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吃、縉雲燒餅、淮南牛肉湯……長三角小吃要「走出去」似乎...

2020-12-16 上觀

長三角小吃眾多,小籠包、老鴨粉絲湯、紹興臭豆腐、淮南牛肉湯以及各類糕點,這是舌尖上的鄉愁。不過長三角的小吃若與「響噹噹」的沙縣小吃、蘭州拉麵相比,則又有「新愁」:「走出去」走得不夠遠,品牌不夠統一,也似乎也難以給所在地的發展貢獻影響力和美譽度。

 

眼看著沙縣小吃登堂入室,近年來進軍紐約、巴黎,生意火爆,眼看著日本人在東京的蘭州拉麵店門前排起長隊,長三角的小吃們有些不甘心。於是,浙江麗水縉雲縣有了「燒餅辦」,衢州開化有「氣糕辦」;安徽淮南牛肉湯推出方便食品包裝,要以牛肉湯的產業化激活淮南除了煤炭之外產業發展的靈感;揚州不僅要把揚州炒飯標準化,還提出「振興淮揚菜系統工程」;上個月,紹興嵊州小吃到馬來西亞沙巴州舉辦「一帶一路,小吃帶路」民間國際交流活動……種種努力中的長三角小吃產業化,既是一本致富經,也是一張城市名片。

 

記者在吃了七八個縉雲燒餅,好幾盤揚州炒飯,以及十幾屜嵊州小籠包之後發現,長三角各地的地方小吃產業化正面臨著一些困惑,有的名氣太大導致泥沙俱下;有的門檻太低知名度總也打不起來;有的產業化後名滿全國,卻是用自己的包子出了別人的名……

 

「嵊州小籠包」與「杭州小籠包」

 

在浙江紹興嵊州市,當地人堅稱,開遍全國街頭巷尾的「杭州小籠包」其實是「嵊州小籠包」。80年代開始,大批嵊州人帶著手藝和籠屜,把小籠包的生意做到大江南北。

 

最早打起「杭州小籠包」招牌的是嵊州市禹溪村人屠福元。1984年,屠福元和妻子徐林玉帶著蒸籠和400元現金,到貴州銅仁開了一家嵊州小籠包鋪。學藝師傅曾建議他開「紹興小籠包」,但屠福元覺得牌子不夠響亮。他回憶,紹興因魯迅出名,但那個年代讀過書的人少,很多人不知道紹興。但大家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外人士都聽說過杭州西湖,他便把店名改作「杭州西湖小籠包」。兩年時間,夫妻二人掙下了不少積蓄,回家鄉禹溪村蓋了三層小樓。後來,鄉親們紛紛前來拜師學藝,他兒子還記得「有一個很遠過來學習的,我父親傾囊相助」。據統計,禹溪村300多戶村民,60%的村民外出做小籠包,這是村民主要經濟收入,當地農民因小籠包致富,於是「杭州小籠包」很快便被帶往全國各地。

 

「杭州小籠包」多了,嵊州人又有些不高興了。十多年前,就有小籠包的經營者提出:要為嵊州人自己做的小籠包子正名,打響「嵊州小籠包子」品牌。當時大家提出,要發揮現有在全國一定的知名度,成立禹溪小籠包子協會,宣傳嵊州小籠包的特色風味和文化內涵,擴大嵊州小籠包在全國的知名度,要制定一套統一製作標準,提高產業的整體質量和檔次,創建自己的小籠包品牌。

 

近年來,嵊州小吃一直在推廣統一標的「嵊州小吃」商標。政府部門的想法是,要提檔升級,把小吃作為城市名片,提升嵊州形象。嵊州起草制訂「小籠包製作」專項能力規範,統一了嵊州小籠包的行業標準,計劃將全國的嵊州小吃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畢竟,說是「杭州小籠包」,既讓杭州人覺得不正宗,又不能為家鄉代言。

 

不過,嵊州小吃多年來的「正名」並非一帆風順。曾有人說,真要說雖然有家鄉自豪感,可把「杭州」改為「嵊州」可能賠了生意,怎麼能為了面子傷了「裡子」。當年很多賣杭州小籠包的嵊州人已經生意興隆,「在北京。最多的時候有2000多家店,兩夫妻操持著開店,少則一年掙三四十萬,多的能賺一百多萬,為什麼要聽政府的,突然改叫嵊州小籠包呢?」一位當地幹部告訴記者。

 

記者在嵊州發現,不同於外地的「杭州小籠包」一屜屜蒸熟摞好靜待食客,本地人吃包子最注重「現做」。當地一家老店的生煎豆腐包從來都是現點現做。鐵板上金色的蛋液裹著焦黃的包子再撒上小蔥,一口咬開裡面卻是白嫩的豆腐。老闆娘說本地人嘴刁,吃不得外面提前蒸熟的小籠包,寧願多等上幾分鐘。她很忙,還沒人跟她提過統一商標的事。

 

一家「胡記小吃」的老闆,以前在內蒙古某大學校門口開店賣「杭州小籠包」,當時籠屜都是從家裡帶過去的。老闆說5年前因為孩子上學才回嵊州開店,以前在外地賣的小籠包比在本地做的個頭要大一些。老闆知道,未來可能全國各地的「杭州小籠包」都要換成「嵊州小吃」的標誌,他說起此事語氣自豪,可他覺得在嵊州本地統一標誌的意義不大。是不是覺得無所謂呢?他又趕忙否認,那還是要換的,「杭州」總要換成「嵊州」。

 

嵊州的「兩頭門冠軍小籠包」在本地小有名氣,上過好幾次電視。老闆娘告訴記者,能為嵊州小吃正名,那是嵊州人最大的驕傲,但這肯定是有困難的--人心不齊,想法不同,如果為了「小籠包事業」,心底是願意的,可似乎又覺得沒有必要,打成「杭州小籠包」也一樣能掙錢,那為什麼要變成「嵊州小籠包」呢?她並不願更改他們原來的店名,而是更傾向於在店名旁加上一個「嵊州小吃」的標誌。

 

「氣糕辦」與「燒餅辦」

 

老百姓致富之外,嵊州還想要的是「一籠包子一座城」的美譽,借小籠包開展經貿合作與交流,更有成效。11月9日,嵊州小吃在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亞庇市舉辦交流活動,向廣大來賓展示了嵊州小籠包、嵊州炒年糕、嵊州炒榨面、豆腐饅頭、紅糖饅頭、豆沙饅頭等經典小吃,並展示了嵊州領帶、絲巾、竹編、越劇、紫砂等元素, 旨在以民生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鑑。

 

小吃的品牌建設,被各地賦予了更多的發展意義。在浙江,有兩個正兒八經的政府辦公室值得關注。衢州開化縣有「氣糕辦」,已舉辦過許多期氣糕製作培訓班,幫助數千名村民提高氣糕製作技能及創業就業能力,「氣糕辦」的第一個行政命令,是將開化當地人一直認為的「汽糕」全部改寫為「氣糕」,因根據典籍,「氣糕」才是「正版」。多少年來,氣糕沒有統一的標準,各戶人家做出來的口味不同,而未來,開化「氣糕辦」的希望,是無論走到哪裡,氣糕都是一個味道,讓更多人借氣糕了解開化。

 

「氣糕辦」組建之前,參考的對象是麗水縉雲縣的「燒餅辦」。大多數浙江人都知道縉雲燒餅,雖然對它停留在路邊攤「灰頭土臉」的印象中,但小小燒餅這些年已經開出了數百家「縉雲燒餅示範店」,分布到在全國多個省市區,甚至多倫多、雪梨、米蘭、杜拜、柬埔寨金邊都有縉雲燒餅的身影。「燒餅辦」功不可沒,「燒餅辦」全稱是縉雲燒餅品牌建設辦公室,成立於2014年,隸屬縣農辦。據媒體報導,燒餅辦成立伊始便註冊了「縉雲燒餅」集體商標,通過專項資金、集中培訓、整體商標、統一標準等方式,一來扶貧致富,二來提升城市形象,縉雲縣每年都會下大力氣舉辦「縉雲燒餅節」。

 

縉雲燒餅也叫「桶餅」,製作看似簡單,把燒餅貼炭火木桶壁上烤2、3分鐘出爐,但為研究最佳配方,「燒餅辦」還曾聯手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試圖從傳統燒烤經驗中挖掘出最佳口味數據,包括麵粉的拉力、爐火的溫度等。

 

在縉雲,當地人告訴記者,最「正宗」的縉雲燒餅要去縣人民法院對面。記者找過去,周老闆說話很自豪:縉雲燒餅門檻不高,但門道不少。餡料倒不難做,豬肉梅乾菜而已,統一配送或者自己調都行。關鍵是發麵:燒餅的好壞取決於發麵的手藝,跟時間、天氣、溫度等等都有關。店裡的燒餅麵皮金黃又酥又軟,咬下一口,面有甜香,餡是鹹的,混在一起美味難言。

 

如今,縉雲累計培訓燒餅師傅近萬人,在周老闆看來,現做現賣的縉雲燒餅完全具備產業化條件。記者問他怎麼看待縉雲燒餅的產業化推廣,他說自豪著:「這還不有名啊?已經成網紅了!」

 

標準與創新

 

縉雲燒餅門檻確實不高,學徒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一個月便可出師,氣糕與小籠包、牛肉湯似乎也並不難,這為標準化、產業化提供了條件。

 

記者又關注到了揚州炒飯,雖然它更像是主食而非「小吃」,可畢竟它以地名「冠名」,而且名氣大、潛力大,似乎很容易推廣,出乎意料的是,揚州炒飯沒那麼簡單。在揚州人周彤看來,很多「揚州炒飯」不過只是「蛋炒飯」——他就「隨便」說兩條硬指標:第一,任意兩粒米飯不許粘在一起;第二,雞蛋花碎的程度必須形如木樨。所謂形如木樨,就是像桂花瓣那麼碎。另一種說法,是蛋花要達到「形如碎金」,要在炒蛋將凝未凝時倒入米飯,自然地讓米飯、蛋花金銀交錯。「揚州多麼風雅的地方,揚州炒飯蛋花如果不能形如木樨,你怎麼端得出手?」周彤是上海食文化研究會高級顧問,對揚州炒飯深有研究。

 

與開化氣糕、縉雲燒餅和嵊州小籠包類似,揚州炒飯當然是有標準的。2015年揚州炒飯地方標準出爐,要求「鮮雞蛋2-3隻、水發海參、水發乾貝、上漿湖蝦仁」等原材料。當時不少揚州本地廚師都有質疑,說那是標準過高的「空中樓閣」。但周彤不認為標準過高: 「『揚州炒飯』四個字在全國是有含金量的。標準高了操作不了,那是他們的問題,還有比這高得多的標準都沒拿出來呢。」在一些淮揚菜大師傅看來,淮揚菜終究是「文人菜」,現行的揚州炒飯地方標準是對得起淮揚菜牌子的一個起碼的底線。

 

周彤甚至認為,沒有5年的炒飯經驗不可以輕易做揚州炒飯,因此他反對揚州炒飯被產業化、被商業化。「揚州並不靠炒飯這樣的單一菜品打城市名片,靠的是整個淮揚菜系統。」周彤說,他更傾向於將揚州炒飯視為一種文化。如今揚州正在率先試行「振興淮揚菜系統工程」,制定淮揚菜的評定標準。

 

其實,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的小吃標準化、產業化,都不應該放棄創新——這些年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已經出了一些創新的美食,結合了長三角各地的食材使用與做法,觸動的是長三角共同的「口味基因」,從這個角度看,炒年糕、小籠包和鴨血粉絲湯等長三角多地共有的小吃還真未必要標準化,博採眾長,適應各地口味,共同打造一個「長三角小吃」的品牌如何?

 

編輯郵箱:konglj039@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淮南牛肉湯……民間小吃魅力何在
    而且淮南牛肉湯店的菜單單一,只有牛肉湯和燒餅,有的店甚至連個大而明顯的招牌都沒有,僅靠門上「淮南牛肉湯」五個紅色大字和撲面而來的香氣,就能立足。出了淮南的牛肉湯是入不了淮南人的眼的,因為正宗的淮南牛肉湯,牛肉夠香,燒餅夠酥,搭配固定三件套「粉絲、豆餅、千張」的一碗牛肉湯,性價比依舊很高。在淮南,隨便踏進一家牛肉湯店,都不會踩雷。各家在味道會有些差異,但精髓都拿捏得死死的。
  • 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淮南牛肉湯黃燜jimmy飯……有毒
    這其中,沙縣小吃、蘭州拉麵和黃燜雞米飯出道比較早,不僅在在國內遍地開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是走出了國門,徵服了世界人民的胃。這兩年,淮南牛肉湯作為實力派後浪,低調地默默地佔據街頭巷尾,還沒走到店門口,就能聞到陣陣香味,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殺傷力和誘惑力絕對滿分。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嘮嘮這些民間小吃天王的魅力何在。
  • 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淮南牛肉湯黃燜jimmy飯......有毒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淮南在哪裡,但一碗淮南牛肉湯一定吃過。這兩年,淮南牛肉湯在江浙滬皖的普及度,已經超越了曾經的街邊三巨頭「沙縣小吃、蘭州拉麵和黃燜雞米飯」。而且淮南牛肉湯店的菜單單一,只有牛肉湯和燒餅,有的店甚至連個大而明顯的招牌都沒有,僅靠門上「淮南牛肉湯」五個紅色大字和撲面而來的香氣,就能立足。
  • 紹興嵊州小吃的突圍之路
    過去的發展方式,已經無法給小吃產業帶來本質上的提升。怎麼辦?  2018年初,嵊州市將嵊州小吃統標工程列入當年的「十大民生實事工程」。借鑑沙縣小吃、縉雲燒餅等發展模式,嵊州市政府成立小吃辦、小吃協會,啟動了統一商標註冊、統一門店形象設計等工程,還整合各方資源,利用「小吃文化節」、國際馬拉松賽、「一帶一路」小吃交流會等平臺進行宣傳推介。
  • 安徽6大著名小吃-淮南牛肉湯,來到安徽一定不能錯過的美食
    在淮南,幾乎每一處小吃攤都少不了牛肉湯。牛肉、粉絲加小蔥,用餅子配湯吃,春吃精神、夏吃通透、秋吃解乏、冬吃禦寒,四季皆宜,這樣一碗牛肉湯,滋養了淮南人的脾胃,也陪伴著淮南人從小到大。每天清晨來一口牛肉湯,整天的拼搏都充滿了力量。
  • 每一種都名聲遠揚,縉雲燒餅行銷全球,榮獲中華名小吃
    縉雲十大美食排行榜 No1、縉雲燒餅(李現同款的燒餅) 提起縉雲美食,網紅縉雲燒餅當仁不讓的拔得頭籌,擁有650年歷史,榮獲「首屆中國旅遊金牌小吃」,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中華名小吃」稱號。名頭是真的不小呀。 縉雲燒餅通常選用縉雲農家土麥麵、新鮮土豬肉、梅乾菜(九頭芥菜乾)為主要原料製成餅坯,加上香蔥,芝麻,經燒餅桶炭火烘烤製成。製成後,餅色金黃、外脆內糯、油而不膩、鮮香滿口。
  • 淮南牛肉湯店主:這個春節,把總書記的問候帶回了家鄉
    但是生意再火他也不漲價,會全力做好安徽小吃。 總書記到訪,店主很激動 2月3日已是農曆臘月二十九,陶平和朱宗翠夫婦從北京回到了老家和縣。回到家後,他們迫切地想和親朋好友分享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他們在北京經營的淮南牛肉湯小吃店的事情。
  • 那些浙江的農家特色小吃
    2.縉雲燒餅 縉雲燒餅也稱為桶餅,是浙江省縉雲縣傳統小吃。據說,有650餘年的歷史。縉雲燒餅以麵粉、鮮豬肉和梅乾菜為主要原料製成餅坯,經燒餅桶炭火烘烤製成。縉雲燒餅1989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點心」,2008年「縉雲燒餅製作工藝」被列入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獲得省餐飲協會授予的「浙江名小吃」稱號,2015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縉雲燒餅的「中華名小吃」稱號,被浙江省農業廳評為「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
  • 有史以來最全的淮南牛肉湯評測攻略!第一期重磅來襲!
    這是『小吃吃』原創的第一篇帖子,可能你要問我,為什麼要寫淮南牛肉湯呢?到淮南,沒有吃過牛肉湯,實在是一種浪費的暴殄行為。帶著探尋美食的信念,『小吃吃』東奔西走,為看官們帶來了一份史上最全的淮南牛肉湯測評!!到底哪一家更好吃?哪一家更正宗呢?以下每一家都由『小吃吃』親自試吃!
  • 麻辣鮮鹹——淮南牛肉湯,傳自清宮御膳秘方
    淮南牛肉湯,在皖北享譽四方。直徑一米的大鍋裡燉著牛肉、牛骨頭,冒著熱氣。每次春節回家下火車,打著寒噤,只要看到那一鍋湯,頓時覺得暖和很多。暖暖的湯汁配上千張絲、豆餅、粉絲、牛雜、牛肉,多多的牛肉和火紅的辣椒,再來倆燒餅,絕對滿足又暖和。
  • 淮南牛肉湯 緣何「牛」不起來?
    雖然如今,這首歌裡所唱的那種美味淮南牛肉湯,已經遍布合肥的大街小巷,雖然這種美味的小吃早已被大部分合肥人熟悉,但它卻沒有像同樣有名的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那樣,形成品牌規範化管理——路邊一口鍋,店內臟兮兮,似乎成了合肥人對淮南牛肉湯這種飲食的一致印象。現象一 滿城牛肉湯皆打淮南牌「老闆,來碗牛肉湯,多加點豆餅!」
  • 縉雲十大美食排行榜!每一種都名聲遠揚,縉雲燒餅行銷全球
    擁有650年歷史,榮獲「首屆中國旅遊金牌小吃」,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中華名小吃」稱號。名頭是真的不小呀。縉雲燒餅通常選用縉雲農家土麥麵、新鮮土豬肉、梅乾菜(九頭芥菜乾)為主要原料製成餅坯,加上香蔥,芝麻,經燒餅桶炭火烘烤製成。製成後,餅色金黃、外脆內糯、油而不膩、鮮香滿口。
  • 淮南的美食小吃,讓你深刻體會「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含義
    源於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加上對「美食無國界」的深入理解,勤勞智慧的淮南人,通過對蒸、炸、煎、煮、烤等多種工藝的結合與研究,使得淮南的美食種類異常繁多,不管是連湯帶水的粥粉米麵,還是煎炸蒸煮各式小點,有些雖不似當地道地的口味,但卻都是極具淮南特色,保管能滿足作祟的中國胃的偏好。下面介紹幾個小編偏愛的淮南美食小吃,供大家參詳。
  • 淮南牛肉湯 緣何「牛」不起來?(圖)
    雖然如今,這首歌裡所唱的那種美味淮南牛肉湯,已經遍布合肥的大街小巷,雖然這種美味的小吃早已被大部分合肥人熟悉,但它卻沒有像同樣有名的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那樣,形成品牌規範化管理——路邊一口鍋,店內臟兮兮,似乎成了合肥人對淮南牛肉湯這種飲食的一致印象。  現象一 滿城牛肉湯皆打淮南牌  「老闆,來碗牛肉湯,多加點豆餅!」
  • 我縣三大小吃獲「浙江農家特色小吃百強稱號」
    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浙江農家特色小吃百強」推選結果,縉雲燒餅、縉雲爽面、縉雲敲肉羹獲浙江農家特色小吃百強稱號,數量全市第一,全省並列第一。  縉雲燒餅  是縉雲特色小吃,  距今已經600多年歷史,  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 安徽特色小吃,你吃過哪些
    合肥鴨油燒餅還入選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安徽榜名單。 其燒餅層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在屯溪老街上,吃起來皮酥餡香、口口酥脆、回味無窮,過往遊客路人都會駐足品嘗。黃山燒餅入選首批「安徽金牌旅遊小吃」,還被中國旅遊協會評定為「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稱號等。
  • 淮南牛肉湯的湯怎麼那麼鮮?只用了這一招就打敗全天下的牛肉湯!
    又到秋冬季節,精明的商家已經在準備冬日禦寒新品了,每天冬天,如果要你選一款爆款的禦寒進補的美食,估計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就是牛肉湯,吃過那麼多牛肉湯,英雄哥唯獨對大嫂子家鄉淮南牛肉湯念念不忘,那湯的鮮美程度讓人印象深刻,大嫂是淮南人,從小吃牛肉湯長大,經不住我一再磨她,終於把她奶奶的奶奶傳給她奶奶後又傳給她媽媽的提鮮秘籍告訴了我
  • 縉雲黃花菜、縉雲燒餅獲評「國字號」產品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名單,縉雲黃花菜成功入選特色種植產品名單(全省19個,全市唯一),縉雲燒餅成功入選特色食品名單(全省6個,全市唯一),為引領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 淮南最受喜愛的特色小吃,你知道嗎?
    其中呢,淮南還有很多特色的小吃。有著很久遠的發展歷史。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那些深受大家喜愛的淮南小吃。1.淮南牛肉湯淮南牛湯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有名小吃。他用幾十種滋補的藥材和滷料用一定的比例,經過傳統加工熬製而成。
  • 收藏了很久的「淮南牛肉湯」做法,配方正宗,無私分享給大家
    說起牛肉湯,就不得不提到「淮南牛肉湯」了。淮南牛肉湯,安徽菜沿淮片的代表之一,是蘇北和魯豫皖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在北方的很多大小城市,都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淮南牛肉湯館。淮南牛肉湯的特點是肉肥而湯鮮,配上蔥段、粉條、乾絲和幹牛雜後,味道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