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會做生意的「大阪師團」竟然不是名至實歸的最弱軍團?

2020-12-11 扯扯歷史

現在說起二戰時期的日軍師團,只要一提到第4師團,不少人首先就會想到這就是著名的「大阪師團」。

日軍部隊基本上都是以來自同一個地方的兵員集中組建,所以日軍各個師團除了正式的番號和代號外,還會以地名作為標籤,例如仙臺師團、熊本師團、九州師團等,而第4師團是以大阪地區的兵員組建的,自然就被稱為「大阪師團」了。

說起「大阪師團」,很多人都相當不屑,認為是日軍中的另類部隊,絲毫沒有普通日軍所推崇的「武士道」精神,不打仗時會忙著倒騰軍需物資,打起仗來則是慣於耍滑頭,甚至有在諾門罕衝突中,接到命令後故意拖延,開赴前線的行軍也是磨磨唧唧,一直到停戰那天才剛剛趕到前線的軼事,以至於後來調入南方軍作戰序列沒有一個軍願意要,最後只好改為大本營直屬……

簡直就是一支人見人嫌的奇葩部隊,想想也是,第4師團的兵員都來自大阪市井之地,大都是小商小販,平時就精於算計,這樣一支商賈部隊自然就應該會有這樣的表現。

很可惜,這些都是段子。

對日軍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軍有17個甲種師團,都是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成立的常備軍,是日軍頭等精銳,第4師團就位列其中。

在這17個師團中,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第一批成立的6個師團,又是17個常備師團中的佼佼者,精銳中的精銳,而第4師團就是第一批成立的6個師團之一。在20、30年代,日軍實際上先後成立過21個師團,又裁撤了4個師團,其中並沒有第4師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第4師團顯然沒有那麼差勁。

再看實戰表現,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第4師團連克金州、南山等重鎮,還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連戰連捷,沒有一次敗績。在中國戰場,第4師團參加的比較大的戰役是第二次長沙會戰,最先攻入長沙,並重創中國軍隊第10軍,直接導致第10軍軍長李玉堂因戰敗被撤職。

第10軍可不是什麼豆腐渣部隊,而是中央軍的精銳,有著「泰山軍」之稱,後來衡陽堅守47天正是第10軍。

太平洋戰爭中,第4師團首戰巴丹,第16師團啃了將近一個月都沒能啃下來的硬骨頭,第4師團只出動了7300人,不過一個星期,付出了600人的輕微傷亡就拿下來了。隨後在科雷吉多爾要塞,更是只用了一個晚上就輕鬆攻佔了。

有人說,這是第4師團運氣好,而且對手已經人困馬乏,是第4師團揀了大便宜。其實不然,在巴丹和科雷吉多爾的守軍都是取得了第一階段作戰的勝利,士氣應該更旺才對,而且這兩處都儲存有大量彈藥糧秣,長期堅守毫無問題。

第4師團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得手,得益於第4師團戰前做足了功課,不但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還進行了非常縝密的偵察,將守軍的火力點都一一標註清楚,等到戰鬥打響,第4師團的炮火就按圖索驥,逐一精確打擊,既減少了傷亡,又大大加快了作戰進程。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4師團確實是日軍的另類,但絕不是「保命第一的廢柴」。這支部隊不像其他日軍那樣只會死打硬衝地蠻幹,而是會動腦子,戰前重視偵察,擅長找出對手的薄弱處,而且還比較注重後勤,這也是其他日軍部隊所罕見的。

所以,第4師團在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中,絕對是處於中上水準的,比起第11師團這樣連遭敗績的真「廢柴」,要強得多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直到今天日本的陸上自衛隊依然還保留著第4師團的番號,這也是對第4師團最好的評價。

那麼,為什麼「大阪師團」又被說得如此不堪呢?

首先,大阪所在的關西地區,歷史上雖然是古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從幕府時代開始,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逐漸後來居上,關東人對關西人總有些「地域歧視」,認為大阪人沒教養,斤斤計較,時不時要「黑」上一把。把第4師團描繪成只會保命加賺錢,不會打仗的奇葩部隊,就是源自於此。

其次,日本作家關幸輔的《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更是成了這種說法的始作俑者,但是關幸輔早年是演員,息影之後才轉行寫寫劇本,根本就不是軍史學者,他的文章就是段子,就是博眼球的戲說——開局一段話,內容全靠編,其實日本史學界早在十多年前對他的文章有過系統的駁斥。

近年來,一些中國作家又拾起了關幸輔的牙慧,更是把「大阪師團」狠狠地炒作了一番,以至於今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阪師團」就真的成了日軍最爛的部隊——要注意了,網絡時代各種信息真假難辨,軍迷們確實需要提高姿勢水平,才不會被段子所忽悠。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俗稱「大阪師團」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
    網上經常有人調侃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俗稱「大阪師團」),說是「只要價格合適,大阪師團連日本天皇也照買不誤!」顯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但大阪師團戰鬥力「弱」確是不爭的事實。整個二戰時間,日軍的各個師團幾乎都有「玉碎」(頑抗到底、全軍覆沒)的大股或小股部隊。
  • 二戰中日本最怕死的軍團,裝備最好卻最怕死,和義大利有的比
    但是有時候整體戰鬥力並不能代表個別的戰鬥力,我們今天來看一下日本在戰場上的戰鬥力,其中最逗比的就是大阪師團,被稱為最怕死的軍團。從抗戰老兵的回憶裡面,我們知道日本人在戰場上是非常的不要命的。即使有些戰爭我們大勝,但是想想戰爭時的日本軍人狀態也還是非常害怕。
  • 二戰時日本軍隊中最不願打仗的商人師團
    二戰時,日本軍隊留給大家的印象是戰鬥力超強,打起仗來不怕死,每個人都信奉武士道精神,戰敗後動不動就剖腹自殺。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二戰時日軍中的一個最不願打仗的師團,它就是出了名的大阪第四師團。說他出了名,那是有很多的有趣的事來證明的。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二戰最聰明的日本師團:別人打仗它賺錢,回國時還近乎滿員
    導語:二戰最聰明的日本師團:別人打仗它賺錢,回國時還近乎滿員在二戰期間,日軍曾經揚言三個月之內就要拿下我們,但他們低估了中華兒女誓死保護國家的決心。這場戰爭長達14年的時間,也是有原因的。當時日軍的裝備、武器都十分先進,還擁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師團參與到戰爭當中,可見這些日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中有一個師團,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比較聰明的兵團。這個兵團就是大阪第4師團,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商販師團」,聽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應該都知道這個兵團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擺攤位,銷售一些戰爭當中的紀念品,或者是販賣軍火,賺了不少的錢。
  • 日軍奇葩的一個師團,不願打仗,願意做生意——大阪師團
    大阪師團這個師團就是著名的大阪師團, 日本就是一個島國,人口稀少,資源匱乏。 戰爭爆發後,前線人員傷亡慘重,戰鬥力嚴重不足。許多老百姓被徵調為士兵, 被迫參軍。大阪軍團的成員頭腦靈活,他們經常收集武器和裝備,然後將其出售給黑市以獲取巨額利潤。 每當清理戰場時,大阪師團都會非常願意做志願服務,他們會把撿到的戰利品秘密藏起來並在途中出售它們。
  • 如何評價二戰時期的日軍大阪第四師團?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國內共有17個常備師團,這17個師團都是日本陸軍的精銳。在二戰爆發後,日本陸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師團按照戰鬥力的高低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師團,大阪師團又被評為最高級的甲種師團。一個甲種師團的編制人數大約為28000人,人員的武器裝備配置,後勤保障的完備程度都要強於普通師團。
  • 二戰風雲,別具一格的大阪師團
    日本關東軍佔領瀋陽但是在關東軍中卻有著一支「別具一格」的部隊,那就是大阪第四師團,也稱「大阪師團」。這個大阪師團來歷可不小,是日本在二戰前組建17常備師團之一,屬於甲級師團。最有名便是蘇日「諾門坎」戰役。1939年,蘇日雙方在滿蒙邊界的諾門坎爆發軍事衝突。蘇軍在朱可夫將軍的指揮下,將關東軍與偽蒙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日本關東軍本部緊急調集仙臺第二師團與大阪第四師團增援諾門坎。
  • 二戰中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一支弱旅嗎?
    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古老」的軍隊!明治維新的軍制改革中,日本陸軍採取地區自主募兵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6個鎮臺。並以此建立了6大師團。第四師團便是以大阪鎮臺為基礎所建立的部隊,是日本新式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
  • 大阪師團最窩囊?不是因為士兵都是販夫走卒,而是大阪緊挨太平洋
    但是卻有一支另類的師團讓中國軍隊爭先恐後地想與之交手,它就是以戰鬥力奇差聞名,被稱之為「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第四師團。第四師團共四個聯隊,全軍兵力22000人,士兵的裝備也是標準的甲等級,按說如此裝備的日軍應該是人人羨慕精銳部隊。可是,翻開它的往年戰績簡直不忍直視。
  • 二戰時期,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嗎?看完後明白了!
    二戰時期日本的第四師團絕對不是什麼窩囊廢,反而可能是最麻煩的敵人之一。 確實,目前網絡上有很多關於第四師團的段子。說第四師團來自大阪,而大阪是商業城市,素來出商販。因此第四師團的士兵很多也是和商販一樣貪生怕死,打仗不行,做生意倒很在行,有商販師團這麼個外號。不過這只是段子而已。
  • 二戰中,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那樣不堪一擊嗎?
    而當時這種精神普遍地存在於日本軍隊中,但第四師團是一個例外,這也是讓他們被其他軍隊看做是「另類」的原因之一。第四師團之所以能夠抵禦武士道精神的荼毒,主要是因為大阪在日本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商業城市,而大阪師團的人員組成幾乎都是來自大阪的商人,他們滿腦子都是商人的盤算,對於武士道精神的侵蝕,有著很強的抵抗力。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二戰中日軍的「窩囊廢師團」,外號是「商販師團」
    大阪第四師團,因為組成的人員都是商販組成的,又被稱之為商販師團。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四師團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日軍部隊不同,第四師團的投降與回國進行得異常快捷順利。
  • 唯一沒被洗腦日本師團,別人打仗他們撈金,投降時還近乎整建制
    在二戰當中,作為亞洲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其整體實力僅次於美國,再加上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洗腦下,日本人個個都以效忠天皇為榮,最終爆發了日軍侵華戰爭。經過洗腦的日本人,他們認為效忠天皇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即便為此付出生命也是光榮的,因此,在天皇的號召下日本舉全國之力發動了滅絕人性的侵略戰爭,但是日本眾多軍團當中,有一個軍團非常的奇葩,他們並不以效忠天皇為榮,而是反其道而行,遇到戰爭就躲,上了戰場就跑,在投降的時候卻非常積極,也是日本唯一一個滿建制投降的軍團。
  • 抗日時期號稱日本「最窩囊」的師團,打仗不見人,撤退比誰都積極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可以說盡人皆知,尤其是在二戰中日本軍人受軍國主義影響誓死效忠日本天皇,戰敗就切腹自殺。其實日本兵不都是死士,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日軍中有一支以戰鬥力渣到極點而聞名的另類部隊,號稱「皇君第一窩囊廢師團」的大阪第四軍團師。
  • 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大阪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然而,民間對它的評價是:「戰場上跑路第一,做生意排第一」,因此被稱為商販師團。雖然大阪師團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不怎麼樣,但它在太平洋戰場卻是「重拳出擊」。
  • 抗戰時最愛好「和平」的日本軍隊,看到中國突圍部隊根本不理睬!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殺一個日本士兵住住要付出三個中國軍人的生命,不過在日本軍隊中,也有一支非常奇葩的軍隊。他們被稱為第一窩囊廢師團,要不是他們,薛嶽將軍的第四次長沙會戰,說不定還有可能會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一起聊一聊。
  • 「大阪師團」為何惜命怕死?只因他們是商人!
    從海拉爾到諾門坎,他們整整走了8天,比其他師團多走了4天。待其先遣隊到達前線時,蘇日正好宣布停戰。第四師團的官兵卻紛紛「抱怨」沒機會打上一仗。諾門坎戰役中的蘇軍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子組成,是日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