在五常一帶引河水種水稻,種成的稻子碾壓成大米,封為貢米,專送京城,供皇室享用。
清鹹豐四年,清政府在當地設立五個甲設,並以「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為名,將此地稱之為五常。清朝的慈禧太后,一頓飯要品嘗上百個菜,可謂是食不厭精,但卻對五常大米無比鍾愛,還說出「非此米不可進食」的話來。1909年當地設立五常府,五常大米名氣打響,故有「千年水稻,百年貢米」之譽。
什麼是五常大米?
我們先來解決標題前面的一段:東北大米不等於五常大米。
真正的五常大米屬於東北大米,但卻並不單單是產在五常的大米。純正的五常大米,品種是稻花香2號,官方命名為五優稻4號。這個品種是1999年從五優稻1號中系選而成,屬於優質高產新品種。顆粒長度在6.6—6.7mm之間,膠稠度達到67%,食味值80+。
這種品種的水稻生育期在147天左右,氮肥減量的程度下生育期在138天。簡單來說,只有真真正正生長在五常當地的稻花香2號,才是純正的五常大米。
目前全國種植的水稻品種加在一起,一共有5400多種。每一個水稻品種,之所以可以被稱之為品種,是因為這個品種一定在某個特性方面比其他品種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特性有:
適應性、產量、蛋白質含量、直鏈澱粉含量、口感等等。要達到這些特性的差異化,還有進一步的指標來衡量。
稻花香2號
五常當地也有其他稻穀品種,只不過最優質的品種是五優稻4號,俗稱「稻花香2號」。2000年秋天,培育者天用在五優稻1號(稻花香1號)的自然變異株裡,選出一個特殊稻種來命名稻花香2號。當年冬季拿到海南試種獲得成功。
稻花香2號不僅脫粒後有明顯香氣,蒸飯後也有一定自然香氣,就連稻子在田間生長時,都能聞到葉片香和稻穀香。稻花香2號在經過國家種子部門審核後,確定名字為「五優稻4號」。
五常大米名氣聞名天下
南有袁隆平,北有田永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水稻種植的適應性及抗病害、穩產高產問題,解決了吃飽肚子的問題,而田永太的稻花香則解決了米飯香噴噴的口感問題。毫不誇張地講,就算沒有魚肉等佳餚,純正的稻花香大米仍舊能讓人一口氣吃上兩碗飯。誇張地講,
《舌尖上的中國》描述:
「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
因為「最」這個表程度的詞彙,還引來了不少的非議。
實際上,中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也有不少的知名產區大米。
如果論口感和品質,跟五常大米也各有特色。
比如說江灣大米、響水大米、方正大米、盤錦大米等等。關於響水大米有個最博人眼球的說法是,這種大米只產出自鏡泊湖下響水村的一小片火山巖堆積出來的土地,每到收割季節,武警站崗,收割下來的水稻直接被拉走。只不過只是傳言,親眼見過的人幾乎沒有。
很多人都知道香菸裡的芙蓉王、軟中華什麼的,但從來沒看到市面上有大熊貓。這種在七八十年代才被人口口相傳的「貴族」,據說品質甩軟中華幾條街。響水大米就類似於香菸中的大熊貓,簡單舉個例子。不過響水大米確實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只不過這兩年當地為了做銷量,將周圍的幾個鄉鎮都併入其中,反而稀釋了品牌。
中國有好大米,但種植區域和產量過低,這些大米產能一般僅能具體到某個村、某一塊土地,只是當地政府為了做大市場,往往把村周邊都划進去,導致品牌稀釋。
五常為什麼能種出好大米?
五常地處黑龍江省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26°33′—128°14′,北緯44°04′—45°26′,面積達7512平方公裡。
五常河網密布,塘坎星羅,水資源十分豐富。五常當地全市大小有河流97條,河網密度高,河水來自深山區的泉巖溪澗,是天然生態水源。五常的晝夜溫差大,白天形成營養的光合作用強,夜間消耗營養的呼吸作用弱。
另外,五常的氣候特徵是冬季長達半年的嚴寒,土壤休眠期長,病蟲害發生率低,減低了農藥的使用機率。
五常處於黑土地帶,萬頃稻田油黑的腐殖土土層下面,深埋著一層具有強透氣性和透水性的沙壤土,這是大自然為水稻的栽培特意準備的天賜寶地。水稻種植區域的土壤中,各項微量元素的含量間接決定稻穀的長勢和營養成分。
作為參考,提一下大米地理認準標準報告中的數值:
五常大米(GB/T19266):有機質42.4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鉀215mg/kg
GB T 18824:有機質18.9g/kg,速效磷8mg/kg,速效鉀241mg/kg
GB T 24438:有機質10.5g/kg,速效磷17.9mg/kg,速效鉀110mg/kg
檢測自己買到的是不是純正的五常大米,先注意看一下有沒有19266的國家執行標準。如果有,那麼先恭喜你四分之一。接著看原產地,原產地一定是黑龍江五常的,而其餘的部分就要判斷經銷商是否良心了。
最為靠譜的方法,是避免從經銷商、分銷商等中間商的手中拿貨,直接從源頭農戶的手中拿米,有兩個好處:一能最大降低五常大米造假摻假的可能性,二是可以最大降低五常大米的成本,以最公道的價格買到品質最好的米。
你想少花錢吃好大米,平臺壓糧商,糧商壓糧企。為了生存和利益,人家糧企去別地搞點大米摻乎進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總不能讓人那麼大的攤子,都一起喝西北風吧?如果糧商有門路從中糧搞到陳骨子,對消費者而言算是幸事,稻穀是會呼吸的,雖然不如新稻磨出來的大米香甜,但起碼是稻花香。
農戶忙活一了整一年,盼來了米販子和收購商,可收購商說你看河西哪兒的稻子多便宜,你不便宜賣給我那就留著自個兒吃吧。於是,農民被債務逼得無奈,降價出售給米販子或收購商。可這大米出售之後,再也沒有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家大米是純正的五常大米了……
有句話講得好,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也許,想要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一個比較靠譜的路子就在這句話裡吧。
最後打個小廣告,不愛看您就划走。我可不想辛辛苦苦寫了兩三千字,最後被扣帽子說上廣告倆字。給大家誠心推薦這幾五常大米,好米從播種生產、收割加工再到最後的包裝銷售,全程可靠看得見。農民伯伯自產自銷,去掉中間環節,最大程度保證價格和品質,吃這樣的米,才放心。
字是有誠意的,內容也不摻什麼水分,講的都是些行業內的知識,目的就是為了讓各位朋友多了解一些內幕,選大米的時候擦亮眼睛,想吃點好米的人,多半都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畢竟生命寶貴且只有一次,對自己認真一點不應該嗎?
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幾分鐘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如果還有哪裡不懂,歡迎交流,共同探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