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座戰後重建的城市,全城看不到高樓,是城市重建的典範

2020-12-13 阿華看世界

歐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從城建上你是看不出歐洲城市的發達,歐洲的城市高樓很少,古典建築比較多,綠化環境也非常好,這才是世界人居的典範。德國是歐洲經濟第一強國,德國的城市也是沒有什麼高樓的,它們城市中最多的是老式建築,如果選擇德國一座城市做榜樣,那麼,這座城市就是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是德國東部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首都柏林,是德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德勒斯登歷史只有800多年,長期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也曾經做過波蘭的首都,但是在中國人眼中它不是很出名,沒有柏林、法蘭克福、漢堡、慕尼黑這些城市有名。

德勒斯登地處河谷中,主要的河流是易北河,面積328平方公裡,城市人口幾十萬人,這在德國來說算是比較大的城市了。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被公認為是最美最文藝的城市,德勒斯登也是如此,擁有眾多精美的巴洛克建築,使其得到「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的美稱。

它的城市綠化環境也是很不錯的,60%的面積為綠地和森林,有大約300處噴泉,多數位於公園和廣場,城北有50平方公裡大的德勒斯登草原,易北河草地長達20公裡,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這麼高的城市綠化率和城中精美的巴洛克建築,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如果一個人不了解德勒斯登的歷史,那麼,他就以為這座城市是沒有變化過的。二戰時這座城市被夷為平地,全是按照戰前的風格來恢復的。在二戰時期,城市遭到盟軍的大規模空襲,大量建築遭到破壞,戰後,德勒斯登按照原來的模樣重建了,沒有加入現代化的建築,德勒斯登真是城市重建的典範。

經過幾十年的重建,德勒斯登正在恢復它在19世紀到1920年代所擁有的城市樣貌。德勒斯登的重建不是按照現代化城市模樣重建,而是按照戰前的城市模樣來建,恢復德勒斯登原有的模樣,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說明歐洲城市比較重視延續城市的文化和建築傳統。

城市是有靈魂和個性的,歐洲國家的古建築,每個人欣賞的眼光不一樣。歐洲城市都在盡力保護自己的老建築,這些建築比高樓大廈更加有吸引力,它們是歷史的延續和傳承。如果是在中國,這樣的城市早就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了,造成千城一面的現象,沒有特色,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戰後德國的重建與發展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這場世界大戰中主要是有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最先挑起的。而其中的德國又是三個國家中的軸心國,所以戰後肯定受到的懲罰更為嚴重。在二戰期間,德國的人口損失非常嚴重,約800萬左右,男人就約700萬,可想而知德國當時的經過二戰之後國家的人口所剩也沒有多少,在人口的急劇下滑之下,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內的經濟,有數據表示在1945年德國經濟總量只有二戰前1937年的四成左右。其次就是德國的重建工作由於戰後德國男性青壯年損失約三分之一左右勞動力齊全,物資匱乏。
  • 二戰時被空襲71次的城市,戰後完美重建,成為歐洲必遊目的地
    德國慕尼黑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城市,雖然旅行時期停留的時間並不久,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看來,這座德國第三大城市,處處充滿了藝術氣息,舊城區不但保留著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還有各種哥德式、古羅馬式、巴洛克式的建築比比皆是,成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享有「歐洲建築博物館」的盛譽。
  • 全球第一座被餵原子彈城市,戰後迅速重建,卻成為日本倒數城市
    儘管被原子彈夷為平地後,日本以震驚全球的速度重建了廣島,但今天的廣島日本社會似乎都有意無意地在「忽視」這座城市。丟在廣島的核彈屬於空爆,破壞性強但產生的輻射傷害相對比較低,使得廣島並沒有因此成為「無人區」,並在其戰後得以迅速重新。然而幾十年過去,東京成為了全球一線城市,亞洲最大的都市,是世界上高度發達的城市之一,就連大阪也在今年位居全球三大宜居城市,其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一直深受全球遊客喜愛。
  • 東德、西德的記憶之戰——柏林城市宮重建史
    長期以來,城市宮一直是德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在普魯士與德意志帝國時期,它是國王、皇帝所居住的宮殿、在東德時期,它又成為東德政權召開人民會議的地點。它曾數次被摧毀,又數次被重建。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重建從2013年開始,現在仍在進行之中,今年9月,重建過後的柏林城市宮將作為「洪堡論壇」的總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見面。
  • 法蘭西剪影|勒阿弗爾,一座因重建而輝煌的城市
    不過,一座前衛現代的嶄新城市即將從戰火的灰燼裡重生。 市政府買了其中的一座,改成佩雷工作室(Appartement Témoin Perret),忠實地復原了當初由佩雷為勒阿弗爾市民設計的公寓。 二戰後的勒阿弗爾有超過8萬人流離失所,他們被暫時安置在簡易營地中等待家園重建。
  • 德國最美的城市-德勒斯登(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市遭到盟軍的大規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經面目全非。不過自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後,德勒斯登再度成為德國東部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同時重建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蹟,使其再度成為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筆者也不例外,最近有幸走進了這個美麗的城市。
  • 挪威「傳奇」小城,火災後重建顏值飆升,城市建築極具傳奇色彩
    這座小城的名字就是奧勒松,是挪威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坐落在半島的最西端。周圍連接3座島嶼,這是它最大的特點。等你來到這裡,會發現這裡的景色簡直就像是一個夢幻王國。在這豐富多彩的城市裡到處充滿了藝術的氣息。
  • 歐洲一個古典又現代的城市,城區就二十多幢高樓,但是感覺很發達
    法蘭克福是德國的第五大城市,但不要看這個城市, 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有德國最大的航空中心和歐洲最大的國際表演, 法蘭克福是個古典現代的城市,傳統和現代完美融合,這樣的城市真不錯, 看著就喜歡上了,傳說公元8世紀查理大王戰敗後逃到美因河, 船過不去,在危機中看到母鹿向水邊走來,母鹿平安過河
  • 大阪通天閣迎來戰後重建開放60周年
    原標題:大阪通天閣迎來戰後重建開放60周年 據日本媒體報導,位於大阪新世界的通天閣(高108米)10月28日迎來戰後重建開放60周年,當天在展望臺舉行了紀念儀式。
  • 日媒文章:中企積極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
    原標題:日媒文章:中企積極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日本《每日新聞》1月14日報導稱,中企正在積極對敘利亞進行投資。在從2011年開始的敘利亞內戰中,巴沙爾政府確立了優勢地位。中國此舉似乎是瞄準內戰之後,希望獲得「重建權益」。文章稱,中國領導人去年7月在中阿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再向敘利亞、葉門、約旦、黎巴嫩人民提供6億元人民幣援助,用於當地人道主義和重建事業,表明了參與中東地區事務的態度。此外,有報導說,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公司去年宣布,將對敘利亞通信基礎設施重建提供合作。
  • 敘利亞戰後重建,中國製造持續發力,基建狂魔並非浪得虛名
    敘利亞開始逐漸將戰後國內的重建工作提上日程,但是在敘利亞的重建工作中,中國製造卻有幸參與其中,還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近些年中國眾多浩大工程的完工,中國在基建領域的強大實力逐漸凸顯出來,中國也逐漸成為了各國眼中「基建狂魔」一般的存在,且這一名號的由來也並非浪得虛名,中國的基建實力在敘利亞的戰後重建工作中也持續發力,盡顯中國力量。
  • 日本二戰後重建「總規劃師」逝世
    丹下健三在世界建築領域有著非常高的名望,被稱為是在日本二戰後的廢墟上重建城市的領袖人物。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生於大阪,1938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他1946年提出在廣島廢墟上重建城市的總規劃圖。  在丹下健三重建廣島的規劃圖中,他希望能夠在1945年8月6日原子彈爆炸的地點建造一座博物館。
  • 華沙老城:重建的「古城」,何以破格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同樣,他們也不太能理解當地人對『華沙起義』的神聖情感,正是這一事件,幾乎導致了整個城市的覆滅。」英文版華沙城市地圖的導語這樣寫道。老城的一處石頭門拱完美詮釋了何謂「對斷壁殘垣的執著」。門拱的上半部分是從戰爭廢墟中扒出的殘石,布滿坑坑窪窪的彈孔;下半部分則光潔平整,是戰後模仿原有的形制重建的。
  • 紐西蘭基督城的城市災後重建
    而破損的路面、坍塌的橋梁和擋土牆,也讓城市的處境更加嚴峻。在2010年和2011年,經歷了一系列毀滅性的地震後,這些情況同時發生在紐西蘭的基督城。重建勢在必行。城市各個系統都亟待修復。因此,一個優秀的重建工作計劃至關重要,來對災後重建工作進行系統性的安排與管理,以更有效、最大化地節約時間和成本,滿足城市各個階層的利益。
  • 被地震改變的城市規劃:從重建家園到田園城市
    規劃現代田園城市目標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都江堰由於緊靠震中,遭受了全域性破壞,人員傷亡慘重,大量城鄉房屋、基礎設施毀於一瞬。全市直接經濟損失達536.65億元。  百廢待興,如何進行災後重建,都江堰面臨嚴峻挑戰。  由於都江堰是旅遊城市,關於重建的路徑,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麗江。
  • 認識德國首都:「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有人口約350萬(2016年)。柏林四面被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萊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
  •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這原本是一座美麗的18世紀巴洛克式聖母教堂,但慘遭戰火侵襲,變為瓦礫堆積之地。 這裡的人一刻都沒有忘記它曾經的榮光。為了讓它重新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整座城市都付出了非凡的努力。
  •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這原本是一座美麗的18世紀巴洛克式聖母教堂,但慘遭戰火侵襲,變為瓦礫堆積之地。 這裡的人一刻都沒有忘記它曾經的榮光。為了讓它重新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整座城市都付出了非凡的努力。 納粹德國掀起的戰火,最終反噬了自己的城市與國民。 德勒斯登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易北河經過此地,而德勒斯登聖母教堂正是河岸亮麗風景線的一員。即使在這樣一座以巴洛克式建築聞名的城市中,它也是出奇漂亮,漂亮到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標誌。
  • 德國的第四大城市——科隆
    原標題:德國的第四大城市——科隆景點介紹萊茵河畔的科隆市是德國第四大城市,萊茵地區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也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這是一座古老而優雅的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公元前羅馬人就在此建立城市,中世紀時又迎來空前的發展,成為德國一個重要的教會、藝術和教育中心。
  • 戰後重建 阿富汗力抓礦產開發
    戰後重建 阿富汗力抓礦產開發楊舒怡英國媒體7日報導,阿富汗5日圍繞兩個主要礦產開發項目籤訂協議,分別涉及一座銅礦和一座金礦。阿富汗動蕩局勢拖累經濟發展,政府希望加快礦產資源開發進程,以提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