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一直是我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遊覽開封,捨棄城區很多名勝古蹟,我為這條河留了大把的時間。從鐵塔公園前坐公交車一路向北到達黃河遊覽區,下車後穿過一片樹林和一片灘涂,便能見到黃河了。
黃河落日
八月底,黃河豐水期已過,但河面仍十分廣闊,浩大而有點渾濁的河水一言不發,默默向著東方輸送、傳遞。向對岸望去只看見一條直線,那些低矮的樹木庇護著身後的土地。大地、長河、遠天,都在無窮延伸,看不到盡頭,這同南方許多群山護送的河流迥然不同。泥沙遍布的河岸仿佛剛剛與河水脫離,在我的腳下顯出慵懶的姿態。河邊的沙細膩如粉,超乎我的想像,簡直就像是水化成的一樣。岸邊並不算熱鬧,然而也有不少人,有遊泳者,有垂釣者,有野營者,岸邊還泊著幾隻遊船,隨河水的流動而輕輕搖晃。
壯美黃河
壯美黃河
黃河可謂開封的保護者與滋育者,在古代,它是防禦契丹的屏障;在當代,它是開封城市用水的水源,開封至今百分之三十的用水都取自黃河。同黃河邊的蘭州、洛陽、鄭州、濟南一樣,開封汲取了來自這條河的不盡恩惠。
黃河大橋
黃河,既是開封的哺育者,又是開封的毀滅者。地理上的「地上懸河」就在開封這一段,從黃土高原上帶來的大量泥沙在此不斷淤積,導致河床年年抬高,直到今天,黃河仍比開封市區高出了十米,一旦大堤不保或水量猛增,恐怖的黃河水流下來直撲近在咫尺的開封,就會造成水淹城毀的悲劇。考古發掘表明了這一點:如今的開封地下三米處是清代開封城遺址,五米處是明代的開封城遺址,八到十米處是宋代的汴梁城遺址,十二米以下則是戰國時期魏國大梁城遺址,那被王賁決黃河而毀壞了的。
被黃河滋育的平原
一個王朝倒下,另一個王朝興起,在這樣的歷史輪替中,開封的地下磚堆磚,城疊城,昔日的繁華深掩地下,數千年珍貴的寶藏和古老的文明靜靜沉睡……
這一切,皆因開封頭上懸著的這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