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村上春樹
最近,期待已久的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中文版終於問世。不由分說,阿伸第一時間入手了一套。午後時光,聽著窗外的雨聲,翻閱著村上的文字,心裡隱隱有種踏實和愜意的感覺。
世人對於村上春樹,總是褒貶不一。喜歡的人,愛極了他的文字。而不喜之人,則視其為市場的產物,諾獎的絕緣體。然而村上本人,卻對這些評論看得極為淡然,每當有媒體追問他關於文學獎項的問題,他總是會回答道:
「最重要的是好的讀者,無論什麼獎,都比不上買書的讀者更有實質意義。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獎項。」
看,這就是他,村上春樹。
關於成長
也許所有的作家,之所以會成為作家,都是從小就喜歡沉浸在閱讀中的孩子。
村上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中學時期,由於過分沉迷於西方文學和爵士樂而經常被老師批評,以至於一度想要退學。在他看來,中學時所學的那些東西,遠不及小說來得有意思。
後來上了高中,對於閱讀的渴望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由於當時日本國內文壇對於外文作品的引進數量尚不豐富,無法滿足村上對於西方文學的需求,於是,他開始嘗試讀英文原版小說。那時的神戶港旁有一家舊書店,常把一些簡裝版的英文小說按堆論賣。村上就經常跑去那裡買,也不管是否能讀懂,都硬著頭皮亂讀一通。對於英文並沒有特別擅長的他來說,完全是出於好奇心的驅使。但是漸漸,他讀英文小說就越來越順,可以大致從頭到尾讀下來。
然而儘管如此,當時他的英文考試成績,卻仍舊非常一般。
由於花費過多時間在學習以外的地方,村上的父母非常生氣,他們時常告誡村上,如果現在不努力讀書,將來一定會後悔的。(雖然至今,村上仍舊不認同這個觀點)但他終究還是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在第一年高考落榜後,通過努力學習於第二年考取了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
進入了大學的他,簡直是如魚得水。離開了父母的管束,外加由於社會原因導致的學校上課時間不穩定,使得村上徹底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幾乎不去學校,除了平時打零工維持生計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閱讀以及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酒吧。當然,村上春樹的大學時光並沒有因此而一無所獲,他在學校裡遇見了今生唯一的摯愛,他的夫人——陽子。
當時兩位年輕人在認定彼此就是自己想要廝守一生的伴侶之後,很快就結了婚,而那時他們連大學都還沒畢業。
婚後,他們用自己打工的存款加上銀行貸款,開了一間名為Peter Cat的爵士酒吧,店名取自村上曾經養過的一隻名為Peter的貓。從此村上終於可以心安理得的在自己的酒吧裡享受爵士樂。
學校?那是更加不會去的地方。
對於這樣的出勤率,村上自然是無法畢業的,然而他找到自己的導師,向對方訴說了自己經營酒吧的辛苦及忙碌。老師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同意他慢慢補修學分,於是,村上花了八年時間終於從大學畢業。
關於寫作
村上春樹曾如此描述自己
「我屬於那種,對自己喜歡的事,感興趣的事,就要全神貫注追求到底的性格,絕對不會半途而廢,得做到心安理得才會停手。」
寫作,便是他最好的證明。
在他29歲那年一個春日的午後,晴空萬裡。村上去家附近的神宮球場看了一場棒球賽。由於兩隊實力相差懸殊,因此外場席觀眾寥寥無幾。村上一個人斜躺在綠色的草坪上,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著比賽,無比愜意。
很快,改變世界文壇的歷史性轉折到來了。
當時弱隊打出了一擊漂亮的二壘打,觀眾席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這時,忽然村上的腦海內冒出了一個毫無徵兆的念頭「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後來,村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覺得似乎有什麼東西慢慢從天空飄落下來,而他則攤開雙手牢牢接住了它。
村上徹底秉承了他說幹就幹,絕不拖延的性格。在當天比賽結束之後回家的路上,特意去書店買了紙和筆,當晚收店之後,就在廚房的桌子上開始埋頭寫作。
這一發便不可收拾,前後大約花了半年時間,村上的第一部小說終於誕生,一出手便獲得了新人獎提名,那部小說就是《且聽風吟》。
正如村上所言,他一旦認定要去做的事情,便不會停歇。於是,當他深深感到想要全力以赴去進行小說創作,而非閒暇時間隨意擺弄後,他做了個重大的決定,就是賣掉經營了七年的爵士酒吧。反對聲是肯定有的,畢竟當時酒吧的利潤遠高於尚未成名的小說家。但是村上那股「破釜沉舟」的倔強勁兒一旦上來,便是攔也攔不住。
賣掉酒吧後,村上正式開啟了他的職業小說家生涯。
關於跑步
如果要細數村上春樹的優點來,也許有很多人會說寫作有天賦,文筆獨到,思維新穎,格局宏大,還有三觀很正,不畏右翼勢力,等等。但我能想到的,他的最大優點,便是極為自製的生活態度。
由於之前經營酒吧異常辛苦和忙碌,後來雖然轉行為作家,但是由於久坐不動,加之抽菸厲害,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常常感到體力不支。為此,村上在寫完《尋羊冒險記》後,認真的思索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路程。既然決定要以小說家作為終身事業,就必須要擁有充沛的體力和清晰的腦力。於是,村上春樹做了一個和決意開始寫作差不多重大的決定,就是正式開始每天跑步。
沒錯,是每天。 也許有很多人都有做過想要每天跑步的決定,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並不多,更何況是作家這種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但是村上春樹做到了,並且在跑步的同時,還戒了煙。
無論氣候如何,無論身處哪個國度,村上春樹從決定開始跑步的那一刻起,就從未食言。不管是國際上的各大馬拉松比賽,亦或是大學校園的操場,城市的河畔,全都留有他跑步的身影。幾十年如一日。
長期穩定的跑步習慣,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更是心理上的強大。他比以前能夠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和寫作。同時,跑步的時間,正是獨自思考的好時間,村上常用來進行小說的構思和創作。想來,真是益處良多。
然而村上春樹的這種行為,卻被日本國內文壇嗤之以鼻,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和藝術家相去甚遠。當然,日本文壇一直以來都對村上不是很友好,這點村上雖然心裡清楚,卻並不介懷。對於村上春樹而言,與其稀裡糊塗的過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得活著更為令人滿意。
「人總有一日會敗北。不管願意與否,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肉體總會消亡。一旦肉體消亡,精神也會日暮途窮。此事我心知肚明,卻想把那個岔口——即我的活力為毒素擊敗與凌駕的岔口——向後推遲,哪怕只是一丁半點。這就是身為小說家的我設定的目標。眼下,我暫無「憔悴」的閒暇工夫。正因如此,即便人家說我「那樣的不是藝術家」,我也還要堅持跑步」
這便是村上春樹,一位作家,更是一位面對目標毫不猶豫,身體力行去一步步實現的人。
春暖花開的季節,終究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