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聽沒聽過這樣一句話?
「太多人吃過五常大米卻又沒吃過五常大米。」
乍一聽,感覺是病句,但實際上描述下來卻又是事實。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描述呢?
因為有太多人買過包裝上印有「五常大米」字樣的米,可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米?卻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
聽過五常大米的人,必然也會多少了解一些五常大米的相關知識。
五常米,帝王糧
如果我們從歷史淵源開始談,那必然也會說到一個出名的人。
清朝慈禧太后大家應該都知道,末代時期最有名的皇室中人。她的挑剔可是出了名的,食不厭精,吃一頓飯甚至要準備上百道菜餚。
可是在嘗過五常大米後,卻讚嘆說出「非此米不可進食」的話,這是赤裸裸的讚許。當時京城內外各路達官顯貴,紛紛以吃到五常大米為榮。
再來說兩個實例:
清乾隆年間,皇帝派遣上千戶親族旗人到五常戍邊。
清道光十五年,吉林將軍富俊徵集部分朝鮮人在當地種植水稻,大米送往京城,專供皇族享用。
清鹹豐四年,當地設立五個甲社,以「三綱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給五常命名。
1954年,五常大米成為人民大會堂國宴用米。
1993年,田永太研發出五優稻系列稻種,被大面積種植在五常,成為代表品種。
2019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將近700億,創造「小小一粒米,百億大傳奇」。
獨特自然環節
在我心中,藍天,白雲,黑土,綠苗,這些都是五常最常見最不可缺少的元素。
哪怕許多人提到東北,態度褒貶不一,但我卻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炙熱。
我的家鄉是黑龍江五常小山子鎮,恐怕只有親眼見到,才能領略黑土地帶來的震撼。五常的土格外的黑,藍天白雲相接,往遠處看,是一眼望不到的田地和天際線。哪怕目睹無數次,依舊還是震撼大自然的力量。
見過很多人黑五常大米,可這些人卻不見得吃過真正的五常大米。大多數人談論,部分人了解行內情況,但大多數人都是一知半解、刻意抹黑、煽風點火。
可以說五常大米好吃,五常大米品質好是毋庸置疑的。
什麼是五常大米
不少人理解產在五常的就是五常大米。但五常當地24個產區,產出的品種不少,包括龍洋、松粳、龍稻、長粒香等等。每個品種特點不同,有些價格低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有些則抗病抗倒伏,有的產量高。
可真正的五常大米,品種是稻花香2號,官方叫五優稻4。
當年由於缺乏市場意識,這個品牌出來後被他人搶先註冊,貌似還是南方一個公司。可五常又實實在在種植稻花香,因此國家層面允許米袋子上印稻花香三個字。為啥你在南方買到印有「稻花香」的大米,但口感卻不算好?這就是原因。
今年第三節五常國際大米節上,五常市委常委公開指出,
「五常稻花香大米的市場指導價格在15元/斤。」
低於這個價格的,多半都是假米。
注意!這個市場價格,指的是流通到市場上,已經經過中間商層層加價之後,純正稻花香大米的價格。
如果放在農民層面,直接從原產地發貨,不經過批發商、經銷商、收購商這些步驟,真米的價格也不會低於10元/斤。
五常大米有多好吃?
有人說,味覺的體驗如同藝術。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五常大米口感,主要在於人、煮飯技巧、煮飯用的鍋、水質相關。
哪怕是同樣條件下煮出來的米飯,不同的人也覺得有所差異。不然為什麼美食點評大賽中,評委總是要三個人以上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一般我們吃的大米是秈米、粳米兩種。
吃到東北的粳稻後,人們會聚德跟秈米比差距很大。由衷說一句,這才是米。東北大米有很多品種,按常見幾個品種來說,長粒香也是有香味的,有部分白節子,可粒型卻短粗,跟五常大米不像。
最好的長粒香口感,也就貼近稻花香陳米的品質。
從長相上最像稻花香的是龍洋,但龍洋沒香味,口感沒那麼好,幾乎沒有白節子。這個品種的完熟度高,出米率高,所以成本更低。一般有很多商家都把龍洋摻比加入稻花香,再勾兌香精以次充好。
五常大米什麼味?
吃米吃成習慣和樂趣,吃成習慣,這才是對五常大米品質的認可。
有些朋友買了咱家的米,說大米聞著挺香,煮出來就不香了,是不是假米?其實這才是正常的。五常大米米香打開袋子就能聞到,煮飯時會比較濃鬱,可蒸好之後就幾乎沒什麼香味了。而且煮飯時候用的水也很特殊,水多則粘稠,水少則米飯太硬。
要說沒吃過真正五常大米的人,恐怕三言兩語沒法準確描述其滋味。
按合適米水比例煮出來的米飯,真的是恰如其分。
煮好的米飯Q彈,有嚼勁。跟其他品種的大米,米飯熱的時候還不太容易比較出來,很多人湊合吃了。可米飯涼了後,品質差異就明顯了。普通品種要麼瀉口,要麼回生。可純正的稻花香大米,涼了入口回甘,有一點點甜味。
關於五常大米的品質,科學上的描述是:食味值85+,直鏈澱粉15—20%,膠稠度70mm+。
「米香濃鬱,繞梁三日。」
不誇張地說,五常大米值得這個評價。
香味濃雖然是稻花香的最大特點,可米飯煮後香味卻不明顯。稻穀剛磨下來的時候,味道自然清新,是任何香精、添加劑都模仿不出來的。
「口感綿軟,不失彈性。」
大部分的大米品種,無論是南方米還是北方米,都不能兼容彈性和綿軟兩種特點。這種口感真的很難用文字描述,米飯入口,有明顯的軟糯感,牙齒咬下去,卻又不失彈性。
「粒型長粒,一層油亮。」
蒸好的米飯用我們東北話講是「油汪汪兒的」。稻花香的顆粒較長,沒有泰國香米那麼瘦。蒸煮後表面有一層明顯的油亮,飯粒是油光豔麗的,口感非常好。今年秋天開幕的第三屆五常大米國際節上,五常大米拿下第一,將日本越光米比了下去。
怎樣辨別真假稻花香?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關注五常大米的名字,實際上一些商家會在米的名稱上做手腳。舉例子:「五常寒地香」、「五常寒地貢米」、「五常臻香米」等等。
這類名字貌似名字越高大上,就越能證明自己是真的。實際上純正的稻花香,產品名稱山寫的要麼是「五常稻花香米」要麼是「五常大米稻花香」。
如果之前沒吃過純正五常大米的人,真的很難憑記憶或簡單判斷來辨別真假。當地農戶是知道的,真假要從稻殼上開始辨別。
一般有三個特點:有開口,有絨毛,而且顆粒比較細長。
不過對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別說是稻殼,就算異色蜜豆看不到,因此還是選擇靠譜渠道購買最簡單。這恰恰也是大部分消費者苦惱的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買到純正的五常大米呢?
如何買到純正五常大米?
之前我們就講過,與其關注牌子,還不如關注品質和靠譜的渠道。
線上或超市,單純看名字,看外包裝或價格都是做表面功夫,米袋子裡裝的是啥,除非入口,否則誰也不知道。作為一種資源,很多人都忽略了二八定律,大部分真米掌握在農戶手中。
不過五常當地依舊遵循著傳統的銷售渠道,農戶將米以低廉價格賣給米販子,再送到加工廠去加工,經過批發商、代理商之類的層層加價,中間還參與了許多的造假摻假問題。經過這些過程之後,大米的純正也無法得到保障。
所以最靠譜的,還是直接對接當地農民,從原產地發貨,不經過中間商,不用層層加價提高成本。這樣選擇出來的大米,既又品質上的保障,又有價格上的公正。
我也遇到過不少朋友,說我家大米太貴。
「咱小老百姓吃不起這樣的大米。」
「這大米是給貪官吃的吧!」
「你家大米太貴,窮人吃不起。」
聽過很多類似的話,言語時間說到根源上,還是在價格上下不來臺。
多少了解行情的人應該知道,五常今年經歷三場颱風。儘管對整體產量沒影響,但稻花香品種大量倒伏,增加了人工收割的成本。而每年秋收上市之後,市場行情變動,第一茬新米價格都會格外的高。
在五常當地,收稻子價格今年就將近3元/斤,出米率5個,相當於兩斤稻子出一斤米,大米磨出來成本價,不加其他費用,裸米成本將近7元/斤。再加上包裝、人工、快遞等其他費用,試問這價格還低的下來嗎?
有這麼一句話叫:
「長久的生意不騙人,騙人的生意不長久。」
做了生意,最重要的一點自然就是誠信,這也是立人之本。第三屆國際大米節上,五常市委常委曾說過五常大米的市場指導價格是15元/斤。
這裡還要注意一點,15元/斤是市場指導價格。
這個價格是經過了中間商層層加價,流通到市場上商超中的價格。除了包裝、快遞、人工等成本,還要加入店鋪和入商超的運營費用,並留存10—15%的利潤空間。
我家定價公平就在,是直接從原產地發貨的,自家種,自家吃,我自己吃的是什麼樣的,發的就是什麼樣的,所以價格要比流通市場的指導價格低。但就是這麼翻來覆去地解釋,我家米為什麼貴,為什麼比市場價格低,依舊也是有人聽不進去,讓人頗為無奈。
只能說,一分價錢一分貨,這道理是最簡單的吧。
無論什麼時候,價值跟價格都是成正比的。想要便宜,還想要純正五常大米,這樣的好事誰不想要?但真的有嗎?
說了這麼多,懂得自然都懂。從開始到現在,收到不少朋友的好評和善意。畢竟說的再多,也比不上好大米品質能站得住腳。五常這地方雖然沒啥好旅遊經典,但大米真的算聞名全國的特色農產品。只能說個人掃門前雪,做好自己就完事了。
文章結尾,打個廣告,不喜勿噴。
誠心推薦咱家的五常大米,好米從源頭看得見,無論是播種加工,還是收割磨米,每一個步驟都是清晰看得到的。當地農戶自產自銷,最大程度上節約了中間成本,才有了現在的公道價格。一年只收割一季,自然晾曬,保證營養口感,是我們最大的誠意。
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幾分鐘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如果還有哪裡不懂,歡迎交流,共同探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