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道歷4716年,農曆臘月十六日,是道教尊神南嶽大帝的聖誕之日。從上古時代開始,出於對自然萬物的畏懼及崇拜,許多自然界的山川河嶽、風雨雷電等都被人們神格化為神明進行祀奉。早在道教誕生之前,古人就有關於山神的信仰崇拜,封建時代的帝王還有祭祀山神的大典,以此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諸多的山嶽中,有五座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加尊貴,它們便是五嶽,即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本期就為大家聊一聊南嶽衡山的南嶽大帝信仰。
道教將五嶽神格化為五位大帝,即東嶽泰山大帝、南嶽衡山大帝、西嶽華山大帝、北嶽恆山大帝和中嶽嵩山大帝。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當屬東嶽大帝了,東嶽大帝主宰萬物的生死,他不但是五嶽大帝之首,也是冥界的統治之神。在往期的文章中,小編介紹了道教的冥界體系,由於泰山是萬物發祥之地,同時也是古代的魂歸之地,道經《雲笈七籤》云:「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所以東嶽大帝也是一位冥神。
南嶽大帝又稱南嶽聖帝,全稱為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安邦護國大天尊。根據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七十九的記載:「南嶽衡山君,領仙七萬七百人,諸入南嶽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嶽君服硃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從群官來迎子。」南嶽大帝統領仙界七萬七百位仙人,儀態威嚴,穿著散發硃光的長袍,頭戴九丹日精的帽子,身上還佩戴著夜光天真法印,每次出行都是乘坐赤龍的車子,並有仙界官員前來相迎。
道教典籍記載,南嶽大帝的神職是「主於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意思就是掌管世界疆域是如何劃分的,另外還監督水域及水中生物的變化。同時,隨著歷史的發展,從宋朝開始,南嶽大帝又被賦予了統御世間兵革之事的職能,每逢戰事,朝廷都會去衡嶽廟祭祀主神南嶽大帝「衡嶽廟之四門,皆有侍郎神,惟北門主兵,最靈驗。朝廷每有軍旅之事,則前期差官致祭,用盤上食,開北門,然亦不敢全開,以尺寸計兵數。」這也大概與南嶽大帝主管開疆拓土的神職有關。
南嶽衡山,又稱壽嶽、南山等,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來表達對於長壽的一種願望,這裡的南山就是衡山。同時南嶽衡山歷來都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湘中記》記載:「衡山,朱陵之靈臺,太虛之寶洞,上承軫宿,銓德鈞物,應度璣衡,故名衡山。」歷代諸多仙真都曾在此修行。
上清派祖師魏華存,於東晉元帝建武二年,魏華存雲遊訪道,來到了南嶽衡山,在集賢峰下結草舍居住,專心修煉,由於她「心期幽靈,精誠苦盡」,天帝被魏華存的誠心所打動,敕命清虛真人王褒和景林真人兩位仙人下降凡間,傳授她道法。清虛真人王褒授其《上清真經》,景林真人又授夫人《黃庭內景經》,誦習萬遍之後,可洞觀鬼神,調和三魂五魄,可致長生久視。成仙后的魏華存祖師,被玉帝敕封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
南嶽大帝寶誥聰明有感。正直無私。為帝為王,各顯功勳於上古。作威作福,永垂德澤於人間。顯千年不朽之名聲,作萬代有靈之福主。人民仰賴,天下歸從。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南嶽司天昭聖帝,安邦護國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