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大步邁向「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紀事(下)

2020-12-15 浙江新聞

  大陳島上已經實現環島公路村村通,為島上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便捷。本報記者李奔攝

  空氣清新,石頭路平整潔淨,沿街石頭房屋淡雅別致,一路排開延伸至遠處的碧海藍天,勾勒出一幅海島小鎮的經典速寫——這就是下大陳島明珠街的街景。

  「島上的生活設施跟陸地已經沒有區別了。」4月3日,居民陳春琴老人這樣說。她的家,小紅門進去別有洞天,二層小院,自來水、抽水馬桶、數位電視、空調、煤氣灶等一應俱全。

  滄海桑田,通過一代又一代「墾荒人」的接續奮鬥,大陳居民的生活正在發生巨變。環島公路村村通,自來水戶戶通,亮化重點路段路路通;居民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長明電,通上了網際網路,坐上了免費公交,享受到優質教育、優質醫療和優質養老,陸島出行更便捷……一件件民生實事譜寫大陳建設「幸福宜居平安島」新篇章。

  「生態優先」戰略的深入實踐

  一場「垃圾革命」正在大陳島上深入展開。

  隨著人氣提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陳島上生活垃圾產生量也隨之迅速增長。據統計,近年來島上每年產生生活垃圾1000多噸,旅遊旺季時日產生活垃圾達4噸。而大陳島面積小,空間容量有限,如果繼續採用簡單填埋、焚燒等傳統垃圾處理方式,勢必嚴重破壞島上生態系統;如果將全部垃圾轉運大陸,處置成本又將難以負擔。

  「我們採取以源頭減量化、處置資源化和環境生態化的處置方法,努力實現海島垃圾自產自消。」大陳鎮鎮長王嘯嘯說。

  由鎮主要領導「掛帥」的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每月對垃圾分類工作考核進行紅黑榜公布,並通過宣傳發動,使垃圾分類工作家喻戶曉,垃圾分類知識人人掌握。

  硬體配備同時到位。完成上、下大陳各一個日處理量3噸的垃圾減量化處理中心建設,引進安裝調試餐廚廢棄物制肥設備,每村設置2個垃圾分類站點,戶用新型分類垃圾桶分發到戶。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歸宿」:廚餘垃圾用餐廚廢棄物制肥設備進行統一處理,製成肥料,提供給島上綠化和農業用肥;建築垃圾作為島上砌石頭牆、填埋地基的材料,就地回填循環使用;可回收垃圾由政府聯繫回收公司,定期上島收購。同時與藝術院校合作,探索用廢棄酒缸、輪胎等進行創意彩繪,用酒瓶、漁用起網機、古董電話等進行懷舊鑲嵌,目前形成環鎮路、浪通門路段、水咀頭路段等5處景觀牆,團箕創意畫100多幅。

  而對難以無害化處理的有害垃圾、回收成本大大高於回收價值的其他垃圾,嚴禁一埋了之,採用打包轉運大陸的方式,以保護島上脆弱的生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貫穿大陳島建設發展全過程。「有了『綠水青山』,大陳發展就有了『底氣』;失去『綠水青山』,大陳發展就失去了『底色』。」台州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大陳鎮黨委書記倪國正這樣說。

  大陳生態建設的舉措遠不止這些——推進公廁改革,對旅遊廁所和農村公廁進行海島特色化建設改造。完成綠化修復工程,人均綠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突破60%。一方面大力整治汽油車,嚴禁汽油上島,全面淘汰汽油車;另一方面大力引入新能源車,努力實現零排放。據了解,目前島上汽油已實現斷供……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驗收考核中,大陳鎮名列前十,獲評國家級生態鎮、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和省首批小城鎮文明行動樣板鄉鎮。

  讓每一位島上居民安居樂居

  「還是島上好,頤養院解決了我吃飯和娛樂問題,生活真是舒坦。」4月3日,大陳島青墾源頤養院,80歲的獨居老人羅萬元和往常一樣,吃過午飯後跟好友下起了象棋。

  去年8月,大陳島上首家養老院,也就是「公建民營」的青墾源頤養院正式進入試營業。只要是60歲以上的大陳居民,一天僅需12元,就能享受像羅萬元這樣的日間照料。

  60歲以上的大陳居民也可住進青墾源頤養院。98歲的低保戶趙妹兒就由政府出資送進頤養院,和她同房的是79歲的陳春蓮,兩人受到全天候的照顧。

  民生建設涉及方方面面。近年來,上大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大陳雙架岙避災中心相繼建成投用;在全省首推「海陸醫療衛生一體化」,陸上9家醫療機構全力援建大陳鎮衛生院;投入1000萬元新建學校校舍,人均教師配備率達61.5%;「失海」漁民參照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

  「現在颱風來也不怕了,房屋抵禦風浪能力提高很多。」張阿婆站在自家新修繕的房子前說。近年來,大陳島治危拆違管控工作持續開展,目前已完成1200多間房屋排查及系統錄入,C級危房18戶46間全部修繕完成,極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安全感。

  漁業是大陳島的重要產業,隨著「深藍」經濟的發展,島上現已形成常態化漁船安全檢查機制。隨意在島上行走,不時會看到專職巡灘員的身影。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陳』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在打造大陳『平安島』上多下苦功,為海島高質量發展撐起防護傘。」王嘯嘯表示,鎮裡將出臺大陳島民宿、車輛、碼頭等方面的管理辦法,實現以制管事,以平安促發展。

  在大陳島採訪期間,記者聽多位居民說,島上不關門也不曾丟失東西。

  椒江往返大陳島客船的老乘務長邱祥富,親眼目睹了大陳居民生活的點滴變化。而最讓他感慨的是客船起航之前的場景:乘客文明排隊上船,自覺前往客艙寄存小海鮮,舊日「推搡擠」、吵嚷不休、硬帶海鮮上船艙的場景皆不復存在。他笑著說:「大陳島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在同步進行。」

  「漁小二」便民服務提升幸福指數

  大陳島公積金業務辦理,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島民王歡歡的回答是:從過去幾乎一天到現在的15分鐘。

  時間成本極大壓縮,這源自島上便民服務點的設立。之前,王歡歡得乘坐最早一班船次去椒江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業務,一次坐慢船來回需要6小時,花費300多元;如今,她從家門口散步到鎮政府便民服務點,僅需15分鐘就能辦好業務。

  為方便群眾辦事,2017年3月,大陳鎮還推出「漁小二」代辦制,通過區級部門入駐,為島內外居民代辦事項。同時,在椒江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大陳綜合窗口,在全省率先將鄉鎮(街道)便民服務平臺「搬」進區級行政服務中心,由「漁小二」專門受理離島常住椒江的大陳籍居民不便回島辦理的業務。

  無論是在礁石灘頭,還是在船頭艄尾,熱情盡職的「漁小二」們在接到服務熱線後,都會上門為你辦理業務。目前,大陳鎮便民服務中心已進駐民生事項122項,至今已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96項,其中21項實現「零跑腿」。通過不斷創新海陸島聯動服務措施,至今「漁小二」共為島內外居民代辦事項共7840件,基本實現「陸上辦事不回島、島上辦事不出島、海上辦事不上島」的便民目標。省委書記車俊在不同場合多次點讚大陳「漁小二」代辦制。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每一年,都會有一批民生「盲點」消失,一批民生實事重新啟程。去年,大陳島成功開設農商銀行上大陳網點,上大陳居民反映強烈的自來水、碼頭、銀行和菜場等八大民生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

  接棒2018,今年的大陳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五項民生實事:修復海島岸線、改造集鎮區汙水管網、擴建浪通門漁業碼頭、建設漁網堆場和建設上大陳垃圾處理中心。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十六字「大陳島墾荒精神」高高鐫刻在大陳島鳳尾山頂的石碑上,也深深鐫刻在600萬台州人的心裡。正升華為台州城市精神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引領著一代又一代大陳人不斷前行,也不斷激勵著台州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大陳島「精神燈塔」寫傳奇!
    多年來,大陳人牢記殷切囑託,交出了「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建設的精彩答卷。如今陸島通航時間較2006年縮短近一半,運力增長15倍,遊客人次從不到5萬增至15.3萬。到2019年,大陳島海洋經濟總產值、財政收入、島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006年的3.3倍、9.3倍、9.6倍,「小康的大陳」基本建成。
  • ︱以墾荒精神立心,「兩個大陳」展新顏 大陳島,譜寫時代新傳奇
    大陳島墾荒紀念碑 蔡治森 攝清晨,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鳳尾山頂,高聳的墾荒紀念碑沐浴在陽光中。墾荒紀念廣場入口處,「在各方面努力下,大陳島正朝著『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目標邁進,相信今後的發展會更好」38個大字,格外醒目。
  • 大陳島:打造「全國紅色旅遊第一島」
    大陳島,是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發祥地,更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地方。習總書記曾一次登島、兩次回信,作出建設「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大陳島墾荒精神歷久彌新、代代相傳,並上升為台州的城市精神。
  • 大陳島發出英雄帖:來「東海明珠」開民宿,當掌柜!
    大陳島發出英雄帖:來「東海明珠」淘金開民宿當掌柜!▷拍攝by 崔江劍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東南海面上,由上下大陳、一江山島等共29個島嶼和83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4.6平方公裡。隨著知名度提高,大陳島必將成為極具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民宿業發展勢不可擋。▷有家客棧、悅榕別墅截至2019年,大陳島民宿(農家樂)有45家,床位數1350張,可同時容納1500人就餐(下大陳37家,上大陳8家)。其中精品民宿5家,在建民宿4家。
  • 數不盡的海鮮——大陳島的「藍色世界」
    多的數不清以海的名義讓我們重新認識大陳島漁業興旺正當時椒江位於浙江中部沿海,海域面積1604平方公裡,海島岸線長115.51公裡,擁有浙江省第二大漁場—大陳漁場,各類漁業資源豐富,海洋經濟優勢明顯。從1956年拉開墾荒序幕,到今天,大陳島已變為璀璨的「東海明珠」。
  • 大陳島發出英雄帖:來「東海明珠」開民宿,當掌柜
    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東南海面上,由上下大陳、一江山島等共29個島嶼和83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4.6平方公裡。島上常年綠色蔥蔥,森林覆蓋率60%以上,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素有「東海明珠」的美譽。下大陳這裡,已「一床難求」。
  • 大陳島發出英雄帖:來「東海明珠」開民宿,當掌柜
    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東南海面上,由上下大陳、一江山島等共29個島嶼和83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4.6平方公裡。島上常年綠色蔥蔥,森林覆蓋率60%以上,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素有「東海明珠」的美譽。
  • 啟航「十四五」⑧ | 大陳鎮:開啟「現代化大陳」 建設新徵程
    啟航「十四五」⑧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打造紅色旅遊金名片踐行「兩山理論」打造「碳中和示範島」金名片深耕海上牧場打造「大陳黃魚」金名片增進民生福祉打造幸福宜居金名片……「十四五」已「啟航」依託墾荒、軍旅、兩岸鄉情、海洋等大陳獨有的文化基因,深度開發好旅遊產業。在全國4A級景區和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的基礎上,深挖紅色資源,加快青墾文化舊址公園建設,啟動大陳軍事文化公園項目,再創一批國家級教育基地。
  • 行走丨大陳島遊記
    這次到大陳島,由於上大陳碼頭躉船修理,船舶暫時不停靠上大陳碼頭,我的第一站就直接到了下大陳島。大陳島位於距椒江口40公裡的東海洋面上,由「上大陳島」「下大陳島」兩部分組成,總面積11.89平方公裡。島上有著名的景點大陳島墾荒紀念碑、甲午巖山等。島上漁場眾多,森林覆蓋率達50—60%,是國家一級漁港,省海釣基地,省第二漁場,省級海上森林公園。
  • 小康路上小康電⑨︱聽大陳島島民說:「電」亮小康路
    全面小康,電力先行。台州供電一代代電力人以墾荒之志、墾荒之力毅勇篤行,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強大的電力支撐,爭當省公司打造國家電網公司戰略目標重要窗口的奮進者。從「用上電」到「用好電」,電興百業旺。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小康路上小康電」專欄,選取各行各業十個角色,以他們的視角展現各行業如何在優質電力的支撐下,百花齊放。
  • 浙江台州開掘藍色富礦 英雄島大陳再抒崢嶸篇章
    「1956年至1960年,400多名熱血青年前赴後繼投身大陳島,豪情滿懷,幹勁沖天,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海島墾荒和建設事業。昔日荒島正按照『生態島、休閒島和能源島;海洋生態漁業基地、海島旅遊休閒基地、石油儲運和風力發電基地』的新規劃,充分發揮墾荒精神,朝著『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的目標揚帆起航。」台州市椒江區委書記王建平滿懷豪情。
  • 滄海桑田大陳島 見證60年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
    執著的堅守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大陳島正朝著『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目標邁進,相信今後的發展會更好。」目前,大陳島水咀至雞籠頭至土地堂公路項目完工;總長30公裡的環島公路全面貫通。  國網浙江台州市椒江區供電公司大陳供電所所長王海強是個「墾二代」,其父王進蘇是墾荒隊的第二批隊員。
  • 水上飛機項目「飛」進椒江「十四五」丨空中觀光大陳島,你期待嗎?
    不久前閉幕的椒江區九屆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做靚「東海明珠」風景,全面開啟「現代化的大陳」新徵程,開闢水上飛機項目。1月13日,椒江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就會見了幸福航空控股有限公司高層,進一步助推大陳島水上飛機項目提速提效。
  • 椒江丨夜幕下的大陳島 夜亮了 人滿了
    作為下大陳最大的一家銅圍網大黃魚養殖基地,台州廣源漁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打造特色漁業的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大黃魚1200噸,擁有單體35000平方的放養式大網箱,總養殖面積12萬平方米的大黃魚養殖基地,並創新性地搭建了2000多米長的海上休閒廊道。 台州廣源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敏康表示,目前,大陳黃魚均採用原生態的放養方式,遊客觀賞時,能夠近距離看到養殖規模,從而促進消費,帶來經濟效益。
  • 書寫「東海明珠」新傳奇|新時代大陳島高速發展簡記
    這意味著,可停靠1000噸位船舶的大陳島客貨運碼頭時代即將到來。滄海桑田60餘載,荒島變「東海明珠」的傳奇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上世紀80年代建成300噸級的陸島交通碼頭,直至即將新增現代化高噸位兩用碼頭,不斷跨越提升的碼頭時代,正如大陳島高潮迭起的發展徵程。 曾經百廢待興的大陳島,蝶變成今日幸福宜居島。
  • 「東海明珠」大陳島60年變遷記
    彼時,大陳島遙遠、閉塞、滿目瘡痍60餘載,歲月變遷,大陳島早已褪去了落後貧瘠的舊貌。近日,記者探訪大陳島,對話大陳人,看他們如何把一無所有的「海上荒島」建設成美麗的「東海明珠」。漫步海島老街,1956年首批上島的「拓荒者」在土壤貧瘠、淡水匱乏、颱風肆虐的荒島栽下棵棵樹苗,一甲子過後,早已亭亭如蓋。
  • 大陳島:華東颱風探測最佳位置之一
    12月3日,大陳氣象站正式授牌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據悉,大陳島是華東颱風探測最佳位置之一,目前我市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已縮小至61千米。1956年至今,大陳氣象站的觀測資料從未間斷。
  • 台州椒江大陳島
    1951年開始推展基礎教育,開辦了許多學校,並成立第一所中學中正中學。1953年衛生所成立,醫療資源和硬體設施的投入,使島上衛生環境和居民衛生習慣明顯改善。1955年1月,解放軍攻克一江山島,大陳失去外圍屏障,臺灣「國防部」被迫實施""大陳撤退」計劃。
  • 接軌大上海︱大陳颱風「捕捉」基地落成,欲打造國家級觀象臺
    立於山巔,眺望東海12月3日上午在東海之濱的大陳島上一個專門「捕捉」颱風的氣象基地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並投入運行標誌著大陳已成為我國華東區域其實,早在1956年,響應國家號召,第一批氣象墾荒者在大陳島黃夫樵山頂建立了大陳海軍氣象站,填補了浙江中部沿海近海氣象資料的空白。1981年,大陳海軍氣象站通過轉制,既有探空、又有地面觀測功能的大陳氣象站。60多年來,大陳氣象站已成為浙江東海之濱第一站,為航線氣象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大陳島美食全展示 廚藝大賽秀出大陳島餐飲文化
    「大陳黃魚」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也是大陳島特色美食,島上家家戶戶對這一味食材並不陌生,有著自己的拿手烹飪技巧。11月5日上午,2020詩畫浙江「百縣千碗·鮮在大陳」大陳黃魚豐收節暨「大陳味道」廚藝大賽順利舉行,10支漁家樂業主隊和5支由大陳漁嫂組成的參賽隊伍齊聚大陳海鮮賣場,以「大陳黃魚」為主題,大展身手比劃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