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難民正湧入歐洲。(圖片來源:美媒)
中國日報網9月9日電(劉世東)歐洲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危機,歐洲各國不得不調整政策應對不斷湧入的難民潮,其中德國在本月初最先宣布今年將允許更多難民入境,隨後英法等國也表示將接納更多難民,但數量遠遠少於德國,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則堅持收緊難民政策。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8日報導稱,歐洲各國對難民態度冷熱不均是由社會經濟文化多重原因導致的,其中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人口趨勢則是各國制定難民政策時考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德國:歡迎難民以緩解人口驟減趨勢
本月4日,德國宣布允許滯留匈牙利的大批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入境,這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許。事實上,德國長期以來便是歐盟成員國中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德國政府預計,到今年底,德國將收到大約80萬份避難申請,遠超年初預計的45萬份。
德國積極接納難民是出於道德和經濟上的考量。從道德和感情角度講,在納粹統治期間,許多德國猶太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因此如今許多德國人願意幫助這些難民。從現實和經濟角度講,德國也確實需要難民。
據德國統計部門估計,到2060年底,德國人口將從目前的8100萬跌至6800萬至7300萬之間。事實上,目前,德國熟練的年輕工人已經很緊缺了。
6日,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集團執行長蔡澈(DieterZetsch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多數難民不但年輕,受過良好教育,而且很有上進心。這正是我們要找的人。」戴姆勒正打算從難民中招納員工,以彌補人員缺口。
從長遠來看,難民的湧入可能會使整個德國社會受益。德國的福利體系正在面臨著危機,因為退休人員日益增多,在職人員在減少,而該體系是靠在職人員所繳納的稅收支撐的。目前,三個在職人員供養一個退休人員;而到206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降到二比一。大量年輕難民的湧入則會緩解這一趨勢。
英國:承諾接納移民或許只是一種姿態
與德國相比,英國在難民接納問題上並不積極。在德國宣布允許大批難民入境後,英國首相卡梅倫承諾,英國將在今後5年接收至多2萬名敘利亞難民。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英國此舉更多的是一種姿態——表明英國並非冷漠之國。
還有一些評論人士稱,英國此次難民政策調整主要是出於對道德因素而非經濟利益的考慮。這是因為與德國不同的是,英國並未出現人口下滑的趨勢。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60年,英國將成為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主要得益於大量移民的湧入和較高的出生率。具體而言,英國的移民比例預計到2060年將高達14%,而德國僅為9%。
另外,對於英國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大多數英國人是表示支持的。他們擔心更多的外國移民會帶來更大的經濟競爭壓力,同時還憂慮這些外來移民會對英國現有主流文化造成衝擊。
法國:擔心移民湧入會加劇社會分裂
在此輪難民危機中,法國計劃接納難民的數量也很有限。法國總統奧朗德在7日宣布,法國將在未來兩年接收2.4萬名難民。
和英國一樣,由於外來移民較多,法國也是歐洲少數幾個人口仍在增長的國家,而且全國範圍內人口都在增長,甚至在農村地區也是。
但是,法國社會日益壯大的移民群體和仍佔大多數的白人群體之間存在巨大裂痕。儘管穆斯林僅佔法國人口的7.5%,但法國保守派政治人士仍擔心法國主流文化將被「伊斯蘭化」。而儘管法國政府倡導並遵循「所有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則,許多移民則感到被忽視和排擠。有調查顯示,他們的失業率也要高於土生土長的法國人。
總而言之,一方面,法國並不像德國那樣面臨著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法國政府難以找到有效方式使移民更好地融入法國社會。基於以上兩點,法國接納更多難民的意願有限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經濟疲軟拒絕更多難民
許多東歐國家都面臨著人口減少的挑戰。但是,它們仍然拒絕接納更多難民。匈牙利甚至在邊境處築起一堵高牆,防止非法移民湧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上周在為此舉辯護時稱,匈牙利這樣做事為了捍衛歐洲基督教信仰。事實上,匈牙利的人口減少趨勢已非常明顯,預計到2030年,其人口將減少5.8%。
另一個東歐國家斯洛伐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更為嚴重,人口研究機構Infostat最近曾明確指出,該國需要吸收更多的外國移民,以解決未來的人口危機。但是該國最近公開宣布,它只接受基督徒難民,這意味著來自敘利亞等戰亂地區的大批穆斯林難民都無法入境該國。
分析稱,儘管這些國家政府大多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接納難民,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國內高失業率和疲弱的經濟形勢,因為人口增長並不必然帶來經濟增長。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從長遠角度講,東歐國家需要更多更年輕的外國移民來破解勞動力短缺問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