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為何歐洲各國對難民態度冷熱不均

2020-12-13 環球網

越來越多的難民正湧入歐洲。(圖片來源:美媒)

中國日報網9月9日電(劉世東)歐洲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危機,歐洲各國不得不調整政策應對不斷湧入的難民潮,其中德國在本月初最先宣布今年將允許更多難民入境,隨後英法等國也表示將接納更多難民,但數量遠遠少於德國,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則堅持收緊難民政策。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8日報導稱,歐洲各國對難民態度冷熱不均是由社會經濟文化多重原因導致的,其中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人口趨勢則是各國制定難民政策時考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德國:歡迎難民以緩解人口驟減趨勢

本月4日,德國宣布允許滯留匈牙利的大批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入境,這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許。事實上,德國長期以來便是歐盟成員國中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德國政府預計,到今年底,德國將收到大約80萬份避難申請,遠超年初預計的45萬份。

德國積極接納難民是出於道德和經濟上的考量。從道德和感情角度講,在納粹統治期間,許多德國猶太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因此如今許多德國人願意幫助這些難民。從現實和經濟角度講,德國也確實需要難民。

據德國統計部門估計,到2060年底,德國人口將從目前的8100萬跌至6800萬至7300萬之間。事實上,目前,德國熟練的年輕工人已經很緊缺了。

6日,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集團執行長蔡澈(DieterZetsch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多數難民不但年輕,受過良好教育,而且很有上進心。這正是我們要找的人。」戴姆勒正打算從難民中招納員工,以彌補人員缺口。

從長遠來看,難民的湧入可能會使整個德國社會受益。德國的福利體系正在面臨著危機,因為退休人員日益增多,在職人員在減少,而該體系是靠在職人員所繳納的稅收支撐的。目前,三個在職人員供養一個退休人員;而到206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降到二比一。大量年輕難民的湧入則會緩解這一趨勢。

英國:承諾接納移民或許只是一種姿態

與德國相比,英國在難民接納問題上並不積極。在德國宣布允許大批難民入境後,英國首相卡梅倫承諾,英國將在今後5年接收至多2萬名敘利亞難民。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英國此舉更多的是一種姿態——表明英國並非冷漠之國。

還有一些評論人士稱,英國此次難民政策調整主要是出於對道德因素而非經濟利益的考慮。這是因為與德國不同的是,英國並未出現人口下滑的趨勢。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60年,英國將成為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主要得益於大量移民的湧入和較高的出生率。具體而言,英國的移民比例預計到2060年將高達14%,而德國僅為9%。

另外,對於英國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大多數英國人是表示支持的。他們擔心更多的外國移民會帶來更大的經濟競爭壓力,同時還憂慮這些外來移民會對英國現有主流文化造成衝擊。

法國:擔心移民湧入會加劇社會分裂

在此輪難民危機中,法國計劃接納難民的數量也很有限。法國總統奧朗德在7日宣布,法國將在未來兩年接收2.4萬名難民。

和英國一樣,由於外來移民較多,法國也是歐洲少數幾個人口仍在增長的國家,而且全國範圍內人口都在增長,甚至在農村地區也是。

但是,法國社會日益壯大的移民群體和仍佔大多數的白人群體之間存在巨大裂痕。儘管穆斯林僅佔法國人口的7.5%,但法國保守派政治人士仍擔心法國主流文化將被「伊斯蘭化」。而儘管法國政府倡導並遵循「所有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則,許多移民則感到被忽視和排擠。有調查顯示,他們的失業率也要高於土生土長的法國人。

總而言之,一方面,法國並不像德國那樣面臨著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法國政府難以找到有效方式使移民更好地融入法國社會。基於以上兩點,法國接納更多難民的意願有限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經濟疲軟拒絕更多難民

許多東歐國家都面臨著人口減少的挑戰。但是,它們仍然拒絕接納更多難民。匈牙利甚至在邊境處築起一堵高牆,防止非法移民湧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上周在為此舉辯護時稱,匈牙利這樣做事為了捍衛歐洲基督教信仰。事實上,匈牙利的人口減少趨勢已非常明顯,預計到2030年,其人口將減少5.8%。

另一個東歐國家斯洛伐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更為嚴重,人口研究機構Infostat最近曾明確指出,該國需要吸收更多的外國移民,以解決未來的人口危機。但是該國最近公開宣布,它只接受基督徒難民,這意味著來自敘利亞等戰亂地區的大批穆斯林難民都無法入境該國。

分析稱,儘管這些國家政府大多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接納難民,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國內高失業率和疲弱的經濟形勢,因為人口增長並不必然帶來經濟增長。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從長遠角度講,東歐國家需要更多更年輕的外國移民來破解勞動力短缺問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相關焦點

  • 態度強硬政策嚴格!三大「反難民新政客」攪動歐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 寧凝】經過整整一天的各方推諉、緊張對峙,西班牙政府11日發表聲明稱,願意接收困在馬爾他海域、載有600多名難民的難民船。在此次難民的「甩鍋大戰」中,新上任的義大利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馬泰奧·薩爾維尼態度堅決,甚至有點冷酷。
  • 敘利亞難民"捨近求遠"去歐洲,為何不去富裕的沙特?
    目前,圍繞敘利亞局勢,土耳其在難民問題上大做文章,埃爾多安不顧歐盟的反對,下令打開邊境大門,讓數百萬的難民湧入歐洲腹地,給歐洲各國的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不得不過,目前滯留在土耳其境內90%以上的難民都來自敘利亞,由於敘利亞近年來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毀滅性破壞,廣大民眾無法生計,為了生存,他們只有逃離自己世代生存的家園,一路顛沛流離,飢腸轆轆逃往社會安定的國家。那麼問題就來了,敘利亞難民為何要「捨近求遠」、「九死一生」地逃往歐洲,為何不去就近的海灣富裕之國呢?
  • 全球視野丨土耳其放出10萬難民,賴嶽謙:嚇退歐洲各國的「武器」
    戰爭對民眾的損害是最大的,無數人因此失去生命,更多的人因此背井離鄉,成為全球流竄的難民。土耳其向歐洲各國放出10萬難民前段時間,土耳其政府有意放開了關卡,讓土耳其境內的難民湧向歐洲各國。為了加快難民流向歐洲各國的速度,土耳其政府甚至出動了軍隊,提供大量運輸工具,將難民強制輸送到歐洲國家。
  • 德國為什麼願意接納難民?將把歐洲引向何方?
    這些天,愈演愈烈的歐洲難民危機成為德國公共輿論的焦點,也引來全球關注。歐洲難民危機的始作俑者是誰?敘利亞爆發內戰已逾4年,為何直至今日才有這麼多難民湧入歐洲?難民為什麼偏愛去德國?德國又為什麼積極接納難民?德國老百姓對難民是什麼態度?德國社會是否能夠消化近百萬新難民?難民危機將把德國和歐洲引向何方?這些都是目前不少人關心的問題。
  • 歐盟各國對待難民態度大不同 荷蘭避難法最苛刻
    原標題:歐盟各國對待難民態度大不同 荷蘭避難法最苛刻  歐盟國家對待難民也有厚有薄?據「德國之聲」17日報導,最為慷慨的要數北歐國家瑞典。這個只有960萬人口的國家,2014年共收到8.13萬份庇護申請,其中3.06萬份申請獲得許可。瑞士政府還給難民提供語言課、文化課、職前培訓及實習等幫助,希望其儘快融入勞動市場。
  • 歐洲難民危機誰之過
    近日,一艘載有600多名難民的救援船再次牽動了歐洲因難民問題而緊繃的神經。當地時間6月10日,法國民間救援船「阿奎裡厄斯」號在利比亞附近海域救起629名難民和非法移民,但距離這艘船較近的義大利卻拒絕對其開放港口。在地中海漂泊數日後,這些難民最終於6月17日抵達西班牙東部港口城市瓦倫西亞。
  • 難民危機持續困擾歐洲
    今年以來,儘管湧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得到初步控制,但難民危機卻遠未平息。歐盟各成員國圍繞難民配額分配、責任分攤等問題陷入爭吵;一些極右翼或民粹主義政黨用「反移民牌」贏得選民支持,不斷挑戰和衝擊傳統主流政黨。自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位於南部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成為大量難民抵達歐盟的第一站,持續湧入的難民讓三國頭痛不已。
  • 溫州市土地市場冷熱不均
    溫州市土地市場冷熱不均 2014/01/16 04:20 來源:溫州商報 瀏覽:1350
  • 為何敘利亞難民選擇去遙遠的歐洲,而不選擇更近的沙特等富國
    既然前往歐洲路途遙遠,還充滿艱辛,為什麼這些難民不選擇距離更近,而且同為中東國家,富得流油的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等國避難呢?對於非法入境的難民,境況自然不會好到哪兒去。這樣看來,要想改變生存狀況,尋找更好的新生活,最明智的做法,似乎只有從陸路或是海上進入歐洲發達國家。再加上伊拉克戰爭期間,進入歐洲的難民如今很多早已拿到綠卡,成為名正言順的歐洲人,他們的光輝榜樣使得敘利亞難民們嚮往不已。
  • 德國能否在難民危機中再次主導歐洲
    德國更多是利用其在經濟上的主導權捍衛規範性原則,維護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歐洲秩序,以談判和法制化的方式致力於各國之間的文明共處,以自身政治與經濟成就現身說法推廣理念和規制,獲得其他國家的信任和追隨。但德國作為區域性政治大國發揮影響力的主要方式不是領導,因為與領導權聯繫在一起的是巨大的責任與投入,對此德國不勝重負。
  •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學習的困難中培養堅強的恆心和學習毅力 。  【教材內容及分析】:  課程標準對學習本節內容的要求是「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本標準旨在認識導致大氣運動的基本原理,為後面學習大氣環流、天氣系統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打下理論基礎。
  • 歐洲難民危機:一場深陷良心與能力的掙扎
    調查人員表示,這些死者可能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原本計劃通過這種方式偷渡入境,但不知為何被遺棄在密閉的車廂中,窒息而死。同日,在距離奧地利3200多公裡遠的歐洲大陸另一端,兩艘滿載數百人的難民船在地中海傾覆,造成超過200名難民喪生。一邊是大量難民死亡事件帶來的越來越沉重的人道主義責任,一邊是歐洲各國因自身國情差異造成的對策難以統一。
  • 各國接收難民難 歐盟給每位難民1萬歐元補貼
    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 西媒稱,為了推進難民安置工作,歐盟委員會推出了新的經濟鼓勵機制,為每位難民提供1萬歐元補貼。主管移民、內部事務與公民事務的歐盟委員季米特裡斯·阿夫拉莫普洛斯表示,安置的具體人數由歐洲理事會確認,各成員國將自主決定是否參與難民安置計劃。此前,歐盟向從希臘和義大利入境的難民提供的補貼為每人6000歐元。
  • 【國際隨筆】難民來了,歐洲要「閉關鎖國」?(組圖)
    法國總統奧朗德12日在視察一個設在巴黎郊區的敘利亞難民接待站時說,法國負責受理避難申請的機構法國保護避難者和無國籍者辦事處將在15天內就難民提出的避難申請予以明確答覆。 新華社發(夏威爾·德·託雷斯攝)  9月14日,德國警察在薩爾茨堡附近的德奧邊境執勤。
  • 馬其頓防線被破 歐洲難民危機惡化(圖)
    歐洲難民問題持續升級,此次危機被認為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歐洲難民危機,如何處理和安置大量湧入的難民成了各國目前最為棘手的問題。北青報記者昨日採訪了數位專家和旅居歐洲的人士,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眼中及親歷的歐洲難民危機。
  • 同為歐洲國家,為何很少有難民逃亡到俄羅斯?俄國人的態度亮了
    中東難民一直是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問題。有不少人注意到,這些難民首選幾乎都是西歐國家,而同為歐洲國家的俄羅斯,卻很少成為這些難民的選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俄羅斯接收的中東難民少,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因素。
  • 博物館參觀人數「冷熱不均」 吸引觀眾還需再主動一點
    海南日報記者8月上旬走訪我省部分博物館後發現,暑期博物館參觀人數「冷熱不均」。有的博物館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深受廣大中小學生喜愛;有的博物館因展陳方式沉悶、缺乏吸引力等原因門庭冷落。&nbsp&nbsp&nbsp&nbsp博物館參觀人數「冷熱不均」&nbsp&nbsp&nbsp&nbsp8月10日上午,位於海南省博物館一樓的「攀丹書院」暑期課堂,吸引了不少學生參加。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講解員講述瓊脂天香——海南沉香的歷史和妙用,並親自動手製作線香。
  • 歐洲難民潮:難民與匈牙利警察衝突 歐洲出現分歧
    8月31日上午,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市中心,部分來自敘利亞、伊拉克等戰亂地區的難民在等待發放救濟食品。近期,歐盟迎來新一波難民潮,7月有創紀錄的10.7萬人湧入歐盟,外界分析指出這是歐洲自「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大規模移民危機。
  • 西方想不通,為何中國不願意接收難民呢?
    最典型就是中東,還有非洲很多地區,因為西方大國的博弈,發生很多戰爭,產生數以千萬計的難民,成為世界最可憐的群體。所以一直以來,難民問題就是困擾全世界的一個主要問題,為此很多國家就加入了接收難民的陣營,包括西方,而我國一直以來那是堅決不接收難民。
  • 三張圖看懂歐洲難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歐洲難民問題由來已久,9月初,一個3歲敘利亞男孩在海邊溺亡的照片,又把這個問題推向了頂峰。根據聯合國難民署近日公布的數字,今年已有超過36萬難民和非法移民橫渡地中海進入歐洲,途中意外死亡和失蹤的人數達到2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