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9 日,由雲南博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賀志泉及尋找南僑機工愛心志願者團隊 發起,雲之南華人頻道、中國經濟導報、中國工業報、中通社雲南、華語音樂排行榜 、印象貴州網、波特蘭喬聲報(華人網)等多家媒體支持的「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走進雲龍縣」活動在大理保和居客棧啟動。
本次活動在大理保和居客棧計劃啟動地點
此次活動以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為主線,由雲南博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主辦單位開通建設電商平臺「博農尚 品」工作展開。平臺設置欄目有滇緬文旅、博農酒店、博農官網、博農商城、博農網上展廳、主題農場、種植基地等項目,其功能強大,版塊豐富。
11 月 20 日上午,記者隨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到達大理史迪威公路節點北鬥地區。
據悉,北鬥鄉位於永平縣城東北部,是大理州永平、漾濞、雲龍西三縣九鄉鎮的結合部,東與漾濞縣太平鄉、富恆鄉隔河相望,北與雲龍縣團結、保豐兩鄉山水相連,西與雲龍縣龍門鄉、博南鎮接壤, 南與雲龍縣龍街鎮相連,「博南古道」、老滇緬公路、320 國道和黃金公路穿境而過,大保高速公路擦邊而過。相傳北鬥村東面太保山上有七星石,面朝北,古有「七星朝鬥」之說,故名「北鬥」。
20 日中午,研學之旅團隊抵達雲龍縣雲山鳳養殖專業合作社考察並拍攝產品上傳到「博農尚品」商城平臺。
20 日下午,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考察雲龍縣團結鄉鹿龍唐茶廠高原現代莊園,期間與茶廠負責人商洽電商產業扶貧項目合作等事項。
雲龍縣團結鄉鹿龍塘茶廠,始建於 2001 年,是集農、工、商為一體的個人獨資企業。平均海拔 2500 米左右,該地區氣候溼潤、降雨豐富,自然具有獨特的小區氣候,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企業自主創建了「佬倵」碧螺春茶系列產品,現有高質量原料基地茶園 7000 餘畝,其中已投產的茶園面積 1700 餘畝。
周邊茶農的種植面積 4900 餘畝,基地茶園位於海拔 2500 多米的雲霧山中,茶園遠離城市、遠離工業汙染區」。 茶廠致力於積極探索多種發展模式,現已初步形成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企業也逐年發展壯大,現有茶園 7000 畝,合作社成員種植茶葉達 500 多戶,茶園種植面積不斷在擴大,茶農規模也越來越增加,茶廠加工生產流程設備齊全,主要設備有:全自動殺青機、揉捻機、白葉烘乾機、全自動烘乾機、炒青機、曲毫機、抖篩機等加工機械及包裝、質量檢測設備。加工能力不斷擴大,生產的「佬倵」碧螺春茶系列產品銷路暢通,市場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企業於 2011 年 7 月取得「佬倵」註冊商標;2011 年 11 月通過「QS」 認證; 2013 年被認定為大理州「知名商標」,2013 年榮獲等九屆昆明泛亞國際博覽會優質獎,2014 年評為雲南省「著名商標」,2015 年取得有機食品證證書;同時取得大理州「名牌產品」獎,和雲南省「名牌產品」獎,雲南省「十大優質農產品」獎,還獲得國農產品地理標誌「雲龍茶」的使用權等各種獎項和榮譽。
11 月 21 日上午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到達千年白族諾鄧古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於自唐代南詔時期 1000 多年以來"諾鄧"村名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
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圖為諾鄧古村傳統製鹽
見諸於史籍,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 1138 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明確記載,這裡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製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諾鄧特色產品—火腿,配料獨特,製作精細,質優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鬱的鄉土風味和白族同胞醃臘製品的風格。每年春節前夕隆冬臘月之際,當地白族同胞紛紛忙著宰殺肥豬,製作火腿, 此時製作的火腿稱"正冬腿"。
有著千年歷史的諾鄧天然鹽井,造就了諾鄧火腿所獨具的美味。在央視攝製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一段 6 分鐘長的關於雲南諾鄧火腿的影像。
正是這短短的 6 分鐘,讓諾鄧火腿瞬間名聲大噪。雲龍縣心靈手巧的白族婦女膠製的諾鄧火腿是雲南的三大名腿之一,早在前清時代就經"南方絲綢之路"出口緬甸、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21 日下午,滇緬公路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走訪大理州雲龍縣知名企業雲龍諾鄧火腿食品廠。大理州雲龍縣諾鄧火腿食品廠是雲南省成長型中小企業,雲南省農業產業省級龍頭企業,雲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諾鄧火腿是大理州知名商標,雲南省著名商標,中國著名商標,雲南名牌農產品。企業己申請成功十多個商標和一個地理商標。
企業法人楊伍松是中共黨員、大理州工商聯執委、雲龍縣工商聯副會長、雲龍縣企業協會理事和大理州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雲龍縣企業家協會會長。雲南省諾鄧火腿醃製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
他帶領企業五位縣級諾鄧火腿傳統技藝醃製傳承人和企業技術骨幹在傳統技藝方法上加大科研力度,發明了防止火腿脂肪氧化的鹽泥火腿並獲得了兩項發明專利和三項外包裝專利。
公司與雲南省著名科學家虞泓教授的科研機構雲南雲百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籤訂了科研合同,開展諾鄧火腿宏基因組的研究為諾鄧火腿優於其它火腿提供科學數據,為諾鄧火腿走向世界提供有力保障。
2011 年,2013 年企業兩年被雲南省銀行業評為守信用客戶,銀行信用等級為A 級。2015 年在昆明舉辦世界泛亞農產品博覽會榮獲金獎。2016 年榮獲了在雲南省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2018 年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第十五屆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2018 年榮獲了在雲南省昆明舉辦世界泛亞農產品博覽會榮獲優秀農產品獎。 2016 年企業榮獲了大理州高原特色農業雙十推薦活動組委會授予大理州高原特色農業 大理州十大優質品牌,大理好禮銀獎。雲龍縣人民政府授予雲龍縣縣長質量獎。雲龍縣迎州慶暨太極文化旅遊活動諾鄧火腿萬人品鑑榮獲特等獎。雲龍縣首屆旅遊商品開發大賽組委會授予一雲龍縣首屆特色旅遊商品創意開發大賽金獎。
組建了「雲龍火腿開發協會」,有 26 個微型企業和 46 個會員參加,與 176 戸建檔立卡戶建立合作關係,成立了非公經濟黨支部,形成了黨支部十企業十協會十農戶。現成為雲龍縣農業局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現企業有發酵一年火腿 3.8 萬支,發酵兩年火腿 1.8 萬支,發酵三年火腿 5.7 千支,發酵四年火腿 2 千支,發酵五年火腿和鹽泥火腿各 1.5 千支。2018 年企業銷售量達到 360 多噸,長期用工 36 人。季節性用工 250 人次,每年勞動農戶達 5000 戶,縣城附近鄉鎮農產均增收 500 元。
通過本次研學之旅活動,建設「博農尚品」平臺等系列項目,宗旨為開發滇緬公路沿線相關產品及服務業等產業鏈,助推打造雲龍品牌,促成雲品出滇,走向國際市場,助力扶貧攻堅。
此次活動結束後,公司及團隊即將舉辦 2019 首屆雲南滇緬公路國際旅行研學發展研討會,同時啟動邀約全國百家媒體走進滇緬公路活動,尋找滇緬公路上的人文記憶、尋找滇緬公路上的美食、尋找滇緬公路上的民俗風情、尋找滇緬公路上的最美風景。(圖文/雷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