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趙王遷:寵幸郭開,冤殺李牧,導致趙國滅亡!

2020-12-26 情懷與歷史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數月,邯鄲城內糧草匱缺,頓弱給王翦送來邯鄲布防圖,王翦決意暫不攻城而是困住邯鄲。春平君趙佾請郭開入宮向趙王遷和倡後稟明趙人誓死不降之志,但郭開另有打算。邯鄲城內糧食短缺,只可支撐一個月,將士們無力操握矛戈。在秦國的指使下,郭開勸倡後降秦,倡後不允。

不過,郭開直接派人埋伏李牧將軍,將其殺害。在李牧被冤殺之後,趙國將士群龍無首,難以繼續抵擋下去,只能接受被秦國消滅的結局。緊接著,秦王政親赴邯鄲,下令將趙王遷廢為庶人,趙氏宗廟遷至鹹陽。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趙王遷沒有太高的存在感。換而言之,在趙悼襄王去世後,倡後掌握了趙國大權。不管是丞相郭開,還是春平君趙佾,在很多大事上都需要獲得倡後的同意和支持。不過,在正史上,趙王遷還是具有一定存在感的。趙王遷(?—前222年之前),亦稱趙幽繆王,嬴姓,趙氏,名遷。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前228年在位),趙悼襄王之子,母為趙悼倡後。在戰國末期,趙王遷寵幸郭開,冤殺李牧,這成為趙國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具體來說,《資治通鑑·卷六》中記載:(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嫡子嘉而立之。遷素以無行聞於國。

趙王遷,趙國邯鄲人(今邯鄲),亦稱趙幽繆王,嬴姓,趙氏,名遷,是趙悼襄王之子。對於趙王遷來說,原本不是趙偃心目中的繼承人。但是,因為他的母親趙悼倡後深得趙悼襄王的寵幸,因此,趙悼襄王趙偃最終廢掉正妻所生的長子趙嘉,將趙遷立為太子。而趙遷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趙國。

按照正史的記載,趙王遷品行不端,所以和郭開臭味相投。不過,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則沒有凸顯出這一情況,只是將趙王遷塑造一位傀儡君主,也即類似於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劉協。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趙王遷幾乎沒有下什麼決定。但是,在正史上,這位君主還是執掌一定大權的,至少李牧之死,趙王遷難辭其咎。

趙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去世,趙遷繼任趙國國君之位,史稱趙王遷。趙王遷元年(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趙王遷下令在柏人築城。在趙王遷即位之後,秦王嬴政正在謀劃一統六國的大業。對於趙國來說,不僅實力相對較強,也比較靠近秦國。因此,對於趙國來說,自然成為秦王嬴政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後快。

趙王遷二年(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國派將領桓齮率軍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一作武逐),趙國將領扈輒率軍前往援救。秦軍在平陽(一說武城)擊敗趙軍,殺死扈輒,並斬殺趙軍十萬人。同年十月,秦將桓齮再度率軍攻打趙國。對此,在筆者看來,10萬趙軍的陣亡,雖然比不上長平之戰,不過,這對於處在戰國末期的趙國,自然是一次嚴重的打擊了。

趙王遷三年(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秦軍攻打趙國的赤麗和宜安,趙王遷任命將領李牧為大將軍,率軍前往抵抗秦軍。對於趙王遷來說,一開始還是知道重用李牧這位名將的。面對氣勢洶洶的秦國大軍,李牧率軍在宜安、肥下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桓齮逃回秦國。趙王遷因李牧擊敗秦軍有功,於是封李牧為武安君。

同年,秦軍再度在平陽進攻趙軍,大敗趙軍,殺死趙軍將領,奪取宜安、平陽和武城。趙王遷四年(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國出動大軍進攻趙國,一路軍隊抵達鄴地,一路軍隊抵達太原,攻克狼孟和番吾。李牧率軍擊敗秦軍,秦軍於是撤兵而回。

雖然秦強趙弱,不過,只要有李牧這位名將存在,秦軍還是無法實現滅亡趙國的目標,甚至還在攻打趙國的過程中損兵折將。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中記載:五年,代地大動,自樂徐以西,北至平陰,臺屋牆垣太半壞,地坼東西百三十步。

趙王遷五年(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趙國的代地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以西,北到平陰,樓臺房屋牆垣大半震毀,土地開裂一條巨縫,東西寬一百三十步。趙王遷六年(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趙國發生饑荒。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天災人禍之下,秦國認為這是一個趁勢消滅趙國的絕佳機會。

趙王遷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舉興兵攻打趙國,王翦統率駐紮在上郡的軍隊攻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駐軍一同進攻趙國。和《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的情節,面對秦國大軍,李牧和將軍司馬尚率軍頑強抵抗秦軍。

司馬遷在《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中記載: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

最後,兩軍相持之際,秦國派人用重金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遷面前詆毀李牧和司馬尚,說他們企圖興兵反叛趙國。趙王遷因此便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取代他們。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遷派人暗地裡趁李牧沒有防備將他抓住殺害,並撤免司馬尚的官職,這無疑是自毀長城,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荒唐行為了。

在正史上,郭開有沒有受到趙悼襄王的寵幸,還有一定的爭議。不過,沒有爭議的時候,郭開是趙王遷的寵臣。所以,秦國派人收買了郭開,通過郭開還陷害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而對於趙王遷這位君主,關鍵時刻沒有明辨是非,不僅下令奪走李牧的兵權,更直接派人冤殺了李牧。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李牧則是郭開派人殺害的,這其實和正史上的情況有所出入。

趙王遷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趙蔥,顏聚逃走,秦軍於是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訓》中記載:趙王遷流於房陵,思故鄉,作為《山水》之謳,聞者莫不殞涕。

趙王遷被俘虜後,秦始皇嬴政將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雖然秦始皇沒有直接處死趙王遷,不過,將其流放到四塞險固的房陵(今湖北房縣),同樣是比較悽涼的結局。對此,西漢大臣馮唐評價道:「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因此,對於趙王遷來說,最終的結局只能說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相關焦點

  • 郭開:趙國第一「內奸」,逼走廉頗,害死李牧,將趙國拱手送秦
    最近《大秦賦》正在央視如火如荼地上映著,劇中除了秦國外,趙國的戲份也是比較多,相信很多人都對新任趙王趙偃和他的狗腿子郭開影響深刻,這對君臣狼狽為奸,把本以疲憊不堪地趙國推向了深淵。《大秦賦》其中有一段經典的戲碼,李斯在秦宮中做「郎」曾對六國都下了一番斷言,其中對趙國的評論,大致是說趙人尚武,名將層出不窮,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即便到了戰國末年,趙國仍是有兩位當世之名將,一者廉頗,一者李牧。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桓齮、王齕、楊端和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秦國的武將讓人印象深刻,趙國作為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對手,也有不少一流的將領。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李牧、龐煖、廉頗,可謂《大秦賦》中的趙國三大名將。
  • 《大秦賦》之亡趙三人組:趙偃、倡後、郭開,歷史上是怎麼樣的?
    也許他能力不足,但不如《大秦賦》所演的那樣昏庸。只是,把他算作「亡趙三人組」的一員,不算冤。他寵信奸臣郭開;逼走名將廉頗;廢了正妻和嫡子,娶倡女為後,生下昏庸的末代趙王。也是騷操作不斷,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 《大秦賦》郭開:陷害趙國兩位功臣,後成為秦國功勳,結局悽慘
    如果歷史朝代有奸臣排行榜,趙國的郭開定然名列前茅。 《大秦賦》裡,郭開經常給趙偃出謀劃策。 和一般的策略不同,郭開提出的策略,大多屬於陰險招數。 於是,在郭開的努力輔佐下,趙國沒出意外的被秦國滅了。
  • 郭開出賣趙國,這樣不忠心的人,秦國為什麼還要獎賞他
    郭開是趙國的寵臣,歷經趙悼襄王和趙王遷兩代趙王,深受趙王的信任。電視劇《大秦賦》中也提到了這段歷史,趙國滅亡後,他投奔了秦國,被封為了上卿。那麼這樣看來,郭開是一個小人,既然是一個小人,那麼他為什麼會受到秦趙兩國的重用呢?郭開之所以能在兩個諸侯國都受到重用,主要原因有三點。
  • 歷史上的郭開,無才無德卻身居高位,為一己之私禍害趙國
    前言郭開是最近正在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在劇中是趙悼襄王的髮小,是趙國的丞相,性格自私貪婪,瑕疵必報,一肚子壞水。這個人物形象和歷史上的郭開可謂是十分相符,郭開在名將輩出、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就是一個以奸聞名後世的大奸臣。
  • 《大秦賦》趙國被滅趙偃做錯了這幾件事 她更是助推趙國走向滅亡臭...
    《大秦賦》趙國被滅趙偃做錯了這幾件事趙偃聽說嬴政繼位做了秦王,心中煩躁氣憤,拔出佩劍對著一叢枯枝亂砍。郭開上前解勸,趙偃讓他設法幫自己成為太子,承諾事成之後就讓郭開當丞相。
  • 盤點歷史上被冤殺的4大名將,李牧是真的冤,而嶽飛冤不冤存疑
    所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古代,很多野心家或諸侯為了求得一員名將,那是煞費苦心,這點看看三國時期的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就知道了;但也有些人,手中明明握有名將,卻不懂得珍惜;但這樣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有兩個國家就因冤殺了名將,結果沒過多久就被滅了,可見名將,對一個王朝有多重要,現在來看看,歷史上被冤殺的四大名將都有誰吧。
  • 趙國為什麼會被秦國滅亡?除了用人失誤外,還有三大原因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從公元前403年立國到公元前228年滅亡,歷經175年,在趙國的歷史上,出現過後世廣為傳誦的故事,比如竊符救趙、完璧歸趙、毛遂自薦等等。秦滅趙之前,趙王遷聽信讒言,殺了支撐趙國半壁江山的李牧,直接導致三個月後,邯鄲城破,趙王遷被俘。雖然李牧就算不被殺,趙國也是兇多吉少,但是,至少還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 還記得《大秦賦》中趙偃的書童郭開嗎?他可對秦滅六國有大功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嬴政即秦王之位的消息傳到了趙國之後,公子趙偃的反應可以說非常有趣。嬴政流落趙國的時候經常受到趙偃的排斥,甚至還安排了其回國前夕遭遇刺殺的戲碼,嬴政的老師申越也因此喪命。郭開兩任相國:坑死兩位名將,間接滅亡趙國趙偃接到嬴政即位秦王之後,發誓要做趙王。而他也並沒有等多久,僅一年的時間其父親趙孝成王就去世了,趙偃成功即位,是為趙悼襄王。這一年是公元前245年。
  • 真實的郭開:趙偃去世後才當上丞相,把國王賣了,國王還替他數錢
    為了一己之私,扶持沒有本事的胡亥上位、卻讓受人擁戴的扶蘇自盡,導致大秦早早滅亡,幕後黑手趙高是小人;陰險狡詐、玩弄權術,對宋徽宗曲意逢迎,助其玩樂,被稱為「北宋六賊」之首的蔡京是小人;貪圖錢財、陷害忠良,竊取權力損耗大明國力的嚴嵩是小人。郭開,屬於毀滅趙國的小人。
  • 趙偃郭開,大秦賦裡的阿呆與阿瓜
    《大秦賦》本該是部歷史正劇,可是每當看見趙偃和郭開這倆活寶,就像看到了一部喜劇老片,金·凱瑞和傑夫·丹尼爾斯主演的《阿呆與阿瓜》。據《戰國策》描述,趙偃和郭開疑似是同性戀人,這個觀點沒實據可靠。《大秦賦》中,趙偃和郭開視國事為兒戲,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和姦臣的關係。趙偃十分溺愛郭開,但凡郭開所求,趙偃基本上都能滿足。不管是金錢、官位還是兵權。以至於郭開坑死兩位趙國名將,廉頗和李牧,以一己之力幹翻了四大名將中的兩位,更是間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
  • 廉頗敗給郭開,李牧敗給韓倉,嶽飛敗給秦檜,為何名將鬥不過奸臣
    廉頗、李牧和嶽飛都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戰國七雄中,屬趙國最讓秦國頭疼,原因就在於趙國擁有廉頗和李牧兩大名將,足以匹敵白起和和王翦,因為這兩個人的存在,秦在攻打趙國的過程中屢遭挫折,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嶽飛則是南宋最重要的抗金將領,其戰績在「中興四將」中名列榜首。
  • 大秦賦郭開結局是什麼揭秘 大秦賦郭開有沒有歷史原型是誰
    《大秦賦》郭開是導致趙國滅國的人,他是趙國的寵臣但卻是秦國的奸細,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後果,連李牧和司馬尚都被他陷害,那麼郭開歷史原型是誰?郭開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大秦賦》郭開歷史原型是誰郭開是趙國後來的丞相,他在歷史上被定義為奸臣,但同時也是寵臣,郭開曾經為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君王做事,此人頗為圓滑,自私自利。
  • 真實的李牧:兩次擊敗王翦,情商卻低得可憐,遠無大秦賦中有心機
    在《大秦賦》中,李牧還能和春平君聯手搞點動作,可實際上,真實的李牧軍事謀略絕對一流,可在情商上遠沒有王翦那麼高超。01令人聞之色變的匈奴騎兵,在他眼裡不值一提自商鞅變法以來,大秦國力驟增,幾代秦王都有東出之意。
  • 《大秦賦》郭開下場真慘,秦王兩個字就要了他的命,死的真不值
    文/小凡娛影導語:《大秦賦》郭開下場真慘,秦王兩個字就要了他的命,死的真不值由張魯一、段奕宏等合作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中,秦王終於滅掉了趙國,秦王能這麼快滅掉趙國,這還得多虧了郭開,可郭開還是被秦王給處死了,下場真慘。
  • 《大秦賦》郭開有沒有歷史原型是誰 郭開結局是什麼揭秘
    《大秦賦》郭開是導致趙國滅國的人,他是趙國的寵臣但卻是秦國的奸細,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後果,連李牧和司馬尚都被他陷害,那麼郭開歷史原型是誰?郭開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大秦賦》郭開歷史原型是誰  郭開是趙國後來的丞相,他在歷史上被定義為奸臣,但同時也是寵臣,郭開曾經為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君王做事,此人頗為圓滑,自私自利。
  • 大秦賦秦滅六國 先滅韓還是先滅趙 王翦對還是李斯對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秦王嬴政終於要準備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嬴政召開軍事會議與眾臣討論。秦國要東出就繞不開三晉韓魏趙,到底是先出兵攻打哪一個,眾臣各說一詞,其中李斯認為先弱後強,先出兵滅了最弱的韓國,然後再攻打魏趙,而王翦認為先滅了最強大的趙國,如此韓魏就能輕而易舉地攻下。
  • 《大秦賦》中趙國丞相郭開賣主求榮,最後的結局太讓人解氣
    於是心生一計,那就是籠絡趙國的丞相--郭開。這樣一來,趙王身邊的郭開自然成為秦國籠絡的重點對象。在金銀財寶和美女的連番轟炸下,郭開被秦國降服,不斷配合秦國東進,勸說趙王一步步走進秦國設計好的圈套之中。就這樣,廉頗沒有被趙王重新任用。報國無門的他,鬱鬱寡歡,最終憂鬱而死。至於李牧,那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將,秦國十分忌憚。郭開天天在趙王面前說李牧的壞話,說李牧圖謀不軌,想要謀反。趙王起初不信,但郭開說的次數多了,趙王便信了。於是趙王暗中設下圈套,李牧上鉤,最終被殺,含冤而死。
  • 「趙雖一戶,亡秦必趙」,真正導致大秦滅亡的內因,來自趙人
    但是通過對歷史的再梳理,我卻發現真正亡秦的不是楚,而是趙,更驚人的是,趙僅一人便導致了秦國的滅亡,這句話也可以改成「趙雖一戶,亡秦必趙」。而在大秦內部,導致這個強大帝國滅亡的,乃是一個趙人。03趙與秦的恩恩怨怨相對於楚國,趙國與秦國的恩怨顯得簡單粗暴。趙國與秦國相鄰,每次秦國東出,趙國常常首當其衝。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趙國實力迅速增長,也常常和其他五國甚至單獨與秦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