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無法走「富二代」的路

2020-12-24 大灣腹地

本文首發大灣腹地公號;作者:趙小南

頭圖來自:pexels

短短數年時間,京東健康變成市場份額最高的在線零售藥房,順利IPO,市值在上市的第5個交易日突破4000億港元。

京東健康的奇蹟,是創業公司無法複製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被從業者稱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二代」,他們的生意只有「二代」能做。深耕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其它創業公司,長跑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憑藉微弱的營收利潤,看見零星的勝利曙光。

但京東健康的上市對他們來說是好消息,至少外界可以看到,當網際網路開始介入時,醫療行業會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法複製的二代們

2020年8月,京東宣布京東健康與高瓴資本籤署融資協議,高瓴資本將向京東健康投資超過8.3億美元,交割預計將於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

「這一輪融資我們也跟了,但高瓴介入了,他們決策速度特別快,我們沒跟上所以沒投,」北京地區一位投資人稱,「但京東健康IPO的時候我們是能參與的,沒有參與的原因是資金屬性,如果是自己的錢,上市就能拋一點我們拿是可以的,PE的錢就不是很合適了。」

在這位投資人看來,京東健康估值偏高。疫情過後網際網路公司市值普遍走高,這推高了京東健康市值。其次,疫情過後網際網路行業估值有所回調,京東健康大概率也不例外。對於京東健康來說,疫情固然帶來了流量,但流量能有多少留存尚要看新一季財報,目前「京東健康3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值肯定被高估了」。

上市後的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共同組成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頭部梯隊。三家公司的共同點是成立時間短,但上市時間快,以「賣藥」為主要業務。

2019年全年,平安好醫生的在線醫療、消費醫療、健康商城和健康管理業務的佔比分別為17%、22%、57%、4%,佔比最高的健康商城從事藥品、器械、保健品、母嬰用品、健身用品的銷售。

阿里健康2020財年財報顯示,醫藥電商在其中的佔比最高,2020財年佔比97%。

京東健康招股書顯示,2019年全年,醫藥和健康產品收入佔京東健康收入比例為87.02%。

巨頭為何齊齊盯上售藥環節?「以普通門診來看,去醫院看病掛個主任號才30塊,隨便拿藥要花300塊。網際網路本質是個優化生產關係效率的工具,但是短期不太可能改變傳統醫和藥的比例,另外藥品產業鏈標準化程度更高,除輕問診掛繳查之外,更深層次醫療往往需要跟一個個醫院系統做對接,因此藥品網際網路化的進程相對較快。」高特佳投資研究部高級行業研究員葛戰一稱。

更何況,儘管巨頭下場,可網際網路零售藥房佔藥品市場比例依然很低。西南證券指出,2019年,在線零售藥房銷售額僅佔藥品/非藥品市場銷售的 3.63%,市場規模約1050億元,線上化率有望在2025年提升到11.1%,新增4540億元市場空間。

處方藥的市場還未被完全發掘。目前聯合藥店處方藥比例約50%,但常規處方藥和醫院處方藥重合率要小於20%。這也意味著,處方外流還有巨大市場,剩下的70%或50%處方藥也可以流通時,市場規模還將翻倍。

沙利文數據顯示,醫療器械和非處方藥是在線零售藥房的主要產品,佔比分別為 30.5%、23.8%,處方藥佔比僅 13.3%,預計2030年,醫療器械、非處方藥、營養保健品、處方藥在網際網路銷售額將達到2840、2370、1630、3330億元。

巨頭的優勢顯而易見。「藥品作為一個商品,本質是遵守量大價低基本商業規則,當前頭部線上平臺的銷售額已經和線下巨頭處於同一量級。對於一部分全國性的品牌廠家,線上渠道的出廠價不比線下高,同時線上渠道也有利於其全國性的品牌推廣。長遠來看,由於線上電商的集中度遠高於藥店,理論上毛利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對於部分區域型的藥企,可能會多方綜合考量。」葛戰一稱。

相較於線下藥房,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對藥廠有著強大的議價能力,能拿到比線下更低的成本價。可儘管如此,阿里健康、京東健康淨利潤要低於傳統線下藥房。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前100藥品零售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27.5%,淨利率為4.0%,同期京東健康毛利率為25.9% ,阿里健康毛利率為23.2%。

這涉及到線下藥房沉痾宿疾,線下藥房維持毛利方式是擴充更高毛利的品類,或在同品類裡更換毛利率更高的廠家。這導致的結果是,患者想買2元錢的維生素,卻被推銷20元的維生素。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以C端流量為核心,以供應鏈為根基,以醫療為增強粘性的抓手,他們長期的利潤來自於網際網路對行業滲透率的提高、供應鏈優化成本的降低、C端客戶粘性增加持續的復購。單純提高終端價以增加其毛利率的生硬手段會傷害平臺的根基。」葛戰一稱。

換言之,在線藥房只是巨頭生態的一部分,阿里、京東、平安莫不如是,因此網際網路巨頭的優勢,創業公司未必會有。

藥房複雜的供應鏈體系,更是將許多中小型公司擋在門外。「我們也嘗試過賣藥,但這個業務直到今天都是虧損的,我們沒有規模效應。」華南地區一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稱。

以規模來看,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的現金儲備,是創業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數字。

創業公司的漫漫徵途

儘管網際網路藥房是巨頭的生意,但仍有創業型公司深耕在這個市場,如健客網、1藥網等。

「他們早期獲客成本非常高,如果只看非處方藥,平臺是入不敷出的。投這些平臺看中的是他們背後的醫生資源,處方藥流量不在網際網路巨頭手裡,在公立醫院和醫生手上,看平臺的運營能力,能不能把醫生和醫院轉化成收入。」一位投資人稱。

更多的創業公司,切入掛號、智慧醫院、在線診療等領域。同處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和在線藥房相比,醫療服務是條漫漫徵途,也是創業公司大放異彩的賽道。

2004年,羅寧政註冊就醫160網站,這個網站成為健康160的前身。2000年到2010年也是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百花齊放的時候,除了健康160,李天天在2000年創立丁香園;2006年,王航離開奇虎創立好大夫在線;2010年,廖傑遠創立掛號網(即後面的微醫)。

在羅寧政看來,OTC和保健品銷售的機會不會留給創業公司,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是創業公司所不具備的,創業公司的優勢在服務上,「我個人感覺醫療服務還是在醫院這一端,線上問診只是輔助性服務,核心場景還是在線下醫院,解決醫療問題主要還是解決痛點,就醫難是最大的痛點。」羅寧政稱。

醫療服務要和醫院打交道,而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是強勢的,第三方服務商要同時滿足患者、醫院和政府的需求,斡旋在其中殊為不易。據財健道報導,廖傑遠曾經「半跪著打開電腦上的PPT給院長看」,而這位院長很快讓廖傑遠離開辦公室。

一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稱,為當地醫院提供掛號系統時使用了一些技巧,「有的醫院是比較保守的,我們就跟他磨,不停拜訪,遊說下面的人,先把同類醫院搞定,並且我們會把醫院掛號數據告訴市衛健委,衛健委會公布排名,這樣沒用我們系統、排名落後的醫院也會緊張,我們再去溝通就很好做。」

以健康160為例,2004年成立時,健康160曾經有過短暫的盈利,在接下來2012年到2019年的長達8年時間裡,公司一直是虧損狀態。目前健康160已經實現盈利,收入最多的業務來自於醫院的IT服務。而最初向醫院提供免費的IT服務時,商業模式在哪裡還不清楚。「早期的確沒有商業模式,主要靠融資,資本支持去做這個事情,賣藥、在線問診、給醫院提供IT運營服務等,都是後面摸索出來的。」羅寧政稱。

這樣的情況,對好大夫在線等創業企業同樣適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公司,要經歷漫漫長跑。創業二十載,他們見證了網際網路世界裡巨頭的更迭,練就了平常心。當阿里健康、京東健康急劇擴張市場份額、迅速上市時,他們盯緊自己所處的賽道,在這個賽道裡唯快不破的故事講不通,巨頭的故事講不通,拼的是各家企業的服務能力。

「網際網路是唯快不破,但當它遇到產業網際網路的時候,它的速度會快速慢下來,丁香園、好大夫在線都是長跑型選手,創業企業沒有跑得快的,大家都跑了十幾二十年。」羅寧政稱。

在漫長徵途中,政策扮演重要角色。醫療服務依賴於政策開放,不管是網際網路藥房還是在線掛號、在線問診,政策一小步是創業公司的一大步,他們等待政策的開放。

但要等他們耕耘很久後,政策才一步一步開放。2009年,《關於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出臺;2011年,《關於進一步推進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通知》出臺,後者規定從2011年12月起,三級醫院所有普通號開放預約、85%專家號源開放預約。

在網際網路醫院上,微醫可能是步伐最為激進一家公司。2015年,微醫通過PPP模式與桐鄉市政府、桐鄉三院合作,在烏鎮創辦網際網路醫院,但彼時不管是微醫還是地方政府都承擔著監管壓力。

直到2018年,關於網際網路診療、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服務的三份管理辦法和規範才緩慢出臺。國家衛健委明確,利用網際網路開展診療的範圍是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網際網路醫院必須依託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省級衛生部門應建立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對接網際網路醫院信息平臺,以實時監管等。

網際網路對醫療行業的改造已經二十年,並非所有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一位投資人稱,「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圈外打轉,今年才有圈內的想法,這個圈是什麼圈?是醫院的圈。我們一直說院外20%的市場,院內80%的市場,但現在院內市場還沒動呢。醫保口子不開,水就永遠活不起來。」

今年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網際網路醫療機構複診可依規進行醫保報銷。

已經有地方政府開始試點。福建省在省級機關網際網路醫院開展試點醫保電子憑證醫保在線結算服務,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醫保可報銷的在線診療服務。山西省提出,具備資質和條件的定點藥店可根據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點對點」為患者上門配送藥品。上海、浙江、江蘇、武漢等地已將常見病、慢性病的線上複診以及線上購藥納入醫保,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診療、長處方、網訂店送等模式。

這一天,健康160們已經等了很久。

參考資料:

《網際網路醫療20年》-財健道

《政策支持,線上問診,方便就醫 網際網路醫療迎多重利好》-人民日報海外版

《電商新基建全域融合,健康新動能乘勢而起》-西南證券

相關焦點

  • 程國華: 「網際網路+」這條創業路已走了十年
    但他偏偏在自己24歲的這年,主動放棄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轉而攻讀計算機專業,隨後就業、創業。  轉眼間,程國華在網際網路領域摸爬滾打十幾年了。回想起當初的決定,他說,這是自己主動擁抱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結果,「當時網際網路的浪潮正拼命擊打著中國,我無法想像自己置身於這個時代之外。」
  • 紅杉資本怎樣選擇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進行投資
    一、其他領域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特點 首先謝謝動脈網邀請我們來聊一聊移動醫療這個事。我叫陳鵬輝,在紅杉資本負責醫療投資。 過去兩年不能說紅杉很猛,應該說網際網路醫療這股風非常猛,過去一年中有一百家網際網路醫療的公司獲得了融資。
  • 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登陸新三板
    其中,丁香園去年獲得騰訊投資,開始建設自己的線下診所,「試水」重構醫療生態。同樣主打醫生牌的春雨醫生,則選擇了輕資產模式,採用與傳統醫院合作、託管、加盟和自建相結合的方式。 在醫院派類型裡,就醫160與掛號網在預約掛號領域已成為市場規模、用戶數的前兩位。但由於創業團隊切入點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兩者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移動醫療創業團隊的思路和方向
    點擊查看 我的前兩篇文章主要是呼籲了一下所謂的醫療圈業內傳統人士應該積極參與到移動醫療的浪潮中來,分析了一下移動醫療的現狀和大環境。下面將以我創業中的經歷具體分析和總結一下初創團隊,和準備再創業的醫療圈傳統人士發展方向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提示。
  • 玖玖骨科:除了開燒錢的線下診所,網際網路醫療還可以這樣轉型 | 創業
    網際網路+醫療處於尷尬地位已經不是三五日。2014 年,網際網路醫療概念迅速躥紅,投資一筆接著一筆,許多網際網路醫療公司拿錢拿到手軟。不過,在強力吸金一年後,這個市場形成了一片線上輕問診平臺的紅海,競爭異常激烈。而這些公司想要活得更長久,回歸線下或許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 00後CEO喻言被指「富二代」,其父回應稱只是小康家庭
    兩年前,就讀於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的喻言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網際網路團隊廣東省第一名,拿到創新獎金,名下一家廣州諾亞科技有限公司,她是名符其實的00後CEO。「瞎說什麼大實話!」這是不少網友給她的評價,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狂妄自大的小孩,並指出其父名下有7家公司,而喻言是個「富二代」。對此,其父喻華鋒稱自己只是個程式設計師,2家公司已停業。
  • 啟明私募:當本錢的潮水退去,有多少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在了沙灘上
    啟明私募指出近期,啟明私募了解到樂伽公寓經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啟明私募發現其承認公司因運營不善已停止運營的事實。啟明私募得知這家成立僅3年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為超越40多萬客戶提供服務,辦理的房源超越20萬套,房屋總價值達1000億元。
  • 醫療信息化行業深度報告:政策推動醫療信息化持續高景氣,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醫療創新業務將迎來加速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未來成長空間最廣的幾類業務主要包括網際網路醫療、處方流轉以及醫保(商保)理賠業務。網際網路醫院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率,以醫聯體建設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有望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加速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將推動醫療IT公司商業模式變革。
  • 從「獨角獸」到「藍鯨企業」 這才是創業公司的終極目標
    其中,CB Insights於2017年5月底發布全球最具價值的197家私營(未IPO)科技創業公司榜單,這些公司都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所謂「獨角獸」公司。 這些公司的總估值約為6790億美元,已募集資金總額達1420億美元左右。上榜公司共分13個類別,包括電商/市場、網際網路軟體及服務、金融科技、社交媒體、網絡安全、定製、大數據、醫療護理、傳媒、硬體、移動軟體及服務、房地產和其他。
  • 有危就有機:1000億的網際網路醫療市場 正在借勢破局
    當移動網際網路來臨之後,創業公司頻現,整個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一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升至67.1億元。2017年,快速發展期。在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與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走上了「高速快車道」,發展非常迅速。
  • 網際網路病友社群:網際網路醫療的新礦藏?
    國內目前已有人涉足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但由於自身定位、產品設計、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病友社群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一、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巨大,競爭主體集中於服務資源生產端根據預測,2015 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可達到 157 億元,2016 年將達到 257 億元,2017 年將達到 365 億元。
  • 富二代來我們公司體驗生活,看到食堂裡的大鍋菜,擰頭就走
    上個星期我們公司來了一個富二代,年齡大概也就25歲的樣子。他爸媽是做房地產生意的,家裡特別的有錢。父母為了鍛鍊他的管理能力,將來能夠接手他們家的生意。剛好也是讓他體驗一下生活樂趣,特意把他安排到我們公司上班,因為在這裡大家誰都不認識他。
  • 廈門走在獨角獸路上的十大創業公司:美圖、美柚、他趣
    喧囂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從「投、投、投」到「寒冬小心駕駛」。O2O炒爛了,P2P沒聲了,VC們謹慎了,蹭熱度的創業者們六神無主了。但是,只要是優質的種子,終究會發芽、開花、結果。寒冬之際,那些生來優越的創業公司,依舊在拿著巨額融資,傲嬌向前。
  • [關聯交易]衛寧健康:關於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增資衛寧網際網路...
    一、關聯交易概述 (一)關聯交易基本情況 2018年6月15日,衛寧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衛寧健康」)、寧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寧網際網路」)、周煒、王英、劉寧與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雲鑫」)籤署了《增資協議》,上海雲鑫擬出資人民幣
  • 網際網路+移民創業勢頭不減,「一米移民」想憑移民後的服務站穩市場
    )深圳】7月8日報導(文/鄭桂蘭)網際網路+移民創業的關鍵點無非在於能否切實幫助到客戶移民。移民政策顯然是不可能被移民公司改變,那麼剩下的核心競爭力便是項目的服務能力了。「一米移民」是傳統移民公司「銀河移民」的升級,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均為許孝傑。其在移民行業算是「老司機」了,從1999年開始從事移民行業至今,許孝傑熟知移民行業的的操作方式,及客戶移民前後對房產、保險、醫療、小孩教育等業務需求及痛點。此次將傳統移民公司進行升級,則是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讓中國更多中產階層享受國外生活。
  • 谷歌花了3250萬美元,投資一個叫Oscar的創業公司
    得益於歐巴馬醫改,大量創業公司得以進入衛生健康領域,Oscar Health就是其中之一。Oscar Health將網際網路技術引入了保險行業,簡化了商業保險的購買程序,用戶能夠在移動端上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病情,軟體後臺會自動匹配附近醫生。
  • 網際網路醫療炙手可熱:搜狗入股春雨醫生 嗅到了什麼?
    作為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領域成立最早的獨角獸企業之一,春雨醫生APP也是我國知名度和成熟度較高的醫療健康應用。在持股機構中,春雨醫生最大股東為藍馳創投的投資實體之一嘉興藍馳雨傳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為14.61%;公司董事長曾柏毅位列公司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57%。
  • 雷軍:富二代創業易失敗當初辦小米我陪著員工吃盒飯
    「如果我覺得我衣食無憂了,所以過著富豪的生活,我覺得是沒辦法再創業的。這是我真心想講的實話,我覺得富二代創業很容易失敗。」雷軍說,自己很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但在做小米的時候是把自己當成真正的創業者。「當初大家加班我陪著一起加班,大家吃盒飯我陪著大家一起吃盒飯,大家出差經濟艙我就經濟艙,出差住如家我就住如家,這是10年的時候。」
  • 網際網路創業咖啡廳悄然興起南湖畔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12月17日 訊在這裡喝一杯咖啡,也許就能產生一個創業機會!在嘉興電子商務產業園文賢路和紡工路路口,一家名為桔子貝塔的咖啡廳最近引起了不少嘉興網際網路「大咖」的關注。「現在入駐嘉興電子商務產業園的企業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創業氛圍也越來越濃,大家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可以聊聊創業中碰到的難題,也可以共享創業項目等資源信息。」
  •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陳白平:網際網路醫療對接醫保需解決...
    每經記者:任芷霓 每經編輯:宋思艱8月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雲上每經」在線沙龍邀請到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陳白平,共話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範圍的影響。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陳白平 圖片來源:本人提供而波士頓諮詢公司在過去幾個月的調研中發現,公立醫院和網際網路醫療科技企業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更多線上的服務,醫生、用戶養成了更多線上的行為習慣。「我們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確實在成本上、醫療費用上,以及效果上都有很好的體現。」陳白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