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病友社群:網際網路醫療的新礦藏?

2020-12-17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國內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各類主體爭相涉足。大量的競爭主體把精力放在了線上電商平臺搭建、線下醫療資源整合等方面,試圖在線上線下同時打通,形成產業鏈條。但從更寬廣的視角來看,除了強化電商平臺建設、醫療服務整合這種套路外,若以病友為切入點,構建病友社交圈子,強化醫患社群互動,反向快速構建自身的"生態經營體系",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國內目前已有人涉足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但由於自身定位、產品設計、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病友社群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巨大,競爭主體集中於服務資源生產端

根據預測,2015 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可達到 157 億元,2016 年將達到 257 億元,2017 年將達到 365 億元。而目前居民醫療支出佔GDP 的 6%左右,較發達國家低 4.7 個百分點,這表明未來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政策驅動、社會需求高漲,構成了網際網路醫 療發展的基礎,而智能硬體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則加速了網際網路 醫療市場的發展。

目前,包括網際網路巨頭在內的各大主體都在該領域不同程度涉足, 但各類主體基本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產品及服務提供端上,企圖以上遊資源控制下遊用戶,形成封閉循環。目前主要巨頭大體涉足四大類醫療領域:信息資訊、在線諮詢、網上掛號、網上藥店。通過這四個入口打通"前期溝通-預約掛號-醫生診斷-用藥指導-購買藥械-康復治療-疾病管理-自我診斷"服務閉環。例如騰訊先後入股丁香園、掛號網,構建醫患端醫療、健康、學術服務閉環等。

▲網際網路醫療主要模式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導致了網際網路醫療同質化現象嚴重,線下醫院、 醫生等醫療資源成為主要競爭點。

二、立足病友交流的社群成為網際網路醫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大家都在盯著醫院醫生的時候,卻往往 忽視了醫療中另一個主體-病友。無論是從國際經驗來看,還是國內 發展來說,網際網路醫療對病友社群的挖掘顯得越來越重要。

由於醫院、 醫生、患者之間存在著巨大信息不對稱性,導致相互 之間的信任程度較低。而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則可以讓同類病友產生聚 集,讓病友找到和自己病情類似的人,或者已經成功治癒者,獲得經 驗分享。 同時,還可以交流用藥經驗,挑選醫院、科室、醫生的經 驗,從而滿足患者的長尾需求。

調查中發現,一個病友在網際網路上關注醫療的環節通常是包括"A平臺獲取知識-B平臺問診 -C醫院診療-D平臺購買藥械-E社區交流"。由於每個環節為病友傳遞的價值不盡相同,因此,病友通常會選擇不 同平臺,而病友社群是其中重要環節。幾乎所有的病友在患病後,從個人心態到家庭生活,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病友們會找到同類 病友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患病的病友之間具有天然的同理心、共同 的需求,以及共同的交流場景,這構成了組建病友交流社群的基礎。 調查數據顯示:網上疾病相關日搜索用戶數超過1500萬,醫院及醫生 話題日搜索用戶數超過300萬。但由於網際網路信息量太大,病友單純 通過搜索通常難以辨別信息真假,也缺少針對個體的有效性。而病友 之間的交流則更有可能獲得有針對性的、真實的案例信息。

此外,對於病友來說,尋找同理心人群,分擔患病壓力、找到社 會歸屬感十分重要。根據調查,病友之間關於心理建設的話題佔比達 到40%-60%。實際過程中,病友之間交流的問題兩類需求通常交叉在 一起。

具體來說,當一個病友(疑似病友)發現自己身體有問題的時候,希望第一時間通過便捷的方式獲得確切的解答,知道自己的情況是否

屬於患病,如果患病了,屬於哪類疾病,目前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等等。特別是針對容易造成身體重大損害的疾病

(例如癌症、糖尿病、烈性傳染病等),病友更期望得到有類似經歷的同類人群提供幫助及安慰,以便有針對性的解決自身問題。

再以美國的病友互助社區網站 patients like me 為例 ,目前該社區已經擁有超過 20 萬的會員,其主要模式就是互助式在線問診。用戶可在線進行提問、分享,涉足病種超過 1800 個。該網站的一個核心亮點就是結構化數分類的較為細緻,例如,查找一個病種時,可以看到所有與該病種相關的病友信息,包括他們的治療方案、醫生開具的用藥計劃,甚至副作用人群等。因此,該網站已經成為目前全美

國最大的病友分享平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例是,社交網站 Facebook 進入醫療健康領域,創建在線"支持社區"讓用戶將各種疾病信息分享到社交圈子裡。Facebook 同時也創建一個了"預防保健"應用來幫助用戶改善生活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市場對醫療信息的需求慢慢的在從第三方客觀的信息,轉變成帶有個體案例的信息,因為帶有個人案例和經歷分享的信息更有實際作用,可信度和關聯度都更高。同時,由於病友之間具有天然的同理心,以及健康管理需求,使得病友社群有了存在的價值基礎。

三、網際網路病友社群項目優劣勢都很明顯

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在理論上是有顛覆網際網路醫療基礎的,但實際情況與理想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筆者前期走訪調研了一些病友社交項目,通過對這些平臺分析研究發現,現階段病友社群的優劣勢較為明顯:

從國內幾個運營時間較長的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來看,他們的主要運營特點如下:

1、單病切入。針對不同病種進行垂直化的運營。調研發現,有同樣疾病的病友之間的交流基礎較為紮實,會產生長期粘性。針對不同的病種,聚合不同的病友,容易著力聚焦。

2、心理幹預。心理建設對於病友的作用十分積極,幾乎所有的病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以某網際網路病友社區為例,該機構專門開設了心理幹預論壇,引入醫生在線講座,幫助病友克服心理障礙。同時通過病友心路筆記的方式,鼓勵病友分享心路歷程。

3、整合有效信息。病友社群中共享的信息,數據來源廣泛且有針對性,同時接入醫生資源,輔助以專業的醫生諮詢,幫助病友找到符合自己情況的信息。

雖然上述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已經積累一定數量的初始用戶,並且對接了相應的醫療資源,企圖建立一個基於社交的生態閉環,但是目前 的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產品設計較重,隱私性差、便捷性差。 目前市場現存的病友社交產品大都以 APP+PC 網站形式出現,用戶如果進入社區交流需要登錄註冊或使用微信/qq 登錄。病友在使用這 類產品的時候存在隱私洩露、登錄麻煩等問題,不利於用戶的操作便 捷性。

二是病友社交產品沿襲 PC 時代設計,實時性差。 病友社群產品雖然已經在移動端已有布局,但大部分產品依然沿襲了 PC 時代 BBS 的設計思路,病友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線發帖回 帖。導致病友的問題解決時效性不高,信息集中度不高等問題。產品端的問題只是表象,其背後的本質是病友社群依然沒有成型 的經驗,只有不斷的調整自身定位,才有可能尋找核心的可盈利的業 務模式

四、礦藏是存在的,但如何挖掘並使其產生價值才是關鍵

通過分析研究病友社交平臺發現,作為網際網路醫療產業鏈上的一環,網際網路病友社交的價值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對同類病友的聚合,可產生大量的個性化數據,基於這些數據應該會有很多的想像空間。

但其劣勢也相對較為明顯,最為核心的是,目前病友社交平臺的盈利依然還未有確定的盈利模式。以 Patients Like Me 為例,該公司主要的盈利方法還是為生物製藥公司提供匿名的用戶數據以幫助藥廠進行新產品研發。但問題是準確度即如何從信息中提煉出有意義的部分,以及如何保證病友的信息安全。

從調研的國內的幾個機構來看,只有少數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平臺較為明確的提出了導醫平臺模式、醫療下沉模式,其他產品或平臺的模式還依然沒有明晰,病友社區的發展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但是, 如果將網際網路病友社群與病種治療資料庫結合,為企業提供服務,或許病友社區的發展則會迎來快速增長。同時接入商業醫保作為業 務補充,或許會是病友社區一條快速商業化的道路。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前言:增長的環境正在改變,獲取新流量越來越貴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兩件事:網際網路活躍用戶數量不可能超過人口總量網民也不可能每天不吃不喝不睡覺地上網因此,對於網際網路而言,新常態已成定局:「人口紅利消失、時長紅利漸微,新用戶的獲取越來越貴,網際網路競爭走向存量市場。
  • 「網際網路+」社群方法論:七大落地體系
    二、「網際網路+」社群持續有效運營的七大核心關鍵要素任何事物要得以持續健康運行必然有一套自洽的內在邏輯。基於對麥肯錫7S模型的深度解構,在結合社群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網際網路+」社群方法論。5、都有一套基於共同價值觀的文化機制社群運營最難的就是保障機制的建立與執行。因為大家本來就是基於某種興趣愛好、精神追求聚在一起,所以粉絲來自五湖四海背景層差不齊,訴求千差萬別。因此,社群管理通常相對比較鬆散。但是這極易由於利益訴求的差異化讓粉絲四分五裂。可是如果社群管理太嚴,又容易讓部分粉絲離群出走或者望而卻步,畢竟粉絲管理不同於員工管理。
  • 網際網路醫療獲多重催化
    在政策推動、需求增加和資本布局的背景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迎來多重催化。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
  • 移動網際網路對就醫有何積極意義?風車醫療給出了標準答案
    這裡的「看病」,往往指的是患者根據自己的症狀,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上搜索,然後獲取相關的信息和建議。但,這些建議的來源並不具有可靠性,它們有些來自病友的個人分享,有些來自於網友的道聽途說,還有的來自於其他抱著不純目的的人:他們可能是醫販子、可能是賣偏方的、還有可能是賣假藥的。一時間,泛濫而錯誤百出的信息讓網際網路醫療的「雛形」毀譽參半。
  • 土豆鏈(potato chain)解析:社群經濟與傳統網際網路經濟的區別
    作為一家企業,傳統的方式是,企業生產一種產品,在社會上滿足一種需要,然後不斷創新,不斷生產出滿足社會新需求的產品,或者不斷提供和優化一種服務。產品的外圍是更多看似虛擬的東西,如連接,與本行業、其他行業的界限慢慢模糊,合作能夠使多方共贏。這些連接也不會成為未來商業價值的來源,連接是第二層。
  • 6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
    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何跟其他「網際網路+」行業不一樣,平臺始終未能戰勝「生產型企業」而成為贏家?又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何又「慢」又「熱」,讓你很難隨時隨地點上一份「外賣」的醫療服務?1疫情改變就醫場景,網絡催生新的需求醫療是個垂直行業。
  • 疫情形勢下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展望
    表1 網際網路醫療分類疫情與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相互促進疫情加速了網際網路企業在醫療服務方面的應用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關於疫情的有關諮詢以及其他疾病的有關諮詢需求增加,促進網際網路企業通過網絡為公眾提供在線問診或在線諮詢服務。
  • 社群團購之外,匯通達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模式引發思考
    社區團購作為一種本地化社交電商的新零售模式,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迎來爆發式增長。然而隨著資本的大量湧入,一些受到爭議的現象已引發政策與市場的敏感。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於近日出臺社區團購新規,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堅持擴大內需、強化反壟斷與資本無序擴張。
  • 網際網路醫療爆發,黑天鵝撈出「水中月」
    新冠疫情作為一次黑天鵝事件,卻促進了醫療、教育等部分行業的在線化進程。這次真的是網際網路醫療逆勢發展的機遇嗎?一、爆發新冠疫情下宅家隔離、醫療資源緊張,讓患者們不得不選擇在線醫療服務。據證券日報的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餘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調動醫生10萬餘名,超過400萬人次在線上諮詢。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民眾 西安交大一附院網際網路醫院落地甘南
    這意味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公益實踐的落地,當地民眾也將由此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長期以來,甘南地區醫療水平有限、醫療人才匱乏、醫療條件薄弱。當日在主題為「智慧健康暖甘南」的啟動儀式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表示,將為甘南人民疾病救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助力甘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華平股份:以新益華為起點,布局農村網際網路醫療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6月19日訊,大智慧通訊社從華平股份(300074.SZ)內部人士了解到,近期公司收購河南新益華公司開始布局農村網際網路醫療,在河南新益華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村醫醫療服務系統。
  • 網際網路醫療炙手可熱:搜狗入股春雨醫生 嗅到了什麼?
    搜狗一直在布局網際網路醫療春雨醫生原名「春雨掌上醫生」,於2011年11月上線,是我國較早進入「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網際網路企業,被稱為移動醫療的「播種人」、健康醫療大數據「嘗鮮者」。網際網路醫療在疫情期間受熱捧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網際網路醫療帶來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餘家平臺推出在線問診,超400萬人次在線上諮詢。
  • 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無法走「富二代」的路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被從業者稱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二代」,他們的生意只有「二代」能做。深耕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其它創業公司,長跑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憑藉微弱的營收利潤,看見零星的勝利曙光。但京東健康的上市對他們來說是好消息,至少外界可以看到,當網際網路開始介入時,醫療行業會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 郭廣昌談復星集團網際網路醫療布局
    3月30日,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外公開了對股東的一封信,其中闡述了復星的網際網路醫療戰略布局。一是布局傳統醫療和網際網路醫療,二是整合資源,推動醫療領域的「獨角獸」戰略。健康板塊自復星創立以來,醫藥健康就是我們最核心的產業板塊之一。
  • 網際網路醫療:美國凱撒模式的解讀
    不得不承認,今年是網際網路+醫療的寒冬,無數的公司沒能夠挺過去。作為一名網際網路+醫療的產品經理更是感到憂心忡忡。業界都在探索網際網路醫療的新模式,但現在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模式與變現方式。所謂關係,其內容非常廣闊,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用戶在進入醫療體系之後,與醫生的關係問題。其中包括診前服務、診後服務、慢病管理等等。網際網路醫療的目的就是為患者與醫生的關係服務,而這種關係就可以直接聯繫到我們今天討論的凱撒醫療模式體系。慢病管理一直是我非常看好的一個醫療模式,這種關係可以藉助網際網路進行效率的提升。
  • 開闢未知地帶:打造網際網路家裝「新王朝」全新風口
    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提升網際網路家裝的效率,而網際網路家裝的效率提升則能夠改變人們對於網際網路家裝的印象,從而獲得新的用戶,推動網際網路家裝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以新技術的加入為驅動力的網際網路家裝發展的全新方式或許將會成為未來家裝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新技術環境下,網際網路家裝融合的關鍵點在哪?
  • 支付寶、微信、銀聯疫戰網際網路醫療場景
    疫情加速了傳統醫療向網際網路醫療的進化。以微信支付寶、銀聯為代表的機構,會圍繞網際網路醫療場景中的行動支付市場展開激烈的角逐。國家醫保局聯合衛健委近日發布《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 疫情倒逼實體醫療機構網際網路化。網際網路複診納入醫保支付將從商戶側和用戶側加速傳統醫療機構的受理場景線上化水平,驅動網際網路醫療加速增長。
  • 社群的未來是協作 - 關於社群、社區、全真網際網路的思考
    社群key在於協作 -> 定義長久的社群 -> 把協作拆更細 -> 全真互聯裡的未來社群首先理一下社交,社群,社區的概念社交:幫助用戶建立連接和維持連接社群:一群人基於某種共識群聚在一起,
  • 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登陸新三板
    朱洪波 攝 12月15日,以掛號服務為切入點的就醫160正式登陸新三板,標誌著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正式誕生。就醫160現已將業務拓展到全國200多個城市,服務1788家醫院,正將其成熟的深圳模式向全國快速複製。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模式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就醫160未來要有更好的發展,還需要打通醫院信息流和服務流。
  • 有書問鼎2019中國新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網際網路企業TOP100
    9月11日下午,由《中國企業報》集團、桐鄉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聯合主辦,2019中國新網際網路企業TOP100烏鎮發布暨創未來新網際網路論壇在浙江省桐鄉市舉辦。本次論壇以「創未來新網際網路的使命」為主題,是「聚焦桐鄉,相約烏鎮---第四屆國際經貿洽談會」的分論壇主題活動。活動旨在更好的依託桐鄉傳統優勢產業基礎和「網際網路+」優勢,促進位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服務化轉型升級,促進新網際網路產業的更快更好的服務於經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