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走進雲龍縣

2020-12-24 印象貴州

11 月 19 日,由雲南博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賀志泉及尋找南僑機工愛心志願者團隊 發起,雲之南華人頻道、中國經濟導報、中國工業報、中通社雲南、華語音樂排行榜 、印象貴州網、波特蘭喬聲報(華人網)等多家媒體支持的「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走進雲龍縣」活動在大理保和居客棧啟動。

本次活動在大理保和居客棧計劃啟動地點

此次活動以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為主線,由雲南博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主辦單位開通建設電商平臺「博農尚 品」工作展開。平臺設置欄目有滇緬文旅、博農酒店、博農官網、博農商城、博農網上展廳、主題農場、種植基地等項目,其功能強大,版塊豐富。

11 月 20 日上午,記者隨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到達大理史迪威公路節點北鬥地區。

據悉,北鬥鄉位於永平縣城東北部,是大理州永平、漾濞、雲龍西三縣九鄉鎮的結合部,東與漾濞縣太平鄉、富恆鄉隔河相望,北與雲龍縣團結、保豐兩鄉山水相連,西與雲龍縣龍門鄉、博南鎮接壤, 南與雲龍縣龍街鎮相連,「博南古道」、老滇緬公路、320 國道和黃金公路穿境而過,大保高速公路擦邊而過。相傳北鬥村東面太保山上有七星石,面朝北,古有「七星朝鬥」之說,故名「北鬥」。

20 日中午,研學之旅團隊抵達雲龍縣雲山鳳養殖專業合作社考察並拍攝產品上傳到「博農尚品」商城平臺。

20 日下午,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考察雲龍縣團結鄉鹿龍唐茶廠高原現代莊園,期間與茶廠負責人商洽電商產業扶貧項目合作等事項。

雲龍縣團結鄉鹿龍塘茶廠,始建於 2001 年,是集農、工、商為一體的個人獨資企業。平均海拔 2500 米左右,該地區氣候溼潤、降雨豐富,自然具有獨特的小區氣候,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企業自主創建了「佬倵」碧螺春茶系列產品,現有高質量原料基地茶園 7000 餘畝,其中已投產的茶園面積 1700 餘畝。

周邊茶農的種植面積 4900 餘畝,基地茶園位於海拔 2500 多米的雲霧山中,茶園遠離城市、遠離工業汙染區」。 茶廠致力於積極探索多種發展模式,現已初步形成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企業也逐年發展壯大,現有茶園 7000 畝,合作社成員種植茶葉達 500 多戶,茶園種植面積不斷在擴大,茶農規模也越來越增加,茶廠加工生產流程設備齊全,主要設備有:全自動殺青機、揉捻機、白葉烘乾機、全自動烘乾機、炒青機、曲毫機、抖篩機等加工機械及包裝、質量檢測設備。加工能力不斷擴大,生產的「佬倵」碧螺春茶系列產品銷路暢通,市場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企業於 2011 年 7 月取得「佬倵」註冊商標;2011 年 11 月通過「QS」 認證; 2013 年被認定為大理州「知名商標」,2013 年榮獲等九屆昆明泛亞國際博覽會優質獎,2014 年評為雲南省「著名商標」,2015 年取得有機食品證證書;同時取得大理州「名牌產品」獎,和雲南省「名牌產品」獎,雲南省「十大優質農產品」獎,還獲得國農產品地理標誌「雲龍茶」的使用權等各種獎項和榮譽。

11 月 21 日上午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到達千年白族諾鄧古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於自唐代南詔時期 1000 多年以來"諾鄧"村名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

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圖為諾鄧古村傳統製鹽

見諸於史籍,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 1138 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明確記載,這裡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製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諾鄧特色產品—火腿,配料獨特,製作精細,質優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鬱的鄉土風味和白族同胞醃臘製品的風格。每年春節前夕隆冬臘月之際,當地白族同胞紛紛忙著宰殺肥豬,製作火腿, 此時製作的火腿稱"正冬腿"。

有著千年歷史的諾鄧天然鹽井,造就了諾鄧火腿所獨具的美味。在央視攝製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一段 6 分鐘長的關於雲南諾鄧火腿的影像。

正是這短短的 6 分鐘,讓諾鄧火腿瞬間名聲大噪。雲龍縣心靈手巧的白族婦女膠製的諾鄧火腿是雲南的三大名腿之一,早在前清時代就經"南方絲綢之路"出口緬甸、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21 日下午,滇緬公路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走訪大理州雲龍縣知名企業雲龍諾鄧火腿食品廠。大理州雲龍縣諾鄧火腿食品廠是雲南省成長型中小企業,雲南省農業產業省級龍頭企業,雲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諾鄧火腿是大理州知名商標,雲南省著名商標,中國著名商標,雲南名牌農產品。企業己申請成功十多個商標和一個地理商標。

企業法人楊伍松是中共黨員、大理州工商聯執委、雲龍縣工商聯副會長、雲龍縣企業協會理事和大理州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雲龍縣企業家協會會長。雲南省諾鄧火腿醃製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

他帶領企業五位縣級諾鄧火腿傳統技藝醃製傳承人和企業技術骨幹在傳統技藝方法上加大科研力度,發明了防止火腿脂肪氧化的鹽泥火腿並獲得了兩項發明專利和三項外包裝專利。

公司與雲南省著名科學家虞泓教授的科研機構雲南雲百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籤訂了科研合同,開展諾鄧火腿宏基因組的研究為諾鄧火腿優於其它火腿提供科學數據,為諾鄧火腿走向世界提供有力保障。

2011 年,2013 年企業兩年被雲南省銀行業評為守信用客戶,銀行信用等級為A 級。2015 年在昆明舉辦世界泛亞農產品博覽會榮獲金獎。2016 年榮獲了在雲南省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2018 年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第十五屆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2018 年榮獲了在雲南省昆明舉辦世界泛亞農產品博覽會榮獲優秀農產品獎。 2016 年企業榮獲了大理州高原特色農業雙十推薦活動組委會授予大理州高原特色農業 大理州十大優質品牌,大理好禮銀獎。雲龍縣人民政府授予雲龍縣縣長質量獎。雲龍縣迎州慶暨太極文化旅遊活動諾鄧火腿萬人品鑑榮獲特等獎。雲龍縣首屆旅遊商品開發大賽組委會授予一雲龍縣首屆特色旅遊商品創意開發大賽金獎。

組建了「雲龍火腿開發協會」,有 26 個微型企業和 46 個會員參加,與 176 戸建檔立卡戶建立合作關係,成立了非公經濟黨支部,形成了黨支部十企業十協會十農戶。現成為雲龍縣農業局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現企業有發酵一年火腿 3.8 萬支,發酵兩年火腿 1.8 萬支,發酵三年火腿 5.7 千支,發酵四年火腿 2 千支,發酵五年火腿和鹽泥火腿各 1.5 千支。2018 年企業銷售量達到 360 多噸,長期用工 36 人。季節性用工 250 人次,每年勞動農戶達 5000 戶,縣城附近鄉鎮農產均增收 500 元。

通過本次研學之旅活動,建設「博農尚品」平臺等系列項目,宗旨為開發滇緬公路沿線相關產品及服務業等產業鏈,助推打造雲龍品牌,促成雲品出滇,走向國際市場,助力扶貧攻堅。

此次活動結束後,公司及團隊即將舉辦 2019 首屆雲南滇緬公路國際旅行研學發展研討會,同時啟動邀約全國百家媒體走進滇緬公路活動,尋找滇緬公路上的人文記憶、尋找滇緬公路上的美食、尋找滇緬公路上的民俗風情、尋找滇緬公路上的最美風景。(圖文/雷啟玉)

相關焦點

  • 滇緬公路二
    當時的雲南交通閉塞,出行困難,唯一的公路是在一九二五年至三五年間築成的昆明到下關的土路,此路狀況甚差,一遇雨季時常塌坊阻斷。如要打通滇緬國際通道必須改造這條已有的道路,同時新建自下關向南而西過保山、龍陵、芒市、腕町出境到曼德勒的公路。但是自下關以南一段全是建在氣勢磅溥的百裡橫斷山中,這裡山高林密,漳氣四溢、地質結構複雜、海撥落差巨大,同時還必須穿越兩條洶湧湍急的大江-瀾滄江和怒江。
  • 精準扶貧!雲南雲龍縣天燈村走出貧困時代!村民:翻天覆地的變化
    雲南大理雲龍縣「天燈學生村」曾是全國重視教育的典範,同時也是山區教育落後的寫真,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逐漸消失了,這個消失的「山村」點燃了「明亮」天燈。天燈是大理州雲龍縣苗尾鄉的一個直過民族傈僳族村,也是雲龍縣深度貧困村之一。
  • 臺媒雲南行:重走滇緬公路 血淚築成的生命線
    抗戰時期日軍全面佔領大陸沿海,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滇緬公路成為唯一對外交通運輸的「輸血線」。這條公路,可說是用血淚修築而成,被譽為「血肉鑄成的抗戰生命線」。興建滇緬公路(雲南到緬甸的公路),確保大陸西南對外交通運送物資暢通無阻。
  • 雲龍縣新榮村:「小竹杆」解決「大難題」
    「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是關鍵。」「怎樣結合村、組實際引導貧困戶種植轉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加貧困戶收入,一直是我們駐村扶貧工作隊心頭的大事。」雲龍縣人武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段立偉如是說。自掛鈎關坪鄉新榮村以來,雲龍縣人武部駐村扶貧工作隊與鄉村幹部擼起袖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家中,與貧困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調查摸清貧困戶產業發展現狀,詳細了解貧困戶產業發展意願及建議。經過反覆實地調研和廣泛聽群眾意見,結合新榮村有種植白芸豆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且多數貧困群眾有種植白芸豆的經驗、又有擴大種植面積的想法,最終確定通過種植白芸豆來解決貧困群眾短期增收問題。
  • 滇緬公路:中國人的抗日生命線
    滇緬公路,中國雲南到緬甸的公路。日本全面侵華後,中國急需開闢新的國際通道,以建立我國西南與國際社會的聯繫。
  • 走進高黎貢山,探索「世界物種基因庫」|親子特色研學冬令營
    研學簡介研學主題:大理+高黎貢山行走的課堂親子研學營研學內容:①重走滇緬路:參觀公路博物館,了解滇緬公路抗戰歷史,珍愛和平!③民俗文化:雲南原生態民俗文化體驗,天然溫泉。④學習了解雲南咖啡種植髮展歷史,動手製作咖啡。研學安排以下活動全部符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系列標準」大綱。
  • 滇緬公路的修築背景
    滇緬公路修建之難,難在公路經過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由於抗戰形勢的日益緊迫,滇緬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邊勘測邊施工。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戰前就十分缺乏,抗戰開始後,這個問題就更加尖銳了。況且滇緬公路將要從雲南邊境地區流行「瘴氣」的地區經過,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術人員的一個大問題。
  •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2015-08-31 19:36: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龍陵8月31日電 題: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中新社記者 馬騫
  • 蕪湖市:途居開啟研學公益之旅
    蕪湖市:途居開啟研學公益之旅 2019-12-13 11:22:44   來源:安青網
  • 悲壯的歷史印記—滇緬公路(上)
    光陰無情啊,曾經蜚聲中外榮耀悲壯的滇緬公路,如今被人逐漸淡忘了。喜歡讀史的我一直對這段公路魂牽夢繞,心馳神往。滇緬公路是一條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曲折公路,它厚重而絕美,又叫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利多公路},抗戰公路。從雲南昆明到緬甸北部臘戍,全長1146.1公裡(中國段959.4公裡、緬甸段186.7公裡)。再由昆明經貴陽直達重慶。
  • 極致旅行-哪吒U@滇藏公路公益之旅圓滿收官
    近日,哪吒汽車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極致旅行-哪吒U@滇藏公路」的公益之旅活動,組織哪吒U車主們沿著茶馬古道一路自駕,從麗江出發最終到達拉薩,途中翻越高山深谷,最高海拔超過5000米,活動共歷時在然烏湖,他們發起了環保公益活動,清理湖畔遊客丟棄的垃圾,用自己的行動號召人們關注環保,讓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這裡得到彰顯。
  • 怒吼中的雲南:二十萬民眾肩扛人拉八個月築兩千裡滇緬公路
    不過,在人們津津樂道談論滇緬公路的時候,很少有人清楚這條路是怎麼來的,很少有人知道滇緬公路背後的故事。說起滇緬公路,不得不提一位著名的人物,他就是雲南王龍雲。龍雲是雲南省主席,雖然他是一位軍閥,但非常愛國。滇緬公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沒有他就沒有滇緬公路。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龍雲立即致電蔣委員長,主動請纓抗戰。
  • 曖冬之旅一滇緬公路
    ,有一條厚重而絕美的自駕公路,從它誕生,就註定背負著民族重任。這是一條舉世矚目的國際公路。這條路流淌著滇西人民的血與淚。跨越濞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江,翻越雲嶺、怒山、高黎貢山等橫斷山脈,縱橫滇西河,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曲折公路,是一條由是80%以上依靠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僅用時9個月修築完成的滇西人民用血鑄成的「生命線」,這就是從雲南昆明出發 通往萬千佛塔之國——緬甸首都仰光的滇緬公路。
  • 滇緬公路:抗戰不可或缺的「輸血線」
    滇緬公路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國民黨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著日軍進佔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    國人記憶70周年抗戰勝利之二十一    9月初的昆明,已經有了些許寒意,在這個城市的西郊,橫穿大半個昆明的人民路的盡頭,一群來自瑞麗的打工者,正準備到旁邊的客運站坐大巴到靠近緬甸的邊城瑞麗。
  • 八界研學遊之走進元一能源 共探科技創新項目與研學旅行的融合
    6月18日,「八界研學遊之走進元一能源」在元一能源總部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成功召開,雙方共同探討科技創新項目與研學旅行的融合相關課題。本次研學會由廣東元一能源有限公司、助八界研學院HCI主辦,廣州元一綜合能源有限公司承辦。
  • ...研學實踐論壇在大下姜(大墅)研學營地順利召開 共話研學產業發展
    11月28日上午,由淳安縣人民政府主辦,大下姜聯合體黨委、大墅鎮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年千島湖(大下姜)研學實踐論壇在大下姜(大墅)研學營地順利召開,全國各地的研學從業者、專家大咖和眾多中小學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研學產業發展。
  • 雲南雲龍:挪窮窩換窮業住福堂 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
    「原來種玉米,現在踩縫紉機,剛開始學起來是困難的。慢慢學,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照顧好兩個孩子,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我還要更努力!」羅二業說。據何蘭介紹,永福服裝扶貧車間現在有42個工人,都是社區的居民,服裝廠採用「底薪+計件」的結算方式,既方便工廠管理,也方便農戶的季節性安排。在房租、員工培訓、產業發展方面,政府還給予很多優惠政策。
  • 滇緬公路上的「神行太保」
    據統計,從1939年7月至1942年7月的三年中,滇緬公路運輸的軍需品和其他物資共計45.2萬噸。另據《華僑先鋒》第2卷第9期記載,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平均每日的軍事物資輸入量保持在300噸以上,被譽為抗戰運輸線上的「神行太保」。
  • ...項目「掌上智村」團隊攜鄉村產業振興案例庫走進雲龍,助力當地...
    我校「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項目「掌上智村」團隊攜鄉村產業振興案例庫走進雲龍,助力當地產業振興 來源:校團委   時間:2020-08-13
  • 抗戰豐碑——滇緬公路  作者:徐俊林
    作者:徐俊林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日子裡,我仿佛又看見了那遠去的煙塵——滇緬公路......像躺在彩雲之南大滇西崇山峻岭間的豐碑,時而偉岸——高聳入雲端,時而低調——被雲遮霧罩,不見蹤影。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雲南省主席龍雲建議修建滇緬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