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國內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各類主體爭相涉足。大量的競爭主體把精力放在了線上電商平臺搭建、線下醫療資源整合等方面,試圖在線上線下同時打通,形成產業鏈條。但從更寬廣的視角來看,除了強化電商平臺建設、醫療服務整合這種套路外,若以病友為切入點,構建病友社交圈子,強化醫患社群互動,反向快速構建自身的"生態經營體系",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國內目前已有人涉足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但由於自身定位、產品設計、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病友社群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巨大,競爭主體集中於服務資源生產端
根據預測,2015 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可達到 157 億元,2016 年將達到 257 億元,2017 年將達到 365 億元。而目前居民醫療支出佔GDP 的 6%左右,較發達國家低 4.7 個百分點,這表明未來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政策驅動、社會需求高漲,構成了網際網路醫 療發展的基礎,而智能硬體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則加速了網際網路 醫療市場的發展。
目前,包括網際網路巨頭在內的各大主體都在該領域不同程度涉足, 但各類主體基本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產品及服務提供端上,企圖以上遊資源控制下遊用戶,形成封閉循環。目前主要巨頭大體涉足四大類醫療領域:信息資訊、在線諮詢、網上掛號、網上藥店。通過這四個入口打通"前期溝通-預約掛號-醫生診斷-用藥指導-購買藥械-康復治療-疾病管理-自我診斷"服務閉環。例如騰訊先後入股丁香園、掛號網,構建醫患端醫療、健康、學術服務閉環等。
▲網際網路醫療主要模式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導致了網際網路醫療同質化現象嚴重,線下醫院、 醫生等醫療資源成為主要競爭點。
二、立足病友交流的社群成為網際網路醫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大家都在盯著醫院醫生的時候,卻往往 忽視了醫療中另一個主體-病友。無論是從國際經驗來看,還是國內 發展來說,網際網路醫療對病友社群的挖掘顯得越來越重要。
由於醫院、 醫生、患者之間存在著巨大信息不對稱性,導致相互 之間的信任程度較低。而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則可以讓同類病友產生聚 集,讓病友找到和自己病情類似的人,或者已經成功治癒者,獲得經 驗分享。 同時,還可以交流用藥經驗,挑選醫院、科室、醫生的經 驗,從而滿足患者的長尾需求。
調查中發現,一個病友在網際網路上關注醫療的環節通常是包括"A平臺獲取知識-B平臺問診 -C醫院診療-D平臺購買藥械-E社區交流"。由於每個環節為病友傳遞的價值不盡相同,因此,病友通常會選擇不 同平臺,而病友社群是其中重要環節。幾乎所有的病友在患病後,從個人心態到家庭生活,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病友們會找到同類 病友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患病的病友之間具有天然的同理心、共同 的需求,以及共同的交流場景,這構成了組建病友交流社群的基礎。 調查數據顯示:網上疾病相關日搜索用戶數超過1500萬,醫院及醫生 話題日搜索用戶數超過300萬。但由於網際網路信息量太大,病友單純 通過搜索通常難以辨別信息真假,也缺少針對個體的有效性。而病友 之間的交流則更有可能獲得有針對性的、真實的案例信息。
此外,對於病友來說,尋找同理心人群,分擔患病壓力、找到社 會歸屬感十分重要。根據調查,病友之間關於心理建設的話題佔比達 到40%-60%。實際過程中,病友之間交流的問題兩類需求通常交叉在 一起。
具體來說,當一個病友(疑似病友)發現自己身體有問題的時候,希望第一時間通過便捷的方式獲得確切的解答,知道自己的情況是否
屬於患病,如果患病了,屬於哪類疾病,目前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等等。特別是針對容易造成身體重大損害的疾病
(例如癌症、糖尿病、烈性傳染病等),病友更期望得到有類似經歷的同類人群提供幫助及安慰,以便有針對性的解決自身問題。
再以美國的病友互助社區網站 patients like me 為例 ,目前該社區已經擁有超過 20 萬的會員,其主要模式就是互助式在線問診。用戶可在線進行提問、分享,涉足病種超過 1800 個。該網站的一個核心亮點就是結構化數分類的較為細緻,例如,查找一個病種時,可以看到所有與該病種相關的病友信息,包括他們的治療方案、醫生開具的用藥計劃,甚至副作用人群等。因此,該網站已經成為目前全美
國最大的病友分享平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例是,社交網站 Facebook 進入醫療健康領域,創建在線"支持社區"讓用戶將各種疾病信息分享到社交圈子裡。Facebook 同時也創建一個了"預防保健"應用來幫助用戶改善生活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市場對醫療信息的需求慢慢的在從第三方客觀的信息,轉變成帶有個體案例的信息,因為帶有個人案例和經歷分享的信息更有實際作用,可信度和關聯度都更高。同時,由於病友之間具有天然的同理心,以及健康管理需求,使得病友社群有了存在的價值基礎。
三、網際網路病友社群項目優劣勢都很明顯
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在理論上是有顛覆網際網路醫療基礎的,但實際情況與理想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筆者前期走訪調研了一些病友社交項目,通過對這些平臺分析研究發現,現階段病友社群的優劣勢較為明顯:
從國內幾個運營時間較長的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來看,他們的主要運營特點如下:
1、單病切入。針對不同病種進行垂直化的運營。調研發現,有同樣疾病的病友之間的交流基礎較為紮實,會產生長期粘性。針對不同的病種,聚合不同的病友,容易著力聚焦。
2、心理幹預。心理建設對於病友的作用十分積極,幾乎所有的病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以某網際網路病友社區為例,該機構專門開設了心理幹預論壇,引入醫生在線講座,幫助病友克服心理障礙。同時通過病友心路筆記的方式,鼓勵病友分享心路歷程。
3、整合有效信息。病友社群中共享的信息,數據來源廣泛且有針對性,同時接入醫生資源,輔助以專業的醫生諮詢,幫助病友找到符合自己情況的信息。
雖然上述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已經積累一定數量的初始用戶,並且對接了相應的醫療資源,企圖建立一個基於社交的生態閉環,但是目前 的網際網路病友社群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產品設計較重,隱私性差、便捷性差。 目前市場現存的病友社交產品大都以 APP+PC 網站形式出現,用戶如果進入社區交流需要登錄註冊或使用微信/qq 登錄。病友在使用這 類產品的時候存在隱私洩露、登錄麻煩等問題,不利於用戶的操作便 捷性。
二是病友社交產品沿襲 PC 時代設計,實時性差。 病友社群產品雖然已經在移動端已有布局,但大部分產品依然沿襲了 PC 時代 BBS 的設計思路,病友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線發帖回 帖。導致病友的問題解決時效性不高,信息集中度不高等問題。產品端的問題只是表象,其背後的本質是病友社群依然沒有成型 的經驗,只有不斷的調整自身定位,才有可能尋找核心的可盈利的業 務模式
四、礦藏是存在的,但如何挖掘並使其產生價值才是關鍵
通過分析研究病友社交平臺發現,作為網際網路醫療產業鏈上的一環,網際網路病友社交的價值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對同類病友的聚合,可產生大量的個性化數據,基於這些數據應該會有很多的想像空間。
但其劣勢也相對較為明顯,最為核心的是,目前病友社交平臺的盈利依然還未有確定的盈利模式。以 Patients Like Me 為例,該公司主要的盈利方法還是為生物製藥公司提供匿名的用戶數據以幫助藥廠進行新產品研發。但問題是準確度即如何從信息中提煉出有意義的部分,以及如何保證病友的信息安全。
從調研的國內的幾個機構來看,只有少數網際網路病友社群平臺較為明確的提出了導醫平臺模式、醫療下沉模式,其他產品或平臺的模式還依然沒有明晰,病友社區的發展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但是, 如果將網際網路病友社群與病種治療資料庫結合,為企業提供服務,或許病友社區的發展則會迎來快速增長。同時接入商業醫保作為業 務補充,或許會是病友社區一條快速商業化的道路。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