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知道什麼意思嗎?

2021-01-07 北京生活驛站

小時候,農村有很多的池塘,夏季乾旱的時候就可以去裡面挖泥鰍,但是人們卻很少吃。那個時候樹林裡面也有很多的斑鳩,因為身上肉少不受人待見,只是把捉泥鰍和打斑鳩作為一種娛樂的方式。然而農村的老人有句話這麼說: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泥鰍在西歐地區,人們稱呼它「氣候魚」。因為不僅可以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一旦水中缺氧,就會躍出水面用口吞入空氣。遇到夏季乾旱的時候,便會鑽入泥土中,僅僅依靠少量的水分就能存活,全靠腸呼吸來維持生命,是不是非常的神奇?

農村老人所說的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指的兩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特別是泥鰍,由於肉質細嫩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屬於大補之物,適宜各類人群食用,一向有「水中人參」的美譽。特別是與豆腐一起,更是人間美味。

而斑鳩對於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都不陌生,甚至小時候都抓過。斑鳩怕冷,平日棲息在山地或平原的樹林,主要在樹林邊緣、耕地附近數隻小群活動,秋冬寒冷的時候就遷至平原。由於肉質細嫩,口感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與泥鰍其名。

可惜現在由於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生態惡化,在農村已經很難發現這兩者的蹤影。有人通過人工養殖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但口感肯定與小時候的相差甚遠!

相關焦點

  • 天上斑鳩地下泥鰍,「斑鳩煲湯賽過人參」,養殖斑鳩前景廣闊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自然條件非常的好,到處都是成片的森林和綠地,非常的適合各種野生動物生存。走在農村的野外經常都能和各種小動物偶遇,像野雞、竹雞、野兔、野貓、鷓鴣、畫眉等等,在農村的野外經常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農村馴化野鳥上餐桌,人稱「斑鳩」,是營養價值高的「野味」
    導讀:農村馴化野鳥上餐桌,人稱「斑鳩」,是營養價值高的「野味」。,並沒有鴿子一樣的金屬光澤,以前斑鳩在農村到處可見,現在基本上都得在養殖場才能看得到了,說起斑鳩,突然記起一句俗語,叫「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上的野味屬斑鳩最好吃,地上的野味屬泥鰍好吃,那麼接下來筆者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斑鳩吧。
  • 農村俗話:「開門見灶,財多消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們現在國際化大都市,大家都感覺還有農業嗎?但是大家可能又會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們一到雙休日就驅車趕往郊區了,採摘去了,那麼就是說我們北京的農業,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是都市型的現代農業。農村俗話:「開門見灶,財多消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南北方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南北方的俗話差別還是蠻大的,俗話反映這各個地方的日常生活,還有很多關於建房的俗話,根據不同情況流轉下來了。
  • 彈弓打27隻斑鳩獲刑罰……
    閱讀提示民間有句俗語,「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斑鳩成為一些人眼裡的美味,經常有人為了口舌之欲和牟利獵殺斑鳩。近日,濮陽一名非法狩獵斑鳩的被告人,就被判處拘役四個月、賠償國家資源損失8100元。科普斑鳩:主要在平原山地、林區、農村出現,通常是小集群的活動,兩隻或者是多隻,叫聲單調低沉,警惕性很高。外觀與家鴿大小基本相似,在濮陽地區俗稱「野鴿子」「咕咕蟲」。斑鳩長相漂亮,體態優美,屬於「三有保護動物」,對於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都有著許多的作用。在農村,人們可以根據斑鳩的習性來觀察天氣的好壞。
  • 農村有句俗話:桌上不擺三盤菜,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終於知道了
    ,就是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農村有句俗話:桌上不擺三盤菜,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終於知道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對於城裡人來說,他們在就餐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隨意的,但是農村人則不一樣,他們還延續著老祖宗的一些規矩,尤其是老人們思想還是比較傳統的,所以說他們對於就餐時上菜的順序以及菜的擺放甚至是座次都是非常講究的,那麼桌上不擺三盤菜的意思就是在請人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只上三個菜,而且在擺菜的時候也不能將菜擺成一排,如果客人看見了就會生氣的,直接不吃飯走人的
  • 農村俗話「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老話兒,雖然只有隻言片語,但是卻教給後代子孫很多道理。這些老話兒俗語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讀起來淺顯易懂,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許多農村的俗話卻漸漸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中,年輕人懂的不多了。
  • 泥鰍好吃嗎,泥鰍吃了對人有什麼好處呢?
    泥鰍可好吃了,小時候還抓過泥鰍呢,可好玩兒了。話說「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水中人參,泥鰍吃了極有好處的,,泥鰍做得好味道真的是美的不要不要的,簡直色香味俱全,那麼吃泥鰍有哪些好處呢?1、先來看看泥鰍的成分:泥鰍肉含有多種酶:蛋白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乳酸脫氫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鈣、磷、鐵等元素,含有腺嘌呤、鳥嘌呤、核苷、腺苷酸、鳥苷酸、維生素A、B1.B2,和煙酸、肌肉蛋白、亞精胺、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等。
  • 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啥意思?是形容湖北人的什麼?
    而在古代時期,有一句話叫做:「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直到現在,還非常有名氣。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和湖北人真的有關係嗎?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於張居正之口。張居正是我國明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出生於公元1525年,去世於公元1582年。
  • 引以為戒,27隻斑鳩獲刑罰,聽人大代表咋點評
    閱讀提示民間有句俗語,「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斑鳩成為一些人眼裡的美味,經常有人為了口舌之欲和牟利獵殺斑鳩
  • 彈弓打27隻斑鳩獲刑罰,拘役四個月、賠償國家資源損失8100元
    民間有句俗語,「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斑鳩成為一些人眼裡的美味,經常有人為了口舌之欲和牟利獵殺斑鳩。
  • 斑鳩能不能通過人工養殖,這些一定要注意
    哈嘍小夥伴大家好,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斑鳩這種動物呢?如果說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肯定不會陌生,記得在小時候經常在晚上和爸爸出去打斑鳩,那麼斑鳩能不能進行人工養殖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在農村生活過的下夥伴應該聽說過一句老話,這句話就是「天上斑鳩,地下驢肉」。至於這句話的意思也非常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全天下最好吃的飛禽是斑鳩,地上跑的則是驢肉,可能大家認為斑鳩不就是一種野鳥嗎?怎麼可能成為全天下最好吃的東西,其實既然會說這句話那也是有道理的。吃過斑鳩的小夥伴應該會比較熟悉。它肉質非常的新嫩,而且從口感上來講不像吃其他的東西,還有一股子腥味。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有些農民就會去水田裡面挖泥鰍、抓黃鱔。這些魚類在冬季的時候都是藏在泥巴下面,並且也因為天氣冷而變得不活躍了,有經驗的人就很容易找到它們。在小時候這樣的事情沒少幹,一下午就能挖到小半桶。早上去趕集,發現有人在售賣一種超大號的「泥鰍」,細問一下價格嚇了一跳,他說要60元一斤。什麼「泥鰍」要這麼貴呢?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它並不是泥鰍。
  • 農村俗話「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的俗話有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都是經典,雖說有些俗話聽起來很無釐頭,但是蘊含著大道理,農村有一句俗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那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這是一句警戒語,提醒人們一定要有志氣,人窮志不窮,這句俗話從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嶽父家的地就算窮死也不能去耕種,餓的時候,就算餓死也不能進蘿蔔地。
  • 農村有句俗話叫「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農村流傳有這樣一句俗話「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不是感覺特別押韻呢?真的很有文字藝術,像詩,像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透過字面理解,我們也就八九不離十的知曉其中含義:正月裡要是打雷下雨的話,那麼這一年當中可能會盜賊特別猖獗。是不是感覺無釐頭?其實話中隱含的意思就是正月天氣不好,農作物種植就比較困難,青黃不接,產量也低,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就幹起了偷雞摸狗的事。
  • 俗話「一年三個大,神鬼都害怕」是啥意思?2020是「災年」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俗話「一年三個大,神鬼都害怕」是啥意思?2020是「災年」嗎?農村有些老俗話,總能給人感覺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簡短的語句裡,不知道涵蓋著什麼意思,有些話語確實也是令人比較費解的。農村的老俗話或者是諺語,通常會在農村口碑相傳,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對於那些老俗話多是念念不忘,日常生活中,也總會說出針對性的俗話來,對照參考。
  • 農村俗話「財不走急,富不去偏,窮不向南,富不走北」,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農村俗話「財不走急,富不去偏,窮不向南,富不走北」,啥意思?長久之來,農村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大多思維比較固化,因循守舊現象層出,這也農村的經濟與城裡之間具有明顯的鴻溝,當然,時間在變化,人們的思想也在細微處發生改變,尤其是近年來,更多農村青壯勞動力走入城市,思維與眼界提升了許多,也讓農村的發展與時代更加的緊密!
  • 農村說的「九九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裡面有寓意,你知道嗎?
    農村有很多關於天氣變化的小俗語,比如「螞蟻搬家會下雨」、「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水淋」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話。那關於冬季裡的「九九天」你都知道它的意思嗎?都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一九二九:怎麼算一九是什麼時候開始?在冬至後的第一個九天,就叫一九,意思是天氣要開始降溫了。二九是大家就已經開始把手套帶上了,都在外面凍的冰冰涼!
  • 野生的斑鳩能養熟嗎?在斑鳩手養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斑鳩和鴿子同屬斑鳩科,血緣關係和生活習性特別的接近。不過,斑鳩畢竟是純野生動物,要從小通過人工餵養,讓小斑鳩慢慢地和人經常接觸,通過這些方法是可以把斑鳩養得像鴿子一樣戀家的。斑鳩通過人工養大後還要面臨隨時可能會飛走飛丟的風險。雖然從小把斑鳩通過人工養大,但是斑鳩畢竟保留著原始的野性。養大了飛到外面去玩確實也知道回家,不過斑鳩並非像鴿子那樣天天知道回家,斑鳩有時候兩天左右才回一次家。斑鳩以前在農村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動物,現在數量逐漸減少了。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諺是存在於農村、流傳於農村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類俗話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等優點,目的是為了指導或者預測莊稼長勢和收成。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我國農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導致這些俗話產生的理由很多,有相應道理的也不少,但也有很多具有時代色彩。
  • 農村俗話「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流傳了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這些俗語並沒有華麗的語言和優雅的句子,但是這些農村俗語是老祖宗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句俗語就是「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一起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