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上已經實現環島公路村村通,為島上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便捷。本報記者李奔攝
空氣清新,石頭路平整潔淨,沿街石頭房屋淡雅別致,一路排開延伸至遠處的碧海藍天,勾勒出一幅海島小鎮的經典速寫——這就是下大陳島明珠街的街景。
「島上的生活設施跟陸地已經沒有區別了。」4月3日,居民陳春琴老人這樣說。她的家,小紅門進去別有洞天,二層小院,自來水、抽水馬桶、數位電視、空調、煤氣灶等一應俱全。
滄海桑田,通過一代又一代「墾荒人」的接續奮鬥,大陳居民的生活正在發生巨變。環島公路村村通,自來水戶戶通,亮化重點路段路路通;居民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長明電,通上了網際網路,坐上了免費公交,享受到優質教育、優質醫療和優質養老,陸島出行更便捷……一件件民生實事譜寫大陳建設「幸福宜居平安島」新篇章。
「生態優先」戰略的深入實踐
一場「垃圾革命」正在大陳島上深入展開。
隨著人氣提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陳島上生活垃圾產生量也隨之迅速增長。據統計,近年來島上每年產生生活垃圾1000多噸,旅遊旺季時日產生活垃圾達4噸。而大陳島面積小,空間容量有限,如果繼續採用簡單填埋、焚燒等傳統垃圾處理方式,勢必嚴重破壞島上生態系統;如果將全部垃圾轉運大陸,處置成本又將難以負擔。
「我們採取以源頭減量化、處置資源化和環境生態化的處置方法,努力實現海島垃圾自產自消。」大陳鎮鎮長王嘯嘯說。
由鎮主要領導「掛帥」的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每月對垃圾分類工作考核進行紅黑榜公布,並通過宣傳發動,使垃圾分類工作家喻戶曉,垃圾分類知識人人掌握。
硬體配備同時到位。完成上、下大陳各一個日處理量3噸的垃圾減量化處理中心建設,引進安裝調試餐廚廢棄物制肥設備,每村設置2個垃圾分類站點,戶用新型分類垃圾桶分發到戶。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歸宿」:廚餘垃圾用餐廚廢棄物制肥設備進行統一處理,製成肥料,提供給島上綠化和農業用肥;建築垃圾作為島上砌石頭牆、填埋地基的材料,就地回填循環使用;可回收垃圾由政府聯繫回收公司,定期上島收購。同時與藝術院校合作,探索用廢棄酒缸、輪胎等進行創意彩繪,用酒瓶、漁用起網機、古董電話等進行懷舊鑲嵌,目前形成環鎮路、浪通門路段、水咀頭路段等5處景觀牆,團箕創意畫100多幅。
而對難以無害化處理的有害垃圾、回收成本大大高於回收價值的其他垃圾,嚴禁一埋了之,採用打包轉運大陸的方式,以保護島上脆弱的生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貫穿大陳島建設發展全過程。「有了『綠水青山』,大陳發展就有了『底氣』;失去『綠水青山』,大陳發展就失去了『底色』。」台州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大陳鎮黨委書記倪國正這樣說。
大陳生態建設的舉措遠不止這些——推進公廁改革,對旅遊廁所和農村公廁進行海島特色化建設改造。完成綠化修復工程,人均綠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突破60%。一方面大力整治汽油車,嚴禁汽油上島,全面淘汰汽油車;另一方面大力引入新能源車,努力實現零排放。據了解,目前島上汽油已實現斷供……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驗收考核中,大陳鎮名列前十,獲評國家級生態鎮、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和省首批小城鎮文明行動樣板鄉鎮。
讓每一位島上居民安居樂居
「還是島上好,頤養院解決了我吃飯和娛樂問題,生活真是舒坦。」4月3日,大陳島青墾源頤養院,80歲的獨居老人羅萬元和往常一樣,吃過午飯後跟好友下起了象棋。
去年8月,大陳島上首家養老院,也就是「公建民營」的青墾源頤養院正式進入試營業。只要是60歲以上的大陳居民,一天僅需12元,就能享受像羅萬元這樣的日間照料。
60歲以上的大陳居民也可住進青墾源頤養院。98歲的低保戶趙妹兒就由政府出資送進頤養院,和她同房的是79歲的陳春蓮,兩人受到全天候的照顧。
民生建設涉及方方面面。近年來,上大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大陳雙架岙避災中心相繼建成投用;在全省首推「海陸醫療衛生一體化」,陸上9家醫療機構全力援建大陳鎮衛生院;投入1000萬元新建學校校舍,人均教師配備率達61.5%;「失海」漁民參照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
「現在颱風來也不怕了,房屋抵禦風浪能力提高很多。」張阿婆站在自家新修繕的房子前說。近年來,大陳島治危拆違管控工作持續開展,目前已完成1200多間房屋排查及系統錄入,C級危房18戶46間全部修繕完成,極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安全感。
漁業是大陳島的重要產業,隨著「深藍」經濟的發展,島上現已形成常態化漁船安全檢查機制。隨意在島上行走,不時會看到專職巡灘員的身影。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陳』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在打造大陳『平安島』上多下苦功,為海島高質量發展撐起防護傘。」王嘯嘯表示,鎮裡將出臺大陳島民宿、車輛、碼頭等方面的管理辦法,實現以制管事,以平安促發展。
在大陳島採訪期間,記者聽多位居民說,島上不關門也不曾丟失東西。
椒江往返大陳島客船的老乘務長邱祥富,親眼目睹了大陳居民生活的點滴變化。而最讓他感慨的是客船起航之前的場景:乘客文明排隊上船,自覺前往客艙寄存小海鮮,舊日「推搡擠」、吵嚷不休、硬帶海鮮上船艙的場景皆不復存在。他笑著說:「大陳島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在同步進行。」
「漁小二」便民服務提升幸福指數
大陳島公積金業務辦理,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島民王歡歡的回答是:從過去幾乎一天到現在的15分鐘。
時間成本極大壓縮,這源自島上便民服務點的設立。之前,王歡歡得乘坐最早一班船次去椒江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業務,一次坐慢船來回需要6小時,花費300多元;如今,她從家門口散步到鎮政府便民服務點,僅需15分鐘就能辦好業務。
為方便群眾辦事,2017年3月,大陳鎮還推出「漁小二」代辦制,通過區級部門入駐,為島內外居民代辦事項。同時,在椒江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大陳綜合窗口,在全省率先將鄉鎮(街道)便民服務平臺「搬」進區級行政服務中心,由「漁小二」專門受理離島常住椒江的大陳籍居民不便回島辦理的業務。
無論是在礁石灘頭,還是在船頭艄尾,熱情盡職的「漁小二」們在接到服務熱線後,都會上門為你辦理業務。目前,大陳鎮便民服務中心已進駐民生事項122項,至今已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96項,其中21項實現「零跑腿」。通過不斷創新海陸島聯動服務措施,至今「漁小二」共為島內外居民代辦事項共7840件,基本實現「陸上辦事不回島、島上辦事不出島、海上辦事不上島」的便民目標。省委書記車俊在不同場合多次點讚大陳「漁小二」代辦制。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每一年,都會有一批民生「盲點」消失,一批民生實事重新啟程。去年,大陳島成功開設農商銀行上大陳網點,上大陳居民反映強烈的自來水、碼頭、銀行和菜場等八大民生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
接棒2018,今年的大陳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五項民生實事:修復海島岸線、改造集鎮區汙水管網、擴建浪通門漁業碼頭、建設漁網堆場和建設上大陳垃圾處理中心。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十六字「大陳島墾荒精神」高高鐫刻在大陳島鳳尾山頂的石碑上,也深深鐫刻在600萬台州人的心裡。正升華為台州城市精神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引領著一代又一代大陳人不斷前行,也不斷激勵著台州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