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師團」為何惜命怕死?只因他們是商人!

2020-12-11 古今多少趣事

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爆發激戰,關東軍下令第四師團火速增援。

第四師團接到命令後遲遲不動,原因是動員令下達後軍營中患病者一夜激增。日軍聯隊長在狂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才勉強組織好部隊向前線進發。從海拉爾到諾門坎,他們整整走了8天,比其他師團多走了4天。待其先遣隊到達前線時,蘇日正好宣布停戰。第四師團的官兵卻紛紛「抱怨」沒機會打上一仗。

諾門坎戰役中的蘇軍

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子組成,是日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然而該師團除了資格老之外沒啥值得誇耀的地方,戰鬥力更是他們的短板,尤其是他們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為第四師團贏得了「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雅號。

在侵華戰場,第四師團表現平平,據說曾被戰鬥力並不強的中國軍隊譏諷為「大阪的日本兵不會打仗」。以第三次長沙會戰為例,十一軍下達撤退命令後,第四師團撤得最快,以至於側翼暴露,差點讓友鄰部隊陷入滅頂之災。第四師團拙劣的表現讓侵華日軍各師團都不願和這樣的「豬隊友」為伍,於是只好轉戰東南亞去了。

日本投降後,與其他痛不欲生的日軍不同,第四師團投降的十分痛快,簡直就是彈冠相慶,面色紅潤的他們和其他骨瘦如柴的日本兵形成鮮明的對比。美軍對這個師團的評價是「愛好和平」。日本歷史學家關幸輔感嘆,如果日本軍隊都像第四師團這樣,也許中日戰爭就不會爆發了。

在兇殘變態的日本軍隊中,第四師團可謂一朵奇葩、一股清流。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認為,大阪的獨特文化造成了第四師團的與眾不同。

大阪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市民多數世代經商,重利輕義的信條是其從娘胎裡就帶來的。和其它地方農民依附諸侯,諸侯依附天皇的社會結構不同,大阪商販不僅對諸侯的依附十分有限,而且世世代代變著花樣和諸侯鬥智鬥勇,「忠心」二字在他們眼裡都是浮雲。這樣一來,「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礎在大阪人身上根本不存在,因此儘管第四師團也在不停地接受軍國主義的洗腦,但大阪人卻不會和其他日本人一樣以「為天皇而死」為榮。那種動不動就頭纏白布條發動自殺式衝鋒的行為在大阪人看來實在可笑。

曾任第四師團師團長的寺內壽一

不過,凡事都不可絕對,把第四師團說得一無是處也是某些人故意黑化的結果。第四師團打的仗少是事實,但絕非不會打仗。在太平洋戰場的巴丹半島戰役中,該師團接替損失慘重的十六師團攻打固若金湯的巴丹要塞,在做好充分的偵查準備後敏銳地找到了守軍陣地的薄弱點並一舉突破。隨後面對火力更為強大的科雷吉多爾要塞,第四師團只用一個晚上便拿下,令人刮目相看。

不過事後才知道,科雷吉多爾要塞這麼快就陷落並不是因為大阪師團作戰勇猛,而是因為要塞裡失去補給的守軍早已餓得奄奄一息。打這之後,第四師團就再也沒有參加過大的戰鬥了。

據統計,二戰結束時,第四師團的傷亡數字是日本所有甲種師團中最小的。作為軍人,這一數據並不光彩,可也反應出了另一個事實——他們多少還是保留了一點人性的。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俗稱「大阪師團」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
    唯有大阪師團,光榮實現了「零玉碎」!不僅「怕死」,大阪師團還經常倒賣軍需物資,這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也是極其罕見的。把軍需物資倒賣給商人牟利已經算是最「保守」的了,大阪師團一些「膽大」的軍官甚至敢把軍需物資倒賣給抗日武裝!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二戰時日本軍隊中最不願打仗的商人師團
    二戰時,日本軍隊留給大家的印象是戰鬥力超強,打起仗來不怕死,每個人都信奉武士道精神,戰敗後動不動就剖腹自殺。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二戰時日軍中的一個最不願打仗的師團,它就是出了名的大阪第四師團。說他出了名,那是有很多的有趣的事來證明的。
  • 二戰中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一支弱旅嗎?
    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古老」的軍隊!明治維新的軍制改革中,日本陸軍採取地區自主募兵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6個鎮臺。並以此建立了6大師團。第四師團便是以大阪鎮臺為基礎所建立的部隊,是日本新式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
  • 二戰中日本最怕死的軍團,裝備最好卻最怕死,和義大利有的比
    但是有時候整體戰鬥力並不能代表個別的戰鬥力,我們今天來看一下日本在戰場上的戰鬥力,其中最逗比的就是大阪師團,被稱為最怕死的軍團。從抗戰老兵的回憶裡面,我們知道日本人在戰場上是非常的不要命的。即使有些戰爭我們大勝,但是想想戰爭時的日本軍人狀態也還是非常害怕。
  • 大阪師團最窩囊?不是因為士兵都是販夫走卒,而是大阪緊挨太平洋
    但是卻有一支另類的師團讓中國軍隊爭先恐後地想與之交手,它就是以戰鬥力奇差聞名,被稱之為「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第四師團。第四師團共四個聯隊,全軍兵力22000人,士兵的裝備也是標準的甲等級,按說如此裝備的日軍應該是人人羨慕精銳部隊。可是,翻開它的往年戰績簡直不忍直視。
  • 二戰風雲,別具一格的大阪師團
    首先這支部隊全部都是由大阪人組成的,大阪自古就是日本的商賈貿易之地,幾乎所有的大阪人都從事商業貿易。即使加入了軍隊,商人唯利是圖的本質卻沒有改變。其二,大阪地區向來與日本皇權不和,因為大阪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居民多與商業有關,對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圍繞著苛捐雜稅等問題,大阪人幾百年如一日,不斷和諸侯鬥智鬥勇、討價還價,所謂忠誠,那就更談不上了。
  • 二戰中,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那樣不堪一擊嗎?
    而當時這種精神普遍地存在於日本軍隊中,但第四師團是一個例外,這也是讓他們被其他軍隊看做是「另類」的原因之一。第四師團之所以能夠抵禦武士道精神的荼毒,主要是因為大阪在日本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商業城市,而大阪師團的人員組成幾乎都是來自大阪的商人,他們滿腦子都是商人的盤算,對於武士道精神的侵蝕,有著很強的抵抗力。
  • 抗日時期號稱日本「最窩囊」的師團,打仗不見人,撤退比誰都積極
    其實日本兵不都是死士,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日軍中有一支以戰鬥力渣到極點而聞名的另類部隊,號稱「皇君第一窩囊廢師團」的大阪第四軍團師。有意思的是,這支著名的「弱旅」,在戰後竟保留了自己的番號,直到今天日本陸上自衛隊中仍編有第四師團這支部隊。大坂第四師團成立與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走商組成,是日軍中的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這支部隊下轄四個聯隊。
  • 如何評價二戰時期的日軍大阪第四師團?
    在二戰爆發後,日本陸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師團按照戰鬥力的高低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師團,大阪師團又被評為最高級的甲種師團。一個甲種師團的編制人數大約為28000人,人員的武器裝備配置,後勤保障的完備程度都要強於普通師團。
  • 日軍奇葩的一個師團,不願打仗,願意做生意——大阪師團
    大阪師團的成員大部分都是街頭的小商小販,經商頭腦異常靈活。在他們的心理,生活過得好比啥都強。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總是在遇到我軍時避免打仗,並且經常有自己的理由不上戰場。大阪軍團的成員頭腦靈活,他們經常收集武器和裝備,然後將其出售給黑市以獲取巨額利潤。 每當清理戰場時,大阪師團都會非常願意做志願服務,他們會把撿到的戰利品秘密藏起來並在途中出售它們。
  • 抗戰時期號稱日軍「窩囊廢」的大阪師團真的很垃圾嗎?
    到1945年日軍投降的時候,日本陸軍師團總數已達99個,而部署於中國的也多達38個師團,佔其陸軍編制總數的38%,而部署於太平洋戰場的也才37個師團,其他像朝鮮,衝繩,本土等地區部署的師團多不過十多個,少到一兩個,可以說日本是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付中國上面,而大阪師團就是其中之一。
  • 幹啥啥不行,惜命第一名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現在買口罩的主力軍
    幹啥啥不行,惜命第一名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現在買口罩的主力軍時間:2020-02-12 15: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幹啥啥不行,惜命第一名什麼意思什麼梗?
  • 唯一沒被洗腦日本師團,別人打仗他們撈金,投降時還近乎整建制
    這個師團便是大名鼎鼎的大阪師團,我們都知道日本的人口本身就比較少,再加上在戰場上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在國內強制徵兵,而大阪師團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小販,做生意還行,但是要讓他們去拼命很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他們的頭腦都非常的靈活,洗腦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的作用,他們的目的就是活下來,對於軍功什麼他們根本不在乎。
  • 最奇葩的日本師團,打仗有「三不要原則」,國軍搶著要和它交戰
    大阪第四師團來自大阪,下轄4個聯隊,早年間參加過日本國內的西南戰爭等,因為作戰勇敢。傷亡嚴重,他們還曾接到過來來自日本天皇明治的嘉獎,在後來他們又參加了著名的日俄戰爭,不過在日俄戰中中,這個師團的名聲可謂壞道了極點,因為他們屢戰屢敗,被全體日軍贈予了一個「窩囊廢師團」的名號。為什麼一個甲種師團會得到這樣的待遇呢?
  • 二戰時期,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嗎?看完後明白了!
    二戰時期日本的第四師團絕對不是什麼窩囊廢,反而可能是最麻煩的敵人之一。 確實,目前網絡上有很多關於第四師團的段子。說第四師團來自大阪,而大阪是商業城市,素來出商販。因此第四師團的士兵很多也是和商販一樣貪生怕死,打仗不行,做生意倒很在行,有商販師團這麼個外號。不過這只是段子而已。
  • 二戰最會做生意的「大阪師團」竟然不是名至實歸的最弱軍團?
    現在說起二戰時期的日軍師團,只要一提到第4師團,不少人首先就會想到這就是著名的「大阪師團」。日軍部隊基本上都是以來自同一個地方的兵員集中組建,所以日軍各個師團除了正式的番號和代號外,還會以地名作為標籤,例如仙臺師團、熊本師團、九州師團等,而第4師團是以大阪地區的兵員組建的,自然就被稱為「大阪師團」了。
  • 誰說日軍勇猛不怕死?身為日本精銳部隊,卻不敢上戰場被稱窩囊廢
    但當時日軍也有另類,那就是日軍的第四師團,這個著名的"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一群商販組成的軍隊第四師團又名"大阪師團",顧名思義,這支軍隊應該是來自日本大阪地區的一支軍隊。大阪師團的前身是日本的大阪鎮臺,其兵員的徵集主要來自大阪、京都以及歌山等地區的小商販。
  • 二戰中日軍的「窩囊廢師團」,外號是「商販師團」
    大阪第四師團,因為組成的人員都是商販組成的,又被稱之為商販師團。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四師團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日軍部隊不同,第四師團的投降與回國進行得異常快捷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