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四國拒絕難民分攤計劃 對德國「欺凌」表示不滿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徐珍珍】歐盟22日在內政部長會議上罕見地以「多數票」方式強力通過分配12萬難民的方案。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四個投反對票的國家對西歐國家,尤其是德國的「欺凌」表示不滿。斯洛伐克總理菲佐23日表示,絕不執行攤派計劃,將訴至歐洲法院。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則說,拒絕接受德國在難民危機上的「道德帝國主義」。

據法新社報導,在歐盟23日的難民問題緊急峰會前一天,歐盟內政部長會議就轉移安置12萬難民達成一致。這一攤派方案採取「多數贊成票即通過」的方式,而非歐盟以往決策時採取的「全票通過」方式。東歐國家中只有波蘭投票贊成;另外芬蘭投了棄權票。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在涉及國家主權問題上,歐盟採用「多數票通過」方式表決非同尋常。該難民安置計劃表面上看是自願性質的,其實成員國幾乎沒有選擇。

中東歐國家對這一難民安置計劃表示憤怒。捷克總統澤曼稱,「未來將證明這是個錯誤」。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表示,此次投票在歐盟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他不會服從投票結果。在拉脫維亞,數百人舉行抗議活動,反對內政部長投票贊成難民分攤計劃。

英國《衛報》稱,西歐國家稱讚這一投票結果。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稱之為「歐洲負責任和進步的證明」。德國則感謝波蘭未像其他中東歐國家一樣投票反對。路透社23日援引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話說,拒絕執行計劃的國家將承擔後果。他說,歐盟可能暫停對這些國家的援助。他批評說,「你不能一邊要求歐洲支援,一邊拒絕歐洲的團結要求」。

《衛報》稱,分攤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分別有1.56萬名和5.04萬名入境義大利和希臘的難民被轉移安置到其他歐盟國家。一年後,再參照這一比例安置剩下的5.4萬名入境義大利和希臘的難民。據BBC報導,歐盟將按照GDP的0.002%對拒絕執行該計劃的成員國處以罰款。

歐盟首腦定於在23日的峰會上批准這一計劃。主持本次內政部長會議的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外交大臣阿塞爾博恩稱,他「毫不懷疑」投票反對的國家也將執行該計劃。阿塞爾博恩表示,方案在有反對的情況下強行通過因為這是「緊急情況」。他說,如果歐盟不這麼做,歐洲將面臨更嚴重的分裂。

在分攤計劃確定後,23日的歐盟緊急峰會聚焦加強維護外圍邊界,以及向土耳其、約旦、黎巴嫩和聯合國機構提供額外援助等問題。歐盟委員會23日決定增加17億歐元撥款,用於改進各國接收難民的緊急設施,並幫助不堪重負的國家。

赴峰會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對德國巴伐利亞州進行了一次富有深意的訪問。德國電視一臺稱,本周一和周二,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又湧入5600名難民。該州州長澤霍夫所在的基社盟近來一直強烈批評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歐爾班在巴伐利亞州被問及面對歐盟為難民潮「扭打」,希望默克爾做些什麼的問題時回答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強加「道德帝國主義」。

聯合國認為歐盟應對難民危機還做得遠遠不夠。BBC稱,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言人薩米認為,歐盟的分配計劃不足以解決難民危機。截至目前,已有48萬難民抵達歐洲,但今後兩年僅有12萬難民得以安置。薩米敦促歐盟增加安置人數。

自匈牙利關閉邊境後,湧入克羅埃西亞的難民人數持續上升。法新社稱,22日一天,近9000難民進入該國境內,創下最高紀錄。克羅埃西亞總理敦促塞爾維亞引導難民赴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以減輕克羅埃西亞負擔。但德國電視一臺稱,塞爾維亞外長達契奇指責克羅埃西亞因難民危機關閉邊境口岸,稱這是「貿易戰」和「經濟侵略」。

相關焦點

  • 中東歐四國對分攤難民說「不」
    作者:許立群  近來,難民問題成為歐盟和東歐成員國間爭議的一大焦點。歐盟方面威脅,這些東歐成員國如果拒絕按照歐盟配額接收難民,可能會受到制裁和罰款。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政府對歐盟攤派難民的做法極為不滿,並表示了強硬的立場,「寧願被罰款,也決不接收難民。」  根據歐盟制訂的難民配額計劃,捷克應在一年內允許2600多名難民入境,但截至目前該國只接收了12名難民。為此,歐洲議會稱將在2個月內討論對拒絕接收難民的成員國實施制裁,包括建議對這些國家採取每拒絕1名難民罰款25萬歐元的措施。
  • 馬爾他海域49名難民絕食抗議 歐盟將分攤安置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8日,歐盟就解決海上漂泊的49名難民問題舉行成員國特別議會,形成初步分攤解決難民計劃。德、法等10個成員國表示願意共同分攤安置這些難民,前提是難民必須從馬爾他登陸。資料圖:馬爾他海域。
  • 中東歐四國:寧受制裁不要難民
    【觀察者網 曹澤熙/編譯】隨著敘利亞戰事的持續以及中東地區的動蕩,依然有源源不斷的難民湧向歐盟。就在歐盟焦頭爛額之際,中東歐的四個國家: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卻於近日表示,決定不再接收難民,即便歐盟因此制裁這些國家也在所不惜。
  • 德國能否在難民危機中再次主導歐洲
    默克爾表示,當前的難民危機對歐洲來說是一個歷史性考驗,應從國家、歐洲和國際層面採取措施,為其尋找可持續、持久性的解決方案。(新華社記者 羅歡歡攝)    在當下的歐洲,各種危機正在從例外變為常態。,稱其為「德國和布魯塞爾搞的閃電戰」;就連呼籲德國在難民危機中承擔首要責任的圖斯克也宣稱攤派計劃是「政治脅迫」。
  • 難民危機持續困擾歐洲
    今年以來,儘管湧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得到初步控制,但難民危機卻遠未平息。歐盟各成員國圍繞難民配額分配、責任分攤等問題陷入爭吵;一些極右翼或民粹主義政黨用「反移民牌」贏得選民支持,不斷挑戰和衝擊傳統主流政黨。自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位於南部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成為大量難民抵達歐盟的第一站,持續湧入的難民讓三國頭痛不已。
  • 難民8條遷徙路線 歐洲鐵路經受考驗
    這場波及整個歐洲的難民危機爆發以來,400萬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人,自東往西逃往歐洲,漂在兇險的海上,走在漫長的公路上,擠在幾乎無 處落腳的火車上,成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難民潮。9月5日,大批滯留匈牙利的難民由奧地利派火車從奧匈邊境陸續運往德國。這 一天,到達德國慕尼黑的難民總數有5000-7000人。
  • 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因此破壞歐洲一體化進程,製造歐俄矛盾是美國必須要做的事情。兩件事的關鍵都在於德國,能不能做好?關係到美國的生存空間,只要壓住德國,歐洲就掀不起大浪。破壞歐洲一體化英國脫歐,川普是公開表示歡迎的,毫不掩飾,而默克爾的不滿也是非常之明顯。
  • 上千人喪生地中海,難民問題割裂歐盟
    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表示,2015年的難民危機可能會重新出現,並呼籲歐盟採取統一移民政策,不讓處在難民危機前線的國家獨立應對危機。「短時間內難以出臺解決難民問題的具體措施」日前歐盟成員國內政部長在盧森堡召開會議,討論應對難民問題。
  • 德國救援船靠岸後28名難民確診 意地方政府表示不滿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24日,義大利西西里大區主席穆蘇梅奇證實,載有211名難民的德國「海洋觀察3號」救援船停靠義大利港口後,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增至28人,且大多數感染者並無臨床症狀
  • 瑞典丹麥違反申根協定阻止難民 德國警告威脅申根區
    ,人均收容的難民人數甚至超過德國為歐洲之最。 作為對瑞典恢復邊檢的反應,丹麥政府於1月4日宣布,自即日起恢復丹麥與德國之間的陸上跨境人員身份檢查,為期暫定10天。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表示,隨著瑞典實施邊檢,將會有更多難民轉而在丹麥提出庇護申請,對丹麥產生重大影響。而就在上周,另一個北歐國家挪威出臺新的移民政策草案,計劃遣返進入申根區的無籤證難民。挪威官員表示,該法律草案將使該國成為歐洲難民政策最嚴苛國家之一。
  • 歐洲頭條丨難民問題再升溫,美國惹禍,歐洲買單?
    歐洲學者表示,大部分難民來自戰亂國家,是戰爭的受害者,而美國是最大的戰爭推動者。作為歐洲難民危機的幕後推手,美國難辭其咎。 希臘海島變難民煉獄 莫利亞難民營位於希臘萊斯沃斯島,這個最大容納2700人的營地,曾是超過1.2萬難民和移民的聚居地,被稱為歐洲最大的難民營。一場大火後,這裡幾乎被夷為平地。 經警方調查,故意縱火的六名嫌疑人是來自阿富汗的難民。營地內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感染激增,引爆了他們積蓄已久的不滿。
  • 綜述:面對難民問題:北歐四國互相指責
    22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內政部長會議以「多數票」通過了12萬抵歐難民分配方案,使得這次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得到了緩解,但是,這遠遠不能解決各國之間的爭議和分歧。作為高福利的北歐各國,尤其是瑞典對待難民的政策,讓這裡成為很多難民的目的地國,卻也因此使四國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分歧,並相互指責。
  • 難民為何偏愛德國:住宿免費 每月352歐元生活費
    匈牙利政府組織上百輛大巴將難民送到匈奧邊界,他們中的大部分選擇經由奧地利前往德國。來自奧地利內政部的消息說,5日當天進入奧地利的難民大約有9000多人。德國方面表示,做好準備接納1萬名難民當天湧入德國,但此次放行只是臨時救急。  新華社電先前滯留匈牙利的數千名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過去兩天陸續經奧地利抵達德國,但德國官方強調此次放行只是臨時救急。
  • 德國為什麼願意接納難民?將把歐洲引向何方?
    這些天,愈演愈烈的歐洲難民危機成為德國公共輿論的焦點,也引來全球關注。歐洲難民危機的始作俑者是誰?敘利亞爆發內戰已逾4年,為何直至今日才有這麼多難民湧入歐洲?難民為什麼偏愛去德國?德國又為什麼積極接納難民?德國老百姓對難民是什麼態度?德國社會是否能夠消化近百萬新難民?難民危機將把德國和歐洲引向何方?這些都是目前不少人關心的問題。
  • 「接收難民還是豎起高牆」 德國措施引發「反對難民」共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是接收難民配額還是豎起高牆」?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難民危機繼續加劇歐洲的緊張。為了分散負擔,歐盟要求成員國接受強制性的難民接收配額。英國和丹麥拒絕參與這項配額計劃。匈牙利、波蘭和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也表示反對。其他很多國家,雖然沒有拒絕歐盟的配額建議,但是也在採取措施確保「安全」。
  • 歐洲或迎第二次難民潮 德國囤積難民營積極應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法國《歐洲時報》9月7日報導稱,歐洲進入秋季,風平浪靜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將共同阻止非法難民入境,9月初的數日內便有近萬名非法移民進入歐洲境內,繼2015年後,歐洲目前正在迎來第二次難民潮麼?為了應對危機再次爆發,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做法。
  • 疫情、難民、恐怖主義危機疊加 非傳統安全挑戰歐洲
    難民危機究竟給歐洲帶來何種問題?歐洲還能安全嗎? 難民正在撕裂歐洲 歐洲恐怖主義並非突發、孤立,而是自「9·11」積累至今。2015年,歐洲遭遇了二戰後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大量來自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的難民前赴後繼通過歐洲南部邊界進入歐洲,加劇了歐洲社會內部移民、宗教、文化等衝突,滋生歐洲恐怖主義。
  • 解讀:為何歐洲各國對難民態度冷熱不均
    越來越多的難民正湧入歐洲。(圖片來源:美媒)中國日報網9月9日電(劉世東)歐洲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危機,歐洲各國不得不調整政策應對不斷湧入的難民潮,其中德國在本月初最先宣布今年將允許更多難民入境,隨後英法等國也表示將接納更多難民,但數量遠遠少於德國,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則堅持收緊難民政策。
  • 德國連續七年成為歐洲收到難民申請最多的國家
    德國《法匯報》網站6月24日報導,根據歐盟難民局本周一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德國連續七年成為收到最多難民申請的歐洲國家。2018年,德國共收到18.4萬人提出的難民申請,與2017年相比下降17%。    2018年,共有66.4萬人在歐盟28國和挪威、瑞士、冰島及列支敦斯登提出難民申請,與2017年相比下降10%,連續第三年呈下降趨勢。
  • 斯洛伐克小鎮舉行公投 97%居民拒絕接收難民
    對於不斷湧入的難民,歐洲人民的真實想法究竟如何?斯洛伐克一個小鎮的公投結果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這個問題。據英國媒體9月28日報導,斯洛伐克蓋巴斯科夫鎮被劃為臨時難民接收點,該鎮就是否接收難民舉行全民公投,結果顯示97%的居民說不。  本月22日,歐盟各國領導人以多數票表決通過了12萬難民的分攤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