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芳菲華年
2月3日,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捐贈給湖北省的2萬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包裝箱上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留言。
一時間,網上熱議如沸,最早看有網友刷屏,說要是不讀書,連捐款留言都寫不過人家。
接著又看到另有新鮮觀點出爐:別被有文化但不懂文化的人亂帶節奏。主要說,在不同的語境之下,措辭用語要實用接地氣。
很快又出現了詩詞愛好者針對日本友人捐贈事件另用詩詞來詮釋,好像本來我們擅長的招數被別人運用的如此妥帖嫻熟,我們不扳回一局顯得太沒面子。
議論繼續發酵,又有觀點出來,說日本友人捐贈留言的文案部分出自中國留學生和在日華人的創意。
不管說什麼,但對這些詩句的讚賞和肯定卻是眾口一詞。
詩詞之美,蘊藉含蓄,端方典雅。即便是不懂詩詞的人,聽了看了,也會覺得好,哪怕不知道好在哪裡。這也正是詩詞的魅力。
咱們單扒一扒這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出處。
這句詩出自長屋的《繡袈裟衣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長屋是日本奈良時期的皇族,相當於中國的親王。長屋所在的朝代在中國正是唐明皇當政時期,當時,中日友好,尤其是在佛教的互動上關係比較密切。長屋親王委託本國出使唐朝的使者帶了1000件袈裟贈給大唐的高僧,在每件袈裟的衣服邊上都繡上了這首詩。
這首詩被收錄進《全唐詩》。
大唐的高僧鑑真看到了這首詩,被長屋親王的殷切邀請所感動,果然東渡出訪日本。
鑑真歷盡艱辛六次東渡,開創了日本佛教南山律宗,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鑑真利用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手指的觸覺,將有關藥物的知識傳授給日本人,對日本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日本朝野都十分推崇鑑真,使其獲得「傳燈大法師」的封號。
鑑真促進了中日之間的文化傳播和交流,現代詩人郭沫若這樣寫詩稱讚他:
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
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不管是長屋親王還是鑑真,他們身體力行的為兩國的文化交流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兒,他們都是具足博愛大愛精神的人。
雖然異域相隔山川,但還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在今天疫情當前的情況下,看到這些熟悉的詩詞赫然顯現在日本友人的捐贈物品上,除了令人感覺溫暖之外,更多的是感動。
不管這些詩詞的發端和創意出自哪裡,這份溫暖和友誼,我們都會銘記。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關注芳菲華年原創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