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大埔縣重要的傳統優勢產業,是大埔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大埔縣堅持把茶葉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現如今,一片片小茶葉在農民增收致富中扮演著更有分量的角色,「中國名茶之鄉」的名號也愈加響亮。
來到楓朗鎮上山下村一戶茶農家中,清新的茶香撲鼻而來,幾個茶農正熟練地運用殺青機、揉撚機、烘焙機等制茶機器,按照制茶工序將剛採摘下來的春茶製作成品進行銷售。茶農羅裕松告訴記者,自己一家人共同經營著這個茶業作坊,全家人一起種茶、制茶、賣茶,單叢、烏葉、鴨屎香、黃枝香、奇蘭等茶葉都有,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去年大概有十四、五萬。
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縣長熊鋒松等縣領導到茶場調研。
記者瞭解到,上山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茶農,小茶葉託起了他們的致富夢。而這個村莊只是該縣茶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19年,大埔茶葉種植面積10.8萬畝,產值8.5億元。13家具備加工能力經營主體,通過「合作組織+農戶」模式,以訂單農業、安排就業、入股合作等方式,帶動500多戶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此外,17家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帶動全縣5000多戶農民群眾奔康致富。
楓朗鎮鎮長羅長江稱,該鎮通過改品種、教技術等方式方法,重點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茶產業聯合體,以此推動茶旅產業融合發展。廣東凱達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法衛則表示,該公司組織農民培訓,從種植到加工到製作,統一技術,隨後統一收購茶青來製作,統一品牌去銷售,便於走向市場,走向世界。
據瞭解,2019年,大埔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打造梅州「嘉應茶」區域品牌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茶產業品種、品質、品牌,規劃建設大埔縣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上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去年5月,大埔縣充分整合資源,籌措2億元資金投資建設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並以「一核一軸兩翼多園區」空間布局,把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打造成為三產融合示範區及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示範帶,以點帶面,加快推進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目前,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茶葉種植面積7.31萬畝,佔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的67.7%,年產量4933噸,年產值4.86億元。
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茶園變公園 村民遊客笑開顏
圖為凱達崠頂湖茶場
近年來,大埔縣以「一核一軸兩翼多園區」空間布局,把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打造成為三產融合示範 區及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示範帶,以點帶面,加快推進茶葉產業融合發展。
沿著嶄新的柏油路來到楓朗鎮崗頭茶葉村,茶香與茶文化交織相融,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制茶工序介紹畫在牆上掛著,別有一番茶文化的味道。沿坡而上,一路都是茶葉加工坊、茶葉商店及喝茶休閒屋。從茶在草木間的大自然之美,到採茶制茶的勞動、淳樸鄉民之美;從茶名茶味茶香茶器茶藝茶道之美,到茶人茶友茶聚茶事人文之美,村民和遊客們用一杯茶的溫度感受世界長壽鄉大埔之美。
以茶為媒,大力發展茶具、茶點、茶文化旅遊產業,把茶園變公園、農副產品變旅遊商品,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成為大埔縣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和農民群眾增收新亮點。
廣東凱達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法衛告訴記者,農民自己養有雞、鴨、魚、青菜、番薯等,這些都可以變錢。比如燜鹹菜飯、做雞煲給遊客吃。他說:「以前,茶葉做出來要拿到外面去賣,或者等我們收購,現在我們去收購不一定能收到,有些已經被遊客買了。」
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項目規劃範圍南起凱達茶場,北至大埔角村,西達大王坑村以西山區,東抵隔背村以東群山地區,面積約35000畝。該產業園立足項目區的主導農業生態茶產業,融合紅色旅遊、客家文化,多元發展,助推產業興旺、鄉村振興。
據楓朗鎮鎮長羅長江介紹,目前,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項目近期規劃已完成茶文化體驗村、觀景臺、文化走廊、停車坪、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隔背—大王坑—崠頂湖—北坪旅遊產業路硬底化工程接近完工;全自動生產車間、七彩曬青場、產品展銷中心等專案建設有序推進。他說,根據規劃,將以紅色村為核心,大埔角村至上山下村為發展主軸,以西巖茶鄉、將軍輋以及大王坑村為兩翼,串起崗頭、南坪、崠頂湖等多個特色園區的紅綠文化旅遊線路。
陳衡禮再捐25.08萬元防疫物資助力家鄉疫情防控
3月25日,大埔縣在縣疾控中心舉行捐贈儀式。全國自強模範、梅州市政協委員、大埔縣人大常委會委員陳衡禮再次向大埔捐贈一批價值約25.08萬元的防疫物資,支援家鄉抗擊疫情。
陳衡禮及大埔縣政府縣長熊鋒松、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建庭、副縣長饒凌雲、縣政協副主席楊竹玲等出席捐贈儀式。
捐贈儀式上,大埔縣教育局主要負責人接受陳衡禮先生的捐贈;熊鋒松代表大埔縣人民政府向陳衡禮授牌匾。陳衡禮表示,將繼續關注家鄉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發動身邊的朋友一起行動,彙聚更多正能量,在家鄉有需要之時,定將義不容辭、全力以赴,支持家鄉安全度過疫情難關。
黃建庭代表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和57萬家鄉父老對陳衡禮的仁風義舉表示最衷心的感謝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表示,陳衡禮心繫家鄉,疫情暴發以來兩度捐贈防疫物資支援家鄉,為大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準備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愛國愛鄉企業家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
據悉,年初疫情肆虐,在大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陳衡禮一直密切關注著家鄉的疫情防控。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在工廠還沒完全復工的特殊時期,陳衡禮克服種種困難趕製了第一批物資(50箱免洗淨手消毒凝露),於2月24日發回家鄉捐贈給家鄉人民,助力防疫工作,3月25日再次捐贈總價值約25.08萬元的310箱免洗淨手消毒凝露幫助家鄉恢復生活生產和復工復學。
海外僑胞捐贈物資全力支持家鄉戰「疫」
3月16日,大埔縣在縣疾控中心舉行海外僑胞「抗疫」物資捐贈儀式。這次共收到泰國大埔會館捐贈的口罩2000個,阿根廷粵商會捐贈的口罩11700個、防護帽2000個、防護手套2000副、防護褲44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家鄉的疫情發展時刻牽動著海內外僑胞的心。在這關鍵時刻,廣大僑胞迅速行動,伸出援手,盡心盡力籌集抗疫物資,全力支援家鄉疫情防治工作。
漳北村將設省級蜜柚種植示範區
日前,在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幫扶工作隊的指導下,大埔縣漳北昌華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廣東省蜜柚種植標準化示範區立項獲批。
據悉,蜜柚種植產業是漳北村的主導產業。要確保蜜柚產業優質、規模、持續地發展,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來規範栽培技術以及品質控制,同時還要按標準來進行科學管理,才能保證蜜柚產量和品質的穩步提高,實現增產增效,切實解決柚果銷售中的品質問題,促使梅州市乃至廣東省蜜柚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而廣東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設計的省級專案。
通過廣東省蜜柚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帶動幫扶村主導產業的發展,決戰脫貧攻堅。主要做法是,以蜜柚種植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為基礎,運用簡化、統一、協調、選優原理,把科研種植技術及先進的農科技術轉化為標準,在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加以實施應用,實現從農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產品、加工、供餐的全程序控制,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提高農業產業的素質和水準,加快傳統蜜柚產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逐步形成「合作社+農戶+工廠+餐桌」的創新扶貧模式,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萬朵風鈴掛枝頭 一片金黃如秋景
陽春三月,鮮花盛開,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的黃花風鈴木成片怒放,黃花漫天,宛如秋景(如圖,吳騰江攝)。
黃花風鈴高掛枝頭、花團錦簇,其色豔似金、黃如金甲,置身林間,仿佛在油畫裡一般,讓人賞心悅目。連日來,侯南村的這一美景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觀賞。伴隨著鳥語花香,微風拂來,輕盈的花枝在風中搖曳,一串串風鈴也隨風「起舞」,遊客們或優哉遊覽、或靜心觀賞、或拍照定格……怡然自得間,感受著春天的氣息。
黃花風鈴木先開花後長葉,由於花色金黃、花冠形似風鈴,故稱之為「黃花風鈴」。侯南村種植的黃花風鈴木林佔地面積有30多畝,花期持續時間約10天。每年春天花開時節,這裡的黃花風鈴便開得一派燦爛,近幾年來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本地及周邊地區的遊客前來遊覽觀賞,侯南村也逐漸成為大埔縣一處春季賞花「打卡點」。(劉潤濤 羅慶豐)
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上榜。
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和建築物。據考證,1927年9月16日,南昌起義部隊揮師南下進入大埔縣,成立大埔縣人民革命政府。18日下午,南昌起義軍進駐大埔縣城茶陽。19日,起義軍領導人朱德、李立三、彭湃等人出席歡迎南昌起義軍大會並作講話。會上,中共前委將大埔縣人民革命政府改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其中委任李卓寰為公安局局長,並贈送步槍150支。大埔農民自衛軍獨立第一團第一連為公安局主要力量,戎守縣城,擔負警衛任務、維持社會治安等工作。由此,中共領導的人民公安機關——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誕生了。
去年以來,梅州市公安局成立課題組,通過深入挖掘考證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史實,並與市黨史辦聯合主辦歷史定位研討會,邀請公安部、全國公安文聯、省公安廳相關負責同志以及中國軍事博物館、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中央黨史研究室、省方志辦、省文物局等單位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闡述和討論了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背景、經過及其政治影響、現實意義,進一步明確了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歷史定位。中共黨史研究人員陳弘君說:「根據現有的黨史、軍史、警史文獻史料考證,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是中國早期的紅色政權,該公安局是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目前,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還被有關部門確認為「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大埔縣紅色革命遺址」,被命名為「梅州公安民警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大埔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鈺然 李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