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一支弱旅嗎?

2020-12-13 西府趙王爺

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古老」的軍隊!

明治維新的軍制改革中,日本陸軍採取地區自主募兵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6個鎮臺。並以此建立了6大師團。第四師團便是以大阪鎮臺為基礎所建立的部隊,是日本新式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

可是這支部隊名聲不太好

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窩囊、戰五渣……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大阪第四師團似乎就成了弱雞的代名詞!

但事實上,這支部隊戰鬥力並不弱,作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陸軍六大師團,以及後來軍國化的17個甲種師團之一,大阪第四師團從一開始就是按照精銳標準打造,從始至終都是日本陸軍的主力。

其參加了從甲午戰爭到二戰,日本近代幾乎所有的戰爭,戰績也是非常顯赫!

首先甲午戰爭(日清戰爭)中,大阪師團確實是乏善可陳,這不能怪他們。是清軍太弱了,他們根本沒有經歷到惡戰,特別是登陸遼東之後,那基本就是乾乾警備的活兒。

不過後來的日俄戰爭,他們可是為自己正名了,當時大阪師團在小川又次帶領下,猛得不行。在攻取南山陣地一役中,面對第一師團久攻不下的馬克沁絞肉場。

接替上陣的第四師團一上來就建立奇功,將其拿下,打通了大連和旅順,為後面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雖然這裡面有著撿漏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大阪師團打下來的!

當年李雲龍打山崎大隊,不也是撿了程瞎子的漏嘛。

所以在日俄戰爭,大阪師團的表現是不錯的。

而在二戰中,出場較少的大阪師團也有著亮眼的表現,在菲律賓群島上與美軍進行的巴丹半島戰役,大阪師團打出了自己的特點。

戰役前期,面對固若金湯的巴丹要塞,擔任主攻任務的日本第16師團,採用「硬剛」的方式蠻幹,結果損失慘重。

於是和南山戰役一樣,第四師團又接替上陣。雖然同為甲種師團,但第四師團顯然要比16師團聰明。他們上來之後並不著急著萬歲衝鋒,而是先在叢林中穿梭偵察。最後找到了美菲聯軍薄弱的左翼為突破口,一擊必中。撕開防線之後,他們像靈活的猴子一樣在敵軍的陣地之間穿插遊走,打得美國人找不著北。

最終,第4師團成功拿下巴丹要塞。傷亡僅600餘人。而美菲聯軍傷亡達到了5000人,六萬人成了俘虜。

這次戰役被稱為二戰時日軍唯一一次用腦子擊敗美軍的戰役。

而後面對火力更為強大的科雷吉多爾要塞,第四師團圍而不攻,採取攻心戰術,最終登陸只用一晚上便將其拿下。

這兩戰不可謂不漂亮!

至於第四師團為何後來名聲那麼差,主要還是源於他們死得人太少了。據了解,戰爭結束之後,第四師團是日本所有甲種師團中保存最為完整的軍隊,當年投降之時,就數他們最積極。

這樣的表現,在許多日本軍人眼中是無法理解的。

於是許多純為了黑而黑的段子就被拿了出來。

比如諾門坎戰役,第四師團純屬背鍋。

當時諾門坎戰役失利,日軍第23師團幾乎全滅,損失在7層以上。消息傳到國內,一片譁然,軍部需要找人出來背鍋。

找誰呢?

日本其實也有地域黑,日本關東人一向看不慣喜歡經商,向歐美看齊,貪圖享樂的關西人

當時把控日本陸軍的是長州藩集團,他們大都是右翼的關東人,他們肯定要找戰國時代就傳下來的世仇,關西集團下手了。

而關西出身的大阪第四師團恰好當時就在關東軍的戰鬥序列中,於是就被拿出來擋了槍。

一篇《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的報導,讓第23師團成了英雄,讓第四師團成了懦夫。

可憐第四師團,人家在後方駐屯好好的,都沒上去打,結果就被拿出來當了典型,成為了諾夫。

拿筆的人,惹不起!

至於長沙會戰逃跑,那也是不屬實的!

他們是在接到了撤退命令後撤退的,只不過撤得比較迅速,結果導致友軍暴露在敵軍得炮火之下,損失慘重。

當然了,話說回啦,第四師團這戰鬥意志是真的不行,商販出身的他們遠沒有礦工和山民第二師團這些部隊那般不要命。他們很惜命,不會去做無謂的犧牲,像什麼為了天皇自殺式衝鋒這種事兒他們是幹不出來的。

但是,基本的戰鬥任務他們是完成了的,而且論戰鬥力和戰績那也是非常不錯,遠沒有大家傳聞中的那般不堪。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俗稱「大阪師團」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
    網上經常有人調侃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俗稱「大阪師團」),說是「只要價格合適,大阪師團連日本天皇也照買不誤!」顯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但大阪師團戰鬥力「弱」確是不爭的事實。整個二戰時間,日軍的各個師團幾乎都有「玉碎」(頑抗到底、全軍覆沒)的大股或小股部隊。
  • 二戰中,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那樣不堪一擊嗎?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軍中,有一支非常搞笑的軍隊,很多人知道這支軍隊主要是因為他們怠戰。再加上前幾年,有一個旅日作家從日本帶回來了一些所謂的「歷史材料」,讓人們對這支師團做出的糗事更是深信不疑。但這些事情很快就遭到了人們的質疑,這支日本的甲種師團真的是這樣的窩囊廢嗎?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二戰時期,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嗎?看完後明白了!
    二戰時期日本的第四師團絕對不是什麼窩囊廢,反而可能是最麻煩的敵人之一。 確實,目前網絡上有很多關於第四師團的段子。說第四師團來自大阪,而大阪是商業城市,素來出商販。因此第四師團的士兵很多也是和商販一樣貪生怕死,打仗不行,做生意倒很在行,有商販師團這麼個外號。不過這只是段子而已。
  • 二戰風雲,別具一格的大阪師團
    侵華戰爭中,日軍有一支裝備精良且極為兇悍的部隊,那就是關東軍。作為侵華戰爭中的急先鋒,關東軍可謂是「名副其實」。先是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接著又挑起了「九一八」事變,佔領東三省。拉開了日軍侵華戰爭的序幕。
  • 二戰時日本軍隊中最不願打仗的商人師團
    二戰時,日本軍隊留給大家的印象是戰鬥力超強,打起仗來不怕死,每個人都信奉武士道精神,戰敗後動不動就剖腹自殺。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二戰時日軍中的一個最不願打仗的師團,它就是出了名的大阪第四師團。說他出了名,那是有很多的有趣的事來證明的。
  • 如何評價二戰時期的日軍大阪第四師團?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國內共有17個常備師團,這17個師團都是日本陸軍的精銳。在二戰爆發後,日本陸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師團按照戰鬥力的高低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師團,大阪師團又被評為最高級的甲種師團。一個甲種師團的編制人數大約為28000人,人員的武器裝備配置,後勤保障的完備程度都要強於普通師團。
  • 二戰中日軍的「窩囊廢師團」,外號是「商販師團」
    大阪第四師團,因為組成的人員都是商販組成的,又被稱之為商販師團。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四師團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日軍部隊不同,第四師團的投降與回國進行得異常快捷順利。
  • 二戰時的日本第四師團,真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個商販師團嗎
    現在網上常常傳說二戰時期日軍的第四師團兵員都來自大阪,而大阪在日本以商業聞名。所以第四師團沾染上了商販習氣,作戰貪生怕死,打仗根本不行。網上還給第四師團取了一個外號,叫「商販師團」。不過實際上第四師團在日軍中也是真正的主力部隊,一點都不好對付。
  • 二戰最會做生意的「大阪師團」竟然不是名至實歸的最弱軍團?
    現在說起二戰時期的日軍師團,只要一提到第4師團,不少人首先就會想到這就是著名的「大阪師團」。,以至於後來調入南方軍作戰序列沒有一個軍願意要,最後只好改為大本營直屬……簡直就是一支人見人嫌的奇葩部隊,想想也是,第4師團的兵員都來自大阪市井之地,大都是小商小販,平時就精於算計,這樣一支商賈部隊自然就應該會有這樣的表現。
  • 「大阪師團」為何惜命怕死?只因他們是商人!
    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爆發激戰,關東軍下令第四師團火速增援。第四師團接到命令後遲遲不動,原因是動員令下達後軍營中患病者一夜激增。從海拉爾到諾門坎,他們整整走了8天,比其他師團多走了4天。待其先遣隊到達前線時,蘇日正好宣布停戰。第四師團的官兵卻紛紛「抱怨」沒機會打上一仗。諾門坎戰役中的蘇軍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子組成,是日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
  • 抗日時期號稱日本「最窩囊」的師團,打仗不見人,撤退比誰都積極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可以說盡人皆知,尤其是在二戰中日本軍人受軍國主義影響誓死效忠日本天皇,戰敗就切腹自殺。其實日本兵不都是死士,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日軍中有一支以戰鬥力渣到極點而聞名的另類部隊,號稱「皇君第一窩囊廢師團」的大阪第四軍團師。
  • 二戰最聰明的日本師團:別人打仗它賺錢,回國時還近乎滿員
    導語:二戰最聰明的日本師團:別人打仗它賺錢,回國時還近乎滿員在二戰期間,日軍曾經揚言三個月之內就要拿下我們,但他們低估了中華兒女誓死保護國家的決心。這場戰爭長達14年的時間,也是有原因的。當時日軍的裝備、武器都十分先進,還擁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師團參與到戰爭當中,可見這些日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中有一個師團,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比較聰明的兵團。這個兵團就是大阪第4師團,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商販師團」,聽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應該都知道這個兵團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擺攤位,銷售一些戰爭當中的紀念品,或者是販賣軍火,賺了不少的錢。
  • 抗戰時期號稱日軍「窩囊廢」的大阪師團真的很垃圾嗎?
    到1945年日軍投降的時候,日本陸軍師團總數已達99個,而部署於中國的也多達38個師團,佔其陸軍編制總數的38%,而部署於太平洋戰場的也才37個師團,其他像朝鮮,衝繩,本土等地區部署的師團多不過十多個,少到一兩個,可以說日本是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付中國上面,而大阪師團就是其中之一。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大阪師團最窩囊?不是因為士兵都是販夫走卒,而是大阪緊挨太平洋
    但是卻有一支另類的師團讓中國軍隊爭先恐後地想與之交手,它就是以戰鬥力奇差聞名,被稱之為「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第四師團。第四師團共四個聯隊,全軍兵力22000人,士兵的裝備也是標準的甲等級,按說如此裝備的日軍應該是人人羨慕精銳部隊。可是,翻開它的往年戰績簡直不忍直視。
  • 二戰日本哪些地方的人戰力強?九州出雄兵,大阪地區招人嫌
    日本二戰16個師管區而日軍這種具有鄉土特色的募兵方式,讓師團中的士兵都是同鄉(這一點類似於清朝中的淮軍和湘軍制度)。這也使得人們在稱呼日軍師團的時候常常以師管區地點作為代稱,如大名鼎鼎的第四師團,師管區是大阪,因而被稱為大阪師團,罪惡滔天的第六師團來自熊本,被稱為熊本師團。下屬的步兵聯隊也以地名進行稱呼,比如日軍中經常調侃「敗不怕」的第四師團第八聯隊,因為聯隊來自大阪,也被稱為大阪聯隊。至於師團配屬的炮兵、輜重兵、工兵和騎兵聯隊,則是由師管區統一抽調兵員組成,因而沒有被冠上地名。
  • 二戰日本陸軍各常備師團結局(上)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是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保留的常備軍隊,這些師團是二戰中日軍的主力作戰師團,成軍時間早,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是歷經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的部隊保留而來,在早期的中國戰場也經歷了較多戰火的磨練,是日本陸軍的中流砥柱。
  • 二戰中日本最怕死的軍團,裝備最好卻最怕死,和義大利有的比
    說起二戰,我們都知道是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挑起來的戰爭。這場戰爭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這場戰爭的發起者都是要這場戰爭進行負責。不過如果從戰爭上來說,這三個國家在戰爭上的表現確實不一樣的。
  • 日軍奇葩的一個師團,不願打仗,願意做生意——大阪師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是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其經濟非常發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每個人都必須忠於他們的天皇。日軍以服從天皇的命令為榮耀, 但是在日軍中就有這麼一個奇葩師團。 他們不願意戰鬥, 每次打仗之前,他們都有各種理由推脫不去戰場,但是打完仗以後卻異常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