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五常大米。
很多人理解為產在五常的大米就叫五常大米,實際上不是這樣,五常產的大米品種很多,長粒香、龍稻系列、龍洋系列和松粳系列等等。這些品種各有特點,有的高產,有的抗病抗倒伏,還有的價格低,容易被市場接受。但真正能代表五常的大米叫做五常稻花香,是田永太及其團隊成功培育出的種子。最初命名五優稻4,田永太稱其「稻花香2號」。
鹹豐賜名,何為五常
都知東北出好米,在遼闊的東北沃土,有個種植稻米的五常市。清鹹豐四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取自「三綱五常」之意,因此得名五常。言簡意賅,就是鹹豐皇帝喜歡這碗飯,要好好發展五常米種植。
皇室御供,米之國粹
五常米與清皇室有著屢不清的關係。1835年,五常米在清乾隆年間開始種植,一直是皇室獨享的御貢米,作為上等米並未在百姓中普及。除了鹹豐帝喜愛它賦其之名外,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盡食」。吃盡山珍海味,各地美食的皇室家族,獨愛一碗米飯,可見菜不能抵飯,飯比菜香。
飯香也因天時地利人和
五常米為什麼比其他米受歡迎,當然是因為有獨特的天時地理環境。隸屬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壤礦物質含量多,酸鹼度、有機質平均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適中,十分利於稻米的生長。C形盆地,日照充沛,泉水灌溉,水量充盈。再加上傳統農耕,有機技術種植。總的來說,出身決定品質,後天努力決定成敗。
那麼——五常大米究竟有多好吃呢?
味覺的體驗如同藝術,在人,五常大米的口感主要是由煮飯技巧以及煮飯用的鍋、水質相關,還跟品嘗的人相關,就是同樣的米香,在不同人聞出來都有差異。
沒有比較沒有說服力,相比秈稻,吃到東北的粳稻,一般人會覺得天壤之別,這才是米。在東北大米的品種當中,以網上常見的幾個品種來說,長粒香也有香味,同樣也有白節子,但粒型是短粗的,米粒有點像矮胖子,長粒香的口感極限能達到稻花香沉迷的水平。
不過長相上最像稻花香的品種,還得是龍洋。只不過龍洋沒有香味,完熟度高,出米率高。這種特徵導致龍洋雖然外形和稻花香相似,但白節子少,吃起來相對有點咬頭。
百分百純正的五常大米什麼味兒?
吃米吃成樂趣,吃成習慣,這才是對五常大米品質的認可。有些朋友說你家五常大米聞著挺香,煮出來就沒什麼香味了,是不是假米?實際上,米香在煮飯期間會比較濃鬱,但蒸成米飯之後,香味幾乎聞不到。要吃出米的口感,煮飯時用水量非常關鍵,水多了,米飯粘稠,水少了,米飯太硬。按照合適米水比例煮出來的飯,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煮好的米飯,入口有嚼勁,Q彈,這種嚼勁、彈韌恰恰是大米品質高低的一把量尺。科學的描述是,直鏈澱粉含量適中,支鏈澱粉含量高。
十田十美大米確實新鮮好吃,少放點水,口感糯糯的,很香,不用菜都好吃。開袋就有米香,口感不錯,喜歡米飯一粒粒的少放點水就是一顆顆的有嚼勁。多放一些水就香糯糯的很好吃。
橫斷面呈扁圓形,顏色白色透明的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飯粒油亮,香味濃鬱。蒸煮後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