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靜靜地聆聽
日本抗疫捐助詩的來龍去脈,太多的秘密!
這次的武漢疫情,日本很早就主動援助我們,其實日本這次的舉措,最讓人感動的不止是捐款捐物,而是他們的捐助詩寫的太有水平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坦誠說,看完我有點羞愧,因為我覺得自己太沒有文化了……
下面我們先來仔細查閱了這幾句詩的出處:
第一句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這是唐代鑑真東渡時的一句偈語,意思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此次捐贈物資,選用這兩句,表示了謙遜,體現了感情,還有對將來的希望。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繡袈裟衣緣》作者是日本長屋王。
這句話來源於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根據記載鑑真事跡的歷史典籍《東徵傳》,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親王曾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上十六字偈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鑑真大師被此偈打動,由此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標誌性的偉大實踐之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出處典故是什麼?
唐朝是世界上最強盛的王朝,疆域空前遼闊,軍事空前強大,經濟空前發達,文化空前繁榮,向唐朝進貢的國家多達300多個。當時,日本遠遠不及唐朝強大,還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包括唐朝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遣唐使團為推動日本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日友好交流的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公元7世紀時,日本有一個長屋王。長屋王生於684年,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孫子、高市皇子的長子。長屋王愛好文藝,擅長詩詞,對佛法有一定研究。他非常羨慕唐朝發達的文化和佛教,製造了1000領袈裟,派人送給唐朝的僧人們。這些袈裟上繡著四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遺憾的是,長屋王沒能親自前來唐朝。729年,長屋王因為遭人陷害,被迫與妻子一起自殺,史稱「長屋王之變」。
《東徵傳繪卷》卷一 第四段:日本遣唐使來朝(局部)
長屋王流傳到唐朝的四句話,被高僧鑑真看到了。鑑真非常感動,對日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鑑真大師少年出家,立志弘揚佛法,後受到日本遣唐使和留學僧等多次禮請,有感於日本長屋王子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佛偈,覺得日本確是「有緣之國」,因而決定東渡弘法。經過六次磨難,鑑真終於到達了日本,鑑真在日本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歡迎。
鑑真還把唐朝先進的醫學帶到了日本,被尊稱為「日本神農」,在日本享有極高的聲譽。日本天皇任命他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的僧侶。鑑真在日本宣傳佛法,傳播文化,被日本人民譽為「律宗之祖」「文化之父」。在弘法的同時,
《繡袈裟衣緣》全文
繡袈裟衣緣
【作者】長屋 【朝代】唐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賞析
原題註:明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於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用英語怎麼說?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災難之中的,這一句偈語,將人類的共同命運,描摹得淋漓盡致,原文禪意濃鬱,舉重若輕,囊括萬千,實難傳譯萬一。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幾種版本
版本一:
Different countries, hared destinies.
版本二:
Living in different area, blessed by the same magnificent nature.
版本三:
Different nations dwell in varied land but enjoy the same scenery under one heaven.
版本四: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Mountains and rivers on any foreign land,
With wind and moon under the same heaven stand.
版本五:
Mountains and rivers on any foreign land
With wind and moon under the same nirvana stand.
版本六:
Lands apart, sky shared.
其實,「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詩對中國人來說不能算陌生,在揚州大明寺鑑真紀念堂前就有這塊石刻。
第二句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句詞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意思是: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與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鎧甲與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殺敵。這是戰士們慷慨、勇敢、互助的請戰書,被秦人記錄了下來,流傳成鼓舞鬥志的詩歌。
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都,楚向秦國求援,秦王作賦《無衣》,動員秦民出徵抗吳,一舉擊退了吳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師的時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似一首「動員令」。
第三句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同氣連枝」,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漢代蘇武《詩四首》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比喻親生的同胞兄弟,金庸的小說裡也有這句話。
第四句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首詩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意思是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順便說一句,上一次引用這首詩的,是2006年第一次回到福建祭祖時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
可惜許多中國人,卻是第一次聽到上面四句詩。
解讀到這裡,我越來越慚愧,這簡直就是日本人給我們開的詩詞大會啊!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彭敏回應日本抗疫詩
面對日本友人的引經據典,眾多網友慨嘆現代漢語使用的草率蒼白,發出「除了『武漢加油』我們還能說什麼?」的疑問。
為此,有記者連線《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冠軍彭敏,請他亦以古典詩詞的形式,酬答日本友人的盛意。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句,彭敏回應為:「恩深轉無語,懷抱甚分明」。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朱慶餘寫給前輩張籍的詩《上張水部》。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一句,彭敏回應為:「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回應。該句出自《詩經·木瓜》。彭敏說,原詩寫的是男女之情,後世演化為「投桃報李」,禮尚往來,就沒有性別限制了。用來酬贈,還是挺貼切的。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鄕」一句,彭敏回應為:「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該句出自中日交流的著名人物阿倍仲麻呂的詩《銜命還國作》,是阿倍仲麻呂回日本時寫給中國友人的。彭敏說:「日本人引用王昌齡,我們就引用阿倍仲麻呂。」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一句,彭敏回應為:「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該句出自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彭敏解釋,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未來的鄰居的,意思為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和繁茂的春天。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冠軍彭敏
對於廣大網友關於古典詩詞在國人日常生活中缺席的擔憂和議論,彭敏向記者表示:「詩詞也不過是世間美好事物其中的一種,美好的事物那麼多,大家各有所好,有很多人沒有選擇詩詞,再正常不過,無需苛求。另外,我也不太相信日本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就比中國人有更多的詩詞和詩意。我們這次看到的,其實是詩詞的社交/外交功能被日本人在公共事件中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而詩詞的這種用法,在中國也從來都是一個悠久的傳統,從來沒有中斷過呀,只不過以往沒因為疫情這麼大的事件而引起全網關注罷了。
同時,也可看看我們大街小巷的標語:
也有打油詩
附:鑑真六次東渡日本
733年,日本派遣僧人榮睿、普照隨著遣唐使來唐朝。榮睿、普照來到揚州大明寺,誠邀唐朝高僧前往日本傳播佛法,傳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都沉默無言,沒有答應。因為唐朝與日本隔著汪洋大海,在航海技術很不成熟的唐朝,從唐朝前往日本要冒很大的危險。
此時,鑑真站出來,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決定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
743年,鑑真和他的弟子祥彥、道興等人打造船隻,計劃從揚州出發東渡日本。可是,與鑑真同行的一個徒弟跟一個和尚開玩笑,那個和尚惱羞成怒,誣告鑑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地方官員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人。鑑真第一次東渡日本的計劃落空了。
鑑真沒有死心,接二連三籌措東渡日本的事情。但是,由於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等原因,前五次東渡日本都無功而返。鑑真第五次東渡日本時,已經60歲了。他3次出發,均遭遇狂風,船隻在海上漂流了14天,竟然被吹到海南島。鑑真從海南島回來時,因長途跋涉,過度操勞,不幸身染重病,雙目失明。
這時候,鑑真的大弟子祥彥已經圓寂,連邀請他去日本的日本僧人也病逝了,可鑑真依然沒有改變東渡日本的決心。753年,鑑真帶著40多個弟子,從揚州出發,啟動他的第六次東渡日本。
這次出發,也不是一帆風順。當船隻楊帆出發時,一隻野雞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頭,日本遣唐使認為這不是吉兆,掉頭返回,第二天才重新出發。好在這次鑑真終於到達了日本,了結了東渡日本的夙願。
這一切,都與日本長屋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個字有莫大的關係啊。
【免責聲明】:本平臺以傳播書法知識為宗旨,文章源自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若所轉載文章中的文字內容、美術、攝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權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